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謊的價量:掌握「主力」的承接、測試與出貨時機

A Complete Guide to Volume Price Analysis

精彩試閱

第5章 價量分析:承接與出貨

錯誤是最好的老師,成功沒什麼值得學習之處。

——莫尼斯.帕波萊(Mohnish Pabrai, 1964-)

 

前一章討論到VPA的某些基本架構,首先說明如何運用於單一線形,然後再引用這套知識於少數幾支線形。這實際上也就是VPA三個分析程序的前兩個步驟。這個三步驟的分析程序,首先是觀察單一線形,然後慢慢把鏡頭拉遠,第二步驟是觀察相關線形附近的幾支線形。最後,再把鏡頭拉得更遠,看到整個走勢圖的全局,這也是本章的討論重點,但講解過程希望重複溫習前一章學習的技巧。

 

另外,本章也準備介紹幾個新概念,如此應該有助於納入多種技巧於VPA的標準分析程序。我想,現在應該是最適當的時機,然後我們會觀察各種案例,順著每份走勢圖的價格行為發展詳細講解。

 

首先,讓我從VPA的五個重要概念開始:

 

1.承接(accumulation)

2.出貨(distribution)

3.測試(testing)

4.賣壓高潮(selling climax)

5.買進高潮(buying climax)

 

想要了解這些名詞,或讓我向各位做解釋,最簡單的辦法,應該是運用稍早有關倉庫的比喻,這也是理查.內伊在其著作內解釋這些概念的方法。他說:
「想要了解專業報價員的運作慣例,投資人應該把他們視為想要按照零售價格賣出存貨的商人。等到他們出清存貨,就會運用獲利,按照批發價格買進更多商品。」

 

多年之後,我在《資金運作雜誌》(Working Money)寫了一篇文章,叫做「喬伊叔叔的寓言」(The Parable of Uncle Joe),也是採用這個比喻。

 

想要由市場價格行為的角度思考成交量,最簡單的方式,是採用批發商的比喻,而且這適用於所有的市場。然而,為了讓相關說明保持單純,往後我們都把專業報價商、造市者、大咖玩家與專業基金經理人,統一都稱為內線。所以,內線是擁有股票存貨的商人,其賺錢方式主要是按照批發價格買進,然後按照零售價格賣出

 

另外,關於下文的解釋,也就是談到我的VPA原理2,請記住市場總要花點工夫才能大轉彎,這也得到懷可夫之因果法則的認同。我們經常會看到行情起伏波動,譬如一些折返走勢或較長期趨勢的反轉。可是,主要趨勢變動(記住,5分鐘走勢圖或日線圖都同樣可能發生「主要趨勢變動」)需要花費時間。時間花得愈久(因),變動愈可觀(果)。可是,每個市場的情況都不盡相同。有些市場可能要花幾天、幾個星期,或甚至幾個月時間,才能醞釀重大趨勢變動,其他市場可能只需要短短幾天。稍後,當本書開始觀察個別市場的細膩特性時,我們還會討論這個話題,因為每個市場的行為都不太一樣。

 

市場性質雖然不同,但此處談論的基本原理仍然一體適用,只是時間架構和事件發展的速度可能有明顯差異,這是因為每個市場的結構與造市者扮演的角色不同,還有每個資本市場本身可能屬於投資或投機工具。

 

首先準備討論的術語是「承接」。

 

承接階段

 

內線能夠有所作為之前,他們首先必須確定自己擁有足夠的股票存貨,藉以因應市場需求。不妨這麼想,批發商針對某產品開始大作廣告。這種情況下,任何批發商都不想自己大費周章,投入大筆資金、時間和精力進行產品推銷,幾天後卻發現自己沒貨可賣。這可是天大的災難。內線面臨的情況也是如此。他們不希望大張旗鼓折騰一番,卻發現自己沒股票了。所有這一切都是供給與需求。他們如果能夠創造需求,就需要有供給來因應需求。

 

可是,在他們大展身手之前,如何先填滿自己倉庫的貨架呢?這也就是「承接」行動扮演的角色,就如同真正的倉儲,需要時間才能完成補貨。一般的大型倉庫,不可能只運來一卡車貨就夠了;通常起碼要好幾百台貨車,而且不要忘了貨物同時還會流出。就如同一般批發商補貨需要花費時間一樣,金融市場的批發商也是如此。

 

所以,「承接」是指內線在開始展開大規模行銷戰役之前,進行補充存貨的階段。所以,承接就是內線買貨,所花費的時間可能是幾個星期或幾個月,主要取決於相關市場與交易工具的性質。

 

現在,還有另一個問題,內線如何「鼓勵」大家賣股票。實際上,很簡單——運用媒體。各種形式的新聞媒體,對於內線來說,這些都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數世紀以來,他們已經學會了這方面的每種伎倆,知道如何操縱每個新聞、每個發言、天然災害、政治宣導、戰爭、飢荒、傳染病,以及其他等等。媒體就像飢不擇食的怪獸,就是需要「新聞」,每天都要嶄新的新聞。內線充分運用這些新聞報導激發的貪婪與恐懼情緒,基於各種理由操縱行情,當然也包括震出浮動籌碼。

 

關於這個話題,理查.懷可夫在1930年寫道:

 

「對於大咖玩家來說,除非他估計有10點到50點走勢的潛能,否則通常不會採取行動。李佛摩曾經告訴我,除非他估計起碼有10點的行情,否則不會碰觸任何東西。在市場上準備採取重大行動,需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大咖玩家或投資人如果單獨採取行動,通常沒辦法在一天之內買進25,000到100,000股且不至於推升價格大幅走高。所以,為了承接一支或多支股票,通常需要好幾天、幾個星期或幾個月。」

 

行銷「戰役」的說法相當貼切。行銷戰役就如同軍事戰役,內線採行的計畫必須具備軍事行動般的精確性,每個步驟或階段絕不允許發生偶然的差錯。各階段的計畫都預先安排妥當,然後就由媒體引發賣壓。可是,承接階段究竟如何進行?實際操作上,情況大概如下:

 

某件新聞公布,被視為某交易工具或市場的利空消息。內線抓住機會,大幅壓低價格,引爆急遽賣壓,並在下檔開始吃貨,儘可能按照最低價格買進,也就是所謂的批發價格。

 

然後,市場恢復平靜,利空消息也逐漸被消化,行情又開始走高,這通常都是內線買進的緣故。

 

此處有兩點要注意。第一,內線千萬不能讓大家因此嚇壞了,否則就沒人願意買。價格波動如果太過劇烈,行情擺動過大,可能嚇跑許多投資人與交易者,那就完全喪失目的了。每個行動都必須謹慎計畫,小心拿捏,行情波動必須剛好震出所需要的浮動籌碼。第二,內線承接股票的過程,股價不能推升得太快,如此才能確保取得必要的存貨。

 

買得太快太多,不免快速推升價格,所以絕對必須謹慎,這也是為什麼承接階段必須花費很多時間才能完成的緣故。只透過一波壓低價格,絕對不足夠,因為所需要的存貨實在太多。前一章的簡單案例,已經介紹了基本原理。

 

現在,第一波賣壓過了,安然度過衝擊的持股者覺得安心,他們相信行情將回升,所以打算繼續持有股票。經過一陣子之後,更多利空消息發生,內線再度刻意壓低價格,震出更多浮動籌碼。隨著他們的買進,價格又慢慢回升。

 

這種價格行為將重複發生多次,內線每次都可以取得股票來補充存貨,直到絕大部分的浮動籌碼都轉移到內線手中。就走勢圖觀察,這種價格行為看起來如何?

書籍基本資料

加購商品

本月主打星

更多訊息

加入追蹤

放入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