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控戰略型態學(第二版)

精彩試閱

前言

  

《型態學》的運用起源於《道氏理論》,根據該理論所述,金融市場中的波動是由大小不同週期的波動組成,走勢圖不會一直往右上方狂奔或往右下方狂 跌,總是有休息再漲跌或是多空走勢結束進入轉折的時候,而這些休息與轉折的走勢經過長期觀察,被發現有其規律性與重複性,所以將這些串聯《道氏理論》中各 種週期的特定走勢整理出來,便是現在技術分析中重要的理論:型態學。

  

《型態學》被完整地整理出來是1920年代《富比士》(Forbes)雜誌的編輯理查.沙貝克(Richard W. Schabacker),他繼承並發展了道氏的觀點,同時將原本運用在指數中出現的技術信號應用於個股,並在1937年出版《技術分析與股票市場獲利》 (Technical Analysis and Stock Market Profits)一書,接著在1948年由約翰.馬基(John Magee)與羅伯特.愛德華(Robert D. Edward)合著的《股價趨勢技術分析》(Technical Analysis of Stock Trend,寰宇出版,F243/F244)書中,更有系統地整理道氏與理查.沙貝克的思想,成為趨勢和型態識別分析的代表作。

  

我們也可以將《型態學》視為一種符號學,是由許多K線波動組合而成的符號,因此在辨識型態時,只要掌握幾個關鍵點進行確認即可,不需要非常嚴格的要求時間、價量、指標等相關訊息都要全部符合,也就是我們僅要求形狀呈現出來後,就可以進行假設。

  

中國武術有所謂「只求神意同,不求形骸似」的要訣,換言之,如果一個習武的人每個招式都要求符合標準,那麼也不過是一個武匠,並非真正的武學高 手,當遇到敵人時不知變通,就難免遭遇失敗了。不過話雖如此,並不代表在辨識型態時,就可以隨便亂下假設,總是要有跡可循,步步為營。畢竟投資人面對的是 「市場」勁敵,決不能有輕敵之心。

  

當操作者在觀察股價波動時,如果看見類似整理的型態出現,就認定未來股價必然會沿著某個方向前進,其實這是錯誤的認知,因為整理過程也有可能失 敗,進而使走勢形成轉折,因此在型態的運用、辨識與切入的掌握上,無論是轉折型態或是整理型態,通常都會有一套參考流程:型態符合→確認突破(跌破)→幅 度滿足,這才算完成一個型態。

  

型態符合的意思如前所述,也就是只要符合幾個關鍵研判點就可以,不需要樣樣到位,但是型態符合是投資人自己心中主觀的認定,不見得是實際走勢的 呈現,必須等到後續走勢進行確認,至於確認的最好方法就是等待突破或跌破型態的訊號,而在突破或跌破之後,必須要滿足測量法則中最基本的測量幅度,才算是 完成一個完整型態。

  

假設整理型態是發生在我們認為的多頭走勢中,當股價無法突破整理區間或是呈現真突破訊號,甚至是突破確認後未滿足幅度,都是屬於型態失敗,因此 在運用時要有誤判的心理準備。為了避免產生誤判,解決之道是增強型態研判的辨識率、並具備能定位恰當的相對位置與分析當時時空背景的能力。

  

然而這一切都只有利用正確的方法,常看線圖、多練習而已。

  

至於面對型態的操作切入點,自然就在突破或跌破的那個位階,而型態完成的週期相對較大時,甚至應該考慮在突破或跌破之後,呈現拉回測試支撐或是 反彈測試壓力後的再度攻擊訊號,才考慮切入操作,而在型態還沒有被確認之前,雖然領先進場佈局的操作方法也常被使用,但是必須要有更多相對條件輔助,同時我們必須知道,這樣的操作方法雖然持股成本稍微低一些,不過風險也相對高了一些。

  

在本書中,為了將《型態學》的運用建立一套標準,除了先在第一章說明傳統的道氏理論之外,也添加了筆者一些實務上的操作經驗。

  

第二章則是介紹技術分析中常用的幾種趨勢線,並特別針對「真假突破」、「真假跌破」與「騙線」的關鍵進行探討,使投資人在運用趨勢線時,能夠切 實掌握要點,正確研判何謂真正的攻擊訊號,同時可以有效設定操作停損觀察點,讓投資人避免受到錯誤觀念的束縛,產生誤判與誤用。

  

在第三、四、五章著重於介紹底部型態、整理型態與頭部型態,每種型態均針對型態圖、形成走勢的特點、成交量、浪潮的相對位置進行說明,除了傳統 的幅度測量外,更加重了領先買賣點與標準買賣點的研判技巧、停損與獲利的定位等觀念分析,相信可以讓投資人在認識型態、確認買賣點之外,更容易進行投資策 略的擬定與規劃。而除了詮釋傳統的型態之外,也增加了幾個在市場中實際出現,但在傳統型態學中卻未曾討論到的型態,並且加以說明,使投資人不至於掛一漏 萬,喪失獲利先機。

  

如果在閱讀本書時感到有論述不足之感,尤其是在投資策略擬定與規劃中的說明部份,請各位讀友針對類似型態的說明進行舉一反三或同理可證的推論。 因為有許多型態的策略其實相差無幾,尤其是這部分很難以文字完整描述,不但需要實際操作累積經驗,更需要對當時的時勢具有基礎的審視能力,書中的策略說明僅提示梗概,至於無法完整描述的部分,就有待各位讀友努力將其補足了。

  

雖然《型態學》源自於國外,本書也參考了國外的著作進行撰寫(參考書目請參閱附錄),但在描述型態的特點與操作的方法上,卻與國外著作有相當大 的差異。也就是說,本書已經過實務操作上的調整,並且嚴格予以分類,因此除了希望本書可以帶給投資人耳目一新的閱讀感之外,更衷心希望各位投資人會喜歡閱讀本書,享受本書帶給投資人操作上的幫助。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詳見本書)

書籍基本資料

加購商品

本月主打星

更多訊息

加入追蹤

放入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