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對時機,賣對點

精彩試閱

熟悉起漲點量價形態的節奏特徵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要想抓住起漲點一定要有穩紮穩打的基礎。然而起漲點有起漲點的基礎,那麼你一買就漲的「基礎」是什麼?或者說憑什麼你一買就漲?這就是本篇的課題——熟悉短線起漲點的量價形態特徵,這是你一買就漲的基礎。

 

至於為什麼要看特徵?這牽涉到第二章——瞭解短線起漲點與量價形態的邏輯。什麼是邏輯?什麼是思維的規律?短線起漲點的量價形態是什麼?當你清楚這些問題的答案,瞭解掌握短線起漲點與量價形態的邏輯,你自然知道買什麼、何時買,以及哪裡買、怎麼賣。同時也會明白:什麼是漲勢裡回檔,逢支撐進,一買就漲;什麼是突破後回踩,逢突破後回踩買,一買就漲;什麼是放量堆量蓄勢,有噴發之勢,於是回踩縮量,縮量回踩後噴發。瞭解為什麼要熟悉起漲的量價形態特徵,以及熟悉量價形態特徵是為了什麼之後,我們來結合例股講解。 

 

任何走勢都不能單獨解讀或獨立看待,要想看懂走勢,就要把走勢連貫起來看。如圖1-1所示關鍵點1區、2區、3區。投資人要把這三個區連貫起來看,才能把握住走勢脈絡環環相扣的關鍵點,否則即使解讀能力再高超也會有失偏頗。

 

當然,這裡只是大致解說,讓投資人有基本的認識。至於如何應用到實際操作上,稍後會有詳細的講解。我們接著熟悉起漲點的量價形態特徵:主升有助跑的過程,沒有誰上來就是一飛衝天,要瞭解的關鍵點特徵。

 

其實這裡有一個小知識點:真正的強勢股不會給你好買點,給你好買點的就要想想主力資金為什麼要讓你上車。

 

起漲關鍵區是一個特殊的區域,它承前啟後。要想對起漲區有更好的把握,就需要熟悉起漲區前的助跑區。

 

助跑區的節奏有兩種:一種是拉高後堆量震盪蓄勢、震盪蓄勢後拉升或拉高後回踩再拉升;另一種是小漲堆量震盪蓄勢後拉升或回踩後拉升。但因為本章只是熟悉,為後面章節鋪排,所以這裡只需要熟悉下,有點印象就好。

 

而透過觀察發現,加速前都有結束調整小衝鋒的信號。起漲區不是憑空冒出來的,絕大多數的股票,拉升前都會有助跑過程,我們要學習的,便是藉由熟悉短線起漲點量價特徵,買在助跑區。

 

看完起漲的關鍵區,再回頭瞭解整體量價形態。無論是起漲的關鍵區還是單個起漲信號,都不會單獨存在,都有助跑的過程,抓出助跑過程的資訊。而為什麼要這麼注意整體結合起來看走勢?因為有起漲點還要看能漲多少。當然,稍後會有詳細的講解,現在你要做的是先從瞭解開始。瞭解起漲區,瞭解起漲區前的助跑區。

 

這時候上風已經明顯,就是需要見風轉舵投靠過去的絕佳時機。投靠早了,不是震盪就是下探尋底;投靠晚了,人家吃飽喝足你買單。那麼要想抓住短線起漲點,就要找起漲信號。而這起漲信號必須有助跑過程,因為助跑過程決定著起漲信號出現後的拉升幅度。對於助跑是後面的課題,這裡你只要瞭解熟悉一下,知道有這個知識點就行。

 

透過前面例子,我們瞭解起漲區量價形態的節奏特徵,有了上面這樣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推導走勢,可以總結出起漲區量價形態的節奏特徵是:扭轉跌勢的拉升+拉升後有整固+結束整固的小衝鋒+小衝鋒後的蓄勢+蓄勢後的主升。

 

這一章提到了很多知識點,但核心重點只有三個:一、要記住節奏特徵——扭轉跌勢+整固+衝鋒+蓄勢+主升;二、要嘗試看其它股的起漲關鍵區;三、觀察一飛衝天前的助跑區,思考如何介入。

 

熟悉短線起漲點與量價形態的邏輯

 

在第一章我們熟悉了短線起漲點量價形態的節奏特徵,為什麼要熟悉那些量價形態的節奏特徵的例子?看那些例子當然不是「事後諸葛」。而是因為如果不瞭解那些已經走出來的走勢,那麼看那些節奏特徵的意義何在?如果不能夠有正確的理解,怎能夠指望能看懂未來?只有熟悉了,觀察了,總結了,才能建立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所以我們熟悉這些例子,不是馬後炮,而是透過例子讓投資人明白,操作策略應該建立在實際的例子上,不是想當然的建立操作方法!當然,操作策略的建立,是藉由熟悉例子,觀察特徵,總結歷史而建立的。脫離實際走勢、憑空想像建立的操作方法,必然是閉門造車。

 

太多的操作者,操作時往往是我想要什麼樣的,把自己的想像強加於走勢本身,而不能做到「忘我」,去看走勢是什麼,能給我什麼。萬丈高樓,全靠基礎,我們觀察,學習那些大樓的「基礎」,是要投資人學會「忘我」,學會瞭解走勢,透過走勢,瞭解是什麼樣的走勢,能給操作者什麼,總結出經驗來建適合自己的「大樓」。

 

上一章只是簡單的熟悉了短線起漲點量價形態的節奏特徵,有讀者或許「聰明」的開始為買點下「定義」了。如果你也是這樣,或者著急的想要趕快確定買入條件,那麼建議你最好慢下來。慢下來才能「細嚼慢嚥」,吸收營養,真正的學以致用。

 

調整好心態了,我們就不急不徐的開始第二章,瞭解短線起漲點與量價形態之間的邏輯關聯,不要小看每一步,也不要以為你認識這樣的量價形態。太多資深投資人的瓶頸根結往往就在於此,基礎不牢。只有「細嚼慢嚥」走好每一小步,才會有後面的一大步。所,不要忽視這樣的量價形態,因為你認識這樣的量價形態,卻未必懂得它的意義和用處。

 

不同的量價形態,起漲點不同,上一章熟悉了均線之中的起漲點,這一章熟悉量價形態與起漲點邏輯關聯時,還要熟悉多頭排列的起漲點。

 

我們要看的仍然是短線一買就大漲的關鍵區,所以看圖時要選重點看,只有那些重點關鍵區才會告訴我們,打開一買就大漲大門的鑰匙在哪裡。就要試著在第一章的基礎上去熟悉助跑區,這是筆者在圖中標好的A、B。如果沒有標注,如何區分劃分助跑區?區分不難,突破歸突破,震盪歸震盪,這樣就可以了。當然,沒有B就沒有C,沒有A就沒有B,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因果永遠存在。

 

A之前是空頭排列,A處突破站上密集均線,A這是一個大上衝,結束了之前的跌勢,隨即整理整固。

 

我們前三章只是熟悉,不涉及具體的操作,更不需要應對策略,還沒有到具體操作的時候,等到買點章節時再展開細節。這裡只需要熟悉強弱的重要因素:均線有序多頭排列,而均線有序多頭排列代表了一種“勢”。

 

只是有序的多頭排列來了沒有開漲,為什麼?因為技術派都上了,主力採用了臥倒下蹲洗盤的手法。換句話說,就是主力遇到了一幫學了這種技術的操作者,主力不想抬轎拉他們。

 

當然,這是我們後來看的。如果回到當下,筆者也不能確定是臥倒下蹲。即使十分認為,但是應該停損的原則還是要執行。因為走好了可以再入場,但若不停損後來又沒走好豈不是深套?這說到後面的賣點部分了,關於停損、賣點我們後面再展開。筆者在本章開講前說了:操作要建立在走勢上而不是憑空設想,走到哪做到哪。

 

當然,觀察這些不是讓你作為後市的操作依據,而是觀察認識這種走勢,為後市積累經驗。否則看懂走勢--抓住起漲點的前提看懂走勢你都做不到,又如何做到抓住起漲點?即使抓到恐怕也是歪打正著。事實上,解讀走勢反映的壓力和本身的強勢是很容易的。因為有些走勢你不需要搞懂,只需要有應對之法就行,而這些在後面的買賣點操作章節裡都會有。

 

瞭解完這些走勢節奏,加上第一章的內容,這時你心裡就要開始試著歸納了。比如什麼走勢是回踩買,什麼走勢是結束回踩信號後買,什麼走勢是出現上漲信號買等等。走勢的步步為營、層層突破你看在眼裡。想在心裡的應該是我們的學習,剛開始起步是很慢很繁瑣的,只要走好每一步,主升浪就在後面等著你。

 

而一買就漲的買點很多,但是買入後上漲的幅度不一,這跟之前有多少助跑有關,在走勢圖上的直接反映就是下面有多少均線。換句話說,就是跟之前走勢打的基礎有關,助跑前的每一步是否走的有韻律節奏。

 

認識量價形態基礎與短線起漲點

 

開始看本章前你有兩件功課要完成:一是前兩章看完學到的是什麼,不能看了一堆,最後卻不知道學了什麼;二是補充一下均線的概念。

 

這一章的內容,是將前兩章的內容整合起來。如果第一章說是回踩5日線,如果第二章說是回踩10日線,就不會只有兩種情況,可以是回踩5日線後下探但不回踩到10日線,這就是第三章的內容了,把前兩章說的兩種模式融合起來。

 

接著以下例子來融合之前,先補充均線概念,均線上穿形成多頭排列的含義。是指不同的多個市場週期內的平均成本,集中在某一個價位附近有序展開,而有序是指由短到遠。因此從技術分析來說,它的支撐和壓力作用都是非常明的,此時均線對股價走勢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強在中長期均線顯示了股價趨勢,短期均線顯示了短期股價方向。我們找起漲區事實上算得是形態,形態指導買入。

 

均線多頭排列,是指長期均線的趨勢和短期均線的方向一致。比如:長期均線的運行趨勢向上,而短期均線的交叉方向也是向上,此時你有什麼理由看跌?當然,若長期均線的運行趨勢向下,而短期均線的交叉方向也是向下,你有什麼依據要買漲?

 

事實上,均線可以總結為兩句話,包含了多空市場的機會,也就是:短下長上是調整,短上長下是反彈。意思是說短期均線是下的,長期均線是上的,是上升趨勢裡的調整,反之,是下降趨勢的反彈(這裡的「上下」是指方向向上或向下)。補充均線的一句核心就是:不同均線反映了多個市場週期內的平均成本集中在某一個價位附近或有序展開。

 

接下來開始這一章的例子講解。第三章是複習和融合,所以看圖時,把前兩章學的都拿出來試著用用看,學以致用就是這樣。不然只聽筆者說明時,都聽的懂,但不說時你如果不懂,那這就不是學到知識,只是聽說了一下。

 

分析三個區的起漲節奏,是讓讀者複習走勢的因果,看走勢是如何突破的。突破中的信號節奏你熟記了,看其他股票走勢時自然能抓到關鍵點。這就像一個接東西的動作你做了N多遍以後,有時候掉東西你都不需要思考,本能的就接住了一樣。這是我們熟悉,觀察這些走勢的價值所在,就是在練習,練習到你本能的會看到走勢的關鍵。

 

走勢是一本讀不完的故事會,裡面有你要的一切,要想讀懂走勢,瞭解走勢,當然要走進走勢中去。既然是學習一買就漲,就需要從這些例子觀察,所以看這些走勢有意義嗎?意義不僅僅是看懂走勢,同時告訴你要想一買就漲就要選有這樣基礎,就要選這樣節奏的股。

 

回頭看看自己的操作,之所以一買是跌,割了再買還是跌,為什麼?原因就像你從來不看漲的條件,割了再買不過是重複錯誤。一直在用錯的方法,當然一直是跌。

 

要想一買就漲就要重複對的節奏。對的節奏是什麼?是第一章熟悉的上衝+整固,第二章瞭解的有序多頭排列+回踩,亦或是本章要融合的兩者相加。我們結合例子繼續說明。

 

其實不用看反覆的衝高回落震盪整理,你應該先看到各個週期的成本衝突問題,也就是均線排列。這裡需要再次提醒的是這種節奏適應比較廣,有投資人就要自作聰明的A整固就買入,或者B整固就買進。筆者要再次強調:不要忘記前提條件是你做什麼樣的操作!

 

看教材圖是這樣,看你現在選中的股票或者已經持有的股票也是這樣。加速不加速,看看有沒有我們說的均線排列的條件基礎,你心裡就有底數了。當然,我們說的條件基礎,不是什麼理論,而是走勢告訴我們的,我們是取之於走勢用之於走勢,有什麼不匹配的?

 

節奏、節奏,還是節奏,儘管我們要抓的是短線主升起漲區,前提仍然是看懂走勢,不然閉上眼睛亂點嗎?這就需要整理走勢,看看現在的位置,股價是如何一步一步爬到這裡的。

 

這裡要說一下股價與均線之間的關係。就像均線多頭排列的回檔,跌破短期均線遇到中長期均線支撐,它們不是單獨存在的,是相互依存的。就像上面說的走勢走不到我們要的條件,我們就不看,別給自己找麻煩,讓那些不符合條件的股自生自滅就是了。

 

投資人要做的功課,不僅僅是完成筆者留的這三道練習股。因為三章下來熟悉完該熟悉的了,後面選股之後是操作了。筆者教大家認識它們之後,就是大家主動認識這些,然後筆者才能告訴你如何操作的策略和技術。

 

讀懂走勢,篩選操作目標股

 

停損難執行,因為它看似是有規律卻不僅僅是規律,而是一種認識;認識達到了,才會懂得從捨棄中得到的是什麼。要能明瞭其理才能從容取捨。第四章分為兩部分,一是說明如何篩選操作目標股,二是複習前幾章的基礎,為後面的買點講解鋪陳。

 

在講篩選操作目標股之前,有必要再說明選股指標:

 

一、選股指標只是一個便捷方式,不是一把一步到位的鑰匙。目的只是快捷選出目標群,這樣你就沒必要花費時間翻一遍兩千檔股票了,把有限的精力用在有操作價值的股票就好,這是投資人對選股指標應該要有的認識。

 

二、前兩章熟悉的節奏特徵,目的是熟悉一買就漲的特徵。熟悉這一特徵是為看懂走勢,抓住起漲點,而這種看懂走勢抓住起漲點的技術是要用在自選股。

 

第四章學的是會看會選。當然會看會選了,還要會操作會買賣。在會操作會買賣之前的基礎如果不打好,如果不知道學的是什麼?如何進行下一步?當然,對於選股,選出來的不少,但也不多,每天差不多五十到一百檔,也就是股市佔少數的股票,如果你還嫌多,怎麼辦?這是一個自我強化的過程,是提升的過程。你不一定每天都要把這近百十檔股票都看一遍,更沒必要把所有股票都看一遍,因為他們走勢都是大同小異。這就意味著在這些股票中挑選一些就可以了。如何挑選?接下來就是我們要說的。

 

選股指標選股時,執行了股票在走勢在大盤上的基本條件,選出來後需要注意的有哪些呢?其實在指標執行選出來多檔股票以後,換成你在篩選自己的投資標的時,你可以靠業績篩選,挑業績最好的,這是最簡單的。如果你對行業基本面有一定研究,再從行業發展前景或估值上也是可以的。

 

不會這些也沒關係,為什麼?因為你做的是抓住起漲點,起漲點是短線性質,估值高未來空間不大,但不代表短線不能再漲,畢竟你又不只是看的業績和基本面,還有前提的!前提是什麼呢?是走勢。走勢是什麼呢?是資金。資金的流動反映的是什麼呢?不用擔心自己會的少,僅僅一個指標選出來以後,你再經過業績篩選一遍,就很好了。當然,再結合股價高低,MACD指標,基本面等等,前提是在前面基礎條件你都達到後,再自己去拓展深入。

 

不過,業績好的是不一定就領漲,這是必須要有的認識。就像我們指標選出來的,不一定都有買點,有買點的不一定都漲幅一樣大,這是在看待走勢、看待操作時應有的客觀思維。

 

選股指標和輔助篩選條件,只是優化了目標群,決定操作收益的還是介入點,操作策略,以及大盤環境。介入點後面我們會有例股。大盤環境無非三種:震盪勢,上漲勢或者下跌勢;大盤環境又跟操作策略有關,是後面的課題,這裡先不多講。接下來講幾個例子,熟悉一下,為我們後面的買點章節做鋪墊。

 

走勢是擺在眼前,是最即時的「內線」,但有太多操作者去找內線、找消息、找感覺、找可能卻忽視這最即時的「內線」。這是投資人學習後首先要有的認識。其它先放一邊,就是看走勢。因為有管道的主力、有內線的法人機構,他們的資金行動已經在走勢上留下了「蛛絲馬跡」。

 

首先,不要給自己不合理或者不正確的要求。比如:你看到走勢就一定要猜測漲或跌,這是大多數投資人最常有的壞習慣。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看走勢,看走勢中有沒有你熟悉的特徵,看走勢是如何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忘記你想看到的,才能去看清走勢想走的。 

 

如果要篩選的話,該股流通盤是怎樣的?業績是怎樣的?經過篩選,依然留了下來,那麼這樣多頭排列逢回檔進的節奏,如果買入的話如何量化呢?買賣策略是怎樣的呢?這幾個例子留下的問題,投資人還要跟上去想,因為這關係到學起來是事半功倍還是事倍功半。

 

最後補充:對於選股,不用天天選。選一次可以用很久,如果天天選天天換會很沒感覺,選一部分操作的差不多或是看著走勢可操作性不高了再重新選;當然在之前基本上天天選了之後再篩選加入一些也可以,但要提醒投資人,剛開始自己的精力和熟練程度很有限時,一定注意分寸。

 

無論是上衝突破時跟進,或是衝鋒後整固跟進,或是均線多頭有序排列回踩進,或是逢支撐進,其核心都是建立在走勢之上。這些資訊都是要走勢來指給你的,而不是建立在猜測覺得可能或許之上。所以如果你還不知道如何從走勢上看這些資訊,一定要再從頭複習了,不然你的「助跑區」在哪裡?又如何談你的「主升浪」?

 

買點條件和買點策略

 

從這一章開始,就關係到實實在在的操作了,因為一不小心你就知道如何被吃掉了,當然也有可能一不小心你就被別人吃了。對於前面幾章的知識點很少很少,就是熟悉了兩種節奏和學會了看圖。節奏就不說了,看圖看走勢的三個問題是什麼?第一是你要能看到加速起漲區是哪區;第二是你要能看到為什麼那個區會比前幾區力度強;第三是你要分解各個區為什麼加速來熟悉這種節奏。

 

會選股了,也有了兩種節奏,又有了這三個問題,我們就能展開買點條件和策略了。不過本章只是把買點條件、策略稍稍介紹,到第六章再介紹在買點策略的一些技巧。買點策略是確保你的操作立於不敗之地。不敗之地不是說場場勝利,而是說虧了小虧,賺了大賺。買點技巧是錦上添花,讓買入策略更加完美。

 

看圖抓重點,就是那三個問題:你要能看到加速起漲區是哪區;你要能看到為什麼那個區會比前幾區力度強;你要分解各個區為什麼加速來熟悉這種節奏。

 

當然,還沒有加速拉升,那麼這三個問題該如何轉變?一,回憶我們熟悉的起漲區條件特徵?第二,有沒有起漲區的特徵?有的話,走勢和之前比有什麼的不同?結合K線和均線。第三,就是在第一和第二的基礎上得出結果了,得出結果後就是制定操作策略。

 

注意這個結果之所以能作為制定操作策略的依據,它不是我們憑空想像的,而是建立在既成事實的走勢之上。一、加速起漲還沒有出現,但是條件特徵有沒有?答案是顯然的有,1區突破短期均線,2區回踩後拉升,典型的衝鋒結束調整。二、看均線,20日線隨之上穿,5、10、20日均線中短期均線有序發散,三、當然是有待30日線進一步上穿。

 

當基本條件有了,這就像主力搭好了台,你就是上去看戲。所以1區站上後次日回踩買入,或者這裡回踩時展開買入就可以了。至於如何買?這就是策略。策略是什麼?策略是你不需要猜測會不會上衝,你只需要知道上衝後哪裡跟進;策略是你也不需要知道會不會跌破,你只需要知道跌破了在哪裡離場。

 

既然有再回來的可能,為什麼要買?因為均線有進一步上穿交叉,而且交叉後有其它均線再進一步交叉。所以這筆交易策略你至少應該分為兩步或者三步:隨即進+回落進+(次日回踩支撐進)+停損。

 

隨即進就是見到上衝後就跟進,因為上衝後有可能直接主攻。這裡千萬要注意不是所有站上去的都要進,而是均線較之前有進一步交叉上穿。隨即進多少呢?兩步的話一半,三步的話4成。回來下探突破的10日線,兩步的話另一半,三步的話3成。

 

而停損,是就地停損,成本線停損還是容忍一定幅度,後面章節再詳細說明。這裡說第三步留的3成哪裡買,就是出現下探卻不破上衝日的低點,或者上來的20日線買。停損也就是跌破它們。

 

這是簡要介紹一下買入策略,這裡你不一定立刻接受這種買入步驟,但是你這裡必須明白買入策略是做什麼的,是應對萬變的走勢。

 

看圖還是那三個問題,哪三個問題呢?這時候你應該熟記於心了。首先,起漲信號你知道,但是不是所有起漲信號都要參與,只有起漲信號在什麼樣的基礎上出現時才參與?是價格走勢在均線上,而且有新的均線交叉上穿的基礎出現時才參與。

 

策略的最終效果就是控制亂想好事,結果卻不是向著好的方向發展,所以不要只想著好事,追高進去不漲了怎麼辦?攤高成本的結果就是稍微一回檔你就把利潤攤出去了

 

這裡要加入新內容。因為面臨60日線壓力,回踩5日線跟進去,距離60日線壓力,空間不大。跟了可能漲,但也可能受阻於60日線。這是操作者要想的事,這也是操作者在制定操作策略時,應該在盤面走勢上必須要看到的。不要你想怎樣就怎樣,把走勢看到,並且看懂就足夠了,你想什麼永遠沒有走勢想什麼重要。

 

所以當均線交叉+股價突破上衝後是必然要跟進的,但是當跟進區與上方壓力區幾乎在一個空間時,就要做好下蹲,或者突破壓力後的整固再加倉。這樣無論走勢如何,你都不會落空。

 

在選股指標選出來後,透過你去篩選,業績,盤子,走勢都有了。加上買點出現,按照策略執行,結果這裡就給出了大陽線,但我們不會感到什麼驚喜,不過是按照原則理所應當。漲跌不驚,不過如此而已。

 

前面的一連串,只要求投資人可以熟悉,不要求掌握。因為你看不看得懂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只需要認得出震盪整理出合力時的方向。何時出合力?就是買點特徵出現時。但是在賣點方面,左側走勢對賣點有影響。不熟悉過去節奏,但是過去走勢的高點連接出來的阻力,有一定操作價值,這是這幾例股裡的上影線要熟悉的。

 

以上所有,筆者沒有說感覺要漲就買,也沒有我覺得漲就買,完全建立在走勢之上,完全是等走勢走出來了才展開的操作。所以,本章核心只有兩個:買點條件和買點策略。這兩個點做到了,就是你不需要猜測會不會上衝,也不需要知道會不會跌破;只需要知道上衝後,哪裡跟進;跌到哪裡時,該怎樣離場。也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買點技巧和強化買點策略

 

應該講買點了,關於要帶的三個問題你一定要記清楚:第一,你要能看到加速起漲區是哪一區;第二,你要能看到為什麼那一區會比前幾區力度強;第三,你要分析各個區為什麼加速,並且熟悉這種節奏。

 

有些投資人轉換不過來,不知道前面熟悉、瞭解、觀察時帶著的三個問題為現在做了什麼準備。從前面三個問題引申得到的,用到現在能為看清楚走勢、把握脈絡,而三個問題可以轉換為:第一,起漲區的特徵是什麼?第二,在走勢中你看到沒有?第三,能否把起漲特徵前的幾個區連貫起來看?

 

提出了這些問題,當你看走勢圖時,自然知道往哪裡看,看什麼?為什麼看?看了為什麼?這就是為什麼同樣的走勢,放在不同的操作者面前,作出的反映是截然不同,原因就是大家注意的關鍵點不同,甚至混水摸魚的操作者眼裡根本就沒有什麼關鍵點。最直接的例子:有的操作者只是注意漲了多高,而有的操作者注意的是能漲多高。所以投資人要注意,不能只是帶著筆者讓你帶的這三個問題,還要學會結合自己的捕獵目標,從走勢中找問題、找答案。

 

書中的例圖,筆者有標注,但你不能習慣筆者這樣的標注。你必須試著自己去解讀走勢,自己去在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走勢中找問題;因為書都有最後一頁,當你看到最後一頁,筆者的內容就結束了,如果你不嘗試著自己去認識關鍵部位,不努力訓練自己捕捉關鍵部位的能力,是沒有人可以代替你這些工作的。如果真有人代替,那麼這人也代替你獲利了。這是看完筆者的書最基本要有的認識,每個人都知道的名言:「天助自助者。」能救自己的只有自己。

 

看圖之前要有的特徵,那麼看圖時就直接去看看有沒有。沒有的話就要pass(過)掉,因為你是找買點的,沒有買點就過。然而現在沒買點不等於以後不會有。所以在制定買入策略時,當大盤環境強勢時,你就買高一些;而大盤處在調整或者有調整預期時,買點和倉位比例就要根據支撐強弱進了。當然,如果你是分兩步驟操作,不提前下手,雖然交叉,但是你要等股價上衝突破,再隨即入場也是可行。股價上鋒突破結束之前調整,這樣更加穩妥,放棄一些利潤空間,求得勝率是沒有錯的。對於新手來說,也應該採取這種穩妥的策略,但是隨著你的交易經驗增加,技巧嫺熟之後,就要懂得在這套策略上做些錦上添花的技巧,盡可能的找到低點。

 

在買入方面儘量拉開一些,這也是上一章筆者曾提過的,回踩5日線、下探10日線、回踩10日線這些是靈活運作的一種方式。不是說一定回踩10日線,可能下探;也不是說下探10日線就一定回踩不到10日線,甚至還存在跌破10日線的可能。怎麼辦?提前給自己一個假設,預想到這樣情況的發生,並且制定應對策略。此時這是次要的了,關鍵還在於買點的辨認。

 

兩個知識點:一邊是跳台壓制,一邊是均線有待進一步整理才能有序排列。所以在面對這兩種因素時,在買點方面,你應該預期到突破還需時日。當然有3區那樣的小短主升,但在這樣雙邊都有待整理時,難以出現持續性,就像一個人只有排除了後顧之憂,才能沒有包袱的狂奔不止。在這兩個基本條件下,做到一買就漲不難,要想做到一買就漲且漲幅大的,買點技巧方面就需要你去研究更多走勢,讀懂更多內容,加強自己實力,以便可以輕鬆的抓到這些強壓力。

 

在兩個基本條件滿足一買就漲時,要想漲的多還要儘量回避掉買點在強大壓力之下。當然也有可能過壓力,過壓力後再入不是更穩妥一些?除非你不是很介意介入後漲幅可能不大。筆者說的這種節奏,是在任何時段、任何股都適用的,就像有投資人用到期貨品項的K線走勢上也是有效的一樣。

 

賣點技巧和賣點策略

 

要想一買就漲,筆者前面說過,需要等走勢走出結束調整的買入信號。要想一賣就跌,也是一樣,需要等走勢走出結束上漲的賣出信號。無論是技巧性的高拋賣點,還是漲勢結束的賣點,我們都可以從走勢上獲得。

 

就像上一章說的,股價遲遲不漲是受制於此,股價漲至此休息也是受制於此。不同的是那時是買,而這時已經持有。那時買要規避這樣的,而這時是已經買入,這裡該如何應對呢?

 

這就是賣點的小技巧。在股價沒有出現上衝壓力,而首次站上到雙重壓力時,是一次高拋點。需要注意的是高拋點不是賣點,高拋點只是說首次遇到壓力,且壓力是大的,且在衝擊壓力之前沒有在緊鄰壓力之下做震盪蓄勢,如此上衝壓力時高拋的有效性才大幅增強。

 

壓力強弱的有效性取決於兩方面,一是均線,二是在過去的走勢中出現多次敏感帶,遇到壓力後高拋點之所以不是賣點,是因為漲勢裡真正壓倒漲勢的高點只有一次,所以你能確保圖7-1今天這樣的高點就是高點、後市不再創新高了嗎? 無論你說你感覺多準,或是你經驗多豐富,都沒必要。因為在走勢面前,我們都無需證明自己,只需肯定市場。所以賣點還是讓走勢走出來。有壓力點你拋下,有賣點來再跟它一刀兩斷,賣點是什麼下章會說明。

 

說完了這些,那麼有系統的解讀圖7-1的走勢。哪裡是買點?哪裡是一買就漲的介入點?如何介入?哪裡是高拋點?哪裡賣出?至於討論哪裡是買點,哪裡是一買就漲的介入點,考的是基本功。如何介入?考的是買入策略。特別強調:有一買就漲的買點,但上漲持續性強不強,不是靠運氣的,是需要你仔仔細細從走勢結合所學去得到答案。

 

不少投資人總是想得到1+1=2的公式,或者股價到什麼均線,成交量到什麼比例就一定漲或跌,這是對走勢缺乏客觀的認識。這時持有雖然要等走勢走出賣點再賣,但是這絲毫不影響你在首次衝擊壓力點時就做下波段。

 

當然,你嫌操作太麻煩,高拋點不拋可不可以?是可行的。如果拋,拋多少?全部拋,全部拋了它稍微回檔,再度拉升了怎麼辦?一股不拋,的確有高拋點;全部拋又擔心半路下車;但這不是二選一的選擇題,你可以根據你對走勢的理解程度選擇相應的倉位程度。

 

所謂理解程度,因為大家基礎不一,有人經驗豐富,對這些一看就懂,把握大,那麼你就多拋些;你只把握有五成,就拋5成;把握很小那麼就不要隨便拋了,好好學習安心持股等大賣點,等練就出技術了再做錦上添花的技巧性交易。

 

在水平阻擋最顯著的特徵有二:一是跌破之後見長陰,漲破見長陽。二是歷史走勢的波段高點或低點多次出現在水平阻擋線。之前筆者已經透過幾個子例告訴你是什麼問題了,你就要去熟悉這種問題,自己找出來問題,並且知道為什麼要找這樣的問題,以及找到這樣的問題解決了操作上的什麼問題。讓問題引導你找到買點;讓問題引導你找到買入策略,買入技巧;再讓問題引導你找到賣出策略,賣出技巧。而所有這些問題,全部來源於走勢,並非你天馬行空的猜測。這就是開始時筆者說的不要帶著你看漲的想法去找買點,也不要帶著你看跌的想法去找賣點。

 

為什麼每檔股最後都要求投資人做這樣的問答?這是練就你系統性的看盤能力,以及應對能力。這樣的練習做的多了,一看就知道有沒有買點?買點的可操作性如何?買的話,買入策略怎麼安排?買入後的持股賣出策略該怎樣?全部都是擺在你腦海裡任你運用。

 

那麼你要完成的作業是什麼?自覺的有系統的整理走勢,從看到找一買就漲的買點,再到買入點的買入策略,再到高拋點以及高拋方法,看通走勢是如何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

 

那麼你需要做的就是整理這一波走勢,從哪裡出現了起漲加速特徵的?如果再回到當下,看到這樣的特徵敢不敢買?買的話怎麼買入,這就是買入策略。買入後高拋點策略是?賣出的話,賣出策略根據走勢應該如何制定?

 

有例子,有範本,依樣畫葫蘆的事情很簡單,但還是會有投資人找藉口偷懶,這裡最後一例子再次有系統的講一次。

交叉是輔助漲多少的條件。交叉越多,排列越好,越有序,漲幅越大。但是也不能只注意交叉排列,忽略已經主升了多少。你不能拿一檔交叉排列很好的股問筆者怎麼不漲了,我說人家都漲了快一倍了,當然均線都排列很好了,當然也不漲了。那麼在回檔時買進,回檔到什麼時候才能漲?一定是出現結束回檔的上衝後的回檔買。也是我們這一章的核心,這是投資人需要把握的一個重要技巧。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本書)

書籍基本資料

加購商品

本月主打星

更多訊息

加入追蹤

放入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