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韋中主控戰略系列全輯

主控戰略K線、主控戰略開盤法、主控戰略移動平均線、主控戰略成交量、主控戰略即時盤態、主控戰略波浪理論、主控戰略型態學(第二版)

精彩試閱

主控戰略移動平均線

 

第一章 移動平均線的基礎


 
說起來,在不少的股民認知上,移動平均線是一個平淡而無味的技術指標。


 
殊不知簡單平凡中,才能夠看見其不平凡之處,許多在金融市場的前輩不斷的告誡我們,如果能真正認識股價波動的意涵,就算是平凡易見的技術指標,也能夠帶給我們操作上豐厚的利潤,而移動平均線正是這樣一個指標。


 
在還沒有開始進入有關移動平均線的任何討論之前,個人必須強調,任何金融市場商品的操作,首重趨勢,而趨勢是由K線組合而成的,因此認識趨勢與K線的種種 組合變化,是投資朋友學習技術分析的基礎課程,有了這些基礎,就可以很容易的切入不同指標的研判,而關於趨勢、K線等等基礎的觀念,已經在拙作:『主控戰 略K線』、『主控戰略開盤法』這兩本書中作過介紹,書中曾經介紹過的專有名詞,在本書舉例說明的過程中會不斷的出現,這裡不再針對名詞定義等等相關問題重 複敘述。
 


『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沒有良好的基石無法建構出美麗的殿堂,因此移動平均線的基本原理、特性與基本運用法則,將在這一個單元簡單的說明。
 


第一節、計算原理
 


移動平均線(MA,Moving Average)是指在固定時間週期內,表示其平均變動價格的技術指標,他的原理是利用統計學中對數字描述的一種技術,此觀念由李察.唐奇所證明,以『平 均數』代表對該數字群的資料描述法,這樣的優點是:代表的數字僅有一個,且群組中每一個數字都被採樣;缺點是少數特別大或特別小的數值影響其整體的代表性。
 


利用這樣的方法來計算某種金融商品在固定週期的『變動平均成本』,可以避免人為短線的作價,也因為如此,可以明確的找出固定週期中股價趨勢的變動方向。同 時利用移動平均線的觀念,並可變換多種不同敏感度的技術指標:如乖離率(BIAS)、雙乖離值(DMA)及MACD指標等等。

 

所謂的變動平均成本,請看《圖1-1》所示,標示A的地方其5日平均價為16.8元,代表相對於X範圍的平均成本,也就是在A處買進的人其平均成本視為 16.8元,而標示標示B的地方其5日平均價為17.04元,代表相對於Y範圍的平均成本,也就是在B處買進的人其平均成本視為17.04元。


 
從圖中觀察,在B處進場的人相對於在A處進場的人,其平均成本要高出17.04-16.8=0.24元的成本。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其『變動』的趨勢是『向上 調整』,也就是說投資人願意花費較高的成本買進該檔股票,因此視為買氣不減,股價也會持續向上調整。同樣的道理,標示C的地方其5日平均價為17.32 元,前一日比較其變動成本增加了:17.32-17.04=0.28元,亦即股價仍然向上變動,也就是此時處於一個上升的行情。

 

 

主控戰略成交量

 

第一章 量價關係研判要訣


 
股票市場是一個零和(Zero-Sum)的市場,凡是有人賣出一個單位,必有人買進一個單位,因此成交量(Volume)代表的是買賣成立的數據,也就是 說在交易的過程中,必須要付出相當的金額,如果 參與買賣的人較多,成交量便會擴增,代表交易比較熱絡,人氣容易聚集;反之,如果參與買賣的人較少,成交量便會萎縮,代表交易比較冷清。所以成交量為資金榮枯的指標,成交量的大小也顯示參與者熱絡的程度。


 
一般技術分析者,將成交量視為股價漲跌趨勢的領先指標,又股價上漲必須具有相對應充沛的動能支持,故可利用成交量研判控盤者進貨、出貨與洗盤。缺點是無法 單獨提供買賣時機,必須配合K線走勢圖加以研判,就主力控盤角度而言,價的走勢必須搭配量(籌碼)的計算,才能竟其功,因此主力控盤模式除了利用K線打出 攻擊訊號之外,也會利用成交量波動的模式,提供明確的買賣訊號。


 
我們可以先從多頭與空頭市場的角度,認識量價關係的基本概念,請利用《圖1-1》搭配文字的說明。


 
一、多頭市場


 
多頭市場的特性是「價漲量增」,量、價會出現一波比一波高的現象,在多頭市場行情初期,突破底部型態之後為「初升段」走勢,此時會呈現成交量溫和放大,股價緩步推升的現象,長線買盤也會消化掉浮動籌碼,同時股價因為緩步推升而使股價逐漸遠離平均成本。


 
而多頭「主升段」的走勢的特色為出現創新大量後,股價會跟著再創新高價,此即為多頭良性換手的積極現象,當小波段高點滿足之後,股價自然產生短期回檔的走 勢,成交量也會跟著迅速萎縮,呈現「量縮價穩」,當量能再度擴增,股價會再度隨著上漲,如此形成波峰、波股墊高的上升線型,如果股價漲幅已經達到中長線的 相對滿足點,股價雖然再創新高價,但是成交量卻無法再持續擴增,主升段行情就會宣告結束。

 

 

主控戰略即時盤態

 

導讀  短線操作的觀念


 
短線操作能不能獲利?幾乎所有的投資大師都會規勸投資人:「要長期持有投資標的,從事短線交易是無法致富的。」的確,在沒有認識短線的操作技巧下, 盲目的進行短線操作,將會快速的侵蝕掉投資人所擁有的資本,就好像進行長期投資時,如果沒有妥善規劃,在恰當的點位進場,只是保持「隨時買、不要賣」的教條,仍然要在長期投資的戰役中敗下陣來。


 
筆者以實際操作經驗的心得,短期操作與長期操作的技巧,就技術分析的角度而言,進出的理論是沒有差別的,差異在於心態調整與資金控管的不同,以及持 有該商品的時間週期長短有別,也是說短線操作者需要時時注意股價變動,而長期操作者可以等短線的變化塵埃落定後,再思考下一步決策。從上觀之,只要先將技 術分析的能力具備好,再調整操作的觀念和心態,短線操作並不是無法進行的一種投資策略。
 


另外一個重要的觀念是,認識短線進出的技巧,也可以幫助我們在中長線波段中,做適當的點位切入或是退出。假設在高檔已經滿足相對或是絕對目標區之 後,利用短線操作技巧觀察,往往可以幫助我們將持股出脫在相對應的高點,甚至可以避開一些被引爆的地雷股。又在出現攻擊訊號買點時,如何從盤中走勢就可以 定奪,適時的追價買進?也必須要依賴對短線操作技巧的認識,因此在認識日線與中長線的架構之餘,短線進出的技巧仍不宜偏廢。


 
當投資人想要實施短線操作時,必須建立一些操作上的觀念,這些觀念與技術分析無關,但卻是另一層重要的保護網,當我們建立起這些短線操作的正確觀念後,才能適當的保護自己的投資,並降低風險、提高利潤。我們可以將短線操作的觀念簡單的分成五大類:
一、調整操作心態。
二、資金的控管程度。
三、關心基本面與消息面的變化。
四、選擇正確穩定的報價系統。
五、熟悉市場的交易制度。
 


茲將這五大類簡單說明如後,請投資朋友們參考。亦可以參考市面上關於這些方面的討論書籍,相信對各位朋友會有啟迪的作用。
 


 
第一章 短線操作的基本技巧


 
當我們對短線操作的心態與交易制度,有了一個程度的瞭解之後,就可以來認識短線的操作技巧。短線操作技巧就如同近身搏擊,不需要太多繁複的招式,只要熟悉一些基本規則後,時常的使用它,用到成為一個自然的反射動作,那麼就可以駕輕就熟了。


 
另外要特別強調,在什麼相對的位置運用什麼樣的技巧,是必須有所體認的,好比說當股價日線格局上漲到相對高點,收盤後分析該股所得到的策略應該是準備賣 出,那麼在盤中即時走勢圖的研判上,只要注重賣出訊號的成立與否即可,當時所出現的買進訊號,請忽略他。因為在相對高檔的位置,在盤中出現的買進訊號往往 是誘多盤或是拉高出貨盤。


 
反之,當股價日線格局下跌到相對低點,收盤後分析該股所得到的策略應該是準備買進,那麼在盤中即時走勢圖的研判上,只要注重買進訊號的成立與否即可,當時所出現的賣出訊號,請忽略他。因為在相對低檔的位置,在盤中出現的賣出訊號往往是誘空盤或是壓低吃貨盤。


 
至於短線搏擊的技巧有哪些呢?我們將他概分成十大類,分別是:內外盤的技巧、跳檔的認識、分價分量表的運用、盤中量能的觀察、即時盤態的切割、走勢路徑的觀察、尾盤變化的觀察、趨勢線的參考、即時走勢圖的分解、做線常見手法。
 


這些技巧有的是走勢圖的輪廓,有的是突破的關鍵,雖然在研判時不需要同時成立,但是卻可以巧妙的互相搭配,至於如何搭配運用,有賴投資人在看完本書之後, 實際於盤中即時走勢圖揣摩、練習,絕對不是看了書就可以直接上戰場進行實際運用,因為貼身的搏擊技巧如果沒有經過一段時間的淬練,不但無法剋敵致勝,反而 會導致被打的鼻青臉腫的悲慘下場。

 

 

主控戰略型態學(第二版)

 

前言

 

《型態學》的運用起源於《道氏理論》,根據該理論所述,金融市場中的波動是由大小不同週期的波動組成,走勢圖不會一直往右上方狂奔或往右下方狂 跌,總是有休息再漲跌或是多空走勢結束進入轉折的時候,而這些休息與轉折的走勢經過長期觀察,被發現有其規律性與重複性,所以將這些串聯《道氏理論》中各 種週期的特定走勢整理出來,便是現在技術分析中重要的理論:型態學。

 

《型態學》被完整地整理出來是1920年代《富比士》(Forbes)雜誌的編輯理查.沙貝克(Richard W. Schabacker),他繼承並發展了道氏的觀點,同時將原本運用在指數中出現的技術信號應用於個股,並在1937年出版《技術分析與股票市場獲利》 (Technical Analysis and Stock Market Profits)一書,接著在1948年由約翰.馬基(John Magee)與羅伯特.愛德華(Robert D. Edward)合著的《股價趨勢技術分析》(Technical Analysis of Stock Trend,寰宇出版,F243/F244)書中,更有系統地整理道氏與理查.沙貝克的思想,成為趨勢和型態識別分析的代表作。

 

我們也可以將《型態學》視為一種符號學,是由許多K線波動組合而成的符號,因此在辨識型態時,只要掌握幾個關鍵點進行確認即可,不需要非常嚴格的要求時間、價量、指標等相關訊息都要全部符合,也就是我們僅要求形狀呈現出來後,就可以進行假設。

 

中國武術有所謂「只求神意同,不求形骸似」的要訣,換言之,如果一個習武的人每個招式都要求符合標準,那麼也不過是一個武匠,並非真正的武學高 手,當遇到敵人時不知變通,就難免遭遇失敗了。不過話雖如此,並不代表在辨識型態時,就可以隨便亂下假設,總是要有跡可循,步步為營。畢竟投資人面對的是 「市場」勁敵,決不能有輕敵之心。

 

當操作者在觀察股價波動時,如果看見類似整理的型態出現,就認定未來股價必然會沿著某個方向前進,其實這是錯誤的認知,因為整理過程也有可能失 敗,進而使走勢形成轉折,因此在型態的運用、辨識與切入的掌握上,無論是轉折型態或是整理型態,通常都會有一套參考流程:型態符合→確認突破(跌破)→幅 度滿足,這才算完成一個型態。

 

型態符合的意思如前所述,也就是只要符合幾個關鍵研判點就可以,不需要樣樣到位,但是型態符合是投資人自己心中主觀的認定,不見得是實際走勢的 呈現,必須等到後續走勢進行確認,至於確認的最好方法就是等待突破或跌破型態的訊號,而在突破或跌破之後,必須要滿足測量法則中最基本的測量幅度,才算是 完成一個完整型態。

 

假設整理型態是發生在我們認為的多頭走勢中,當股價無法突破整理區間或是呈現真突破訊號,甚至是突破確認後未滿足幅度,都是屬於型態失敗,因此 在運用時要有誤判的心理準備。為了避免產生誤判,解決之道是增強型態研判的辨識率、並具備能定位恰當的相對位置與分析當時時空背景的能力。

 

然而這一切都只有利用正確的方法,常看線圖、多練習而已。

 

至於面對型態的操作切入點,自然就在突破或跌破的那個位階,而型態完成的週期相對較大時,甚至應該考慮在突破或跌破之後,呈現拉回測試支撐或是 反彈測試壓力後的再度攻擊訊號,才考慮切入操作,而在型態還沒有被確認之前,雖然領先進場佈局的操作方法也常被使用,但是必須要有更多相對條件輔助,同時我們必須知道,這樣的操作方法雖然持股成本稍微低一些,不過風險也相對高了一些。

 

在本書中,為了將《型態學》的運用建立一套標準,除了先在第一章說明傳統的道氏理論之外,也添加了筆者一些實務上的操作經驗。

 

第二章則是介紹技術分析中常用的幾種趨勢線,並特別針對「真假突破」、「真假跌破」與「騙線」的關鍵進行探討,使投資人在運用趨勢線時,能夠切 實掌握要點,正確研判何謂真正的攻擊訊號,同時可以有效設定操作停損觀察點,讓投資人避免受到錯誤觀念的束縛,產生誤判與誤用。

 

在第三、四、五章著重於介紹底部型態、整理型態與頭部型態,每種型態均針對型態圖、形成走勢的特點、成交量、浪潮的相對位置進行說明,除了傳統 的幅度測量外,更加重了領先買賣點與標準買賣點的研判技巧、停損與獲利的定位等觀念分析,相信可以讓投資人在認識型態、確認買賣點之外,更容易進行投資策 略的擬定與規劃。而除了詮釋傳統的型態之外,也增加了幾個在市場中實際出現,但在傳統型態學中卻未曾討論到的型態,並且加以說明,使投資人不至於掛一漏 萬,喪失獲利先機。

 

如果在閱讀本書時感到有論述不足之感,尤其是在投資策略擬定與規劃中的說明部份,請各位讀友針對類似型態的說明進行舉一反三或同理可證的推論。 因為有許多型態的策略其實相差無幾,尤其是這部分很難以文字完整描述,不但需要實際操作累積經驗,更需要對當時的時勢具有基礎的審視能力,書中的策略說明僅提示梗概,至於無法完整描述的部分,就有待各位讀友努力將其補足了。

 

雖然《型態學》源自於國外,本書也參考了國外的著作進行撰寫(參考書目請參閱附錄),但在描述型態的特點與操作的方法上,卻與國外著作有相當大 的差異。也就是說,本書已經過實務操作上的調整,並且嚴格予以分類,因此除了希望本書可以帶給投資人耳目一新的閱讀感之外,更衷心希望各位投資人會喜歡閱讀本書,享受本書帶給投資人操作上的幫助。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詳見本書)

書籍基本資料

  • 分類:精選套書
  • 作者: 黃韋中
  • 譯者:
  • 出版社: 寰宇出版
  • 出版日期:2015-09-11
  • ISBN:
  • 商城書號:P047
  • 規格:350頁/360頁/312頁/400頁/360頁/288頁/376頁

加購商品

本月主打星

更多訊息

加入追蹤

放入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