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海奇兵之成長型投資

精彩試閱

何謂成長型投資?

對於「成長」這件事,讀者一定有自己的認知看法,但請務必重新瞭解這裡我對它的定義,而這些定義會決定怎麼進行「成長型投資」。

 

首先要界定的是觀察什麼東西成長。大凡一個企業由小變大的成長軌跡可以從股本募集以及其變化看出,而募集來的資金假定都用於本業,可以擴充生產線、招聘員工並購買生產所需的原材料,透過生產流程做出產品,最終銷售產品出去產生營收。這個過程看起來既合理又似乎有其共通關聯性,實則非必然!

 

成長型企業股本一定會隨成長而變大嗎?事實上,它們除了成立早期階段會快速增資股本外,在成長階段中除非必要,可能有好長一段時間會維持股本不變。所謂「必要」就是有較大規模的擴張,可能內部增加產能,還是跨入新產品新事業,或者進行外部併購,否則無論適度擴張或營運週轉所需資金,皆可以倚靠累積的獲利支應,也許搭配合理範圍的銀行借款。其他會增資的動機可能來自增加股票流動性,或者引進策略投資者等等。

 

產能規模與員工數更無法全然界定成長。這些優秀的企業會儘量不讓事業淪為軍備競賽的可規模化,而是藉由製程改善與良率提升,加上運籌管理來提升單位產值,更有可能是選擇高附加價值的產品,這些都可以在產能不變下達到成長。員工數也是一樣的概念,利用廉價勞力成本的人海戰術,絕非「正常」成長企業所擅長,反之成長企業往往朝提升自動化發展,人工卻越用越少,所以員工數常是反指標,惟研發人數除外。

 

至於以營收作為成長觀察指標,不能說不對,因為大多數企業的成長動能來自於營運規模的擴大,且可說是最容易觀察,也最為領先的指標。惟從最近幾年我注意到某些企業,它的成長模式並未建構在營收的規模成長,就是說營收或許只有微幅的增加,但因產品組合改變,通常是對毛利差的產品降低比重甚至放棄,而轉向或增加毛利較佳的產品,使獲利得以相當程度的提升,當然靠原有產品漲價也是可能,只是這現象不易見也難維持。反之有不少企業空有營收的大幅成長,卻因產品跌價或是低毛利產品比重增加,獲利不進反退。所以光以營收之增加,實不足以論成長全貌。

 

市值又如何?成長企業確實因股價明顯反映成長性,以及長期成長中的股本膨脹,而使股票市值明顯躍升,尤其高成長者會出現市值快速暴增,不過我要提醒市值是水到渠成的結果,是機構法人(尤其外資)用以比較股票間股價合理性的參考,與一般投資人沒有太大關係,更不會是觀察成長的主要指標,反而要避開只靠股本膨脹的高市值成長股。

 

歸根結底,成長型企業的「成長」只應關注在獲利上,即使其它指標可能具有成長觀察的領先性,或者是事前徵兆,但一切以獲利成長為真,即專業上所稱損益表最下面一行(Bottom Line)的本期淨利,其他指標並不能全然表達。若要更精準一點,是該看稅後淨利的變動率,而不是每股獲利(EPS),因為股本會變動,導致每股獲利失真,只要某期,無論年或季的稅後淨利較前一期達某程度的增加,即被視為成長。本業不賺錢或賺很少錢的企業不能奢談成長,這種非本業獲利能力來自於無法控制外力或其他一次性因素,縱使有前景可期,頂多視之為「轉機」而非成長。實務上很多人常誤將轉機當成長,尤其是炒作熱門題材的股票,通常也是散戶最容易被媒體與投顧老師呼攏的股票。在此先聲明,轉機股不在我們討論範圍,往下你會更清楚二者的差別,若有興趣研究轉機股,可自行參考如《散戶升級的必修課》或其他書籍。

 

成長要觀察多久又是個課題。依照規定企業每季按時得公佈財務報表,雖然某些企業自發或被主管機關要求,會公佈單月自結財務數字,但一切應以會計師簽核過的公告為準。第四季的財報累積是為年報,第二季累積稱為半年報,也各自有它們的意義。所以財報是以季為比較,那怎麼比呢?若以單一季可以跟前一季比較有無成長,也必須與去年同一季度比較有無成長。半年報除了與去年同期比較有無成長外,我們也會關心下半年有沒有優於上半年。當然真正的成長趨勢唯有以年度來談論,即使還未完全實現,比方在年中階段,必然會評估年度的成長性,這才是成長型投資的意義,即今年能否比去年成長?最理想的模型是可以期望連二年或以上都達到成長要求。還有其他的比較方式,待後續再作詳細說明。即使市場常常試圖想從營收去領先預測成長性,我也建議用一季的營收趨勢來觀察,而不是追著月營收的波動,忽而看好忽而看壞,畢竟影響一個月營收的變數很多,短期或長期,一次性或持續性,皆未可定論,所以若要論趨勢,亦請以季營收較為客觀。

 

定義的關鍵在上述的「某種程度的增加」到底是多少?也就是成長率達多少是有意義的?每個人認定見解不盡相同,我的底線是年成長10%,意思是年成長不到此標準的股票基本上先淘汰不看,如果一定要參考,那就請以「價值型投資」去思考。單年的成長率要求是20%,如果是不到20%的年成長率,必須證明有連續年數達標底線的獲利能力,否則不會放在優先名單內。後續會討論成長的類型,自然能理解何種成長數字對某類型是有意義的。

 

還有一種成長評價方式是基於同類股的比較,意即該企業的成長性是否高於同業平均,來論斷其成長性是否顯著(outstanding)且合乎要求。這種方式常出現在產業的成長性並不高,例如小於10%,但個別企業的成長性一定程度高過這數字。

好了!這一段章節的最後我就要給成長型投資下一個我的定義,算是個基本且最寬容的定義,後續才會衍生出不同的成長型態……

書籍基本資料

  • 分類:股票
  • 作者: 蕭非凡
  • 譯者:
  • 出版社: 寰宇出版
  • 出版日期:2019-03-15
  • ISBN:9789868319448
  • 商城書號:F431
  • 規格:平裝 / 144頁 / 14.8 X 21公分 / 彩色印刷 / 初版

加購商品

本月主打星

更多訊息

加入追蹤

放入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