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指標教你加減碼:景氣榮枯都獲利的聰明投資術

Profiting in Bull or Bear Markets

精彩試閱

導讀

本書並不是要提供投資人迅速致富的方法,或是把資金拿去冒然投資,而是提供投資人關於管理資金的知識。所有人都希望為自己退休後的生活,做一個有保障又具安全性的規劃,本書將幫助各位達成這個目標,無論是在多頭市場或空頭市場。各位將可以從本書學到,如何在這場競賽中提升致勝機率,並降低不可抗力的風險。

 

作者擁有二十年以上的投資理財經驗,橫跨幾千到四十億美元以上的利率及貨幣衍生性產品,同時自1977 年起主編廣受推崇的《The Peter Dag Portfolio Strategy and Management》投資評論雙週刊。作者擁有很多成功的經驗,當然也曾失敗過。然而,他不斷從成功及失敗經驗中記取教訓。資金管理的成功與否,關乎是否能有效控制投資組合報酬的波動性。想要達成金融管理目標,投資人必須依循競賽規則,以期投資表現變得可預測。一旦充分了解可供採用的各種方法,以及可能產生的代價,便可以決定最佳行動方案與執行順序──簡單地說,就是擬定策略。當然,這是非常艱鉅的任務,得經過十分嚴謹的訓練。

 

商業及金融策略最主要的目的,是要維持一定水準的財務表現;了解如何建立策略,則是成功的要件。本書將與你分享作者學到的經驗、依循的方法,以及在獲取穩定投資報酬的同時,還可以降低波動性的基本功課。他的成功經驗曾廣獲媒體報導,如美國散戶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Individual Investors)、《富士比》雜誌(Fordes)、《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等,這些資訊都由赫伯特機構(Hulbert organization)提供。

 

閱讀本書時,你可以學到應該使用何種方法,來提升投資報酬的可預測性。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作者將經濟及金融波動性的概念具體化。投資人除了必須配合不同的時機來投資,也必須了解,這些既存的經濟要素對於研擬投資策略,確實具有關鍵影響力。在高通貨膨脹時期,購買房地產、黃金及原物料商品是較有道理的;但在低通貨膨脹時期,前述產品並不具有高獲利性。認清當前面對的經濟及金融情勢、通貨膨脹壓力,並評估該趨勢是否將繼續下去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到這些,必須先了解經濟及金融循環如何對多數資產,如股票、債券、原物料商品、貨幣、房地產及貴金屬等價格造成影響。

 

採用本書的藍圖,投資人將能獲得更具可預測性的報酬,並將潛在虧損降至最低。接下來的內容會協助你分辨風險來源、這些風險將在循環中的哪一階段出現,以及對投資組合的衝擊是什麼。既然所有經濟及金融循環中的各個要素遲早會發生,為何不從中獲利?

 

為了整合研擬投資策略所需的要件,投資人得先了解投資領域中各種循環。投資人必須認識經濟循環、固定收益之有價證券或債券,以及股票市場;他們也必須了解,一國的中央銀行如何運作,商品市場的價格趨勢怎麼形成的,以及影響貨幣走勢的因素等。經濟及金融循環的趨勢,是主導前述各個市場的一致動力。

 

本書就像一幅鑲嵌畫,先處理市場中各個不同的情境,再將之組合起來,投資人將可以把書中內容運用在適合自己的投資標的上。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本書共分為十五章。

 

第一章討論投資風險,其中最重要的概念是指出策略的必要性,以及研擬投資策略的正式過程。我們會提到有關預測、風險、競賽理論──從一個成功的拱豬玩家如何致勝,來啟發投資人的思考模式,以及遇到風險情境改變時,應採取何種因應策略等。我們也將討論向下攤平與買進持有等策略,驗證這些策略並非如投資人想的那麼具有獲利性。

 

在第二章,我們將研究在經濟成長的各階段中,造成經濟迅速成長、走緩、疲弱、復甦的原因,以及各階段金融市場的表現又是如何。我們將分析重要的經濟指標及來源,並討論如何解讀這些指標。

 

第三章會告訴讀者,這些經濟指標及數據間的關聯。如果銷售量快速成長,消費者必定深具信心,這極可能是高就業成長率帶動的──高就業成長率代表當時經濟情況欣欣向榮。在這一章,我們會把這些連動關係全部串連在一起,並解釋如何將其運用在制定策略上。

 

第四章介紹領先、同時及落後指標的觀念。這些指標有助簡化各循環要素,使人更易於了解當時的經濟情況。

 

第五章談到商業循環及成長潛能的概念。在商業循環的不同階段,金融市場會衍生哪些問題?事實上,問題及機會是同時產生的,不同的經濟循環會衍生不同的問題與機會。第五章將幫助投資人判斷,經濟成長對整體市場的影響。

 

第六章介紹各種經濟時機,以及當時經濟體系中發生的事。例如,為何在1982 年以後,通貨膨脹率得以維持低檔;但在1970 年代,卻總是居高不下?為何1950 年代及1960 年代看起來與1980 年代及1990 年代非常相似?這些問題的答案對於制定及執行投資策略而言,非常具有參考性。了解經濟情勢為何會從50、60 年代轉變成70 年代,再從70 年代轉變成80、90 年代的情況,可以幫助投資人進一步認識經濟與金融環境中的變動因子。這一章提出精確的數據及指導原則供投資人追蹤,以達成財務目標。

 

本書很重要的主角之一是,美國的中央銀行聯準會。聯準會的政策,對商業及金融循環有非常重大的影響。短期利率及貨幣供給額對投資股票或債券風險的變化,也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

第七章討論中央銀行為何要依據商業活動的變化,來影響短期利率的趨勢。而通貨膨脹趨勢會對債券、股票價格,以及有形資產報酬造成何種影響。

 

不同於一般人所想的,作者認為聯準會並不控制利率,而是管理利率,使之得以規律地上升或下降──事實上,是市場本身會影響利率。聯準會能控制的是金融體系中的資金成長率,這個觀點不斷在本書中重複探究。我們將討論資金成長率的變化,會如何影響金融循環、經濟體系及其他市場活動。這些相關知識會增強你管理投資風險的能力,並協助你發展成功的投資策略。

 

第八章研究通貨膨脹的形成過程,以及通貨膨脹對經濟、金融循環及貨幣的影響。之所以要討論貨幣的影響,是因為以美國企業或個人為例,美元相對其他國家貨幣的匯率及趨勢,是投資海外市場成功與否的要件之一。

 

第九章討論在不同商業及金融循環中的債券表現。研究債券有二個重要原因:第一,債券在金融循環的某些時點是絕佳投資標的;第二,如同短期利率,債券市場對股票市場具有影響力。

這一章告訴投資人,有哪些指標可以用來判斷當時投資債券的風險高低。

 

從第十章開始,我們將集中討論股票市場。我們會介紹股市趨勢,以及它在金融循環中扮演的角色,同時驗證商業循環如何影響股市走勢。這一章提供了許多指標供投資人評估風險,並用以預測金融機會。這有助我們決定各種資產的資金配置,並導入動態資產組合的觀念。

 

本書的主要觀點是,股票市場是經濟及金融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當經濟由緩慢成長轉變為強勁成長,再由強勁成長轉弱,當中釋放的能量會影響金融市場活動,股市也無法對這些力量免疫。然而有一個學派認為,市場會自己揭露資訊給投資人,因此若謹慎地分析這些資訊,對於在股市中尋找獲利機會將很有幫助。技術分析便是集中在這些要素,第十一章會簡單介紹一些最廣為人知的技術指標。

 

第十二章介紹投資組合管理,內容提及建立股票投資組合的指導原則,以及採用什麼策略來控管股票投資的風險。投資人可以學到如何管理波動性、如何選股,決定什麼股票該買,什麼該賣。

 

依據經驗看來,釐清商業及金融循環對企業的影響,對於改善股東價值及管理決策的制訂等議題,有非常理想的強化效果。第十三章將探究,為何投資人的決策制定過程,與企業高階主管的策略制定過程那麼相像。我們也將看看,為何許多公司都面臨「投資組合管理」及「風險管理」的挑戰。這一章會分析並建議改善方法,以及如何採用本書發展出來的工具來強化股東價值。

 

投資人如何採用本書討論的資訊來發展最佳策略?我們在第十四章會把所有資訊整合在一起。我們會把前幾章的內容,簡約成一個基本邏輯。這一章將教導投資人如何組織這些資訊,並據以發展成策略。從這當中,投資人在運用動態投資及了解運作方式等方面,都會有重大進步。

 

第十五章則是整合書內提及的各種要素,發展出一個簡單的方法,並提供一套指導原則,以利投資人運用在投資過程中。這一章是以問答的方式寫成的,希望能引領投資人按部就班完成書中討論的內容。本章是投資人實踐所學的起跑點。這一章採用的方法是要詳述投資人在執行投資流程時,所應使用的圖表。這些圖表與書內採用的都一樣。以作者的經驗來看,透過這些圖表,投資人得以更有效率地預測金融市場,據以發展投資策略。此外,這些圖表必須不斷更新,以發展更新、更好的模式,來推演金融市場及商業循環間的關係。這是一個永不休止的過程,經濟、金融及市場循環的關係,可以利用人工智慧領域中的技術,即所謂的模式認知來加強。

 

1 .風險管理,可以趨吉避凶

制訂商業及金融策略的主要目標,是為了維持獲利表現。其中最大挑戰是如何將獲利的波動性降至最低,並同時維持穩定的獲利表現。想維持穩定的獲利表現,必須有能力預測競爭者及金融市場中的變化,以及如何在商業及金融條件改變時,在風險及報酬間取得平衡。讀者一定很想知道,如何做到上述幾點?究竟主導商業及金融策略的主要變數是什麼?是否有一個通用的模式可遵循?而自己的研判能力是否夠強?

 

誰也說不準,自己的事業或投資組合會產生什麼變化,你永遠也找不到一個簡易可供遵循的公式。如果找得到的話,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成功的企業家,並因此致富。然而即使成功並非絕對的,確實有一些特定的指導原則,在經過長時間的驗證後,被證明是具有參考價值的。

 

有種方法經常被沿用在研擬商業及金融策略的制訂上,就是將研擬過程當成一場競賽。每位參賽者都嘗試與另一名參賽者或市場競爭,費心思考致勝之道,而在這一連串的過程中,策略的雛形便逐漸產生。這個競賽理論在1940 年代曾協助軍隊用來規劃,並成功執行了許多策略。戰爭透露出在取得最佳報酬過程中的一個問題──即使不知道對方將採取什麼策略,務必以最低成本打倒同樣想要獲勝的敵人。對企業決策者或策略分析師來說,類似的過程非常重要:先洞察對手的優缺點、所處的市場地位或情境,然後根據這些因素推敲敵人的下一步,最後發展出一套讓我方致勝的策略。

 

市場走勢難預測

一旦推演出所有可行方案,以及對手可能的回應後,我方便可以決定各個環節的推動順序,逐一實踐以期獲得勝利。在我方開始動作之後,對手的所有反應會讓我們再回到沙盤推演階段,以建立新的因應策略,如此週而復始地進行。制訂商業及金融策略也會面臨同樣問題,它們的共通點如下:(1)沒有人可以精確預估對手(也就是市場),下一步將採取什麼行動。(2)致勝機率及報酬的高低,只能臆測而無法預知。(3)策略分析師根據要求的報酬多寡、預估的風險,以及個人可承受的風險程度來進行這場競賽。

 

本書的內容可視為一套遊戲規則,其他參賽者可能對這些規則會有不同的解讀,因此極可能以不同的策略來參與競賽。然而不變的真理是,當參賽者對遊戲規則認識愈深,便愈容易獲勝。

 

強調風險的原因在於,所有的預測值都不是絕對可信的。事實上,股票市場、利率走勢或經濟情勢發展,通常不會和人們的預估全然符合。如果預測是可靠且必然會發生的,那就不需要任何策略了,因為最好的策略就是把財產都投注其上。既然我們無法確知預測是否準確,為了避免全盤皆輸,就必須思考應該採取什麼策略。

 

預測不可能完全準確,因為它是經由不同步驟所推演出來的。而在每一個步驟中,你都會發現新的不確定因素。預測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即是預測者所做的假設。這些假設通常建立在預測者的理念,以及他曾經在相似情境下學習到的經驗。例如,預測者可能根據政府發表的一些政策,如稅率、實質利率水準等,來推論未來通貨膨脹壓力可能不會大幅升高。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假設,因為如果一個經濟體系的通貨膨脹率穩定,通常就不會產生太多金融變數,經濟景氣亦將維持穩定,就業情況可能會非常良好,後文將有更詳盡的介紹。而穩定或低通貨膨脹的假設,則可以推演出利率將不會走高、股票市場可能維持上揚的結論。由此可見,在預測的過程中,運用的假設是關鍵性相當高的一個步驟。

 

預測的第二個步驟是,深入了解過去經濟體系中,不同變數間曾經產生的關聯。舉例來說,當短期利率走高,股市的表現通常不佳,振盪幅度大,僅有少部分股票能夠繼續上漲。預測者通常會依據自己過去的經驗來進行預測,因此透過這個步驟,可以幫助投資人了解各經濟變數間的相關性。

 

第三個步驟則是要了解目前的環境。例如,預測者通常可以分辨目前利率是下降或維持平穩,並對於經濟景氣可能走緩的徵兆保持警覺。有時投資人會發現,並非每個經濟學家對於經濟現況都抱持相同看法,例如貨幣供給額是否成長過快、耐久財訂單成長率是太強或太弱等,更遑論是對於未來的預測了。由此可知,要經由目前情勢來推演出一個準確的預測值,是非常不容易的。

 

到了第四階段,預測者會將上述三個步驟加以整合。這個結果將提供一個方向,確認未來將發生哪些變化。然而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必須體認到各個步驟中,都存有不確定因子。因此在每一個階段,都可能會產生錯誤──這就是風險,也就是說預測可能會失真。正因如此,投資人必須設法保護資產,免於因錯誤的預測而蒙受損失。所以說,深入了解預測過程中的各個組成因子,是非常重要的事。我們必須確實了解的事包括:在預測過程中,曾經做了哪些假設、經濟體系中各變數的相關性如何、目前的整體情勢,以及推演過程是否合理。

 

一般而言,預測過程進行得愈順利,結果也會更加準確。然而,不論多麼小心謹慎,各位絕不能忽略一點:不確定因子永遠存在。而降低不確定性的最佳方法,便是不斷檢討預測過程及結果。每當政府部門、央行或市場發布一項新訊息,預測者都必須列入評估,並重新檢討可能產生的變化。如此重複的檢討過程,可以使各位進一步了解目前的實際情況,降低整體風險。

書籍基本資料

加購商品

本月主打星

更多訊息

加入追蹤

放入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