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伯斯傳:Steve Jobs唯一授權 (最新增訂版)

Steve Jobs

精彩試閱

聚焦四項偉大的產品

 

懂得聚焦是賈伯斯的強項之一,他說:「決定『不做』什麼,跟決定『做』什麼,一樣重要。就公司而言是如此,就產品而言亦同。」
賈伯斯重返蘋果之後,立刻開始執行他的原則。

 

產品線總體檢
賈伯斯請每個團隊說明當前業務,並要求他們講出,自己的產品或專案應當繼續推行的理由。賈伯斯也徵召席勒(Phil Schiller),席勒當時任職於做圖像軟體的巨集媒體(Macromedia),曾在蘋果服務過。席勒回想道:「賈伯斯常在可容納二十人的會議室,召集各個產品團隊,他們便帶來三十個人,做一大堆賈伯斯不想看的PowerPoint。」

 

所以,賈伯斯在這些產品檢討會議上做的第一個決定,就是禁止使用PowerPoint,他後來說:「我不喜歡他們做簡報時,光是放投影片,而不去思考。他們遇到問題就只會做一堆投影片,我要他們深入參與,反覆研究問題,而不只是放一堆投影片。言之有物的人,不需要PowerPoint。」

 

產品檢討結果指出,蘋果嚴重失焦,只因為官僚體系的運作,或為了滿足零售商的即興需求,就胡亂生產各種產品的各種版本。席勒後來說:「那簡直是瘋狂。自我欺騙的團隊製造出琳琅滿目的產品,多數都是垃圾。」

 

蘋果有十幾種版本的麥金塔,每種版本都有令人混淆的編號,從1400 到9600 不等。賈伯斯說:「我要求他們跟我解釋這個現象,解釋了三個星期,我還是理不出頭緒。」他最後便開始問一些簡單的問題,例如:「我應該介紹朋友買哪一款?」

 

他得不到簡單的答案,於是著手砍掉許多機型或產品,沒多久就刪去了70%。他對其中一個團隊說:「你們是聰明人,不應該把時間浪費在這些爛產品上面。」

 

許多工程師對賈伯斯的「砍殺焚毀」策略感到憤怒不已,這種策略最後會造成大幅裁員。但賈伯斯後來聲稱,優秀的人(包含手上案子被終止的人)都心存感激,他在1997 年9 月的一次幕僚會議上說:「工程團隊都極度興奮,我剛和他們開完會,其中有些人雖然自己的產品才剛被砍掉,卻雀躍不已,因為他們終於知道我們的方向在哪裡。」

 

經過幾星期之後,賈伯斯終於受夠了。「別再鬧了!」他在一次大型產品策略會議上大喊:「這簡直瘋了!」他抓起一支奇異筆,以白板為框,中間畫一條縱軸與一條橫軸,分成四格矩陣,接著說:「我們要的是這個。」他在矩陣的兩個縱列上方,各寫了「一般消費者」與「專業人士」,橫排的左側則各寫上「桌上型電腦」與「可攜式電腦」。他說,蘋果的任務就是為這四個領域各製造一種偉大的產品。席勒回想:「整間會議室陷入錯愕的沉默。」

 

9 月份的董事會議上,賈伯斯提出這項計畫,同樣得到錯愕的沉默。伍拉德後來說:「艾米里歐每次開會,都想說服我們批准更多產品,他不斷說我們需要更多產品。然後賈伯斯來了,告訴我們應該減少產品。他畫一個四格方塊,然後說,這就是我們應該著重的地方。」

 

起初董事會不願接受,表示這其中有風險,但是賈伯斯說:「我可以讓它行得通。」董事會一直沒有否決這個策略,賈伯斯才是老大,於是他著手落實計畫。

 


聚焦能力拯救了蘋果
聚焦四項偉大的產品結果,蘋果的工程師與管理者,突然有了僅僅四個清楚的重點。針對專業桌上型電腦,他們將專注於製造Power Macintosh G3;針對專業可攜式電腦,生產重點是PowerBook G3;至於消費者桌上型電腦,則準備開發iMac;而消費者可攜式電腦的重點,則是後來的iBook。

 

因此,蘋果也必須剔除其他方面的業務,例如印表機與伺服器。1997 年,蘋果銷售StyleWriter 彩色印表機,這基本上是惠普DeskJet 的版本之一,惠普就靠著賣墨水匣,賺走大部分的錢。賈伯斯在產品檢討會議上說:「我不懂,你們出貨100 萬台,卻不賺錢?沒道理嘛!」

 

他起身離開會議室,打電話給惠普的老闆說:我們分道揚鑣吧!我們不再做印表機,就讓你們自己做。然後他回到會議室,宣布退出印表機市場。席勒回想:「賈伯斯審度情勢之後,立刻看出我們必須跳脫窠臼。」

 

賈伯斯最受矚目的決策,則是徹底根除了手寫辨識功能還過得去的「牛頓」PDA。他討厭「牛頓」,一來這是史考利的得意之作,二來它的功能未臻完美,還有就是他實在討厭手寫筆。賈伯斯曾在1997 年初,試圖讓艾米里歐取消這項產品,最後艾米里歐只答應,設法把這個部門分割出去。

 

到了1997 年底,賈伯斯進行產品檢討時,「牛頓」依然存在。他後來說明這項決策:如果蘋果的狀況不那麼危急,我就會親自督軍,設法改善產品。我不信任經營這個部門的人,但感覺到這其中藏著相當好的技術,只是被不當管理搞砸了。部門關閉之後,釋出的某些優秀工程師,可以去研發新的行動裝置。我們最後終於做對了,因為我們把方向轉往iPhone 與iPad。

 

這種聚焦能力拯救了蘋果。賈伯斯重返蘋果第一年,就資遣三千多名員工,挽救了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他在1997 年9 月成為代執行長,那年會計年度結束時,蘋果已經虧損10.4 億美元。賈伯斯說:「我們只剩不到九十天,就要破產了。」

 

1998 年1 月舊金山麥金塔世界大會上,賈伯斯站在一年前艾米里歐出糗的舞台上,蓄著滿臉鬍鬚,身穿皮夾克,大力推銷新的產品策略。簡報結束時,他第一次用了那句話,後來成為他另一個經典口頭禪:「對了,還有一件事⋯⋯」

 

而這天的「還有一件事」, 就是「Think Profit」(獲利思維),他說出這幾個字的時候,觀眾報以熱烈掌聲。歷經兩年嚴重虧損之後,蘋果終於好好過了利潤豐厚的一季,進帳4,500 萬美元。1998 會計年度,蘋果創造了3.09 億美元的利潤。

 

賈伯斯回來了,蘋果也回來了。

 


不讓金錢破壞人生
賈伯斯對財富的心態很耐人尋味。在蘋果公開上市三十年後,賈伯斯曾回想一夕之間億萬在手的心情:

 

我向來不曾為了錢傷腦筋。我生長在中產階級的家庭,從不擔心自己會餓死。我在雅達利工作過,知道我還能以工程師混口飯吃,生活一定過得去。上大學和去印度那段時間會那麼窮,是為了體驗清貧的感覺。我的生活一向簡單,上班之後也一樣。我經歷過窮苦的日子。我覺得很棒,反正沒錢,就用不著為了錢掛心。後來變得非常富有,錢多到數不完,也不必擔心錢的事。

 

我看到在蘋果工作的一些人賺了大錢,便覺得自己非過另一種生活不可。有人買了勞斯萊斯和好幾棟豪宅,每一棟都得請管家來管理,之後又得找個經理來管這些管家。他們的老婆紛紛去整形,最後變得怪裡怪氣的。實在很瘋狂。這不是我要的生活。我對自己承諾:我絕不讓金錢破壞我的人生。

 

改變美國企業的人
蘋果大發利市,賈伯斯也跟著成為名人。1981 年10 月《公司》(Inc.)雜誌的封面人物就是他,標題為「改變美國企業的人」。封面上的他,身穿藍色牛仔褲、白襯衫,加上一件緞面西裝外套,鬍子修得整整齊齊,頭髮也梳理得一絲不茍。他身體稍稍前傾,雙手靠在桌上擺的一部蘋果二號上,炯炯有神的看著鏡頭,這種懾人的目光是從傅萊蘭德那裡學來的。根據雜誌上的文章,「賈伯斯一開口,語氣熱切彷彿先知看到未來。他有百分之百的信心,會讓他看到的未來成真。」

 

1982 年2 月,《時代》做了年輕企業家的專題報導,封面人物則是賈伯斯的畫像,目光依然灼人。封面故事描述他是「一手創造電腦產業的人」。還有一篇人物側寫是由記者莫瑞茲執筆,寫道:「賈伯斯現年二十六歲。六年前他利用父母家的一間臥房和車庫創辦了一家公司,但今年這家公司的營業額預計高達6 億美元⋯⋯ 身為公司高級主管的他,對下屬有時苛刻、嚴厲。他也承認:『我必須學習隱藏個人的情緒。』」

 

儘管賈伯斯已名利雙收,依然認為自己是反主流文化之子。有一回到史丹佛大學訪問,他走進一間教室,脫下身上的名牌西裝外套和鞋子,爬到桌上盤腿而坐。學生問了他一些問題,像是蘋果股價何時還會上漲。他說,這沒什麼好談的。反之,他熱情洋溢的說起他認為未來產品應該如何,例如有一天電腦應該跟
書本一樣大小。

 

後來,賈伯斯抱怨說,這個時代的孩子似乎更重視物質,也更關切求職問題。他說:「在我上大學的時候,1960 年代剛結束,功利主義的浪潮還沒襲來。但是現在的學生,連理想都不會掛在口頭上了。對這些商學系、企管系的學生來說,好好啃教科書、將來賺大錢,才是最重要的,他們不願花很多時間思索人生和哲學的問題。」

 

賈伯斯說,他那一代的人則有很大的不同。「我們感覺得到1960 年代充滿理想的風,在我們背後吹拂。大多數與我差不多年紀的人,我們的血液裡永遠流淌著那個年代的熱情與叛逆。」

 

極簡美學,極狠領導
有些企業領導人高瞻遠矚,因而能推動創新;有些則是掌控細節的大師。賈伯斯兩者皆是,他對創新和細節永不放鬆。這就是為什麼他得以在三十多年的時間內,推出一系列改造產業的產品。

 

他跳躍式的想像力是本能的、無可預期的,有時甚至是神奇的。他就像個找路人,能夠吸收訊息,從風中嗅出端倪,知道眼前有什麼。未來的一百年,世人必然還會記得賈伯斯這個企業領導人。歷史將讓他進入萬神殿,與發明家愛迪生和汽車大王福特並列。

 

還有一件事……
在我們進行訪談的時候,他曾多次提到他希望留下什麼。下面就是他自己的話:

 

對建立一家屹立不搖的公司有著不滅的熱情。我希望激發公司裡的人做出偉大的產品,其他都是其次的。能獲利當然很好,因為這樣你才有更多的本錢去做很棒的產品。然而,最重要的動機還是產品,不是獲利。雖然製造產品和追求獲利只有些微不同,但這目標的確關係到一切,包括你要雇用什麼樣的人,晉升哪些人,在開會的時候要討論什麼。

 

有些人會說:「給消費者想要的東西。」但這不是我的做法。我們必須在消費者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東西之前,就幫他們想好了。福特曾說:「如果我問顧客要什麼,他們必然會回答我:跑得更快的馬!」除非你拿出東西給顧客看,不然他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我們的任務是預知。

 

寶麗來的蘭德曾提到人文與科學的交會。我喜歡這樣的交會,這就是最神奇的地方。目前創新的人很多,我的職涯最突出的並非創新。蘋果能打動很多人的心,是因為我們的創新還有很深的人文淵源。我認為,偉大的工程師和偉大的藝術家很類似。他們都有表達自己的深切欲望。其實,為第一代麥金塔打拚的精英當中,有些也會寫詩或作曲。在1970 年代,人們用電腦表達他們的創造力。像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這樣偉大的藝術家,本身也是科學家。米開朗基羅不只是會雕刻,也知道如何開採石材。

 

蘋果能做的,就是幫消費者整合。因為一般人都很忙,一星期七天,一天二十四小時,完全抽不出時間想這些。如果你對製造偉大的產品充滿熱情,你就會想整合,把你的硬體、軟體和內容變成一個整體。如果你想開闢新的疆土,你得自己來。如果你要使你的產品開放,和其他軟、硬體相容,就不得不放棄你的一
些遠見或夢想。

 

過去的矽谷,在不同的時間點都曾出現過獨領風騷的大公司。最早是惠普,他們曾稱霸一段很長的時間,接著進入半導體時代,快捷和英特爾是其中的佼佼者。之後蘋果也曾光芒耀眼,然後又黯淡下來。到了今天,我想最強的就是蘋果,而Google 緊跟在後。我認為蘋果禁得起時間考驗。

 

向微軟丟石頭很簡單。微軟顯然不再像過去那樣意氣風發,不再舉足輕重。像IBM 或微軟這樣的大公司為什麼會衰退?我有我自己的理論。他們本來表現得很不錯,能夠不斷創新,最後稱霸一方,但之後就不再那麼重視產品品質。他們漸漸認為,公司最重要的人才是銷售人員,而非產品工程師和設計師,因為只有銷售人員才能使公司的營收數字攀升,最後公司的掌門人就是做銷售的。

 

IBM 的艾克斯是個聰明絕頂、能言善道的銷售天才,但他對產品一無所知。鮑默接掌微軟,他一樣只懂銷售,對產品一竅不通。蘋果很幸運,得以在多年前東山再起。至於微軟,只要鮑默掌權一天,微軟就不可能改變。

 

華特.迪士尼是典範,惠立和普克也做到了,英特爾的創辦人也是。他們創造了長青企業,而不是只為了賺錢。我希望蘋果這家公司也能成為一棵長青樹。

 

我不是殘酷無情的暴君,我只是說實話。如果有人搞砸了,我會當著那個人的面說出來。我知道我在說什麼,我希望的企業文化就是這樣:對彼此完全坦白,任何人都可以告訴我,說我在鬼扯,我也會罵他們白爛。我們經常吵得臉紅脖子粗,互相叫罵—其實,蘋果讓我最難忘的,就是這樣的火爆時刻。

 

我一直想做的是:繼續前進。不然,就像巴布狄倫說的,你要不是忙著生存,就是在為死亡瞎忙。

 

我的動力是什麼?我想,大多數有創造力的人都不忘感謝前人的努力。我使用的語言或數學都不是我發明的,我的食物很少是我自己準備的,我的衣服也是別人做好的。我做的一切仰賴其他人,可以說,我們是站在別人的肩膀上。很多人也希望能為全人類貢獻一己之力,讓人類社會變得更好。我們無法像巴布狄倫那樣寫歌,也不能像史塔博(Tom Stoppard)那樣會寫劇本,我們只能就自己僅有的才能去發揮,去表達我們深刻的感覺,貢獻一點東西出來,以感謝前人的付出。這就是我的動力。

書籍基本資料

加購商品

本月主打星

更多訊息

加入追蹤

放入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