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權36計

精彩試閱

第1章:一周到期選擇權的由來
 

近幾年由於全球政治經濟的變化加快,且影響經濟發展的重大金融或政治突發事件頻傳,導致金融市場的高度不確定性,增加了交易的風險,投資人為了規避市場的不確定性風險,因此除了持有部位的時間變短之外,連帶的也增加了即時避險與對交易短天期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需求。為了順應市場交易型態的改變,全球各主要期貨交易所開始加掛短天期的選擇權契約。其中2011年全球交易量最大的10個股價指數選擇權當中已有4個加掛短天期契約。台指選擇權上市10多年以來,因為台灣投資人對於選擇權的交易熱度始終不減,而交易的成熟度也與日俱增,所以成交量也一直維持在高檔。2011年的台指選擇權交易量在全球的股價指數選擇權中排名第五。台灣期交所為了順應目前全球金融市場的趨勢以及投資人的交易特性,也在2012年11月推出一周到期型的股價指數選擇權契約(一周TXO)。
 

由於一周到期型選擇權的存續期間較短,因此權利金的價格相對便宜,使得槓桿係數變大,這種現象,越價外越明顯,有時候會達到期貨指數的40~60倍,甚至更大。因此,買方雖然因為契約的存續期間短而有時間值快速流逝的風險,但因為槓桿係數變大,相對獲取超額利潤的機會也增加,所以,在風險有限的誘因之下,許多投資人會在合約到期之前,以玩樂透的方式大量的買進選擇權(不論Call或是Put)來代替期貨;同時,因為接近到期日,賣方在比較容易掌握行情變化的情況下,也勇於進場交易,造成選擇權成交量大幅的增加。因此,台灣期交所推出的短期一周到期型選擇權契約將有助於增加選擇權的短線客戶,並且再擴大選擇權市場的成交量。
 

第12章:選擇權交易策略概論
 

選擇權的基本交易策略有:買進買權,買進賣權,賣出賣權及賣出買權等四種,透過這四種基本策略與不同的口數,就像是萬花筒般有各種不同形狀的花樣,可以組合成許多不同的選擇權交易策略。但基本上,任何的策略跟『時間價值』與『標的物漲跌方向』都脫不了關係。
以時間價值來說,交易者在建立部位時,就要決定是要跟時間站在同一邊,採用收取時間價值的賣方策略;還是要跟時間作對,採用支付時間價值的買方策略。在此之前,應該先對各種影響時間價值的因素如:行情漲跌的幅度、距離到期日的遠近、波動率的變化,以及進入價內的機率進行研判。
 

以標的物漲跌的方向而言,則需要透過各種技術分析工具,來研判標的物行情將來可能移動的方向,以做為建立部位的基礎。
 

大致上,選擇權的交易策略可由最基本的4種策略,組成以下幾個大類:
 

1. 價差(和)策略
 

2. 時間價差策略
 

3. 波動率價差策略
 

4. 期貨與選擇權的混合部位
 

價差(和)策略:

 
◆相同種類的價差策略:
 

即同時買進及賣出Call或Put,也就是所謂的垂直價差策略,可組成:買權看多、賣權看多(買低履約價同時賣高履約價)、買權看空、賣權看空(買高履約價同時賣低履約價)等4種。部位的損益特性是獲利及虧損皆有限,上述價差策略更可以進一步組成買進(賣出)蝴蝶價差策略及買進(賣出)兀鷹價差策略。
 

◆不同種類的價差策略:


即同時買進Call賣出Put(逆轉策略,看多);或同時買進Put賣出Call(轉換策略,看空)。部位的損益特性類似期貨。
 

◆不同種類的價和策略:


即同時買進Call和Put,或同時賣出Call和Put。其中同履約價的稱為跨式,不同履約價的稱為勒式。
 

時間價差策略:
 

同時買進遠月合約賣出近月合約,或同時買進近月合約賣出遠月合約:
 

◆同時買進遠月合約,賣出近月合約:近月合約到期時,若波動率上升,就可賺取波動率上升與時間價值消失的利潤,但若行情波動幅度繼續擴大,則會產生虧損。
 

◆同時買進近月合約,賣出遠月合約:近月合約到期時,若波動率下降,就會造成部位的損失與及時間價值的消耗,但若行情波動幅度繼續縮小,則會有利潤。
 

波動率價差策略:
 

這是由不同種類的Call及Put加上不同的口數所組成,可分成以下4種:
 

◆買權比例價差
◆買權逆比例價差
◆賣權比例價差
◆賣權逆比例價差
 

期貨與選擇權的混合部位
 

也就是所謂的合成選擇權。
 

◆買進期貨(買Call+賣Put)並賣出Call,會等於賣出Put的部位損益 
◆買進期貨(買Call+賣Put)並買進Put,會等於買進Call的部位損益 
◆賣出期貨(賣Call+買Put)並賣出Put,會等於賣出Call的部位損益
◆賣出期貨(賣Call+買Put)並買進Call,會等於買進Put的部位損益
 

書籍基本資料

加購商品

本月主打星

更多訊息

加入追蹤

放入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