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韋中主控戰略系列

量價關係操作要訣、主控戰略即時盤態、主控戰略移動平均線、主控戰略成交量

精彩試閱

《量價關係操作要訣》

 

導讀

 

金融市場是一個零和(Zero-Sum)市場,凡是有人賣出一個單位,必有人買進一個單位,因此成交量(Volume)代表買賣成立的數據。如果參 與買賣的人較多,成交量便會擴增,代表交易相對熱絡,人氣容易聚集;反之,如果參與買賣的人較少,成交量便會萎縮,代表交易相對冷清。所以成交量為資金榮 枯的指標,成交量的大小也顯示參與者熱絡的程度。

 

在技術分析的領域中,投資人學習的重點不外乎量價關係,從量價衍生出來的技術指標如過江之鯽,坊間關於量價變化的論述可謂五花八門、各顯神通。以筆 者個人認知,成交量屬於股價波動過程中眾多的參考指標之一,必須依附在價格波動上進行研判,所以在定位成交量變化的意義時,仍然需要先辨別多空趨勢與產生 訊號的相對位置,當價格(位置)不同,所代表量能結構的意義也不盡相同。

 

在金融市場中,投資人交易的依據是價格,但是成交量的多寡(流通性)卻決定是否可以成交。比如,某甲以50元的價格下單,雖然當天K線圖的下影線價 格也是50元,卻不代表某甲的買單能夠成交,原因在於50元的交易量相當少,在成交搓合時不是某甲所下的買單,因此在當日高低點,常常有見價卻未能成交的 現象;有時候走勢呈現極強或極弱,比如漲停鎖死,成交量極度萎縮,投人縱使想買這個價格,也沒有人願意賣出,只能選擇更高價位才有機會買進。

 

除此之外,成交量多寡的數據與價格高低的呈現,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差異。比如,今日K線的開盤價是50元,在整個交易過程中,這個價格可能會來回出 現好幾次,但是成交量卻是累計值,如果在上午10點已經成交5000張股票,在11點檢視成交量的數據,只會增加絕對不會再減少。這種特性,有助於投資人 在交易時間尚未截止以前,就能夠得到樣本的確認。

 

筆者也常與參與網聚的朋友說,僅觀察量能結構的變化,不容易推知價格的走向,此點足以證明量能研判必須依附在價格走勢上;但是筆者若只觀察價格的變 化,卻能夠大致猜測量能的增減情形;接著再從量能結構的不同,配合K線走勢,又能推知價格透露出的意圖。這種反覆搭配的研判,頗有中國陰陽相生相剋的道理,如何掌握這些變化的訣竅,就是這本書的主要目的。

 

本書的第一章,是要協助讀者建構研判的基礎觀念,並且從價格與相對位置如何判別開始。在本單元首先判紹「黃金螺旋」與「黃金分割」進行測量定位,並輔以「主力控盤模式」進行說明,要特別提醒各位讀者,股價上漲模式並非只有「主力控盤模式」這種型態,而且這個型態可以任意縮小放大,同時應特別注意,所有關於高低檔的相對位置,都具有層級的分別。

 

在第一章中,也提出均線助漲與助跌的概念,同時解決一般投資人誤判觀察層級,所導致研判上的困擾,相信各位讀者在閱讀完這個單元後,對於均線操作的 認識將更進一步。最後再利用一個單元,清楚定義成交量中,關於量價與量縮的比例關係,以及均量線走勢的變化。有了本章所提示的觀念,再搭配後續章節的說明,自然就能夠在詭譎多變的量價關係中,整理出一條清晰的思路來。

 

本書的第二章,是以三筆量能增減變化,配合容易辨識的K線組合,解析價格走勢所透露出的可能意圖,對於短線研判有絕對性的幫助。緊接著再以均量線的 黃金交叉與死亡交叉,輔助觀察週線的波浪架構,同時解決走勢產生延伸浪時的判別困擾,雖然無法將所有解決疑惑的方法一網打盡,在本單元的提綱契領下,會是個深入認識波浪很好的開始。

 

在第三章與第四章,則是將以往研討會中揭露過的進出貨模式,與洗盤的關鍵架構,做有系統地介紹呈現,這些操作細節除了可以搭配黃金螺旋、潮汐推演 (推浪三部曲)進行有效率的研判外,更可以結合筆者其他書系的內容,進行綜合運用。尤其是《主控戰略成交量》這本書,已經詳細介紹量價關係、關鍵量能的研 判與各種關於出貨、進貨與洗盤等型態,為了使技巧能夠方便讀者整合,省去再另外翻書的麻煩,故本書特別再將相關型態列出。至於詳細的研判,還是要請讀者們回頭去翻閱《主控戰略成交量》。

 

在這些章節中,為了使研判更趨於精準,除了成交量的指標外,在說明時也放入與主力控盤有關的幾個指標,如週轉率、當日沖銷量與當沖比率,這幾個指標 曾經在《主控戰略即時盤態》裡描述過,在此僅表列重點供各位讀者參考,關於更詳細的操作運用請參閱《主控戰略即時盤態》這本書。

 

《主控戰略即時盤態》

 

導讀  短線操作的觀念

 

短線操作能不能獲利?幾乎所有的投資大師都會規勸投資人:「要長期持有投資標的,從事短線交易是無法致富的。」的確,在沒有認識短線的操作技巧下, 盲目的進行短線操作,將會快速的侵蝕掉投資人所擁有的資本,就好像進行長期投資時,如果沒有妥善規劃,在恰當的點位進場,只是保持「隨時買、不要賣」的教條,仍然要在長期投資的戰役中敗下陣來。

 

筆者以實際操作經驗的心得,短期操作與長期操作的技巧,就技術分析的角度而言,進出的理論是沒有差別的,差異在於心態調整與資金控管的不同,以及持 有該商品的時間週期長短有別,也是說短線操作者需要時時注意股價變動,而長期操作者可以等短線的變化塵埃落定後,再思考下一步決策。從上觀之,只要先將技 術分析的能力具備好,再調整操作的觀念和心態,短線操作並不是無法進行的一種投資策略。

 

另外一個重要的觀念是,認識短線進出的技巧,也可以幫助我們在中長線波段中,做適當的點位切入或是退出。假設在高檔已經滿足相對或是絕對目標區之 後,利用短線操作技巧觀察,往往可以幫助我們將持股出脫在相對應的高點,甚至可以避開一些被引爆的地雷股。又在出現攻擊訊號買點時,如何從盤中走勢就可以 定奪,適時的追價買進?也必須要依賴對短線操作技巧的認識,因此在認識日線與中長線的架構之餘,短線進出的技巧仍不宜偏廢。

 

當投資人想要實施短線操作時,必須建立一些操作上的觀念,這些觀念與技術分析無關,但卻是另一層重要的保護網,當我們建立起這些短線操作的正確觀念後,才能適當的保護自己的投資,並降低風險、提高利潤。我們可以將短線操作的觀念簡單的分成五大類:
一、調整操作心態。
二、資金的控管程度。
三、關心基本面與消息面的變化。
四、選擇正確穩定的報價系統。
五、熟悉市場的交易制度。

 

茲將這五大類簡單說明如後,請投資朋友們參考。亦可以參考市面上關於這些方面的討論書籍,相信對各位朋友會有啟迪的作用。

 

 

第一章 短線操作的基本技巧

 

當我們對短線操作的心態與交易制度,有了一個程度的瞭解之後,就可以來認識短線的操作技巧。短線操作技巧就如同近身搏擊,不需要太多繁複的招式,只要熟悉一些基本規則後,時常的使用它,用到成為一個自然的反射動作,那麼就可以駕輕就熟了。

 

另外要特別強調,在什麼相對的位置運用什麼樣的技巧,是必須有所體認的,好比說當股價日線格局上漲到相對高點,收盤後分析該股所得到的策略應該是準備賣 出,那麼在盤中即時走勢圖的研判上,只要注重賣出訊號的成立與否即可,當時所出現的買進訊號,請忽略他。因為在相對高檔的位置,在盤中出現的買進訊號往往 是誘多盤或是拉高出貨盤。

 

反之,當股價日線格局下跌到相對低點,收盤後分析該股所得到的策略應該是準備買進,那麼在盤中即時走勢圖的研判上,只要注重買進訊號的成立與否即可,當時所出現的賣出訊號,請忽略他。因為在相對低檔的位置,在盤中出現的賣出訊號往往是誘空盤或是壓低吃貨盤。

 

至於短線搏擊的技巧有哪些呢?我們將他概分成十大類,分別是:內外盤的技巧、跳檔的認識、分價分量表的運用、盤中量能的觀察、即時盤態的切割、走勢路徑的觀察、尾盤變化的觀察、趨勢線的參考、即時走勢圖的分解、做線常見手法。

 

這些技巧有的是走勢圖的輪廓,有的是突破的關鍵,雖然在研判時不需要同時成立,但是卻可以巧妙的互相搭配,至於如何搭配運用,有賴投資人在看完本書之後, 實際於盤中即時走勢圖揣摩、練習,絕對不是看了書就可以直接上戰場進行實際運用,因為貼身的搏擊技巧如果沒有經過一段時間的淬練,不但無法剋敵致勝,反而 會導致被打的鼻青臉腫的悲慘下場。

 

《主控戰略移動平均線》

 

第一章 移動平均線的基礎

 

說起來,在不少的股民認知上,移動平均線是一個平淡而無味的技術指標。

 

殊不知簡單平凡中,才能夠看見其不平凡之處,許多在金融市場的前輩不斷的告誡我們,如果能真正認識股價波動的意涵,就算是平凡易見的技術指標,也能夠帶給我們操作上豐厚的利潤,而移動平均線正是這樣一個指標。

 

在還沒有開始進入有關移動平均線的任何討論之前,個人必須強調,任何金融市場商品的操作,首重趨勢,而趨勢是由K線組合而成的,因此認識趨勢與K線的種種 組合變化,是投資朋友學習技術分析的基礎課程,有了這些基礎,就可以很容易的切入不同指標的研判,而關於趨勢、K線等等基礎的觀念,已經在拙作:『主控戰 略K線』、『主控戰略開盤法』這兩本書中作過介紹,書中曾經介紹過的專有名詞,在本書舉例說明的過程中會不斷的出現,這裡不再針對名詞定義等等相關問題重 複敘述。

 

『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沒有良好的基石無法建構出美麗的殿堂,因此移動平均線的基本原理、特性與基本運用法則,將在這一個單元簡單的說明。

 

第一節、計算原理

 

移動平均線(MA,Moving Average)是指在固定時間週期內,表示其平均變動價格的技術指標,他的原理是利用統計學中對數字描述的一種技術,此觀念由李察.唐奇所證明,以『平 均數』代表對該數字群的資料描述法,這樣的優點是:代表的數字僅有一個,且群組中每一個數字都被採樣;缺點是少數特別大或特別小的數值影響其整體的代表性。

 

利用這樣的方法來計算某種金融商品在固定週期的『變動平均成本』,可以避免人為短線的作價,也因為如此,可以明確的找出固定週期中股價趨勢的變動方向。同 時利用移動平均線的觀念,並可變換多種不同敏感度的技術指標:如乖離率(BIAS)、雙乖離值(DMA)及MACD指標等等。


所謂的變動平均成本,請看《圖1-1》所示,標示A的地方其5日平均價為16.8元,代表相對於X範圍的平均成本,也就是在A處買進的人其平均成本視為 16.8元,而標示標示B的地方其5日平均價為17.04元,代表相對於Y範圍的平均成本,也就是在B處買進的人其平均成本視為17.04元。

 

從圖中觀察,在B處進場的人相對於在A處進場的人,其平均成本要高出17.04-16.8=0.24元的成本。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其『變動』的趨勢是『向上 調整』,也就是說投資人願意花費較高的成本買進該檔股票,因此視為買氣不減,股價也會持續向上調整。同樣的道理,標示C的地方其5日平均價為17.32 元,前一日比較其變動成本增加了:17.32-17.04=0.28元,亦即股價仍然向上變動,也就是此時處於一個上升的行情。

 

《主控戰略成交量》

第一章 量價關係研判要訣

 

股票市場是一個零和(Zero-Sum)的市場,凡是有人賣出一個單位,必有人買進一個單位,因此成交量(Volume)代表的是買賣成立的數據,也就是 說在交易的過程中,必須要付出相當的金額,如果 參與買賣的人較多,成交量便會擴增,代表交易比較熱絡,人氣容易聚集;反之,如果參與買賣的人較少,成交量便會萎縮,代表交易比較冷清。所以成交量為資金榮枯的指標,成交量的大小也顯示參與者熱絡的程度。

 

一般技術分析者,將成交量視為股價漲跌趨勢的領先指標,又股價上漲必須具有相對應充沛的動能支持,故可利用成交量研判控盤者進貨、出貨與洗盤。缺點是無法 單獨提供買賣時機,必須配合K線走勢圖加以研判,就主力控盤角度而言,價的走勢必須搭配量(籌碼)的計算,才能竟其功,因此主力控盤模式除了利用K線打出 攻擊訊號之外,也會利用成交量波動的模式,提供明確的買賣訊號。

 

我們可以先從多頭與空頭市場的角度,認識量價關係的基本概念,請利用《圖1-1》搭配文字的說明。

 

一、多頭市場

 

多頭市場的特性是「價漲量增」,量、價會出現一波比一波高的現象,在多頭市場行情初期,突破底部型態之後為「初升段」走勢,此時會呈現成交量溫和放大,股價緩步推升的現象,長線買盤也會消化掉浮動籌碼,同時股價因為緩步推升而使股價逐漸遠離平均成本。

 

而多頭「主升段」的走勢的特色為出現創新大量後,股價會跟著再創新高價,此即為多頭良性換手的積極現象,當小波段高點滿足之後,股價自然產生短期回檔的走 勢,成交量也會跟著迅速萎縮,呈現「量縮價穩」,當量能再度擴增,股價會再度隨著上漲,如此形成波峰、波股墊高的上升線型,如果股價漲幅已經達到中長線的 相對滿足點,股價雖然再創新高價,但是成交量卻無法再持續擴增,主升段行情就會宣告結束。

書籍基本資料

  • 分類:精選套書
  • 作者: 黃韋中
  • 譯者:
  • 出版社: 寰宇出版
  • 出版日期:2015-04-14
  • ISBN:
  • 商城書號:P002
  • 規格:384頁&360頁&312頁&400頁

加購商品

本月主打星

更多訊息

加入追蹤

放入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