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避險基金經理人的形成:瑞.達利歐與比爾 · 艾克曼等11位Alpha大師的崛起之路

The Alpha Masters: Unlocking the Genius of the World’s Top Hedge Funds

精彩試閱

沒那麼神秘的避險基金世界(穆罕穆德 · 埃里安,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執行長)

 

不可否認的,避險基金是個神秘世界。

在投資管理圈子裡,避險基金經常被稱為「精明資金」。這些基金收取昂貴的費用,吸引最頂尖、卓越的人才。這裡創造出不少億萬富豪,以及無數百萬富翁。避險基金裡的這些人物深深吸引小說或虛構作品的作家,成了他們筆下的主角。

 

避險基金經理人雖然令人稱羨,但有時候也不免讓人害怕,甚至厭惡。他們經常被認為是投機分子,為了追求利潤而不擇手段,威脅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這也就難怪避險基金往往招致監管機關的注意;在一些陷入嚴重危機的國家(譬如一九九○年代末期的亞洲,以及目前的歐洲),政界人士甚至指責避險基金經理人為非法利得與邪惡的亂源。

 

不論你喜歡與否,避險基金的確早已因為其精明、靈活與創新的投資行為,成為現今世界裡實際存在著的產業。可是,近幾年來,避險基金由於數量暴增,平均投資績效不彰,再加上整個投資地貌變得更複雜,基金運作變得更困難,因此這個產業的地位也承受著顯著壓力。另外,每逢市場流動性呈現高度緊張,某些避險基金投資人往往會發現他們的資金被「套牢」,無法順利贖回。

 

當今,普遍有關避險基金的論述,經常來回擺盪於兩個極端。一方面,大眾認為避險基金是適應力超強、反應靈敏的資金,能夠協助市場發揮效率,並且藉此過程,運用合乎公共利益的手段,幫助基金客戶創造異乎尋常的報酬。另一方面,則認為避險基金是明顯收取過高酬勞的投資工具,不僅無法提供穩定的績效,更藉由不合乎道德與倫理、甚至是非法的手段,將個人利益凌駕於公眾福祉之上。

 

相關的爭論經常過於激烈,反而忽略了兩項最單純卻重要的事實。對於很多人來說,避險基金產業雖然複雜,仍然可以歸納為兩個決定性因素:投資工具的類型,以及這些基金自行挑選來負責管理工作的投資經理人。

 

投資工具

這是第一個因素,投資大眾可能已經相當瞭解。避險基金著重的市場部門與風格可能各有

不同,但都擁有四種共通性質:

 

• 第一,避險基金的目標是追求正數的絕對報酬,而不僅僅追求高於某種市場或特定風格基準的相對績效。基於這個緣故,避險基金宣稱,不論全球股票、商品、外匯或債券市場的行情表現如何,他們都可以提供卓越的報酬。

 

• 第二,避險基金能夠運用各種投資工具與媒介。更重要的是,避險基金可以做多或放空市場、產業或公司。基於這個特性,避險基金普遍宣稱可以在有效控制成本的情況下,針對市況的變化而快速變更整體投資部位,讓投資人的資本得以「規避風險」。

 

• 第三,避險基金的投資可以顯著擴張信用,比例甚至可以達到管理資產規模的數倍。這方面的彈性讓避險基金得以宣稱,它們可以根據投資信念的強度,靈活調整適當的投資規模。

 

• 最後,避險基金採用的收費結構,幾乎都包括兩個部分:基本管理費與績效獎金,通常是「二/二○」(不論投資績效如何,每年都收取二%管理費;績效報酬一旦超過某個特定門檻,經理人還可收取超過門檻那一部分的二○%作為績效獎金——可是,很多避險基金近來承受龐大壓力,被迫調降費率)。

 

投資經理人

第二項因素比較少人瞭解。這也是馬妮特.阿胡賈出版這本書的目的所在。

 

這本內容十分有趣的書,將帶領你造訪避險基金經理人那令人著迷且神秘的世界。透過這個旅程,讀者將認識許多經理人,瞭解他們秉持的投資哲學、風格、癖好,以及工作內容。

 

馬妮特將告訴你有關積極主義投資人的世界,這群人可能藉由改善企業經營方式,或是透過較具爭議性的公司重整或資產拆賣手段,試圖挖掘企業隱藏的價值。作者也會探討那些本質上憤世嫉俗且永遠抱持質疑態度的放空者,他們全神投入研究複雜而混淆的狀況,試圖釐清經濟基本面的細節內涵。

 

在這趟旅程中,你即將造訪的其中一站是總體基金,這種操作方法因為喬治 · 索羅斯在一九九○年代和英格蘭銀行對做英鎊獲勝而聲名大噪。這類經理人將世界視為他們可以隨心所欲玩弄的對象,發現其中充滿無數具有絕對與相對價值的交易機會。

 

另外,還有價值型投資人,他們對於「個體」資訊的鍾愛程度,剛好和他們對「總體」資訊的厭惡形成對比。對這類基金經理人來說,這個世界充滿諸多深具價值而明確的機會,投資人如果能夠慧眼辨識這些機會,往往可以迅速獲利。

 

你的旅程也會造訪某些「特殊機會」。你將認識一些不良債務投資人,他們往往可以從倒閉的企業或破產的國家中發現意外的價值。對於這些投資人來說,大家眼中的絕望與垃圾,可能被視為回收價值的良機。

 

毫無疑問的,這本書將帶領你踏上一段充滿驚奇的神秘旅程。你會聽到一些神奇的故事。

透過馬妮特的精闢闡述,我們能夠體會那些最成功的避險基金經理人所面臨的各種困難,以及他們所經歷的嚴酷挑戰。

 

有些經理人當初無法說服他們的第一批投資人客戶。有些則在獲致最終的成功之前,歷經千辛萬苦。

 

有些人雖然創造了卓越成就與名聲,結果卻在眾目睽睽,甚至是媒體的聚光燈之下,赫然一敗塗地。有些人則在成功還遙遙無期的時候,對抗著強大的內在掙扎。幾乎所有的人都曾經一度因為特殊的運氣,暫時得以突出重圍,但在幾近於割喉的激烈競爭環境下,終究難以持續脫穎而出。

 

馬妮特有得天獨厚的位置,能夠帶領我們踏上這段神奇旅程。她將這個旅程中的種種,巧妙地呈現於這本書中。

 

馬妮特是CNBC的避險基金專家,也是最受歡迎的晨間電視節目《財經論壇》(Squawk Box)的製作人。她擁有特殊的視角,可以窺探神秘避險基金經理人的生活;她曾經追蹤他們、研究他們、分析他們、訪問他們,並且與他們互動;這些都是別人所無法擁有,更不敢期待的機會。

 

她兼具好奇心與批判思維,因此她的報導總是能夠在仰慕與實事求是之間、在專業分析與人性層面之間取得平衡。

 

個人之外

妮特的這本著作敘述的是人的故事,這些故事中的主角因為優異的成就而吸引著眾人的目光。馬妮特告訴了我們,是哪一些素質造就了這些人的成就。

 

這方面的內容,當然是這本書最重要的主題之一。可是,這只是馬妮特想要告訴我們的一部分訊息。

 

對於這些最著名、最成功的避險基金經理人,除了他們個人的故事之外,馬妮特也討論他們的投資決策(不論好或壞),因此允許我們進行某種「比較與對照」,這在過去是不容易做到的。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推演出許多有趣的假說。

 

馬妮特的分析顯示,在避險基金的世界裡,追求成功是沒有任何簡單的公式可依循的;也沒有一套保證成功的避險基金組織方式。當然,更沒有什麼必然成功的一套技術指標、參考書籍,或專家分析。

 

馬妮特告訴我們,成功經理人擁有各式各樣的學術背景,也來自不同的社經階層。有些人離開校園後就入行,有些人則曾經服務於大型企業。有些經理人沿用他們在投資領域裡所得到的知識,另一些經理人則運用其他專長,甚至有時候引用來自其他學科(儘管是相關的學科)的知識。

 

他們的個人素質橫跨各種光譜—有的人極端內向,有的人極端外向;有人堅決執行個人意志,有人善於調和眾人意見;有人極度厭惡媒體,有人則渴望曝光。

 

至於動機,當然也各有不同。很多人是為了錢而投入這一行,但也有許多人抱著各種不同的目的--有人著重於個人利益,有人則立志創造更美好的世界。

 

雖然存在各種有趣的差異,馬妮特的敘述卻也彰顯了這些避險基金經理人之間某些非常重要的共通點。

 

成功的避險基金經理人通常對他們的投資管理充滿自信。他們極具創新精神,擁有強烈的求知欲。他們知道自己必須有所不同,但也必須以明智且可持續的方式追求獨特性。他們總是樂於投入大量時間,著眼的不僅是投資的對象,更是投資背後的原因與方法。

書籍基本資料

加購商品

本月主打星

更多訊息

加入追蹤

放入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