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選股迷思的獲利心法: 破解13大投資神話,散戶選股策略寶典

Investment Fables: Exposing the Myths of "Can’t Miss" Investment Strategies

精彩試閱

前言

提高投資的勝率


  身為投資人,你一定聽過很多人報明牌,比方說證券營業員、朋友或是投資顧問,他們會宣稱某些股票將帶來可觀報酬。推銷話術聽來極具說服力也合情合理,而且他們更拿出證據(有時是小道消息,有時是統計數據),佐證說他們的策略必會成功。然而,當你試著套用這些策略進行投資,很少能達成理論上的成績。有太多時候,你得到的只是後悔,責怪自己當初為何要進場,還因為這次的投資經驗變得更窮了,於是你向自己保證再也不會被這些故事所誘惑。有太多時候,你忘了前車之鑑,下一次又輕易聽進另一個股票大消息,淪為犧牲品。

  市面上流傳能打敗大盤的方法不下千百種,但這些基本上就是十幾種不同版本、和買賣股票有關的主題。這些廣泛的主題經過修改、有了新名字,然後被業務人員當成不同的新投資策略向新一代投資人推銷。他們講出來的故事裡必定有什麼可吸引投資人的直覺,並訴諸人性的弱點(比方說,貪婪、恐懼和傲慢,但當然不止這三項),才能讓這些說法歷久不衰。本書要探討這些故事的動人之處、為何有這麼多人對這些故事著了迷又因此摔了跤,以及還需要做什麼才能善用每一套策略致勝。

  你會看到,每一個故事都有聽起來很可信的事實,也都具備財務金融理論基礎,讓支持者得以宣稱他們的論點穩健。每一章一開始都會檢視各個投資故事的基礎,以及有哪些理論支持投資人採用這套策略。不過,為何要這麼麻煩把理論搬出來?因為有了理論,你就能看透為何這些說法有用,還能讓你找出故事中的潛在弱點。

  如果你聽說過某一套投資論點,你很可能也聽說過支撐起論點的研究理據,並看過可作為佐證的威力無窮研究結果。你在本書中會看到,每一套發展出來的投資策略在某個時期、某些股票上可以成功,但是能否長期套用到廣泛的股票上,還需要進行評估才能得出全貌。正因如此,本書才會針對每一項策略以及各策略中的某些潛在問題,檢視現有的實證證據,而且來自相信論與懷疑論的正反資訊皆有。

  不管是哪一種投資策略,投資人都要費盡心力回答一個問題:以投資選擇來說,採用這套策略代表什麼意義?如果你採用的策略叫你要買進「低」本益比的股票,你必須判斷什麼情況才代表本益比低,以及哪些類型的股票本益比低。如果你相信最佳的配置方法是投資小公司,那你必須判別如何衡量公司的規模(比方說根據營業額、市值等等)、數值要落在哪個水準以下才代表小公司。會有人告訴你一些基本原則,比方說,本益比8倍代表這檔股票很便宜,或公司市值在1億以下代表那是一家小公司。然而,由於市場會隨著時間改變,一味套用基本原則很危險。本書提供的是參考架構,我們會檢視整個市場裡各種指標的分布,如本益比、股價淨值比和市值等等。如此應能讓你感受到大盤當中的差異,並設定投資組合的標準。

  不管是哪一種策略,最好的測試方法就是套用到市場裡,並仔細研究遵循策略所得出的投資組合。我們會把本書檢驗的每一套策略拿來實際應用,你可以問問自己,投資組合裡的成分股是否讓你覺得安心。如果答案為否,這就是警訊,告訴你這套策略可能不適合你。如果你是謹慎小心的投資人,仔細檢視投資組合能讓你探查出策略的弱點,並看看你能做什麼以盡量降低損害。

  在此要特別強調本書的重心,以及本書無意碰觸哪些面向。那就是,本書不欲推銷或破解投資策略,前者有太多分析師和券商在做,後者則有很多憤世嫉俗的人(其中有很多出自於學界)樂此不疲。本書意在呈現每一項投資策略的完整面貌,讓你可以自行判斷什麼方法有用、什麼無效。本書無法回答所有投資問題,也沒有人能看得這麼遠,但書裡會提供你工具,讓你在面對鼓吹這些策略的人時,可以問出正確的問題。這本書不適合相信挑選股票是無益練習的悲觀者,目標讀者群是那些希望能找出方法、運用主動管理策略創造報酬,以及想知道如何善用這些策略的樂觀人士。這本書不去講你在投資時不能且不應做哪些事,強調的是身為投資人,你要去做哪些可以且應該做的事,才能提高成功勝率。

  只要金融市場存在一天,就會有各種江湖郎中與騙子勸誘投資人投入終將失敗的致富方案。在遭遇這些失敗之後,你常常會想要向法律與政府尋求保護,讓你不會被自己所害。然而,在面對「絕對不會虧的股票」或是「快速致富」方案這類厚顏推銷話術時,最佳的解決方案就是努力做一個事事存疑且掌握充分資訊的投資人。我希望本書在這方面能助你一臂之力。

推薦序

聽說某個選股方法有用?不如實際分析是否有用
綠角
財經作家


  如何挑選股票?

  方法很多。

  譬如現在美國大型股當道,許多人建議,投資就要買主流的大型權值股。

  有人則說,大型股有太多分析師關注了,應該選無人聞問的小型股,有比較多的機會。

  有人偏好高股息股票。因為現金股息似乎是一種保證獲利。

  有人則偏愛具高成長性,但股息率很低或幾乎沒有的公司。

  有人想要挑選營運良好的公司,因為好公司才會帶來股價的優異表現。

  但是有人想要買進最近負面消息纏身,跌到只剩幾塊錢的雞蛋水餃股。

  每一種方法都有贊同者。

  可是,推廣這些投資方法的人,有些是以「銷售這些方法」為生。他呈現的往往只是這個方法有效的一面,而忽略其背後潛在的缺點。

  而投資人,也想相信這些方法。好像可以很簡單地遵循一些原則,就得到豐厚的獲利。

  實際施行起來,投資人卻常發現,成果不如預期。

  這本《打破選股迷思的獲利心法》的作者亞斯華斯是股票估值專家。他用一個接一個的章節,深入與徹底地分析各種常見的選股方法。

  譬如買進好公司的投資建議。許多人直覺會想,公司治理良好,又有強勢產品,當然是優異的投資選擇啊。

  當你看到書中,卓越與非卓越公司的股票表現,以及標普的股票評等與之後股價表現的關係圖時,可能會驚訝地發現,完全不是想像中的狀況。

  問題在於,當一家公司擁有良好條件時,市場上其他投資人也都注意到了。該公司的股價會上漲反應其優勢。

  一家好公司,假如股價太高,也可能變成不良的投資選項。

  而好公司,假如好表現不夠好,也是負面消息。譬如原先市場預期有35%的盈餘成長,結果實際財報出來只有25%,也會造成股價下跌。

  好公司背後的高期望,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另外,我們似乎可以很簡單地找到便宜的股票,就看本益比(P/E)就好了。同樣一塊的每股盈餘,假如可以付出較低的價格買到,那不正是便宜買進嗎?

  其實股市就像一個水果攤。水果攤上有漂亮的水果,也有已經熟到快爛掉的水果。那一種比較便宜?

  市場上有獲利穩健的公司,也有搖搖欲墜的業者,何者的股票會比較便宜?

  在公開市場上,便宜是有理由的。根據簡單的價格指標,以為就能買到便宜的股票。有時恐怕會發現,原來這家公司還有更大的危機。

  台灣近年則盛行高股息投資。

  投資人試著在一個穩定的產業中,挑一家看來不會倒,而且有持續發出高現金股息的公司。持續地買進,累積這支股票。現金股息是一種保證獲利,假如股價上漲,那就是多賺的。退休後,也可利用股息帶來退休時需要的現金流。

  問題在於,股票的現金股息並沒有保證,跟債券契約式的固定配息相比,有著本質上的差別。

  而且高股息的股票,可能給了投資人較高的現金配息,卻帶來較低的資本利得,也就是較差的整體報酬。

書籍基本資料

加購商品

本月主打星

更多訊息

加入追蹤

放入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