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金書城 book shop

目前位置: 首頁 >  財金書城

操盤快思X投資慢想:當查理•蒙格遇見達爾文

Investing: The Last Liberal Art, 2nd Edition

※購書免運門檻,大宗購物流程,詳見"常見問題-財金書城相關"。

加購商品:

字體大小 A+ A A-

內容簡介 Introduction

  • 百萬暢銷鉅作《巴菲特的勝券在握之道》作者海格斯壯最新力作!
  • 挑戰查理.蒙格「多元思維框架」具現化的大膽嘗試
  • 全書將串起達爾文《物種起源》發想、牛頓「萬有引力」思維、艾德勒《如何閱讀一本書》閱讀解析、福爾摩斯的邏輯推演乃至於查理.蒙格普世智慧,是顛覆傳統投資思維的野心之作!
  • 這絕對不是一本告訴你如何選股的書,但對於投資你將會有嶄新的思考方式!

羅伯特.海格斯壯認為,我們越來越習慣凡事以最快的速度滿足需求,特別是投資。因此,本書將反其道而行,他將帶領讀者探索經濟學以外一系列領域的基本投資概念,包括物理學、生物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甚至是文學。舉例來說,書中說明了達爾文進化論如何挑戰效率市場,以及如何將文學的閱讀策略有效地應用於投資研究。

 

基於查理.蒙格著名的「多元思維框架」概念,海格斯壯認為做出良好的投資決策不能僅靠充分的金融理論及知識,必須在普世的博雅教育中學習新知以融會貫通,方能在最後一門的人文學科──「投資」中真正脫穎而出。

                                                  

特別收錄【聖約翰學院名著選讀書單】
聖約翰是一所以「名著選讀學程」(Great Books program)而聞名的人文教育綜合大學,該校學生將閱讀文學、哲學、神學、心理學、物理學、生物學、政治學、經濟學與歷史等領域的經典名著,可以說是貫徹查理所謂學投資前,先融會普通知識的根本概念。

 

 

※名人推薦※
作者在本書裡面,成功的讓讀者學習查理.蒙格「多元思維模型框架」和「跨領域思考」這兩個重點思維,這個成就非常驚人!

價值投資者、財經作家
──雷浩斯

 

我在書中的「心理篇」獲得前所未見的投資靈感!查理.蒙格曾建議想在投資成功的人,應該大量閱讀不同的學科,就像在《操盤快思X投資慢想》中提到各領域的博雅知識,真正啟發大眾了解投資的本質。

投資最重要的事》作者 
 橡樹資本管理公司創辦人
 ──霍華.馬克斯


    
成功的投資需要持續的努力和敏銳的心智。事實上,你還可以使用一套完整的系統而非僅持一支螺絲起子來達成投資的目標,就像本書中海格斯壯採用多學科的思維方法,為你提供來自各研究領域且令人嘆為觀止的想法。有機會的話,我很希望能提早二十五年就閱讀到這本書。

魔球投資學》作者
 ──麥可.莫布新

作者簡介 authors Introduction

Robert G. Hagstrom 【羅伯特.海格斯壯】

現任:

美盛集團(Legg Mason)投資顧問職行長

 

紐約時報暢銷著作《勝券在握》(The Warren Buffett Way)(中文第三版中譯:《巴菲特的勝券在握之道》)作者,本書全球至今銷售超過百萬冊。被《時代》雜誌譽為「許多人觀摩巴菲特的投資方法,卻無人比海格斯壯描寫得更好。」

 

海格斯壯致力於投資著作,並包含了多本闡述巴菲特投資理念的作品。其作品包括:
The Warren Buffett Portfolio: Mastering the Power of the Focus Investment Strategy
The Essential Buffett: Timeless Principles for the New Economy
The NASCAR Way: The Business That Drives the Sport
The Detective and the Investor: Uncovering Investment Techniques from Legendary Sleuths

推薦序 Recommended preface

推薦序
操盤快思X投資慢想:
普世智慧的藏寶圖

 

  市面上有關巴菲特的書很多,但是寫到查理.蒙格的書卻很少,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查理.蒙格太難懂了。」
   


  查理.蒙格幾乎可以被稱為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如果你看過他在南加大的演講稿,就能感受到他令人費解的深邃智慧,他每年在Daily Journal的年度問答會就像是蒙格版的波克夏股東會,網路上流傳問答筆記深受所有投資人的歡迎。

 

  查理.蒙格推崇的「普世智慧」,就是將所有的問題採取「系統化思考」的解決方案,而一個巨大的系統之內必定包含許多的子系統,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將子系統一一拆解,並且探索其結構,同時又要看出關聯性。

 

  我將這樣的普世智慧稱為「查理.蒙格學說」,他分為七個主要重點:
       「多元思維模型框架」、
       「能力圈」、
       「反過來想」、
       「人類誤判心理學」、
       「檢查表」
       「跨領域思考」、
       「魯拉帕路薩(lollapalooza)效應」。

 

  本書的作者羅伯特.海格斯壯最著名的是他撰寫的《勝券在握》系列書,但是比起《勝券在握》,我對這本《操盤快思X投資慢想》的評價更高,這本書並不是在探討查理.蒙格的生平或者替他的論點做闡述,而是談如何實踐「查理.蒙格學說」。

 

  作者在這本書裡面,成功的讓讀者學習查理.蒙格「多元思維模型框架」和「跨領域思考」這兩個重點思維。這個成就非常驚人,要在一本書內完成這個巨大的工作可以說是近乎不可能,但他還是辦到了!


    
  我特別喜歡本書第三章生物學的部分,其中生物學與經濟學類比的觀點解答了我許多思考上疑惑,第四章群眾智慧與烏合之眾的論點更是深入地解釋了集體行為如何提高或降低輸出功率。第七章的文學篇則讓你能更徹底提高閱讀的效益。

 

  實踐「查理.蒙格學說」是很困難的,而本書如同一個鷹架,讓你更輕鬆地搭上「查理.蒙格學說」的巨大階梯。透過這本書,你無疑能讓自己的思考更接近蒙格想表達的意境,但你必須一個一個章節的逐步閱讀,才能理會作者想談的思考模式。

 

  如果你從未探索過「查理.蒙格學說」,本書會讓你感到困惑,甚至認為這本書只是一堆知識的集合體。如果你致力於追求「查理.蒙格學說」所倡導的普世智慧,你會發現這本書是一個無窮無盡的寶庫,值得你花長久的時間深入探討其中的智慧。最後你會發現,這樣一個漸進的過程,其實是最快的道路。


                                                                                                                                            雷浩斯
價值投資者  財經作家

目錄 Table of Contents

推薦序      操盤快思X投資慢想:普世智慧的藏寶圖   雷浩斯
序        投資:最後一門的人文學科    

 

第一章    多元思維模型框架:來自查理.蒙格的普世智慧    
第二章    物理學:牛頓所學到的,就是歷史一再重複的事實    
第三章    生物學:無時無刻都在上演著生存競爭,只有適者生存    
第四章    社會學:我可以計算天體的運行,但無法計量人心的瘋狂    
第五章    心理學:投資人必須接受的是,往往無法察覺到自己正在做出壞決策    
第六章    哲學:無序不過就是對秩序的誤解    
第七章    文學:誰說福爾摩斯不能教我們投資?    
第八章    數學:一位坐在敞篷車裡的女孩,勝過電話簿裡的五位    
第九章    決策:學習操盤高手的快思慢想    

 

謝詞    
聖約翰學院名著選讀書單    
參考書目    

 

關鍵字:寰宇出版/Robert G. Hagstrom 【羅伯特.海格斯壯】/ 陳民傑

 

達人推薦 Recommendation

讀者評論 Reader Comments 我要評論

精彩試閱 Wonderful Preview
字體大小 A+ A A-


投資:最後一門的人文學科

 

  二〇〇〇年,我寫了一本書,以人文學科的觀點來理解投資,當時書名是《框架:投資新視野》(Latticework: The New Investing)。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曾在課堂上講述如何追求他所謂的「普世智慧」,這本書的觀點深受他的啟發。如果你不知道誰是查理.蒙格──他是波克夏•海瑟威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副董事長,也是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投資事業的合夥人,而巴菲特可說是當今世界最成功的投資人。


  我刻意以「框架」為書名,是為了與查理的思維拉上關係。他所提出的概念「多元思維模型框架」,在投資領域裡眾所周知,有極高的辨識度──至少我是這麼想的。後來我才了解,作者擅長的是寫出作品,而書名的構思與作品的宣傳則是行銷人員的專業。《框架》出版後的第二年,出版社決定以新書名《投資:最後一門的人文學科》(Investing: The Last Liberal Art)(中文版: 《操盤快思X投資慢想》)重新推出平裝版。結果怎麼樣?這本書的人氣激增。後來,當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建議我重新校訂後推出第二版的時候,我立即答應。決定再版,是因為我非常肯定這本書的知識與價值;但更重要的是,我在過去這十年來又累積了不少新知識(至少對我而言是新的知識)。舉個小小的例子,這個新版本中的參考文獻增加了將近一百筆新書目。


  這本書的整體架構維持不變。我們探討物理學、生物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以及文學領域中主要的心智模型。新的版本增加了一個領域──數學。書的結尾則是關於「決策」的章節。讀過第一版的讀者,將會再次看到當中的許多經典模型,但每一個章節裡新加入的材料,也會讓你得到實質的新知識與新體悟──這也證明了學習是個持續的過程。


        各位必須牢記一件事:這不是一本告訴你如何投資的書。你不可能在其中找到任何教你選股或管理投資組合的逐步指南。然而,讀完之後如果你願意多花些時間思索這些相當具挑戰性的觀點,對於投資你將會有全新的思考方式,對市場與經濟的運作也會有更清晰的了解。這樣的洞察力不是來自經濟學和金融學教科書,而是得自各個似乎並不相關的學科裡所蘊含的基本事實;而這些都是典型的博雅通識教育中所包含的學科。


  為了建立這樣一種全新的理解,你將會跟著我瀏覽這些學科,探究當中每一個領域的基本核心概念。有時候,我們會從歷史的角度綜覽某個學科,看看該領域的一些概念如何形成、如何發展;然後,我們再來檢視這些概念跟投資市場的關聯。一次閱讀一個章節、進入一個領域,認識一些經得起歷史考驗的偉大思想;我們將從中整合出全新且獨樹一幟的眼光來看待投資。


  我必須坦承,這本書的寫作過程是艱辛的。因為我必須深入鑽研每一個學科,提煉出其中精髓,並且濃縮成一個篇幅有限的章節。這本書採取的是一種概括式且相對簡易的論述方式,這是出於必然而不是缺失。如果你是任何一個學科的專家,你可能會有所批評,或認為我遺漏了某些重要的概念。但你必須明白,如果不這麼做的話,這本書的每個章節會長達百頁,最終完稿的篇幅可能相當於一部百科全書了。寫作過程中,我相信,相較於把完整內容呈現給少數願意閱讀專業論文的人,以簡短的方式把其中的啟示帶給大多數人才是這本書更重要的目標。因此,我希望你能了解,這本書的內容不得不把每一個學科的闡述限制在最基本的概念傳達。


  即使如此,許多讀者仍有可能覺得這本書不容易閱讀,挑戰可能不低於我寫作時所面對的。以下兩個層面構成了閱讀的挑戰。第一、某些章節的內容可能來自你所不熟悉的學科,因此讀起來讓你想起大學時期的密集研討班。無論如何,我希望當中的新觀念能夠帶給你一些刺激,讓你值回票價。第二、因為每個章節所呈現的是完全不同的學科領域,所以你或許得讀到最後一頁,才能看清這本書帶給你的好處。這是一個累積的過程,每一個章節都為你帶來一層新的想法。我嘗試點出串連各章節的核心概念,但我的注解無法替代你仔細閱讀與反思後所得到的啟示。


  閱讀這本書需要具備一定程度的求知慾,以及耐性。我們越來越習慣凡事以最快的速度滿足需求,因此這本書顯得如此不合時宜。然而我相信,要提升對事物的洞察力,是沒有捷徑可循的──你總是必須從基礎開始。


  透過通識學科來洞悉投資,其核心就在於這種建立在廣泛基礎上的理解。只把目光鎖定在會計、經濟及金融領域,並且掌握這些學科的基本知識,這樣是不夠的。要得到更理想的投資回報,我相信你需要更多知識。心理的求知慾驅動著我們去發掘與運用新的洞見──無論諸如「杜威十進位編碼」這樣的知識乍看之下是多麼地毫無關連。


  投資失誤通常來自於投資者的迷惑。在我看來,我們到目前為止所得到的基本投資知識,尚未足以讓我們全面了解市場的運作,以及投資者在市場裡的行為。難怪我們會迷惑;也難怪我們會失手。當我們不了解某個事物,則往往有一半的機率會做出錯誤決策。如果這本書能夠提升你對於投資市場運作的理解,即使只有一點點,那麼成功的機率也就會往你的方向傾斜一點點。


羅伯特•海格斯壯
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維拉諾瓦
二〇一二年九月

 


第一章
多元思維模型框架
來自查理.蒙格的普世智慧

 

 

        一九九四年四月,在美國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Marshall School of Business of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吉爾福.巴考克博士(Guilford Babcock)的「學生投資研討課」中,修課的學生們得到了珍貴的禮物──有一個人來到課堂上為他們傳授了有關真實世界的高超智慧,而這個人對於財富有無價的洞見。


  他是查爾斯.蒙格(Charles Munger),投資界的人都認識他,叫他查理(Charlie)。他是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公司的副主席,這家公司由世界最有名的投資人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所經營。查理的本業是律師,現在是巴菲特的事業合夥人,也是他的朋友,更是他的搭檔。只要他說話,總會引來關注。

  
  查理.蒙格智慧過人,但似乎總是隱藏在比他更知名的搭檔身後。這也並不是巴菲特的過失,而是查理個性低調。除了偶爾在南加大課堂這類場合,或者在波克夏.海瑟威公司年會上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其餘的時間他幾乎都不在公眾場合露面。即使是在公司的年會上,他都刻意只做簡短發言,讓巴菲特來回應股東的大部分提問。但是,他偶爾還是會開口做一些補充,而這時候在場的股東總會突然挺直身子,找到更好的角度來注視他,並且聚精會神聆聽,深怕錯過了任何一個字。


  四月的那一天,巴考克博士的課堂上也瀰漫著同樣的氛圍。學生們知道正在說話的人是誰,他們也知道自己將受益於這位著名的投資專家。但那一天他們得到的是價值遠高於此的東西。
演講開始時,查理就調皮地承認說他將會跟聽眾玩個小把戲。他不談論股票市場,他想討論的反而是「選股作為普世智慧的一種藝術」1。在接下來的一個半小時裡,他不斷刺激學生擴大他們對市場、金融和經濟的視野,不再視這些領域為各別的學科,而是作為更宏大的知識體系的一部分──這個宏觀的知識體系還包括了物理學、生物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文學與數學。


  在這個更宏大的視野之下,他認為各個學科彼此交織,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彼此強化。思考縝密的人從每個學科那裡得到有效的心智模型(mental model),也就是把關鍵概念連結起來以得到整體的理解。培養這種廣闊視野的人,正在逐步獲得普世智慧──這是我們心智的堅固基礎,少了這樣的基礎,即使在市場或任何其他領域取得成功,充其量都只是一時僥倖。


  為了說明他的觀點,查理用了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隱喻來描繪各種觀念之間的連鎖樣態──他將之比喻成框架的模型。「在你的腦袋裡會有各種模型,然後你必須把你的經驗,無論是間接或直接獲得的經驗,都排列在這些模型的框架中。」他如此解釋。於是,「框架」這樣一種圖象概念馬上成為投資圈裡識別度極高的措辭,直接指向查理的思想取徑。


         這是他經常重提的主題。例如,在波克夏.海瑟威的年會上,他經常會引用某一本他剛讀過的書來補充巴菲特的回答。他所引用的字句往往乍聽之下跟投資扯不上什麼關係,但經由他的講解,立即就連結上了。這並不是說巴菲特回答得不妥善,情況絕非如此。而只是因為當時查理能夠把巴菲特的想法連結到其他學科之中的相應概念,於是表達出來讓出席者對討論中的議題有更深入的理解。


  查理對其他學科的關注是有所意圖的。他試圖把各個學科裡的多元思維模型整合起來,形塑出某種框架式的理解架構,他堅信這是獲得優越投資報酬的強大方法。如果來自其他學科的概念也指向同一個結論,那麼,以此結論做出的投資決策就更有可能是正確的。更全面的理解讓我們成為更理想的投資者,這就是最大的回報。但是,我們很快就會發現其效應遠不止於此。一旦開始付出努力去掌握這些知識的聯結,我們就逐漸獲得世間的人生智慧,這不僅讓我們成為更好的投資者,同時也會成為更好的領導者、更好的公民,也是更理想的父母、配偶、朋友。


  如何獲得普世智慧呢?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簡略來說,第一步是從許多知識領域尋得各種有用的概念,也就是模型;第二步是學習指認出這些概念之中相似的模式。第一步關乎自我學習,第二步則要求我們學習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與觀察事物。

 
  吸取各個學科的知識,這看起來似乎是件令人卻步的事。幸運的是,你並不需要成為每個學科領域的專家。你只需要掌握其中的基本原則,也就是查理所謂的大概念(big ideas);你認真去了解這些原理,然後內化成屬於自己的東西。這本書後續的章節,就是作為你這一趟自我學習之路的起點而寫的。每一章涉及一個學科,包括物理學、生物學、社會研究、心理學、哲學、文學與數學;我們要討論的是,這些學科的知識如何幫助我們建立一個框架式的多元思維模型。當然,要進行智識上的探索,我們還有許多其他的資源可用。


  說到這裡,總會冒出這樣的質疑:「把過去幾個世紀發展出來的重要概念傳授給我們,這不就是大學教育該有的功能嗎?」沒錯。大多數教育工作者都會以充滿激情的語氣告訴你:要培養出有教養的人,以博雅教育為基礎的通識課程是最好的方法,甚至是唯一的途徑。就理論而言,大概不會有人反對這種觀點。但是,就現實而言,我們身處的社會顯然偏好專才而非通才。


  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學生和他們的父母為高等教育投入了金錢,他們總是期待學生畢業後能得到一份好工作,為這筆教育投資取得回報。他們知道,大部分企業想要的是擁有專業知識的人才,這樣的人能夠立即為企業做出直接貢獻。今日的學生處在這種壓力之下,他們會偏好專業的主修學科而抗拒通識教育,這一點都不奇怪。就如我所說的,我們可以理解,但是,我仍然認為我們為此失去了太多。


  在歷史上的某個時間點,我們得到了一種符合理想教育的卓越模式。那時候的人或許應該要更認真看待的。


融會貫通才是智慧的真諦


  一七四九年夏天,《賓夕法尼亞公報》(Pennsylvania Gazette)訂戶收到的報紙裡夾帶著一本該報出版人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撰寫的小冊子。這本冊子題為《關於賓州青年教育的建議書》(Proposals Relating to the Education of Youth in Pensilvania),富蘭克林說這是一份「建言」,因「本州的青年沒有高等學府」而表示遺憾2。康乃狄克州和麻薩諸塞州的青年早已進入耶魯和哈佛,維吉尼亞州有威廉與瑪麗學院(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紐澤西州的學生則可以入讀紐澤西學院(後來改名為普林斯頓大學)。然而,費城(Philadelphia)作為殖民地最大、最富裕的城市,有「美洲雅典」之稱,卻沒有高等教育學府。富蘭克林在這本小冊子裡提出了一個改善方案──成立費城公共學院(Public Academy of Philadelphia)。


  富蘭克林的概念在當時別具一格。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威廉與瑪麗學院都是為了培育神職人員而設立的學府;這些學校的課程專注於經典研究,並不注重青年日後進入商界與公共服務領域所需的實用知識。富蘭克林希望費城學院可以同時兼顧傳統的經典學習(用他的話來說,那是「華麗」的知識)以及實用性知識。他寫道:「如果能夠讓他們學習到所有實用的知識,以及所有華麗的知識,那當然是最理想的。但是,藝術恆長而生命短暫。所以,應該要從他們將來所要從事的專業領域出發,盡可能讓他們學習最實用以及最華麗的知識。」

書籍基本資料

  • 分類:股票
  • 作者: Robert G. Hagstrom
  • 譯者: 陳民傑
  • 出版社: 寰宇出版
  • 出版日期:2017-06-07
  • ISBN: 9789869451932
  • 商城書號:F409
  • 規格:332頁/25開本/淨重約432g

加購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