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作手回憶錄(註解版) 套書

股票作手回憶錄(註解版) 上+股票作手回憶錄(註解版) 下

精彩試閱

序言
 

假設現在是1923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有3,700萬男性與婦女被殺害或受傷,那恐怖的情境猶然歷歷在目地停留在人們的記憶之中。同樣可怕的事發生在1918年至1919年,那是一場大型的流感病,全球有超過5,000萬人因此而喪命。1919年和1921年兩次戰後的大衰退,更重創了當時的經濟,造成人們心理極大的挫折。
 

天災人禍所累積的摧殘陰霾,很難從人們的記憶中消除。儘管大多數商業活動多少終於有了一點起色,然而股市反應卻還是相當疲弱。雖然股市在這段期間有一些較大的上下波動起伏,但價格仍停留在八年前的價位。
 

然而,在這看似因絕望恐懼而停滯的休耕狀態下,希望的種子正在萌芽,勤奮有抱負、有夢想的美國人已經開始動了起來。
 

家庭開始從鄉下往城市移動,這是我們這個國家過去前所未見的大遷移,而且他們全都需要新家、供水系統、交通工具、辦公室、工廠和娛樂設施。銀行的信心得到確認之後,開始貸款給汽車業、鐵路業、消費品和度假休閒等各產業中有好點子的工業家。在民眾負擔得起的廉價真空管收音機問世之後,群眾消費市場的廣告開始透過電台廣播興起,在播放爵士音樂或棒球比賽之間的空檔時間裡銷售商品。第一部有聲電影出現之後,眾多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創新,開始將美國人的價值傳遞到全世界。
 

就當大家的安全感和信心逐漸恢復並增強之際,股市終於開始上漲了,而一般大眾在股市以薪資透過槓桿操作賺大錢的故事,也快速填滿了每週熱門刊物的版面。報紙全是華爾街的消息,報導中提供了商品、股票、投機者的詳細報告,以及推動股價上漲背後的神秘力量。
 

即使當時有大量關於市場大漲背後原委的報導,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股市會在6年間飆升400%,並創下歷史紀錄。儘管事後知道許多股市上漲的原因,但結果就是,時機成熟、時勢造英雄,這使得許多具有想像力的投資群眾,激發出其潛在能力,進而出現了不少的英雄。
 

一位資深的雜誌作家和小說家愛德恩﹒勒斐爾(Edwin Lefèvre),見證了當時投機情緒日益高漲的情景。勒斐爾出生在巴拿馬,父母是美國人,他在20多歲時曾經到過亞洲和南美洲旅行。作為一個社論觀察員,他深受紐約金融市場的吸引。在找到記者的固定工作之後,他成功地利用自己敏銳的分析能力和開朗的個性,成為一位當代最精明的傳記作家——寫作和編輯了數十篇有關華爾街名人個人特質與成功策略的文章。他的文章不同於其他同事;其他人大多專注於探討隱藏在股價灰色地帶中的變化,而他則傾向樂於揭發有關詐騙、騙局和耍詭計的行為,以及設陷阱使投機者受騙上當的故事。他不會故作正經而偏袒地說教,而且也會批評自己的朋友,就算是他朋友中知名度頗大的作手詹姆斯﹒吉恩(James Keene),他也照樣批評不誤。
 

在1920年代初,勒斐爾大約50歲左右,他瞭解到即使是最機警的新聞業者也無法得到有關華爾街操作的精髓,於是他決定改弦易轍,嘗試創作有別於股市報價和事實報導的另一種新類型小說。開始時他考慮如何挑選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而他有很多人可以選擇,因為他與當時市場中的作手與主要玩家,維持著非常好的關係。這些人多數是因為自我行銷才成為眾所皆知的作手,而像傑西﹒勞瑞斯頓﹒李佛摩(Jesse Lauriston Livermore)這種因為沉默寡言而出名的人,反倒顯得奇特而稀有。最終,勒斐爾選擇了他做為寫作的主要人物。對勒斐爾來說,這或許更具有挑戰性。
 

李佛摩在麻薩諸塞州一個岩石很多的農場中成長。因為是在務農的環境下長大,透過堅苦工作、貧困所培養出的抱負、堅持與膽識,以及擁有對數字敏銳的頭腦等要件,而成為20世紀前一、二十年中,在股票與商品市場裡最為了不起的作手之一。他在25歲之前賺到和虧掉的錢,比大多數人一輩子看到的錢還多。雖然他很少對媒體談論自己的戰功,並刻意地避開朋友夥伴關係,寧可自己一個人孤獨地交易,但他確實擁有非比尋常的自我認知能力,並能順暢的表達自己的交易技巧,並且保持最佳的精神狀態,這些特質與其他多數的專業人士相當不同。
 

兩人相識最初的系列訪談,以互相品頭論足起始。李佛摩讚賞勒斐爾願意談論令人不舒服的真相,勒斐爾則對李佛摩的冷靜與明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談到大眾是如何地責怪市場與大作手帶給他們厄運時,兩人對此都感到沮喪。事實上,他們兩人都認為,人們唯一應該責備的是自己的無知和過度自信。
 

作者顯然認為交易人之中,很少有人真正懂得如何從由窮致富的故事中得到啟示。投機大眾若能針對其中所有騙人的、不幸的、腐敗的觀點,提出自己的見解,並轉化為激勵和超然的想法,那就是一條通往華爾街的理想大道。雖然李佛摩是深居簡出且內向害羞的人,但是他還是藉此證明了,他是多麼願意與那些具有創造性天份的人,分享他一生富有的故事。由兩人所共同創作的《股票作手回憶錄》,其中故事所自然散發出的內涵,毫無疑問地遠遠超過兩人中任一人單獨來做陳述。事實上,李佛摩最後自己寫作的《股票作手傑西李佛摩操盤術》(寰宇出版,F080),以及勒斐爾寫的另一本書——主角集中聚焦在一個單一的作手,這些努力都比不上兩人一起合作的光榮時刻。
 

起先,專訪李佛摩的內容,是以專欄方式連續一年(1922年6月到1923年6月)刊登在《星期六晚郵》(The Saturday Evening Post)的報紙上,後來才集結成冊出書。在你的手中的這本書,因完美恰當的對話,真知灼見的警句,大膽的襲擊,令人心碎的失敗,促使本書成為一個經典之作。本書以第一人稱做說明,就好像它是主角李文斯頓的回憶錄,但其實它可說是以李佛摩的生命為中心的一本歷史小說。不過它違背了許多慣用的約定,例如缺少了其他人物的情緒發展、高潮、結局等因素,因此缺乏了許多故事應有的張力。關於這些問題,或許也就是許多對本書好壞論述的緣由。
 

勒斐爾用李文斯頓這個人物的特色來作探討,藉以印證他多年來採訪所有交易人的集體心態。這彌補了《股票作手回憶錄》這本書缺乏典型情節架構的缺點。
 

雖然大多數讀者認為所有闡述李佛摩的思想,都已被作者明確的引述,但事實上書中許多慣用語或信念,在勒斐爾執筆的其他新聞與傳統小說中也曾出現。本書最後五章大部分的內容,的確應該感激勒斐爾,因為他寫了自己最喜歡的主題——操縱股價。這些內容被巧妙地寫入,使得操縱股價仿佛成為李佛摩英雄傳奇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除了上面談論的之外,本書所描述的主角,一開始是出現在空桶店中的一個賭徒。他剛開始無知並企圖想贏錢,後來在股票和商品市場中,變成一個守口如瓶、越來越精明的交易者。後半本書的內容,則是描述他如何努力做好一個股票的作手(operator)——這個藝術用語運用在當時意指,內部人士聘請專業人士、以資金集團募資,來操縱一個垂死的股票藉以獲利。若稱這種行動為欺詐行為,並不完全正確,因為操縱在當時大多數是合法的。但勒斐爾讓我們知道,剝奪大眾錢財的藝術,不完全是令人欽佩讚賞的。今天大多數的《股票作手回憶錄》讀者仍不知道,李文斯頓這個名字雖然是虛構的,但書中人物大約有九成的名字,是真正的人名。事實上即便沒有任何關於歷史背景和人物角色傳記描述,這本書仍是值得欣賞的好書。
 

我一再反覆的閱讀此書之後,開始渴望知道真實的歷史背景下,哪些人物的身分基本上是虛構命名的人物。書中人物,像J.P.摩根、傑伊﹒古爾德(Jay Gould)、威廉﹒詹寧斯﹒布萊恩(William Jennings Bryan)和伯納德﹒巴魯克(Bernard Baruch)至少在表面上是我知道的真名,但是詹姆斯﹒吉恩(James Keene)、以「賭一百萬」聞名的約翰﹒蓋茲(John Gates)、狄克遜﹒華德(Dickson Watts)、雅各﹒李特(Jacob Little)、丹尼爾﹒德魯(Daniel Drew)和威廉﹒特瑞沃斯(William Travers)等這些人的名字則有可能是虛構的。同樣地細查後發現,布萊恩在1896年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中演說的「黃金詐騙(cross of gold)」,是在早期的章節中相當突出的人物。從美國大學的歷史課來看,它是記憶遙遠的事情,但如果從一個二十世紀初當時的投資者角度來看,它卻具有深遠的意義。這樣的觀點,使我產生了一些跳脫的想法。
 

在我越深入挖掘這些勒斐爾敘述中的素材,那些引人入勝故事背後的人物與事件後,我越意識到,現代的讀者失去了多少這本書中更深層次的含義。我開始覺得自己像個藝術重建者,在微妙地清潔大師的繪畫,發現了現代觀察者從未見過的、更充滿活力的顏色,發現了數十年來被灰塵覆蓋的隱藏文字。蓋茲、德魯、古爾德、李特、特瑞沃斯和其他次要人物,這些在《股票作手回憶錄》中所提到的人物,在20世紀初的20年中,勒斐爾帶領當時讀者大眾瞭解到的驚人作手軼事,基本上都遺失在時間的流沙裡。
 

勒斐爾以定期而不具偏見的方式,參考1920年代讀者的情緒反應來敘述事件,然而這對於現代讀者來說,卻不容易引起共鳴。例如在那段期間,美國介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了許多對交易有重大影響的事件,其中包括早期的潛艦戰爭、布萊恩和威廉﹒麥金利(William McKinley)在金本位之間的爭戰對經濟的衝擊、美西戰爭爆發,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不久的經濟蕭條。
 

在《股票作手回憶錄》新的註解版本中,我試著透過註解,為書中的人物和事件注入新生命。這將有助於現代的讀者,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來瞭解這本書。無論你是否跳過某部份註解來瞭解書中一個接著一個的歷史人物,或是使用註解作為引導重新閱讀本書以加強對原文的理解,你都會發現,勒斐爾是一個在美國金融史上最蓬勃發展的時期中,真正大師級的詮釋者。
 

這些新增加的注解內容,希望能讓讀者對原書內容有更深刻的洞察。勒斐爾透過李文斯頓這個角色,以一種像是說書人娓娓道來、而不是像教授的手指指點點的方式,穿越時空背景提醒著我們——華爾街沒有什麼新鮮事,因為投機就像古老的山岳一樣,始終矗立在那裡;牛市中順勢作多,熊市中順勢作空;預測與快速反應,是交易者的關鍵資產;別跟報價帶爭辯;下注之前,一切都說不準;遊戲本身就會教你如何遊戲......還有許多在書中有待你去發掘。《股票作手回憶錄》書中教導交易者的,遠比「列出交易者該做和不該做的」要多得多了。透過更多補充資料的說明,希望更能讓讀者感受到本書中的微言大義,這也是我希望藉由這些註解完成的工作。
 

這本書到今天仍經常被著名的交易者提到,有人把它當成聖經,或是激發他們進入投資事業的著作。如果知道會有這樣的反應,勒斐爾說不定會嚇一跳,或至少覺得還蠻有趣的。對於勒斐爾來說,《股票作手回憶錄》並不只是交易者的操作指南,更是一個警世的故事書。李文斯頓在書中感嘆了無數次,由於人性使然,沒有人能始終如一地持續擊敗股市,幾乎每個人最終都會成為一個冤大頭。而他也發現,交易者總是必須不斷地嘗試。
 

李佛摩本人最終成為遊戲的犧牲品。證券和交易委員會(SEC)在1930年代,從來都沒有落實採取他建議的限制方法。李佛摩在1907年經濟恐慌、1929年崩盤時,靠放空股票賺取了大量財富。在巔峰時期他擁有豪宅、很多大型的豪華轎車,以及一艘巨大的遊艇。但他罹患了憂鬱症,飽受困擾,並多次重複地出現嚴重的大賠交易,鈍化了他的光彩。經過長期連續的挫敗後,更使得他原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元氣大傷。他於1940年11月,在紐約的雪梨荷蘭酒店(Sherry-Netherland Hotel)衣帽間中,用.32口徑手槍結束了自己63歲的生命。他散落留下的遺書紙條上,部分內容寫著,「壞事經常發生在我身上。我疲於爭鬥。無法再繼續下去了。這是我唯一的出路。」
 

在《股票作手回憶錄》出版之後,李佛摩過了20年的黑暗期,但這點仍無損於勒斐爾收集他在全盛時期才華的價值。因為智慧是永恆的,這本書的價值將永遠持續下去。
 

在繼續下去之前,我要感謝我的研究員安東尼(Anthony Mirhaydari)為本書所做的工作。他在大學圖書館花了許多的時間,找尋數十年來未被人找出、關於那個年代的人物傳記與史實。他同時發現了谷歌(Google)已經將1930年代到1950年代珍藏版的書數位化了,我們也因為利用了數位化的功能而受益。若非安東尼穩定的情緒,持續發現找尋當時的人物、地點、事件的蛛絲馬跡,這個註解版將無法像現在這樣豐富,而且恐怕還要耗更長的時間來完成。在我詮釋這本書的註解時,他的筆記與觀察為我帶來無價的資料。安東尼和我,對於所找到的那些在1800年代後期與1900年代前期、當時報紙與雜誌報導新聞的品質與深度,感到十分驚訝,尤其是紐約時報和時代雜誌,以及在幾個傳記中發現的優雅散文。其中由亨利﹒克魯斯(Henry Clews)著述的《華爾街的五十年》(Fifty Years in Wall Street)是我們的最愛之一,書中描述一個19世紀的金融大亨,從1857年開始,就愛講一些在公私領域中所遇到男男女女的一些八卦軼事。
 

我還要感謝幾位交易員,他們幫助我更瞭解當代的狀況。我也專訪了保羅﹒都鐸﹒瓊斯(Paul Tudor Jones)。其他花了許多時間指導幫助我的,包括:賴利﹒威廉斯(Larry Williams)、湯姆﹒丹麥(Tom Demark)、約翰﹒伯班克(John Burbank)、愛德華﹒鄧恩(Edward Dunne)和泰利﹒貝德福(Terry Bedford)。感謝我有耐心的編輯們,包括:梅格﹒福瑞博(Meg Freeborn)、凱文﹒霍姆(Kevin Holm)和克里斯﹒奧斯特(Chris Oster)。當然,沒有我的妻子和孩子艾倫(Ellen)、喬(Joe)和珍妮(Janie)他們的大力支持,我不可能這樣努力地完成本書。
 

現在,請跟我走進一個無限繁榮的時代,咆哮的1920年代。這是道瓊工業指數從1923年的90點飆升到1929年381點高點的一個時代,也是一個偉大的記者,結合一個偉大的作手,聯合兩人力量的一個時代。我們將為群眾解釋如何在偉大的遊戲中創造財富,並且如何避開危險,別成為冤大頭。


喬恩﹒馬克曼(Jon D. Markman)
 


導讀
 


譯者翻譯緣由
 


本書導讀為譯者所撰述。本書譯者齊克用老師,長年任教於金融研訓院與證基會,並專職於寰宇出版任教。早年累積30年以上操盤經驗,目前從事於金融教育訓練與財經寫作,現已經出版四本「探金實戰.李佛摩系列書籍」,規劃將再出版五本「探金實戰.作手回憶錄系列書籍」。另外,在寰宇出版所舉辦的課程活動中,提供有四個專門的「李佛摩操盤系列課程」,學員與讀者眾多。在專精李佛摩相關操盤技巧後,再來翻譯這本註解版,更能體會出李佛摩的操盤哲學。譯者於此感謝寰宇出版邀請翻譯本書。


比較國內外出版李佛摩相關書籍
 
《1》F080《股票作手傑西李佛摩操盤術》 ①《How to Trade in Stocks》


《2》F235《傑西﹒李佛摩股市操盤術(完整版)》 ②《How to Trade in Stocks(Richard Smitten)》


《3》F062《股票作手回憶錄》 ③《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


《4》F222《股票作手回憶錄(完整版)》 ④《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Illustrated Edition)》


上圖中,左邊編號《1》《2》《3》《4》為寰宇出版公司出版的中文李佛摩書籍,右邊編號①②③④的四本英文李佛摩書籍,則為相對應的原文書,例如中文《1》的原文英文書是①,依此類推。
 

這些國內李佛摩相關的翻譯書籍與國外的英文原稿書籍,其中《1》與《2》關係密切,《3》與《4》關係密切,說明如下:

《1》 共9章。為李佛摩本人著述,於1940年3月63歲時著作出版。

《2》 共12章。第1章至第7章與附錄中的手稿,跟《1》完全一樣。第8章至第12章為理查.史密登(Richard Smitten)所著述,整合了李佛摩的操盤技巧。《1》中的第8與9章,則置於《2》的附錄中。

《3》 共24章,為勒斐爾(Lefèvre)著作,而李文斯頓(Larry Livingston)則是李佛摩的匿名。《3》的第1章至第18章,以及第23與24章,與《4》的內容大致相同,但章節切割方式不同,而且不包括1922年6月10日的第一篇,也沒有每章開始前「查爾士.蓋斯特」(Charles Geisst)的摘要導讀。《3》這本書去除了兩人對談的形式,沒有了作者的提問,而是以傳記的方式表達。書中的第19章至第22章,是《4》中沒有的內容。《3》這本書是由《4》整理而來,不過因為在去除問答形式的內容時,有些地方去除的不徹底,造成閱讀時不順暢,例如書中經常出現「我過去曾告訴過你」,但讀者並不知「你」就是指專訪記者「勒斐爾」,這是閱讀這本書時需要瞭解的地方。

《4》 共12章,以日期與標題區分,為勒斐爾(Lefèvre)著作,內容是作者專訪李佛摩的形式,當時以專欄方式連續一年(1922年6月到1923年6月)刊登在《星期六晚郵》(The Saturday Evening Post)的報紙上,後來集結成冊出書,內容以問答專訪方式撰述。因為《4》這本書中陳述案例與內容有許多跟《1》中的部份相同,故可判斷李文斯頓乃是李佛摩的匿名。《4》的內容順序與《3》比較時,章節切割方式並不相同。《4》中約有10%的內容,在《3》中被刪除,而《3》中約有20%的內容,則是《4》中所沒有的。《3》是以傳記的方式陳述,《4》則是以財經記者對股票作手以專訪的問答方式呈現,猶如Q&A方式表達。兩本書有迥然不同的風格。
 

股票作手回憶錄(註解版)的特點


本書正是③的註解版。註解版中因為有了註解,故使原貌更加真實呈現,其特點如下:


1. 譯者在寫過四本李佛摩探金系列書籍之後,懂得李佛摩操盤系統的邏輯,以及他經常使用的話語,因此使得本書與其他幾本書之間有相似的語詞,更能彰顯出翻譯李佛摩英文原著的順暢度,更接近原作者的本意,也更符合國人閱讀。


2. 本註解版中,除了有許多珍貴的註解說明,利於幫助讀者更瞭解李佛摩的話語與操盤邏輯之外,同時還有大量的插圖插畫,幫助李佛摩追隨者更易於得到原作者想要傳達的意涵。


3. 沒有註解,內文就看不清楚;內文看不懂,意思就會看錯。為了強調註解說明的優勢,特別摘要舉例如下:
第7章內文提到:


一個有關祭司S. V. 懷特(Deacon S. V. White)作手的故事,當時他是華爾街的操盤高手。他是一個非常傑出的老手,精明而且有膽識,我聽說他曾在當紅時期,做過一些高明的操作。
有些書籍翻成牧師,他是嗎?


註解 7.1 :史蒂芬.范卡倫.懷特(Stephen Van Cullen White),綽號「祭司(Deacon)」的懷特,是這個年代較正派和正直的華爾街股票作手。雖然多年以來懷特一直是布魯克林普利茅斯教會(Plymouth Church)的成員,但他的祭司綽號卻不是由此而來。根據曼西雜誌(Munsey’s Magazine)在1894年1月份的人物介紹說明,懷特說,這個祭司綽號是一位報社記者認錯對象,張冠李戴的結果。


第8章內文提到:
聖保羅的銀行家們顯然相當憂心,因為市場上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支付三家公司的股票認購款,而他們絕不會說:「您先請,親愛的阿爾方斯(Alphonse)!阿爾方斯是什麼意思嗎?


註解8.9:這句話源自於一個頗受歡迎的連環漫畫。其中兩個主角描繪的是一對過度謙讓的法國人,兩人因總是請對方優先而誤事。由此,其中的對白「您先請,親愛的阿爾方斯!」和「不,還是您先請,親愛的佳斯通(Gaston)!」就成了一種流行語,用來形容你推我讓的情況。


第22章內文提到:
坐在約書亞﹒沃爾夫身邊的一個女孩發現約書亞﹒沃爾夫一語不發,只顧著吃東西,於是轉過頭來想聽聽這位大金融家的意見,她問他:「噢,約書亞﹒沃爾夫先生,你對巴爾扎克有什麼看法?」
約書亞﹒沃爾夫禮貌地停止了咀嚼,嚥下食物後回答:「我從來不買賣場外交易的股票(Curb stocks)!
我不懂他的幽默,這是什麼意思?


註解22.8:故事裡最可笑的是,約書亞﹒沃爾夫把法國小說家的名字,誤認為是一支場外交易的股票名稱,張冠李戴的結果,成為大眾的笑柄。你可以想像得到,李佛摩和他的好友們在薩拉托加溫泉或大西洋城度假時,分享聽到這個故事開懷大笑時的情景。


第24章內文提到:
明智的交易者必須提防帶禮物來的希臘人(the Greeks bearing gifts)。這就是警訊,但人們總是忽略這種信號,因而每年損失上千萬美元。
看得懂「必須提防帶禮物來的希臘人」是什麼意思嗎?


註解24.4:「明智的交易者必須提防帶禮物來的希臘人(the Greeks bearing gifts)。」這句話的由來是根據一個經典的傳奇故事,內容中是敘述一小隊希臘士兵躲藏在大木馬裡,最後藉由木馬裡的士兵佔領了特洛伊城。

書籍基本資料

加購商品

本月主打星

更多訊息

加入追蹤

放入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