財金書城 book shop

目前位置: 首頁 >  財金書城

操盤心理學套書

《操盤快思X投資慢想:當查理•蒙格遇見達爾文》、《心理學博士的深度交易課:透過每日五分鐘正念練習和尖端心理學實現最佳交易表現》 、《為什麼總是買到賠錢股? 從「行為投資學」解析人類天生不適合交易的樂觀、自信與過度預測等交易症候群》

※購書免運門檻,大宗購物流程,詳見"常見問題-財金書城相關"。

加購商品:

字體大小 A+ A A-

內容簡介 Introduction

操盤心理學套書內含三書(點擊書名查看更多介紹):《操盤快思X投資慢想:當查理•蒙格遇見達爾文》、《心理學博士的深度交易課:透過每日五分鐘正念練習和尖端心理學實現最佳交易表現》 、《為什麼總是買到賠錢股? 從「行為投資學」解析人類天生不適合交易的樂觀、自信與過度預測等交易症候群


操盤快思X投資慢想:當查理•蒙格遇見達爾文

  • 百萬暢銷鉅作《巴菲特的勝券在握之道》作者海格斯壯最新力作!
  • 挑戰查理.蒙格「多元思維框架」具現化的大膽嘗試
  • 全書將串起達爾文《物種起源》發想、牛頓「萬有引力」思維、艾德勒《如何閱讀一本書》閱讀解析、福爾摩斯的邏輯推演乃至於查理.蒙格普世智慧,是顛覆傳統投資思維的野心之作!
  • 這絕對不是一本告訴你如何選股的書,但對於投資你將會有嶄新的思考方式!

羅伯特.海格斯壯認為,我們越來越習慣凡事以最快的速度滿足需求,特別是投資。因此,本書將反其道而行,他將帶領讀者探索經濟學以外一系列領域的基本投資概念,包括物理學、生物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甚至是文學。舉例來說,書中說明了達爾文進化論如何挑戰效率市場,以及如何將文學的閱讀策略有效地應用於投資研究。

 

基於查理.蒙格著名的「多元思維框架」概念,海格斯壯認為做出良好的投資決策不能僅靠充分的金融理論及知識,必須在普世的博雅教育中學習新知以融會貫通,方能在最後一門的人文學科──「投資」中真正脫穎而出。

                                                  

特別收錄【聖約翰學院名著選讀書單】
聖約翰是一所以「名著選讀學程」(Great Books program)而聞名的人文教育綜合大學,該校學生將閱讀文學、哲學、神學、心理學、物理學、生物學、政治學、經濟學與歷史等領域的經典名著,可以說是貫徹查理所謂學投資前,先融會普通知識的根本概念。

 

 

※名人推薦※
作者在本書裡面,成功的讓讀者學習查理.蒙格「多元思維模型框架」和「跨領域思考」這兩個重點思維,這個成就非常驚人!

價值投資者、財經作家
──雷浩斯

 

我在書中的「心理篇」獲得前所未見的投資靈感!查理.蒙格曾建議想在投資成功的人,應該大量閱讀不同的學科,就像在《操盤快思X投資慢想》中提到各領域的博雅知識,真正啟發大眾了解投資的本質。

投資最重要的事》作者 
 橡樹資本管理公司創辦人
 ──霍華.馬克斯


    
成功的投資需要持續的努力和敏銳的心智。事實上,你還可以使用一套完整的系統而非僅持一支螺絲起子來達成投資的目標,就像本書中海格斯壯採用多學科的思維方法,為你提供來自各研究領域且令人嘆為觀止的想法。有機會的話,我很希望能提早二十五年就閱讀到這本書。

魔球投資學》作者
 ──麥可.莫布新


心理學博士的深度交易課:透過每日五分鐘正念練習和尖端心理學實現最佳交易表現

「優秀的交易 = 20%法則 + 80%心理學;

 致富的交易 =正念 + 99 %尖端心理學」

 

亞馬遜評價4.7顆星,被譽於投資心理學最佳著作
蓋瑞博士的尖端心理學將徹底解析投資人犯錯行為的根源

 

你可曾思考過:
「為什麼昨日剛停損的股票,今天大漲對你的內心衝擊如此巨大?
  為什麼在急跌之中保持理性,是一個說得容易卻永遠作不到的目標?」

 

蓋瑞博士將從尖端心理學探討人性,徹底分析所有投資人的共同心理問題,
並引入時下最夯的正念(mindfulness)練習法,你將可以深入了解並接納自己的情緒,
快速修正自己的無效交易行為!

 

我們不能用「製造出問題」的思維來解決問題
我們必須學會用全新的方式來看待交易

 

投資人經常遇到的交易問題,往往被歸咎於交易系統或是方法錯誤。但透過心理學博士蓋瑞的深度分析之後,這些情況其實多半來自人類無法自覺的心理盲點與規避恐懼,以致虧損結果反覆發生;換句話說,這也是投資人試圖利用問題思維解決問題的惡性循環。

 

下列各種投資情境,可能曾是你本能行為被迫做出的反應,
也是目前尖端心理學正著手進行的交易心理問題:


◆太早結清獲利的部位,即使你知道這是相當可靠的交易架構
◆理想的交易訊號出現時,卻因為擔心虧損而畏懼建立部位
◆死守虧錢的部位,期待轉虧為盈,或至少能夠損益平衡
◆給虧損的部位加碼,期待市場走勢轉向
◆賠錢之後開始進行衝動交易
◆市場突然呈現走勢時,盲目進場
◆某次虧損後即停止交易,或縮小部位
◆交易部位過大,與審慎的金錢管理原則不符
◆該結清時卻繼續持有部位,為的是期待一次「全壘打」
◆一個完全合理的交易架構出現時,卻畏懼下單,因為前兩筆交易賠了錢
◆穩定賺取小利,卻始終無法提升交易績效

 

利用每天五分鐘即能突破績效的——「正念練習法」

 

這本嘗試解決上述投資困境的深度交易課程,除了徹底剖析投資問題的根源之外,蓋瑞博士特別引入了正念(mindfulness)的概念,這是一種當前正夯,且經科學證明有效的訓練方法;同時提供了一套實用的交易心理程序,目的是為了追求最佳的績效。這兩方面的內容,將為你打開一道致富之門,有助於你面對精神與心理挑戰,讓你的交易績效更上一層樓。


各界推薦

這是探討正念交易議題最好的一本書。蓋瑞.戴頓博士分析了投資人一些典型交易所面臨到的問題,並經由完整的研究來說明正念程序如何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這本精心編寫的書籍,將把所有理論和實務完美連接。 

—Brett Steenbarger, The Daily Trading Coach

 

我們人生之中偶爾會遇到一位知識淵博、充滿熱情並且充滿專業天賦的人,而蓋瑞.戴頓博士就是其中之一。蓋瑞所撰寫的作品已經積累了多年的知識,並將其簡化為易於理解的內容,這將大大幫助了不論是資深或新進的投資者。我強烈建議仔細研究這本書,你會掌握所有市場上所需要的知識。蓋瑞同時也是一位出色的老師,但最重要的是,他是一位真正熟悉市場脈動的交易者,並且在這本書中,他交出了一份成功的交易藍圖。

—Tom Williams, author of Master the Markets and Chairman, TradeGuider Systems International

 

技術面優勢曾是區別成功與失敗交易者的分野,不過現在所有的交易者都擁有同等級的看盤軟體和技術面支援。事實上,心理面才是現今真正區別這兩種交易者成敗的最大因素。本書透過心理學以及讓交易者了解到對市場的「認知」,才是賺取財富的最重要課題。戴頓博士將從書中提供我們一個循序漸進的方法,來掌握真正的賺錢優勢。

—Tim Bourquin, co-founder, The Traders Expo and TraderInterviews.com


為什麼總是買到賠錢股? 從「行為投資學」解析人類天生不適合交易的樂觀、自信與過度預測等交易症候群

繼行為經濟學之父理查 · 賽勒後最強的行為金融學著作
完全解析人類天生不適合投資的股市版《不當行為》!
看「行為投資學」如何顛覆400年全球股市歷史

 

在股市的歷史中,有超過90%的人賠錢,你知道真正原因嗎?

 

【投資人十大病徵】

1.當大家都絕望而賣出時,難以鼓起勇氣買進

2.在先前曾經遭遇虧損的情況下,恐懼感使得投資人忽略了股價便宜的理想買進機會

3.投資人發生的主要虧損,是在有利市況下,購買素質偏低的證券

4.我們一旦得知某人是專家,大腦就會關閉某些自然防禦措施

5.每個人都自認為較別人知道得更多,自認為可以透過股票交易賺錢

6.壓根不曉得據統計分析師的目標價格,平均較目前價格高出25%

7.因為接收的資訊與消息量增加,明顯提升了自己信心程度

8.不曉得有超過半數的市場重大走勢,完全和媒體報導的經濟面無關

9.經常誤把某些資訊,看作是支持自己假設的證據

10.死多頭或死空頭觀點,永遠不知變通

 

投資人為何經常犯下相同錯誤?
價值投資之父班傑明 · 葛拉漢曾說過:「投資人面臨的最主要問題,甚至最大的敵人,可能就是他自己。」很遺憾地,這仍是現今投資人最真實的寫照。自信、樂觀、偏見、情緒化和過度預測等人類天性,只是導致交易虧損的眾多特徵之一。幸運的是,行為金融學的進展,已證明了所有投資決策都與心理因素息息相關,並成為投資研究開始正視的必修課題。

 

投資大師們如何面對行為難題?
在本書中,行為投資專家蒙蒂爾將帶你認識投資人最常遇到的行為挑戰和心理陷阱,並提供這些問題的解方。除此之外,他從一些投資大師的案例中,告訴讀者當專家面對這些相同的行為偏差時,其思維與應對策略,甚至反向利用人性進行操作。最新的研究顯示,將行為金融學應用於投資組合,絕對可以幫助投資者避開潛在風險,甚至替經理人保障金融機構數十億美元的損失。

 

我們該強調結果,還是注重過程?
本書除了解決行為挑戰議題之外,蒙蒂爾更要求投資人應注重程序而非結果。他以經典的賭牌故事為例,強調流程永遠重於結果,而不必把心思放在我們無法控制的回報上,這才是真正專業的投資技巧。這也呼應了本書主題,唯有專注於流程與理性行為,我們才能心無旁騖地發揮最大潛力,創造良好的長期績效。

 


 各界推薦 
「任何人如果想瞭解人類天性與金融市場之間的互動,就應該鑽研這本經典。」——丹 · 艾瑞利(杜克大學行為學教授,《誰說人是理性的!》作者)

 

「對於投資來說,所謂成功,就是絕大多數交易都能站在正確一方。關於這項目標,本書提供了最佳指引。」——布魯斯 · 格林伍德(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金融與資產管理教授)

 

「『瞭解自己!』想要成為優秀的投資人,就必須設法克服人類天性。任何人如果不打算閱讀本書,就不是理性的人。」——艾德華 · 邦漢卡特(木星資產管理公司執行長兼投資長)

 

「任何投資人都會因為閱讀本書而受益。」——傑夫 · 霍克曼(富達技術策略分析總監)

 

「詹姆斯 · 蒙蒂爾告訴我們,身為投資人為何會呈現如此相似的非理性行為,指導我們如何和內心深處的史巴克(Inner Spock)溝通,擬定更棒的投資決策。真是太棒了!」——約翰 · 墨爾丁(千禧波投資公司總裁)

 

作者簡介 authors Introduction

Robert G. Hagstrom 【羅伯特.海格斯壯】

現任:

美盛集團(Legg Mason)投資顧問職行長

 

紐約時報暢銷著作《勝券在握》(The Warren Buffett Way)(中文第三版中譯:《巴菲特的勝券在握之道》)作者,本書全球至今銷售超過百萬冊。被《時代》雜誌譽為「許多人觀摩巴菲特的投資方法,卻無人比海格斯壯描寫得更好。」

 

海格斯壯致力於投資著作,並包含了多本闡述巴菲特投資理念的作品。其作品包括:
The Warren Buffett Portfolio: Mastering the Power of the Focus Investment Strategy
The Essential Buffett: Timeless Principles for the New Economy
The NASCAR Way: The Business That Drives the Sport
The Detective and the Investor: Uncovering Investment Techniques from Legendary Sleuths

Gary Dayton, Psy.D. 【蓋瑞‧戴頓】

現任:

臨床心理學博士,同時也是協助交易者提升績效的「頂尖心理學公司」(Peak Psychology, Inc.)董事長。除了心理學的專業,他也是一位交易心理學家、交易導師,以及活躍於S&P E-mini與外匯市場的交易者。蓋瑞是一位備受歡迎的國際演講者,曾在英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澳洲與美國等地對交易者發表演講。他是一位受認證的心理師,從美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應用與專業心理學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

 

請瀏覽蓋瑞的網站:www.TradingPsychologyEdge.com;

或追隨他的推特(Twitter):@DrGaryDayton。

James Montier 【詹姆斯.蒙帝爾】

現任:

為波士頓投資公司GMO(Grantham Mayo Van Otterloo & Co.)資產配置小組的成員。在此之前,他曾是法國興業銀行全球策略部門共同首長,並在過去十年間,於Thomson Extel的評比調查中,多次獲選為年度最高評價的策略家。

 

蒙帝爾具有杜翰大學(University of Durham)講座學者與皇家藝術學會(Royal Society of Arts)會員的身分。媒體向來形容他是反對偶像崇拜者,也是直言不諱的獨行俠,其研究報告受到廣大投資人的熱烈青睞。

 

此外,蒙帝爾擁有三本引領市場的著作,分別是《行為財務學》(Behavioral Finance: Insights into Irrational Minds and Markets)、《行為投資》(Behavioral Investing: A Practitioners Guide to Applying Behavioral Finance)和《價值投資》(Value Investing: Tools and Techniques for Intelligent Investment)。

推薦序 Recommended preface

操盤快思X投資慢想:當查理•蒙格遇見達爾文

推薦序
操盤快思X投資慢想:
普世智慧的藏寶圖

 

  市面上有關巴菲特的書很多,但是寫到查理.蒙格的書卻很少,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查理.蒙格太難懂了。」
   


  查理.蒙格幾乎可以被稱為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如果你看過他在南加大的演講稿,就能感受到他令人費解的深邃智慧,他每年在Daily Journal的年度問答會就像是蒙格版的波克夏股東會,網路上流傳問答筆記深受所有投資人的歡迎。

 

  查理.蒙格推崇的「普世智慧」,就是將所有的問題採取「系統化思考」的解決方案,而一個巨大的系統之內必定包含許多的子系統,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將子系統一一拆解,並且探索其結構,同時又要看出關聯性。

 

  我將這樣的普世智慧稱為「查理.蒙格學說」,他分為七個主要重點:
       「多元思維模型框架」、
       「能力圈」、
       「反過來想」、
       「人類誤判心理學」、
       「檢查表」
       「跨領域思考」、
       「魯拉帕路薩(lollapalooza)效應」。

 

  本書的作者羅伯特.海格斯壯最著名的是他撰寫的《勝券在握》系列書,但是比起《勝券在握》,我對這本《操盤快思X投資慢想》的評價更高,這本書並不是在探討查理.蒙格的生平或者替他的論點做闡述,而是談如何實踐「查理.蒙格學說」。

 

  作者在這本書裡面,成功的讓讀者學習查理.蒙格「多元思維模型框架」和「跨領域思考」這兩個重點思維。這個成就非常驚人,要在一本書內完成這個巨大的工作可以說是近乎不可能,但他還是辦到了!


    
  我特別喜歡本書第三章生物學的部分,其中生物學與經濟學類比的觀點解答了我許多思考上疑惑,第四章群眾智慧與烏合之眾的論點更是深入地解釋了集體行為如何提高或降低輸出功率。第七章的文學篇則讓你能更徹底提高閱讀的效益。

 

  實踐「查理.蒙格學說」是很困難的,而本書如同一個鷹架,讓你更輕鬆地搭上「查理.蒙格學說」的巨大階梯。透過這本書,你無疑能讓自己的思考更接近蒙格想表達的意境,但你必須一個一個章節的逐步閱讀,才能理會作者想談的思考模式。

 

  如果你從未探索過「查理.蒙格學說」,本書會讓你感到困惑,甚至認為這本書只是一堆知識的集合體。如果你致力於追求「查理.蒙格學說」所倡導的普世智慧,你會發現這本書是一個無窮無盡的寶庫,值得你花長久的時間深入探討其中的智慧。最後你會發現,這樣一個漸進的過程,其實是最快的道路。


                                                                                                                                          雷浩斯
價值投資者  財經作家

目錄 Table of Contents

操盤快思X投資慢想:當查理•蒙格遇見達爾文

推薦序      操盤快思X投資慢想:普世智慧的藏寶圖   雷浩斯
序        投資:最後一門的人文學科    

 

第一章    多元思維模型框架:來自查理.蒙格的普世智慧    
第二章    物理學:牛頓所學到的,就是歷史一再重複的事實    
第三章    生物學:無時無刻都在上演著生存競爭,只有適者生存    
第四章    社會學:我可以計算天體的運行,但無法計量人心的瘋狂    
第五章    心理學:投資人必須接受的是,往往無法察覺到自己正在做出壞決策    
第六章    哲學:無序不過就是對秩序的誤解    
第七章    文學:誰說福爾摩斯不能教我們投資?    
第八章    數學:一位坐在敞篷車裡的女孩,勝過電話簿裡的五位    
第九章    決策:學習操盤高手的快思慢想    

 

謝詞    
聖約翰學院名著選讀書單    
參考書目   


心理學博士的深度交易課:透過每日五分鐘正念練習和尖端心理學實現最佳交易表現

謝詞                 007
關於作者               009
前言                 011

第一部:讀懂你的心
第1章 交易者的心理盲點        023
第2章 交易中的強烈情緒        063
第3章 控制與消除情緒的奮戰      097
第4章 情緒在交易中的必要性      125

第二部:尖端的心理學技巧
第5章 另類思維模式          149
第6章 修習正念、正念交易       183
第7章 進階的心理技巧:認知解離    219
第8章 交易中的接納與承諾       257

第三部:追求最佳交易績效
第9章 交易心理程序:高素質預備工作  305
第10章 交易心理程序:高效執行     345
第11章 交易心理程序:建設性自我評估  377
第12章 結語              411

參考文獻               417


為什麼總是買到賠錢股? 從「行為投資學」解析人類天生不適合交易的樂觀、自信與過度預測等交易症候群

前言 人類:天生的犯錯專家 千禧年浪潮投資總裁/約翰 · 墨爾丁
導論 這是關於你的一本書

 

CH.1 投資人的情緒挑戰
拖延習慣的危害/預先承諾的功能

CH.2 當投資人碰上股市大崩盤
直覺思考的風險/專家擊敗空頭的法則

CH.3 樂觀是投資的朋友還是敵人?
樂觀與X系統/先天性質 VS. 後天培養/對抗過份樂觀

CH.4 為何要聽信一群自稱專家的人?
為何要聽信吉姆 · 克萊默?/聽取別人的指示,極端危險/基金經理人是氣象專家或醫生?/過度自信可能有害自家財富

CH.5 愚蠢的預測
既然如此,為何還要繼續預測?/預測有何用途?/霍華 · 馬克斯談預測矛盾

CH.6 資訊超載
資訊真的越多越好?/重質而非重量/檢查表:不犯錯的祕密武器

CH.7 關閉泡沫觀點
情緒豐富的市場先生

CH.8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
羅傑爵士令人遺憾的故事/偏見的奴隸/找尋公司犯錯的可能

CH.9 多頭與空頭總司令
堅持己見/保守心態根源的沉沒成本

CH.10 海妖之歌的故事
股票市場的故事/謹防期望的資本化/專注於事實

CH.11 泡沫行情就是黑天鵝事件?!
對於可預測意外事件,為何不能拿捏時效?/辨識泡沫的初學指南/個人投資者的優勢

CH.12 結果正確,但理由不對
不是我的錯,只是運氣不好/不要放馬後砲

CH.13 過動投資的危害
我們可以從守門員身上學到什麼?/績效不彰會增進採取行動的慾望/投資人與行為偏差/等待紅中好球

CH.14 人多的地方很危險
對抗群眾的痛苦/屈從的好處/集體思維的危險/溫馴群眾之中的獨行者

CH.15 投資了結的時機
人類沒有特別聰明/短視與厭惡損失/為什麼賠錢的股票就是賣不下手/稟賦效應

CH.16 程序!程序!程序!
程序心理學/程序受託責任

 

結論 通往地獄之路鋪滿善

 

關鍵字:寰宇出版

Robert G. Hagstrom 【羅伯特.海格斯壯】/陳民傑

James Montier 【詹姆斯.蒙帝爾】/黃嘉斌(譯)

Gary Dayton, Psy.D. 【蓋瑞‧戴頓】/陳民傑

達人推薦 Recommendation

讀者評論 Reader Comments 我要評論

精彩試閱 Wonderful Preview
字體大小 A+ A A-

操盤快思X投資慢想:當查理•蒙格遇見達爾文


投資:最後一門的人文學科

 

  二〇〇〇年,我寫了一本書,以人文學科的觀點來理解投資,當時書名是《框架:投資新視野》(Latticework: The New Investing)。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曾在課堂上講述如何追求他所謂的「普世智慧」,這本書的觀點深受他的啟發。如果你不知道誰是查理.蒙格──他是波克夏•海瑟威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副董事長,也是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投資事業的合夥人,而巴菲特可說是當今世界最成功的投資人。


  我刻意以「框架」為書名,是為了與查理的思維拉上關係。他所提出的概念「多元思維模型框架」,在投資領域裡眾所周知,有極高的辨識度──至少我是這麼想的。後來我才了解,作者擅長的是寫出作品,而書名的構思與作品的宣傳則是行銷人員的專業。《框架》出版後的第二年,出版社決定以新書名《投資:最後一門的人文學科》(Investing: The Last Liberal Art)(中文版: 《操盤快思X投資慢想》)重新推出平裝版。結果怎麼樣?這本書的人氣激增。後來,當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建議我重新校訂後推出第二版的時候,我立即答應。決定再版,是因為我非常肯定這本書的知識與價值;但更重要的是,我在過去這十年來又累積了不少新知識(至少對我而言是新的知識)。舉個小小的例子,這個新版本中的參考文獻增加了將近一百筆新書目。


  這本書的整體架構維持不變。我們探討物理學、生物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以及文學領域中主要的心智模型。新的版本增加了一個領域──數學。書的結尾則是關於「決策」的章節。讀過第一版的讀者,將會再次看到當中的許多經典模型,但每一個章節裡新加入的材料,也會讓你得到實質的新知識與新體悟──這也證明了學習是個持續的過程。


        各位必須牢記一件事:這不是一本告訴你如何投資的書。你不可能在其中找到任何教你選股或管理投資組合的逐步指南。然而,讀完之後如果你願意多花些時間思索這些相當具挑戰性的觀點,對於投資你將會有全新的思考方式,對市場與經濟的運作也會有更清晰的了解。這樣的洞察力不是來自經濟學和金融學教科書,而是得自各個似乎並不相關的學科裡所蘊含的基本事實;而這些都是典型的博雅通識教育中所包含的學科。


  為了建立這樣一種全新的理解,你將會跟著我瀏覽這些學科,探究當中每一個領域的基本核心概念。有時候,我們會從歷史的角度綜覽某個學科,看看該領域的一些概念如何形成、如何發展;然後,我們再來檢視這些概念跟投資市場的關聯。一次閱讀一個章節、進入一個領域,認識一些經得起歷史考驗的偉大思想;我們將從中整合出全新且獨樹一幟的眼光來看待投資。


  我必須坦承,這本書的寫作過程是艱辛的。因為我必須深入鑽研每一個學科,提煉出其中精髓,並且濃縮成一個篇幅有限的章節。這本書採取的是一種概括式且相對簡易的論述方式,這是出於必然而不是缺失。如果你是任何一個學科的專家,你可能會有所批評,或認為我遺漏了某些重要的概念。但你必須明白,如果不這麼做的話,這本書的每個章節會長達百頁,最終完稿的篇幅可能相當於一部百科全書了。寫作過程中,我相信,相較於把完整內容呈現給少數願意閱讀專業論文的人,以簡短的方式把其中的啟示帶給大多數人才是這本書更重要的目標。因此,我希望你能了解,這本書的內容不得不把每一個學科的闡述限制在最基本的概念傳達。


  即使如此,許多讀者仍有可能覺得這本書不容易閱讀,挑戰可能不低於我寫作時所面對的。以下兩個層面構成了閱讀的挑戰。第一、某些章節的內容可能來自你所不熟悉的學科,因此讀起來讓你想起大學時期的密集研討班。無論如何,我希望當中的新觀念能夠帶給你一些刺激,讓你值回票價。第二、因為每個章節所呈現的是完全不同的學科領域,所以你或許得讀到最後一頁,才能看清這本書帶給你的好處。這是一個累積的過程,每一個章節都為你帶來一層新的想法。我嘗試點出串連各章節的核心概念,但我的注解無法替代你仔細閱讀與反思後所得到的啟示。


  閱讀這本書需要具備一定程度的求知慾,以及耐性。我們越來越習慣凡事以最快的速度滿足需求,因此這本書顯得如此不合時宜。然而我相信,要提升對事物的洞察力,是沒有捷徑可循的──你總是必須從基礎開始。


  透過通識學科來洞悉投資,其核心就在於這種建立在廣泛基礎上的理解。只把目光鎖定在會計、經濟及金融領域,並且掌握這些學科的基本知識,這樣是不夠的。要得到更理想的投資回報,我相信你需要更多知識。心理的求知慾驅動著我們去發掘與運用新的洞見──無論諸如「杜威十進位編碼」這樣的知識乍看之下是多麼地毫無關連。


  投資失誤通常來自於投資者的迷惑。在我看來,我們到目前為止所得到的基本投資知識,尚未足以讓我們全面了解市場的運作,以及投資者在市場裡的行為。難怪我們會迷惑;也難怪我們會失手。當我們不了解某個事物,則往往有一半的機率會做出錯誤決策。如果這本書能夠提升你對於投資市場運作的理解,即使只有一點點,那麼成功的機率也就會往你的方向傾斜一點點。


羅伯特•海格斯壯
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維拉諾瓦
二〇一二年九月

 


第一章
多元思維模型框架
來自查理.蒙格的普世智慧

 

 

        一九九四年四月,在美國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Marshall School of Business of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吉爾福.巴考克博士(Guilford Babcock)的「學生投資研討課」中,修課的學生們得到了珍貴的禮物──有一個人來到課堂上為他們傳授了有關真實世界的高超智慧,而這個人對於財富有無價的洞見。


  他是查爾斯.蒙格(Charles Munger),投資界的人都認識他,叫他查理(Charlie)。他是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公司的副主席,這家公司由世界最有名的投資人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所經營。查理的本業是律師,現在是巴菲特的事業合夥人,也是他的朋友,更是他的搭檔。只要他說話,總會引來關注。

  
  查理.蒙格智慧過人,但似乎總是隱藏在比他更知名的搭檔身後。這也並不是巴菲特的過失,而是查理個性低調。除了偶爾在南加大課堂這類場合,或者在波克夏.海瑟威公司年會上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其餘的時間他幾乎都不在公眾場合露面。即使是在公司的年會上,他都刻意只做簡短發言,讓巴菲特來回應股東的大部分提問。但是,他偶爾還是會開口做一些補充,而這時候在場的股東總會突然挺直身子,找到更好的角度來注視他,並且聚精會神聆聽,深怕錯過了任何一個字。


  四月的那一天,巴考克博士的課堂上也瀰漫著同樣的氛圍。學生們知道正在說話的人是誰,他們也知道自己將受益於這位著名的投資專家。但那一天他們得到的是價值遠高於此的東西。
演講開始時,查理就調皮地承認說他將會跟聽眾玩個小把戲。他不談論股票市場,他想討論的反而是「選股作為普世智慧的一種藝術」1。在接下來的一個半小時裡,他不斷刺激學生擴大他們對市場、金融和經濟的視野,不再視這些領域為各別的學科,而是作為更宏大的知識體系的一部分──這個宏觀的知識體系還包括了物理學、生物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文學與數學。


  在這個更宏大的視野之下,他認為各個學科彼此交織,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彼此強化。思考縝密的人從每個學科那裡得到有效的心智模型(mental model),也就是把關鍵概念連結起來以得到整體的理解。培養這種廣闊視野的人,正在逐步獲得普世智慧──這是我們心智的堅固基礎,少了這樣的基礎,即使在市場或任何其他領域取得成功,充其量都只是一時僥倖。


  為了說明他的觀點,查理用了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隱喻來描繪各種觀念之間的連鎖樣態──他將之比喻成框架的模型。「在你的腦袋裡會有各種模型,然後你必須把你的經驗,無論是間接或直接獲得的經驗,都排列在這些模型的框架中。」他如此解釋。於是,「框架」這樣一種圖象概念馬上成為投資圈裡識別度極高的措辭,直接指向查理的思想取徑。


         這是他經常重提的主題。例如,在波克夏.海瑟威的年會上,他經常會引用某一本他剛讀過的書來補充巴菲特的回答。他所引用的字句往往乍聽之下跟投資扯不上什麼關係,但經由他的講解,立即就連結上了。這並不是說巴菲特回答得不妥善,情況絕非如此。而只是因為當時查理能夠把巴菲特的想法連結到其他學科之中的相應概念,於是表達出來讓出席者對討論中的議題有更深入的理解。


  查理對其他學科的關注是有所意圖的。他試圖把各個學科裡的多元思維模型整合起來,形塑出某種框架式的理解架構,他堅信這是獲得優越投資報酬的強大方法。如果來自其他學科的概念也指向同一個結論,那麼,以此結論做出的投資決策就更有可能是正確的。更全面的理解讓我們成為更理想的投資者,這就是最大的回報。但是,我們很快就會發現其效應遠不止於此。一旦開始付出努力去掌握這些知識的聯結,我們就逐漸獲得世間的人生智慧,這不僅讓我們成為更好的投資者,同時也會成為更好的領導者、更好的公民,也是更理想的父母、配偶、朋友。


  如何獲得普世智慧呢?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簡略來說,第一步是從許多知識領域尋得各種有用的概念,也就是模型;第二步是學習指認出這些概念之中相似的模式。第一步關乎自我學習,第二步則要求我們學習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與觀察事物。

 
  吸取各個學科的知識,這看起來似乎是件令人卻步的事。幸運的是,你並不需要成為每個學科領域的專家。你只需要掌握其中的基本原則,也就是查理所謂的大概念(big ideas);你認真去了解這些原理,然後內化成屬於自己的東西。這本書後續的章節,就是作為你這一趟自我學習之路的起點而寫的。每一章涉及一個學科,包括物理學、生物學、社會研究、心理學、哲學、文學與數學;我們要討論的是,這些學科的知識如何幫助我們建立一個框架式的多元思維模型。當然,要進行智識上的探索,我們還有許多其他的資源可用。


  說到這裡,總會冒出這樣的質疑:「把過去幾個世紀發展出來的重要概念傳授給我們,這不就是大學教育該有的功能嗎?」沒錯。大多數教育工作者都會以充滿激情的語氣告訴你:要培養出有教養的人,以博雅教育為基礎的通識課程是最好的方法,甚至是唯一的途徑。就理論而言,大概不會有人反對這種觀點。但是,就現實而言,我們身處的社會顯然偏好專才而非通才。


  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學生和他們的父母為高等教育投入了金錢,他們總是期待學生畢業後能得到一份好工作,為這筆教育投資取得回報。他們知道,大部分企業想要的是擁有專業知識的人才,這樣的人能夠立即為企業做出直接貢獻。今日的學生處在這種壓力之下,他們會偏好專業的主修學科而抗拒通識教育,這一點都不奇怪。就如我所說的,我們可以理解,但是,我仍然認為我們為此失去了太多。


  在歷史上的某個時間點,我們得到了一種符合理想教育的卓越模式。那時候的人或許應該要更認真看待的。


融會貫通才是智慧的真諦


  一七四九年夏天,《賓夕法尼亞公報》(Pennsylvania Gazette)訂戶收到的報紙裡夾帶著一本該報出版人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撰寫的小冊子。這本冊子題為《關於賓州青年教育的建議書》(Proposals Relating to the Education of Youth in Pensilvania),富蘭克林說這是一份「建言」,因「本州的青年沒有高等學府」而表示遺憾2。康乃狄克州和麻薩諸塞州的青年早已進入耶魯和哈佛,維吉尼亞州有威廉與瑪麗學院(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紐澤西州的學生則可以入讀紐澤西學院(後來改名為普林斯頓大學)。然而,費城(Philadelphia)作為殖民地最大、最富裕的城市,有「美洲雅典」之稱,卻沒有高等教育學府。富蘭克林在這本小冊子裡提出了一個改善方案──成立費城公共學院(Public Academy of Philadelphia)。


  富蘭克林的概念在當時別具一格。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威廉與瑪麗學院都是為了培育神職人員而設立的學府;這些學校的課程專注於經典研究,並不注重青年日後進入商界與公共服務領域所需的實用知識。富蘭克林希望費城學院可以同時兼顧傳統的經典學習(用他的話來說,那是「華麗」的知識)以及實用性知識。他寫道:「如果能夠讓他們學習到所有實用的知識,以及所有華麗的知識,那當然是最理想的。但是,藝術恆長而生命短暫。所以,應該要從他們將來所要從事的專業領域出發,盡可能讓他們學習最實用以及最華麗的知識。」


心理學博士的深度交易課:透過每日五分鐘正念練習和尖端心理學實現最佳交易表現

前言

如果你從書海中挑起了這一本,並且開始閱讀,那麼你很可能正在面對交易方面的問題;或者,你已嘗試開始交易,卻還未達到你當初所設想的狀態。以下列出的情況,可能有某一項,或某幾項,正是你目前交易時所遭遇到的:

 

●太早結清獲利的部位,即使你知道這是相當可靠的交易架構。

●理想的交易訊號出現時,卻因為擔心虧損而畏懼建立部位。

●死守虧錢的部位,期待轉虧為盈,或至少能夠損益平衡。

●給虧損的部位加碼,期待市場走勢轉向。

●上午賺錢,下午就賠光了。

●賠錢之後即變得冒進。

●市場突然呈現走勢時,盲目進場。

●某次虧損後即停止交易,或縮小部位。

●交易部位過大,與審慎的金錢管理原則不符。

●該結清時卻繼續持有部位,為的是期待一次「全壘打」。

●一個完全合理的交易架構出現時,卻畏懼下單,因為前兩筆交易賠了錢。

●某一天大賺之後,信心激增,隨後績效一落千丈。

●穩定賺取小利,卻始終無法提升交易績效。

 

這種種交易上的障礙帶來傷害——不僅讓你的交易帳戶蒙受損失,更帶來精神與情緒上的痛苦。除了交易,沒有任何其他專業會如此考驗你的心理。上述困境,以及各種不成熟的交易行為,皆衍生自交易者在交易過程中所面臨的精神與情緒挑戰。你大有可能已經嘗試了各種方法,努力克服這些困難;但是,你所採用的方法顯然無效。過了一段時間,你或者開始困惑,覺得任何方法都沒用;更糟的是,你會開始懷疑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從事交易。

 

這本書所寫的,跟你過去嘗試過的所有方法都不同。書中引入了正念(mindfulness)的概念,這是一種當前正夯,且經科學證明有效的訓練方法;並且闡述了特殊的交易心理程序。這兩方面的內容將為你打開一道門,有助於你面對精神與心理挑戰,讓你的交易績效更上一層樓。如果你意志堅定,願意為此而努力,那麼,這本書肯定能幫到你。

 

我是一個受過專業訓練的臨床心理師。我涉入交易與交易心理學的領域已超過十五年。就像所有開始參與市場的交易者一樣,我確實經歷過絕大部分上文所列舉的困境。傳統的教法主張交易者應該試圖控制與消除個人情緒;然而,從我的個人經驗,以及跟其他交易者共事的經驗之中,我發現這一套說法根本沒用。相反的,當我們越奮力去控制我們的感受時,注意力就越容易偏離眼前的交易,表現也因而變得越不穩定。傳統的教法不僅沒用,那甚至是錯誤的。無數交易者遵循著傳統教法,交易成績卻不理想,甚至學不到任何交易技術;原因在於,一般的問題解決方法主張去除我們的想法與情緒,但這樣的作法往往就是問題的根源。結果,我們陷入在一個僵化且頑固的思維模式裡動彈不得,交易表現於是大受打擊。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們不能用那個製造出問題的思維來解決問題。我們必須學會用新的方式來看待世界。」愛因斯坦說這一段話的時候,像極了正在談論交易。我們必須改變想法,以應對交易過程中普遍的精神挑戰。這本書將告訴你怎麼做。

 

我曾經在某個心理學研討會發現一些令人振奮的事,從此開始對交易心理學有了不同的想法。那是一段影片,講述一位心理師如何治療某位憂鬱而有自殺傾向的患者。然而,只經歷一次治療,患者即出現顯著改變。她不再憂鬱,也不再想要自殺。她甚至不再需要心理治療。我當時不太能夠領會這個心理師所做的事,因為這跟我過去所接受的訓練,以及我當下作為一個心理師的工作方式,都大相徑庭;這一切看起來甚至有悖常理,但我內在深處確確實實地感受到——無論那是什麼東西,總之那肯定強大無比。

 

這就是接納與承諾治療(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CT),採取的是一種有別於以往的方法來理解心理學。我當初看到那段影片的時候,ACT還是新議題;相關的文獻資料不多,實際有所體驗的人也很少。但情況早已改變——現在,有關這個主題的書籍、科學論文及研討會如雨後春筍般冒現;越來越多心理學家爭相採用,因為這太有效了。至於治療室之外的各個場域,ACT也開始深受歡迎。例如,蘇珊.大衛(Susan David)與克里絲緹娜.康格爾頓(Christina Congleton)在《哈佛商業評論》網路版(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nline)書寫有關ACT所帶來的思維敏捷(mental agility),作品內容的對象是企業經理人與產業領導者。難道你不希望你在每日的交易中有更多的敏捷思維,而不是總在奮力掙扎的思維?

 

ACT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就是正念。正如你將在本書中發現的,正念對交易者而言極其重要。正念的修習源於東方傳統;然而,現代科學研究證明正念具有強大的力量,能夠對我們的心理產生正面影響,甚至改善我們的大腦結構(如同神經影像學的研究中所見的)。ACT當中的正念方法,以及其他先進的心理學技術如「認知解離」(defusion)以及「付諸行動」(commitment to action),對我們的交易而言都是珍貴無比的,可以大大改變你的交易心理。學會了正念等技巧,你不再需要奮力試圖控制且排除那些你不想要的想法和感受;相反的,你似乎成為了你的心理世界的合氣道大師,巧妙地迴避那些想法和感受,並且把你的專注力重心轉向真正重要的事,即你的交易。

 

然而,如果你想要追求的是卓越的交易成果,則僅僅發展思維敏捷是不夠的。就其本質而言,交易是一種以實作為本的活動。我們學習交易的相關知識,發展相關技巧與能力,然後帶著我們所知、所能進入市場實際操作。在任何一個領域,優秀的實作者都是由教練、導師以及專業的訓練所塑造出來的。結構化的指導讓該學習者掌握技巧,並且克服心理挑戰。絕大多數交易者並沒有經歷過結構化的指導,他們一切只能靠自己。這本書就是為了改變現狀而寫。

 

任何實作型活動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掌握並且遵守一套行動程序。所謂程序,即是為了達成某個理想結果所需要的一系列明確行動或步驟。在一個健全的過程中,當我們的行動更趨於一致時,我們的知識、技巧與能力就能應用得越好;如此,在其他因素維持不變的情況下,我們的交易績效就會更理想。我對於交易心理學的想法,源自一門有關運動與人類表現心理學的研究所課程;這門課的導師是傑出的運動心理學家查爾斯.馬赫(Charles Maher)。馬赫的課幫助我轉移了我對交易心理學所持有的觀點。我捨棄了各種試圖改變當事者想法與情緒的傳統心理學方法,轉而將心理學直接應用在交易的過程中——我們如何為交易作準備、如何執行交易,以及如何評估我們的交易表現。

 

這是第一本以正念的力量以及交易程序為基礎的交易心理學著作。一套穩健的交易心理程序,結合正念以及其他最尖端的心理技巧,將會幫助你在交易的心理層面及技術層面取得優秀的績效。

 

本書結構

這本書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第1章至第4章)討論各種專屬於交易者的精神與情緒挑戰。若想要在交易中取得成功,交易者顯然必須先搞清楚他們是怎麼失敗的。第二部(第5章至第8章)開始觸及正念——正念是什麼?正念如何幫助交易者面對各種交易中的精神與情緒挑戰?交易者該怎麼做?第三部(第9章至第11章)闡述一套穩健的交易心理程序。這套程序由三個特定的時間框架組成,結合交易者所發展出來的高價值心理技巧;一旦掌握,交易者即進入持續進步的軌道,最終在交易這場遊戲中的展現出優異績效。

 

第一部

交易事業上的成功之路,存在太多受到心理層面影響而產生的阻礙。缺乏覺知的交易者,極為容易陷入各種認知偏誤(cognitive biases)以及捷思法(heuristics)所造成的盲點——這些都是依循經驗法則的思維模式,在日常生活中確實非常有用,但卻不適用於交易。情緒也是交易者得面對的重大挑戰。認知偏誤與情緒因素可能導致你死守虧損的部位、在錯誤的時間點進行錯誤走向的交易、未依循計畫而倉促下單,以及各種漂浮不定的交易行為。第一部的幾個章節剖析這些行為的根源。本書以真實交易者 的實際交易情境為例子,因此概念的傳達更為清晰,也更易於理解。附上的練習表單可作為一個起點,讓你確認,並且更有建設性地處理你在交易過程中所經歷到的精神與情緒障礙,以及各種失常的交易行為。至於本書提供的所有練習表單,讀者皆可以從作者的網站(https://tradingpsychologyedge.com)下載較大尺寸的PDF格式版本。

 

在本書第一部,我們也仔細檢視恐懼及其各種表現形式、壓力、其他強烈情緒如憤怒與厭煩,以及情緒綁架——交易者一旦被這種種情緒支配,就會做出輕率的舉動,更可能毀了交易帳戶。我們引入情緒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概念,這是一種重要的心理能力,有助於確認你的情緒與其意涵,以及這些情緒生滅所依循的慣常模式。光是這一點,即對你的交易有重大助益。

 

我們先檢視交易者應付負面情緒尤其是恐懼的原有方法,並且揭露為何這些方法都不管用。我們也討論「損失規避」(loss aversion)的心理現象,從中說明太早結清獲利部位為何是我們的自然傾向;書中也提出了一些方法,幫助我們應對這些行為。我們更進一步證明,試圖排除交易過程中的情緒,一如傳統的交易教學所倡導的作法,是完全錯誤的——這也是本書第一部所帶來的結論。閱讀過這一部分的內容之後,你對情緒將從此改觀。

 

第二部

第二部開始觸及正念。正念是最強大的心理技巧之一,所有交易者都應該學習。大量研究指出正念的種種好處,證明了這項技巧對交易者而言具有無上價值。因正念而增強的專注力,讓你更能看清市場狀況與當下出現的交易機會。正念以直接的方式幫助你克服恐懼反應、強化內在情緒調適,並且能顯著舒緩壓力。在正念的學習中,你會知道,即使你帶著不該有的情緒,仍然可以在交易中表現理想。正念的修習,加上進階的心理技巧如解離、接納與承諾,幫助你專注於那些為你的交易帶來最大價值的行動——你可以在不受焦慮、恐懼與其他負面情緒的干擾之下執行這些行動。正念也幫助你在交易中減少種種因思路短線(認知捷思法)而引發的常見失誤。你能夠進行慎密的思考,並且讓決策過程變得更可靠。此外,正念也會誘發學習;若再加上慎密的實作(將在本書第三部討論),你的交易將變得更純熟。

 

本書第二部為你提供了一些正念的引導腳本,當中包含數種可以交替使用的方法,有助於你實踐與發展正念技巧。大多數正念引導腳本備有錄音檔,可從作者的網站(www.tradingpsychologyedge.com)下載。這裡也有一些例子,講解在交易中運用正念的方式,並且說明如何讓正念與其他重要技巧同時發揮作用,幫助交易者應對交易中的心理困境。一旦我們所面對的交易情境引發情緒反應,我們的注意力便自動往內轉向我們的想法與感受。我們不再專注於市場,甚至與其脫節,於是交易表現慘不忍睹。正念可以糾正這個頑強的傾向,幫助我們把注意力維持在正確的地方——市場。這本書也將引導讀者利用正念與其他先進的心理技巧,應對交易過程中所有大大小小的挑戰。你會學到一套明確的行為準則,一旦面臨具挑戰性的特定交易情境時,即可派上用場。書中更詳實記錄了兩位交易者的成功案例;其中一位總是太早獲利了結,另一位卻總在虧損之後擴大部位,這一套正念的方法讓他們不再陷於這一類錯誤的交易行為之中。

 

第三部

要成為卓越的交易者,除了掌握正念與其他的心理技巧,你還必須建立健全的交易心理程序,才能持續開發你在心理或技術層面的能力。我們這裡所闡述的交易心理程序,是一套以心理學為依據的架構,目的在於訓練你成為成功的交易者。這個架構由查爾斯.馬赫的運動與人類表現模型調整而來,包含交易過程中的三大心理學核心原則:「高素質預備」、「高效執行」,以及「建設性自我評估」。每一項原則當中都有四種高價值心理技巧,任何一位交易者皆可從中受益。這個個人成長與自我發展的過程經由以下的明確階段而達成:確認個人的發展需求、設立符合該需求的SMART目標、實現目標、評估,然後再調整,直到交易的障礙被轉化成你可以依賴的新技術與能力。書中敘述的交易者案例有助於說明與釐清這些概念。特殊的技術、竅門與程序如「心理擱置」、「心理STOP」方法、「交易者表現評估」,以及其他有益的作法,將一一在書中講解。

 

雖然以書的形式出版,但本書被定位為交易心理學的手冊或指南。書中的圖表與表格,讓你將所學應用到你的實際交易情境。我希望你別僅止於閱讀,而是要實際練習、操作、開發你的正念技巧,並且將所學到的一切應用到你的交易之中。讓這本書成為你的教練、導師、嚮導,帶著你學習掌控交易過程中各種心理及技術層面的因素。今天就實行正念交易,以一套建基於正念的尖端交易心理學,讓你達成最理想的交易績效!


第1章:交易者的心理盲點

 

 一整個上午,柯林盯著S&P e-mini期貨的走勢,耐心等候著交易機會。終於,他看到一個交易架構出現了。他仔細檢視著價格行為(price action),以及他用來決定進場的技術指標。一切都符合他所設定的標準。市場轉向多頭走勢,所有指標顯示上漲趨勢。他心想:「這個架構完全無可挑剔。」

 

 這筆交易幾乎一進場就馬上顯示正面成果。市場猛烈上漲,突破附近的一道壓力線,隨即進入一片沒有任何阻力的「遼闊天空」。從進場點算起,S&P期貨已經上漲了十二點——以這個市場來說,這樣的盤中走勢實屬優異。可是,柯林沒上車。

 

 他沒有下單。事後談起這件事時,他說:「昨天也出現相同的架構。我覺得我今天想著的是昨天的那筆交易——當時我進場了,但失敗,結果賠錢。今天的架構甚至比昨天的更好一些;昨天還有一項指標無法確認,而今天出現的這個,是完美架構。我很自責,但我其實不太搞得懂我為何不下單。我並沒有什麼強烈的情緒,我當然沒有恐懼。我只是在想:昨天那一筆失敗了,今天這一筆大概也不會成功。但我錯了。我為什麼不下單呢?」

 

導致柯林失敗的,並不是他的情緒,也不是他對市場的誤判。擊敗柯林的,是他的思維。柯林的心智進入一種心理學家稱之為「時近效應」(recency effect)的自然心理盲點。時近效應是一種認知偏誤(cognitive bias)——當我們進行決策時,心智相對注重時距較近的資訊,認為這些資訊比其他資料來得更重要。在柯林的心裡,昨天的交易結果比今天的「完美條件」更顯重要,導致他避開了這筆交易。

 

許多交易者以為交易心理學最重要的面向是情緒。這觀念不全然正確。感受與情緒當然很重要,更是交易者做出可靠決策時所不可或缺的。強烈情緒如貪婪、憤怒,尤其是恐懼,會在交易過程中發揮強大影響力,促使交易者做出偏差行為。然而,情緒並非影響交易的唯一因素。我們的想法以及思維方式也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有時候,我們的念頭會激發強烈情緒;而我們的思維模式總會進一步將之擴大。在另一些時候,如同我們在柯林的案例中所看到的,情緒並非造成拙劣交易決策的主要原因。許多交易者都不太知道我們的心智以及我們的思維在交易與決策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我們的思維會製造出心理盲點,就如柯林的案例中所展現的——我們因此被束縛,任何技術能力在此刻都無用。實際上,我們的思考方式,以及我們應對想法的方式,才是交易心理學最為重要的面向。這本書的主要目的,在於幫助你對自己的想法,以及這些想法對交易行為的影響,建立更強大的覺察能力。這本書闡述了各種與認知有關的技巧,對這些技巧的掌握與運用,才是轉化交易表現的關鍵性因素——這類技巧的效力遠遠大於我們過去針對情緒所做的各種努力。當然,這並非否定情緒的重要性,更不是意味著我們應該忽略情緒。我們將在下一章討論情緒。不過,這裡先專注於我們的思維模式中自然浮現的障礙——這是交易心理學的關鍵面向之一,交易者若想要有更理想的績效,就必須對此有所覺知與洞察。

 

思維能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而且跟我們的關係是如此緊密,以至我們通常對自己的所思所想不做多想。然而,只要我們稍微停下來,觀察一下自己的思維,就會開始對腦子裡正在進行的事情有所覺察。這真是奇妙的觀察。我們很快就會發現,思維幾乎從來不曾間斷,而且永無止盡。心智不斷地在評論、不斷地想要告訴我們某些事情,永不言倦。除非你開始練習,否則你永遠無法讓心靜下來,或讓思維停止片刻,哪怕短短幾秒鐘也不可能。即使開始練習了,要讓思維靜止幾分鐘,對大部分人來說也是難如登天的——下一個念頭總是不知不覺地又冒出來了。於是,我們觸及了心智的兩大重要特徵:我們的思維如影隨形、我們對思維的控制能力有限。交易者必須了解這兩點。

 

我們自有記憶以來,思緒就從來不曾停止嘮叨;因此我們早已習慣,甚至高度依賴這樣的心智。對於我們的心智所敘述的事物,我們傾向於全盤相信,認為那必定精確反映現實。我們極少會提出質疑,或客觀地評估我們的思想。思維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一部分,因此我們也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一切;然而,一旦踏入交易的領域,這種傾向卻是危險重重。

 

危險之一源於人類認知能力的先天性侷限。我們的內在有明確的心理界線,往往因此而限制了我們的思考模式、扭曲我們處理訊息的方式,並且影響我們做決策的途徑;這一切都將在交易過程中帶來可預期的錯誤。這就是我們的心理盲點——通常被稱為認知偏誤或捷思法。交易者最主要的心理盲點包括:

 

●代表性捷思法(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

●時近效應(The recency effect)

●損失規避(Loss aversion)

●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基本比率的忽略(Base rate neglect)

●情意捷思(The affect heuristic)

●後見之明偏誤(Hindsight bias)

●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

●樂觀偏誤(Optimism bias)

 

這個章節將討論上述大部分的心理盲點,另一部分(尤其是損失規避與樂觀偏誤)則將在下一章闡述。交易者必須了解這些心理盲點,並且在自己的交易過程中對之有所覺知;這將對交易表現與結果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對交易者而言極其重要。

 

捷思法與認知偏誤

捷思法(heuristic)其實只是心理捷徑的另一個說法。處於複雜情境或面對困難抉擇時,人們往往會簡化問題,進而採用省略的規則來解決問題或做出決策。所有繁瑣的思維將被限縮,眼前情境也就被導向成為一項直接且易於處理的任務。捷思法縮短了決策時間,也降低了心理負荷;人們得以快速、有效地行動,不需要每一次都耗費心力處理與理解大量資料。這些心理捷徑在許多狀況下都是方便有用的,而且通常也帶來相當準確的結果。例如,我們正在規劃一趟旅行,想要預算路上需要的汽油消耗量。為此,我們必須知道加滿油箱的汽車能夠行駛多少公里。其中一個方法,即是詳細記錄每一次加油時的汽油量,以及當時車子的里程數;如此持續半年,然後計算出平均值。綜合所有路況,你將得到一個精準的數字顯示每箱油所能行駛的距離,於是你便可以算出汽油的花費。但是,我們也可以使用另一個更為便捷的方法——下一次加滿油箱時,把里程表重設為零,再看看那一箱油能夠行駛的距離,以此推算旅程的汽油花費。這個便捷方法也能達到跟前述花了六個月所做的里程記錄相當的精準度嗎?或許不能。但是,這個便捷法確實提供了一個相當理想的答案,足以讓我們估算旅程費用。這裡所使用的,即是捷思法。

 

我們無時無刻都在使用捷思法。例如,決定是否要走進某一家不熟悉的餐廳時,我們可能會以該餐廳的整體外觀來判斷。我們不會向每一位走出餐廳的顧客詢問他們的用餐經驗;只要餐廳看起來很乾淨、誘人,停車場停著幾部客人的車子,我們可能就會被吸引進去了。這麼做的時候,其實我們正在把一個複雜的思維難題替換成另一道簡單的題目;這就是捷思法的特徵。評估餐廳的外觀,比訪問顧客來得容易。同樣的,為了預算旅程花費,以一箱汽油來計算里程,比花上六個月時間記錄與處理里程數據來得容易。捷思法有其價值,這樣的思維方式讓我們得以更有效率地應對我們的世界——因為其效率,而且實際有用,我們往往以捷思法作為預設的思維模式。

 

然而,捷思法與其他節略式的心理過程有時候會導致我們判斷錯誤,或出現前後矛盾。獲得諾貝爾獎的心理學家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和阿摩司.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在他們的開創性著作中談及我們的思維方式,以及思維偏誤如何產生;他們發現,人們一旦處於具有風險或不確定性的情境之下,就會強烈傾向於作出偏離審慎、理性分析的決策,這時候他們採取的往往是捷思法或其他的認知捷徑。這通常導致可預期的錯誤或拙劣的成效。他們的研究成果出版成書時,與當時的世俗觀念形成強烈對立。這部著作,以及自此衍生的其他作品,形塑了一個全新的知識範疇,其中強調的是心理因素對經濟決策的影響——這即是今天我們稱之為「行為金融學」(behavioral finance)的領域。

 

康納曼與特沃斯基的作品開啟了一條學術研究的路線,結果證明:當人類必須評估複雜、不完整的資料,而且所做的決策又可能導出具風險或不確定的結果時,則他們處理信息的程序,也就是觀察、思考與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會自然而然地出現某些先天性的缺陷。他們清楚提出無懈可擊的研究結果,而且這些發現對交易領域帶來顯著意涵:在不確定、具風險的條件下,決策過程中所運用的捷思法,以及其他認知偏誤,往往導致重大而代價高昂的失誤。交易總有風險;交易結果總是無可預測,而且交易者的每一次交易決策中,都必須面對複雜而不完備的訊息。當交易者傾向於使用高效率但總會出錯的思考捷徑時,他們最終只能做出糟糕的交易決策,並且直接危及他們的交易績效。

 

柯林就是一個實例;他過度拘泥於最近期的交易結果,因而錯過了一個理想的交易機會。交易者的挑戰在於,日常生活中原本運作良好的思維模式,一旦套用到交易工作上,交易者就必須為此付出高昂代價。嘉琪剛搬到新的城市生活,每天走路上班。過去兩週以來,她每天的上班路上都享受著暖和的清晨陽光。但是,昨天的一場滂沱大雨讓她淋成落湯雞。今天,她出門時帶上了傘。這就是利用時近經驗以調適行為的例子。我們以這個帶傘的例子跟柯林錯過交易的實例對照。柯林在交易中承受損失,這一點他跟嘉琪一樣經歷了不愉快的經驗。隔天,相同的交易架構出現;前一天的結果跟今天的交易沒有關係,也不是他今天做決策時所該考慮的,但是他卻把昨天的結果視為比今天出現的完美架構更重要,只因為昨天發生的事仍記憶猶新。結果,嘉琪沒被淋濕,而柯林則錯過了一筆交易。事後,柯林不明白這麼好的交易為什麼自己卻不下單。這就是捷思法與認知偏誤對交易的傷害。在日常生活中的大小決策,我們太習慣於使用捷思法,所以極易將這種思維方式與其他的認知偏誤帶入交易的領域。對於腦袋所告訴我們的事,我們深信不疑;因此,當我們做出嚴重錯誤的交易決策時,總會落入心理盲點而無所覺察。理解與覺知這類盲點,無論對新手或資深交易者,都無比重要。代表性捷思或許是交易者最常用的捷思法,我們的討論就從這裡開始吧。


(未完)


為什麼總是買到賠錢股? 從「行為投資學」解析人類天生不適合交易的樂觀、自信與過度預測等交易症候群

前言
人類:天生的犯錯專家


我可能是個經常做出錯誤選擇的專家。長久以來,我犯下太多這類錯誤,從不健康的食物選擇,乃至於拖延運動(選擇今天偷懶),還有令人遺憾的投資選擇(嘆氣)。

 

接著,我目睹了家裡七位青少年的無數錯誤選擇(感謝老天,現在只剩下一位了,但最近又開始觀察孫子輩探索這個世界)。青少年們擁有神奇的能力,他們總是在今天做出最容易的選擇,而把困難的選擇留到明天。然後,隨著年紀漸長,這種拖延的功力更為深厚,也做出更多錯誤選擇。

 

這些年來,我曾經訪問數以百計的投資人,由剛上手的小散戶,乃至於億萬富豪。對於這些人所犯的各種錯誤,以及他們發明的千奇百怪藉口,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從國家與世界的立場觀察,我們也做出許多錯誤選擇,總是選擇最容易走的路,結果產生八十年來最慘的全球經濟危機。現在,為了重返正規常態,我們不得不面對許多困難選擇。不論是個人或國家,歷史充滿太多這類不當的選擇。

 

過去幾十年來,出現一門新的科學,強調我們人類不僅偶爾會有非理性行為,而且這些非理性行為是可預測的。這門新成立的行為科學,開始留意我們如何做出決策,並發現許多有關人類看似有趣, 但卻往往令人困擾的行為。

 

我們的情緒與決策程序很多都已經根深蒂固,嵌在大腦,這是人類十萬年以來,從非洲草原演化至今,為了求取生存而慢慢形成的本能。我們適應運動,學習如何迅速做成決定,因為這往往代表生與死之間的抉擇,譬如決定躲避危險的獅子,追逐溫馴的羚羊。

 

這些求取生存的本能,雖然平時很有用,但一旦邁入現代化世界,尤其是現代投資世界,往往讓我們很容易犯錯。舉例來說,當我們追逐動能時,總認為既有走勢將持續發展,行情一旦開始發生轉折而下跌,我們就會逃跑。所以,適用於非洲叢林的生存本能,未必適用於現代金融叢林。

 

很幸運地,我們不僅只是「犯錯人種」(homo mistakus)而已。對於我們這個物種所做的錯誤選擇,我們如果完全不能汲取經驗而學習新知識,那麼早就被掃到歷史垃圾堆,讓那些比較不會犯錯的物種淘汰。

 

我們顯然也學會了如何做出正確抉擇,如何從錯誤之中學習,甚至從別人的成功和智慧之中學習。如同稍早提到的,我曾經正式訪問數以百計的富豪。對於這些人所做的適當抉擇(有時候甚至是明智的抉擇),以及他們所使用的程序,都相當令人覺得訝異。

 

身為人類,智人(homo sapiens)有許多值得讚美之處。我們有能力創造偉大的成就,天馬行空的概念,展現高尚的情懷—各種適當選擇的結果。行為科學協助我們了解如何做成這些抉擇。

 

即使是曾經被推崇為金融投資根基的理論(效率市場假說、資本資產訂價模型,以及現代投資組合理論等)也不免受到質疑,甚至被視為造成市場動盪的癥結所在。關於投資市場的謎題,很多人試圖在行為金融學拓展的新領域尋找答案。瞭解自己,以及擬定決策的方式,我們經常可以創造自己的系統性程序,藉以做成正確決定,由於最終結果往往取決於情緒,所以只要掌握正確的工具,我們就可以學習如何建構一條邁向安全避風港的可靠路徑。

 

問題是,行為金融學看起來有些令人望之生畏,需要引用大量的研究與推理,而且整個體系還不太完整—至少截至目前為止是如此。我的好朋友詹姆斯 · 蒙蒂爾(James Montier)曾經出版一本行為金融學的著作《行為金融學:洞察非理性心智與市場》(Behavioural Finance: Insights into Irrational Minds and Markets),現在則整理一本篇幅較小的導論《為什麼總是買到賠錢股?從「行為投資學」解析人類天生不適合交易的樂觀、自信及過度預測等交易症候群》(The Little Book of Behavioral Investing)。

 

我對於詹姆斯的著作並不陌生。他與我曾經合作,共同撰寫我一本著作《瞄準未來投資》(Bull's Eye Investing,John Wiley & Sons)的某章內容。我認為我對於這個主題相當熟悉。可是,趁著某次搭乘飛機的機會閱讀本書,我發現這是我多年來看過最讓我自覺受益的投資書籍。閱讀過程,我多次發現自己不得不發出「那就是我!」的嘆息,並誓言不再觸犯相同錯誤。總之,我現在起碼知道應該避免什麼,可以想辦法糾正自己的習慣。

 

這是一本我需要經常重複閱讀的書,至少每年讀一次。感謝詹姆斯把這本書寫得充滿趣味,自然流動著幽默。不論是學習我們為什麼不能在應該賣出的時候賣出,或為什麼選擇某目標價位,詹姆斯透過充滿啟示的十六章內容,告訴我們如何成為更棒的投資人。不再是「犯錯人種」!

 

我建議各位把本書列入優先讀物,隨時放在手邊翻閱—協助自己的決策程序能夠保持鎮靜。所以,坐下來,讓詹姆斯幫助各位帶出內心深處的「史巴克」(Spock)。

 

約翰 · 墨爾丁(John Mauldin)
千禧年浪潮投資(Millennium Wave Investments)總裁

 

加購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