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金書城 book shop

目前位置: 首頁 >  財金書城

計量交易套書

我如何成為華爾街計量金融家;計量交易;計量價值的勝率:結合愛德華索普計量交易與巴菲特價值投資的新藍海策略

※購書免運門檻,大宗購物流程,詳見"常見問題-財金書城相關"。

加購商品:

字體大小 A+ A A-

內容簡介 Introduction

計量交易套書:內含3本,(點擊書名查看更多介紹)

我如何成為華爾街計量金融家計量交易》《計量價值的勝率:結合愛德華索普計量交易與巴菲特價值投資的新藍海策略


我如何成為華爾街計量金融家

◆本書介紹近20年來計量金融革命背後的一些重要人物,包括他們的出身、扮演的角色、貢獻、他們的工作內容,以及精彩的事業生涯發展過程,讓讀者有機會瞭解這些計量專家。

◆計量金融是一種技術,也是一門職業,可說是投資產業一門新的顯學。優秀的計量金融是一門曉得如何割捨的藝術,加上曉得如何選擇正確工具的藝術。計量專家負責設計與執行衍生性產品訂價數學模型,評估風險,預測行情走勢,他們是投資產業當今的主幹。目前的金融市場價格波動愈來愈劇烈,許多投資人都希望能夠規避市場不確定性質,計量專家帶來的金融工程革命,使得人們有機會避免承擔不想要的風險。

◆作者林賽博士是國際財務工程協會(IAFE)主席,開克特集團(Callcott Group, LLC)總裁與執行長,負責研究與顧問服務,他擁有加州柏克萊大學財務金融學博士學位。他對於市場微觀結構與衍生性證券訂價領域有很大的貢獻。另一位作者塞契特博士是摩爾資本管理公司(Moore Capital Management)計量研究主管,負責風險管理、金融工程與交易分析,他也是國際財務工程師協會教育委員會的顧問與主席,他擁有康乃爾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計量交易

提供投資人如何根據實際獲利調整策略的系統化方法,教投資人在家中建立一套自動執行系統。

◆ 本書為策略開發、回測、風險管理、程式知識,以及開展與執行演算法交易事業時所需的即時系統,提供了一個循序漸進的最佳化的架構。本書對於個人投資者如何 建立穩固的架構,以便於演算法交易領域中獲得成功,提供了深具價值的洞見。作者在建立交易系統方面廣泛的實戰經驗,對於想更上層樓的交易者來說,助益良多。

◆ 本書為兩種人而寫;想以計量交易的方式,開展自己事業的獨立交易者。以及在金融或其他相關技術學系,希望成為計量交易者,或對資產配置管理有濃厚興趣的學 生。本書書寫的脈絡如下:1. 大膽假設:尋找合適的策略。2. 小心求證:仔細的回測策略。3. 用對方法:散戶 / 自營交易。4. 自動執行:程式自動化交易。5. 風險管控:運用凱利準則,獲得最小風險、最大獲利。6. 其他事項:各種計量投資的相關議題。作者依循以上的脈絡,配合上豐富的經驗來介紹計量投資的基礎,作者試圖藉由此書,引領初學者進入計量交易的領域之中。

◆ 本書不是計量交易百科全書,也不是計量交易術語大全。本書真正的目的,是希望教導投資人如何獨立找出可獲利的交易策略、如何分辨出好策略的特性,以及如何 優化與回測策略,證明它在過去的歷史中表現良好,以及未來還能繼續有好的表現。本書也會提供投資人如何根據實際獲利調整策略的系統化方法,教投資人在家中建立一套自動執行系統。還有一些關於風險管理的基礎知識。


計量價值的勝率:結合愛德華索普計量交易與巴菲特價值投資的新藍海策略

一個擊敗大盤的計量價值投資策略,帶你窺探這神秘「黑盒子」的終極選股術!

跨越短中長期市場波動與經濟循環,試圖挑戰被動投資的新藍海策略!

 

■ 承襲自班傑明 ‧ 葛拉漢與華倫 ‧ 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哲學
■ 結合愛德華 ‧ 索普的計量交易操作理論
■ 挑戰喬爾 ‧ 葛林布萊特「神奇公式」的分析架構
■ 避免實務操作中的認知偏差與行為缺陷

傳奇投資大師華倫 · 巴菲特與愛德華 · 索普代表投資光譜的兩個極端,一位是價值投資人,一位是計量專家。巴菲特與索普採行的方法雖然不同,但兩個人都同意大盤市場是可以被擊敗的。

現在,本書作者韋斯利 · 格雷與杜白 · 卡萊爾兼取價值投資哲學與計量投資方法,創立一種全然獨特的選股系統──投資者享有投資哲學的效益,又可規避實際選股時的行為錯誤。

根據本書介紹的計量價值投資模型所打造的選股系統,為投資者帶來以下優勢:

1.避開可能造成資本永久性損失的股票 
→模型能夠辨識詐欺、財務報表造假,以及財務狀況可能陷入困頓的企業。

2.辨識最高素質的股票 
→模型能夠找出具備經營特權、財務強度最穩健的企業。

3.尋找價值最嚴重低估的股票 
→模型以最適切的價格指標,尋找價值明顯被市場低估的股票。

4.辨識精明資金傳遞的5種訊號 
→追隨精明資金,乃散戶投資人的明智之舉。模型會告訴你精明資金正在往哪裡去。

 各界推薦 

 


對於那些熱愛價值投資並希望精簡投資流程的人來說,《計量價值的勝率》是必讀的書籍。

 

──Tony Tang, PhD (AQR資產管理公司全球宏觀研究與投資組合經理)

格雷和卡萊爾建立了一個絕佳的價值思維黑盒子,並引你進入其幕後的奧秘。他們將學術界中巴菲特、葛拉漢和索普等專家的投資想法結合起來,開發出一個能顯現市場好壞的量化系統。

──Mebane Faber (《哈佛耶魯教你一輩子的理財規劃》作者、甘布爾投資管理公司投資組合經理)

本書是計量化投資的優秀入門讀物。 它結合了傑出學術人士和成功專業投資者的見解,並以清晰、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作者嚴謹的回測了個人和機構投資者都能使用的簡單策略。

── Alex Edmans PhD (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金融學教授)

《計量價值的勝率》是繼Graham-and-Doddsville 之後的最新指南。格雷和卡萊爾總結了眾多價值投資者的教訓經驗,並系統性地辨別出高素質的價值型股票,同時避免常見的行為陷阱。

──Tadas Viskanta (《反常報酬:投資網誌空間前線的致勝策略》作者)

我們試圖將愛德華.索普的量化方法與華倫.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結合起來。而這就是我們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價值投資課程中所採用的方法,而《計量價值的勝率》將成為我們班級必讀的內容。真希望本書是由我們寫下的!

──Lonnie J. Rush and Jacob L. Taylor (法納姆街投資管理合夥人及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管理學院客座教授)

作者簡介 authors Introduction

Wesley R. Gray, PhD 【韋斯利 · 格雷】

現任:

韋斯利 · 格雷博士是Empiritrage, LLC與Turnkey Analyst, LLC的創辦人與執行經理人,前者是美國證管會註冊有案的投資顧問公司,後者是專門與大眾分享計量投資技巧的教育機構。格雷博士是卓克索大學(Drexel University)商學院的助理教授,專精領域為價值投資與行為金融學,目前在研究院講授投資管理,並從事避險基金策略與運作研究。格雷博士的專業和領導經驗包括:14年以上的交易系統建構、從事特殊狀況金融交易、任職於美國海軍陸戰隊情報處(上尉)、曾經服務於伊拉克與亞洲各地。格雷博士在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取得商業管理碩士(MBA)與金融學博士學位。


格雷另著有Quantitative Momentum: A Practitioner's Guide to Building a Momentum-Based Stock Selection System及DIY Financial Advisor: A Simple Solution to Build and Protect Your Wealth等作品。

Tobias E. Carlisle 【杜白.卡萊爾 】

現任:Eyquem投資管理公司創辦人兼總經理,

杜白 · 卡萊爾是Eyquem投資管理公司創辦人、Eyquem基金公司(原來的Eyquem全球價值基金)投資組合經理人。他是得獎網站greenbackd.com的作者,該網站專門探討價值投資、反向投資,以及其他積極操作投資策略。他也是《量化投資大法》(Quantitative Value: A Practitioner’s Guide to Automating Intelligent Investment and Eliminating Behavioral Errors)的共同作者。他在諸多領域的豐富經驗包括:積極操作投資、企業價值評估、上市公司管理、合併與收購法律。他在企業評估、投資組合管理、投資研究、上市公司治理和公司法方面經驗豐富。他Eyquem投資管理公司前,在一家市場派避險基金中擔任分析師、澳洲股票交易所一家上市公司的首席法律顧問、以及多家企業的法律顧問。他專精於合併與併購活動曾經在多個國家擔任法務咨詢提供這方面的交易建議。他畢業於澳洲昆士蘭大學,擁有法學和商學(管理)學士學位。

 

卡萊爾另著有《超值投資:價值投資贏家的選股策略》(Deep Value:Why Activist Investors and Other Contrarians Battle for Control of Losing Corporations) 。

ERNEST P. CHAN 【ERNEST P. CHAN】

現任:

開發統計模型與進階電腦演算法專家,也是從大量的定量資料中尋找出模式與趨勢的專家。他是E. P. Chan & Associates(www.epchan.com)的創始者,這是一家交易策略與資金管理軟體開發顧問公司。他也曾在許多避險基金擔任資深計量策略開 發與交易者,交易部位少則數百萬,多則達數十億美金。他也參與管理EXP 計量投資公司,並經營計量交易部落格(epchan.blogspot.com),並整合多個金融新聞服務(包括 www.tradingmarkets.com 和Yahoo! Finance)。他曾發表關於計量避險基金的文章,被《紐約時報》和《CIO 雜誌》引用,也曾出現在CNBC 的Closing Bell 節目中。

Barry Schachter 【Barry Schachter】

現任:

摩爾資本管理公司(Moore Capital Management)計量研究主管,負責風險管理、金融工程與交易分析,也是國際財務工程協會教育委員會顧問與主席。他早期曾經在學術界發展,任職於賽門弗萊賽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與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 
塞契特博士曾經是專業風險經理人國際協會藍帶小組(Blue Ribbon Panel of the Professional Risk Managers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的成員,目前仍然活躍於該組織。他曾經是《風險雜誌》(Journal of Risk)主編,著述包括《智慧型避險基金投資》(Intelligent Hedge Fund Investing)。塞契特博士在康乃爾大學經濟系取得碩士與博士學位。 

RICHARD R.LINDSEY 【RICHARD R.LINDSEY】

現任:

開克特集團(Callcott Group, LLC)總裁與執行長,負責研究與顧問服務,也是國際財務工程協會(IAFE)主席。林賽博士曾任美國證管會(SEC)市場規範董事和首席經濟學家,加入美國證管會之前,他是耶魯大學管理學院的財務金融學教授。 
林賽博士為加州柏克萊大學財務金融學博士,對於市場微觀結構與衍生性證券訂價領域有很大的貢獻。曾任東京日經研究所的客座學人,也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客座經濟學家。 

推薦序 Recommended preface

我如何成為華爾街計量金融家

成為計量專家,不是一種個人運動,你需要一個勝任的團隊來支持你。

◆本書介紹近20年來計量金融革命背後的一些重要人物,包括他們的出身、扮演的角色、貢獻,解釋他們的工作內容,以及精彩的事業生涯發展過程,讓讀者有機會瞭解這些計量金融專家。

◆計量金融是一種技術,也是一門職業,幾乎稱不上是工程,絕對不屬於科學,但可說是投資產業一門新顯學。著名的計量玩家馬克.喬西(Mark Joshi)針對計量玩家(quant)下的定義—計量玩家設計與執行數學模型,藉以訂定衍生性產品的價格,評估其風險,預測其市場走勢。優秀的計量金融是一門曉得如何割捨,及如何選擇正確工具的藝術。計量專家可說是投資產業當今的主幹。目前的金融市場價格波動愈來愈劇烈,許多投資人都希望能夠規避市場不確定性質,計量專家帶來的金融工程革命,使得人們有機會避免承擔不想要的風險。

◆數學模型(mathematical model)是一個公式、方程式、一組方程式或電腦運算方法,試圖解釋某種關係。愛因斯坦的著名公式:e = mc2就是一種說明能量與質量之間關係的數學模型。計量玩家考慮的模型,基本上是說明金融產品之間的關係。這方面最著名者,為布萊克•休斯(Black-Scholes)選擇權訂價模型,這個公式說明兩種金融交易工具之間的關係。布萊克•休斯模型的發展(1969年到1973年之間),經常被認定為華爾街計量革命創始的諸多因素之一。衍生性產品(derivatives)是計量玩家設計模型的處理對象,這種金融交易工具的價值取決於其他產品的未來價值。衍生性產品涵蓋範圍很廣,但任何有效的定義勢必有些含糊。

◆佩里.梅林(Perry Mehring)所說的:「最初,一小撮轉行進入新成立之金融學術領域的物理學家、數學家與電腦科學家-----因為華爾街某些大型投資機構急需一些計量技術人才,來支援其精密的投資作業而被吸引。」這一小撮提供人力資源的人,就是計量玩家。本書記載著他們的一些故事。

目錄 Table of Contents

我如何成為華爾街計量金融家

目錄
全球計量金融概述 陳琪龍博士
謝辭
導論


第 1 章 大衛.連韋伯
第 2 章 羅納.康恩
第 3 章 葛雷格.柏曼
第 4 章 伊凡.舒曼
第 5 章 萊絲麗.拉爾
第 6 章 湯瑪斯.威爾森
第 7 章 奈爾.克萊斯
第 8 章 彼得.卡爾
第 9 章 馬克.安森
第 10 章 畢昂.弗雷塞克
第 11 章 彼得.傑克爾
第 12 章 安德魯.大衛森
第 13 章 安德魯.魏斯曼
第 14 章 克里弗德.艾士尼斯
第 15 章 史蒂芬.基爾霍夫
第 16 章 朱利安.蕭
第 17章 史帝夫.亞倫
第 18章 馬克.克里茲曼
第 19章 布魯斯.亞克布 & 肯尼斯.李維
第 20章 坦雅.史泰伯樂.貝德爾
第 21章 亞倫.馬茲
第 22章 彼得.穆勒
第 23 章 安德魯.史特傑
第 24 章 約翰.馬歇爾
註解
撰文者簡介

關鍵字:寰宇出版/ RICHARD R.LINDSEY/ Barry Schachter/ 黃嘉斌(譯)


計量交易

前言

謝詞

第 1 章 什麼是計量交易?
成為計量交易者的條件
事業面考量
啟程

第 2 章 何處尋找好策略?
找到適合你的策略
合理的策略以及陷阱

第 3 章 回測
常見的回測平臺
尋找與運用歷史資料庫
衡量策略的表現
應該避免的常見回測陷阱
交易成本
調優策略

第 4 章 架構你的交易事業
當散戶?還是加入自營交易公司?
選交易經紀商?還是選自營交易公司?
實際的基礎設備設施

第 5 章 建立與執行自動交易系統
自動交易系統能做什麽?
交易成本最小化
運用紙上交易測試你的系統
爲什麽實際的績效和預期差那麼多?

第 6 章 資金與風險管理
最佳資金配置與槓桿
風險管理
心理準備

附錄:報酬呈現高斯分佈的前提下,凱利公式的簡單推導過程

第 7 章 計量交易的一些特殊議題    
平均回歸策略與動能趨勢策略
結構轉換
穩態與共整合
因素模型
退場策略
季節性交易策略
高頻率交易策略
高槓桿與高 BETA 值投資組合的比較

第 8 章 結論
當一個獨立交易者,真的能成功嗎?
下一步

附錄:MATLAB 快速縱覽


計量價值的勝率:結合愛德華索普計量交易與巴菲特價值投資的新藍海策略

前言
謝詞

 

第一篇 計量價值投資的基礎
第1章 認清「傻瓜資金」的侷限
   價值策略擊敗市場
   以計量投資方案規避行為錯誤
   計量價值投資的威力
   附註 
第2章 尋找理想計量價值策略的藍圖
   葛林布萊特的神奇公式
   學術界的股票素質與價格探索
   好策略與壞行為 
   附註

 

第二篇 安全邊際:避免資本永久性損失
第3章 矇騙!消除舞弊與詐欺
   權責科目與盈餘舞弊的藝術
   PROBM模型
   附註
第4章 財務困頓!避開股票市場的弱者
   破產預測簡史
   改良破產預測
   如何計算財務困頓風險
   淨化投資母體
   附註

 

第三篇 素質:尋找理想事業
第5章 經營特權:高素質的原型 
   董事長的秘密配方
   如何尋找經營特權
   附註
第6章 財務強度:企業的穩固基石 
   皮奧特洛斯基的F分數 
   改良版財務強度分數:FS分數 
   皮氏F分數與FS分數的比較
   個案研究:路博潤公司
   附註

 

第四篇 尋找便宜股票的秘訣
第7章 價格比率的跑馬賽
   參賽的馬匹
   競賽規則
   競賽結果
   景氣循環的考驗
   誰是贏家?
   附註
第8章 其他價格衡量:常態化盈餘能力與綜合比率
   常態化盈餘能力
   綜合價格比率:整體大於個體總和?
   附註

 

第五篇 確認訊號
第9章 跟隨精明資金的動向
   買回庫藏股、發行增資股,以及相關宣布
   密切關注內線交易者
   積極操作或複製交易
   放空資金也是精明資金
   附註

 

第六篇 模型建構與測試
第10章 孟加拉牛油產量與S&P 500 收盤指數
    可維繫α值:評估過去績效的架構
    關鍵點子是什麼?
    嚴格檢定投資模擬程序
    母體參數
    附註
第11章 神奇公式大改造
    追逐熱門絕非明智之舉
    改善計量價值策略的結構
    最終版計量價值核對清單
    附註
第12章 計量價值擊敗市場
    風險與報酬
    穩健性
    窺視黑盒子的秘密
    人機對決
    一套擊敗市場的穩健策略
    附註

 

附錄:分析術語
本書輔助網站說明

 

關鍵字:

寰宇出版

Wesley R. Gray, PhD 【韋斯利 · 格雷】Tobias E. Carlisle 【杜白.卡萊爾 】ERNEST P. CHAN 【ERNEST P. CHAN】Barry Schachter 【Barry Schachter】RICHARD R.LINDSEY 【RICHARD R.LINDSEY】 黃嘉斌/ 藍子軒

達人推薦 Recommendation

讀者評論 Reader Comments 我要評論

精彩試閱 Wonderful Preview
字體大小 A+ A A-

我如何成為華爾街計量金融家

導論


首先,所謂的計量玩家(quant),讓我們給個定義。著名的計量玩家馬克.喬西(Mark Joshi)建議採用下列定義:
計量玩家設計與執行數學模型,藉以訂定衍生性產品的價格,評估其風險,預測其市場走勢。

 

這個定義中的某些名詞,本身可能也需要有定義。數學模型(mathematical model)是一個公式、方程式、一組方程式或電腦運算方法,試圖解釋某種關係。愛因斯坦的著名公式:e = mc2就是一種說明能量與質量之間關係的數學模型。

 

計量玩家考慮的模型,基本上是說明金融產品之間的關係。這方面最著名者,或許是布萊克-休斯(Blace-Scholes)選擇權訂價模型,這個公式說明兩種金融交易工具之間的關係。布萊克-休斯模型的發展(1969年到1973年之間),經常被認定為華爾街計量革命創始的諸多因素之一,但這是過於簡化的說法---------------------------。

 

這些專業人士來自何處呢?對於華爾街來說,學術界是未來計量玩家的培養溫床,更明確來說,是那些物理學、數學、工程學,以及金融與經濟學(佔少數)研究院的畢業生。絕大部分都擁有博士學位,但不必然如此。最近,關於計量玩家的培養,另有一種趨勢,就是針對這方面需要安排的課程,譬如說:計量金融學、金融工程學、運算金融學與數理金融學。

 

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給休斯與莫頓(布萊克當時已經過世,諾貝爾獎從來不頒發給已經過世的人),提到:「他們的方法…創造很多新類型的交易工具,有助於社會更有效管理風險。」

 

這種新的思考方式一旦被普遍接受之後,透過某種新方法讓人們得以修改其暴露風險或分攤其風險,其中可供發揮的空間,幾乎只受限於想像力。當然,提供這些風險轉移工具給市場參與者的華爾街業者,也將受益匪淺。整個流程所欠缺的要素,實際上只有一項。

 

為了滿足這種透過金融交易工具而無限控制風險之能力的美夢,真正欠缺的要素,是創造適當數學模型的智識人力資源。如同佩里.梅林(Perry Mehring)所說的:
最初,一小撮轉行進入新成立之金融學術領域的物理學家、數學家與電腦科學家…因為華爾街某些大型投資機構,急需一些計量技術人才來支援其精密的投資作業,而被吸引。

 

這一小撮提供人力資源的人,就是計量玩家。本書即將記載著他們的故事。

 

第 5 章 萊絲麗.拉爾 (Leslie Rahl,資本市場風險顧問公司總裁)

 

我如何變成一位計量專家?


所以,我是如何變成一位計量專家的?我不確定一個人是否能夠「變成」計量專家,我認為自己「天生」就是計量玩家。對於計量玩家來說,當他們看到數學公式時,不會變得眼神呆滯。對於他們來說,數字代表的意義就跟文字一樣,而且非常有邏輯觀念(關於這點,我的丈夫不太同意,他有另外的看法)。計量玩家不同於「書呆子」(nerd)。書呆子都穿著白色運動襪,而且口袋要有保護襯底,避免筆的墨水漏出。我以身為計量專家自傲,這不只有助於解決數量問題,也同樣能夠幫助我分析非數量性的問題。

 

第 6 章 湯瑪斯.威爾森 (Thomas C. Wilson,ING集團首席保險風險師)

 

我覺得很榮幸有機會與這個產業內最頂尖的金融工程師們一起被納入本書中,但我必須承認我最初有些猶豫,覺得很「假」。

 

我不太確定自己是否稱得上是計量玩家。當我在加州柏克萊大學就讀商學院時,只上過最起碼必要的數學課與統計課,以至於當我進入史丹佛大學研讀博士學位時,必須加緊補修很多數學課。老實說,我從來不覺得數學證明有任何美感可言,一點也不符合直覺,甚至連起碼的啟發意義都沒有,通常反而是一種令人稍感痛苦的演練。雖然我很不願意公開承認,但每當我聽到「平賭程序」(Martingale)這個名詞,總會想起星期天早晨啾啾叫的小鳥而不是統計理論。

 

然而,非常矛盾地,我發覺自己現在很榮幸地被冠上計量專家的封號。當然,這可能是因為我過去在計量領域內缺乏訓練。贏得這個封號,使我不禁質疑自己在整個風險管理生涯上,為何會顯然經常使用數學金融與統計學的理由。計量方法究竟扮演主要或輔助的角色呢?如果扮演輔助角色,那麼主角又是什麼?

 

第 8 章 彼得.卡爾 (Peter Carr,彭博集團計量金融研究主管)

 

---------這些年來,就如同我認識的許多計量玩家一樣,事業有高潮、有低潮。讓我繼續留在這個領域裡的動力,就是我的熱忱。我必須感謝這個領域的一些重量級玩家,例如:羅伯.莫頓(Robert C. Merton)與史蒂芬.羅斯(Stephen A. Ross),他們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架構,可供我們解決問題。雖然很多學術界人士不以為然,但我認為數理金融學的發展還處於嬰兒期,樹上還掛著許多伸手可得的果實。如果各位想要成為計量玩家,最好將此視為值得投入熱情的事業,而不是一個工作。錢財只是附帶的,來來去去。好點子絕對不會消失,如果你夠幸運的話,在我們離開之前,或許可以留下一些好點子。

 

第 18章 馬克.克里茲曼(Mark Kritzman,溫罕資本管理,總裁&執行長)

 

------我的計量生涯可以套用伍迪.艾倫所說的一句話,「生命的90%是自然展現的。」我之所以成為計量專家,並不是精心設計的結果。最初,我偶然碰到的一些狀況,很自然地驅使我採用計量辦法。這些經驗促使我對於計量方法產生更濃厚的興趣,我在這方面的技巧也變得更熟練。隨著計量技巧的增長,自然會碰到更多的運用機會,也認識更多喜愛計量方法的同業人士。-----

 

我如何發展計量技巧


關於我如何發展計量技巧的問題,我相信有三段經驗是最重要的催化劑。第一,我曾經任職於深具影響力的大型機構,尤其是AT&T,讓我有機會認識一些業內最頂尖的計量專家,甚至與他們結交為好朋友。我對於投資組合理論與資產訂價的知識,很多都是來自於討論大會或其他聚會的一對一交談,或是參與、觀察專家們的談話,例如:比爾.夏普(Bill Sharpe)、哈利.馬可維茲、鮑伯.莫頓、史帝夫.羅斯、傑克.崔納、費雪.布萊克…等。如果沒有服務於這些機構,我可能沒有機會接觸到這些人。


第二個催化劑是來自於我身為企業家的經歷。在自行創業的初期,由於缺乏資金購買各種計量方面的軟體,也沒有錢可以聘用顧問,所以被迫自己動手。顯然地,瞭解計量技巧的概念是一回事,實際運用又是另一回事。


第三個催化劑則是擔任《金融分析師雜誌》(Financial Analyst Journal)的特約編輯。-------


計量交易

1 什麼是計量交易?

 

或許是受到好奇心的驅使,你才會拿起這本書來讀,不過這也就表示,『計量交易』對你來說或許並不陌生。許多讀者在各大主流媒體上,多少聽過關於『計量交易』的種種江湖傳言,但其中卻不乏一些錯誤的觀念,有予以釐清的必要。

 

所謂的計量交易(也有人稱之為演算法交易),是利用電腦演算法,嚴格執行買賣決策的一種交易方式。交易者通常會自行設計電腦演算法則,甚至有時連程式都是自己一行一行編寫出來的。他們通常會根據歷史資料,測試交易策略在過去的表現,以作為挑選策略的重要依據。

 

這麼說來,計量交易似乎也可說是一種技術分析的方式,只不過名稱聽起來比較炫罷了。事實上,只要技術分析能夠完全被化為電腦程式碼,確實也就可以將它視為 是計量交易的一部份。不過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正確,因為並不是所有技術分析的做法,都能被輕易的化為電腦程式碼。舉例來說,在技術分析的領域中,有些人會對 價格線性進行分析,而有比如像『找出頭肩形態』這樣的說法。因為這類型的說法,其判斷的依據十分主觀,很難以計量的方式加以描述,所以就不能算在計量交易的範圍之內了。

 

非但如此,計量交易的範圍也不僅僅包含技術分析而已。有許多計量交易系統,內容也包含了某些基本分析的成份,比如像是企業營收、資金流動、負債/權益比 (Debt to Equity Ratio) 等等這些基本分析常用的數值。畢竟這些數值,終究是一堆數字。只要是電腦能處理的數字,當然也就能加以運用。而且公司的這些財務數字,很容易拿來與過去的 歷史資料進行比較,就算拿來與其他類似的公司進行比較也很方便。以這方面來說,電腦能做的跟人腦一樣好,更厲害的是,電腦還能同時處理千萬筆這樣的資料。 在某些比較高級的計量系統中,甚至還能將新聞事件當成輸入值,以納入計算之中。以現有的技術來說,電腦直接解讀新聞報告的內容,已經不是不可能的事了。 (之前我還在IBM工作時,就對此進行過詳細的研究。我所在的部門,主要的研究就是如何運用電腦,恰當解讀出文件所要表達的意義。)

 

所以我們或許可以這麼說:只要你能把訊息轉換成電腦能理解的位元資訊,它就可以被納入而成為計量交易的一部份。

 

成為計量交易者的條件

 

在大型投資機構中負責計量交易的交易者,多半都有物理、數學、工程、或資訊科學等方面的高學歷。如果你想要分析或交易複雜的衍生性金融產品,沒有這些硬底 子是不行的。不過那些衍生性金融產品,並不是本書的焦點。法律可沒有規定,非要交易那些複雜的金融產品才能發財。(事實上,如果貿然就投入交易那些複雜的 金融商品,最後反而有可能一敗塗地。只要看看 2007~08 年的金融危機,還有Bear Stearns倒閉的歷史,就能明白這個道理。)

 

我在這裡所要談的計量交易,其實是所謂的統計套利交易。統計套利處理的都是些最單純的金融商品:股票、期貨,或是外幣。如果只是想要成為一個統計套利交易 者,並不需要很高的學歷。基本上,只要上過高中程度的數學、統計、程式設計,或是經濟學的課程,你很可能就具備處理某些基本統計套利策略的能力了。好。不需要很高的學歷。那麼也許你會問,統計套利策略真的能賺錢嗎?那倒也不一定。

 

我的物理博士學位,是從一所世界知名的頂尖學府(康乃爾)拿到的。我在一個世界級的頂尖計算機科學研究團隊(IBM 的T. J. Watson 研究中心)中,也曾經是一位成功的研究員。後來我在許多頂尖的投資銀行和避險基金公司(摩根史坦利、瑞士信貸等等),也曾擔任研究員與交易者。在這些權威 機構擔任研究員與交易者期間,我運用過許多高階的數學技巧,並極力將我所受過的訓練,運用於統計套利策略之中。交易了數以億計的金額之後,你猜結果如何? 我的手下和客戶,不但全都賠錢,而且一賠再賠,賠到相當淒慘的地步。最後我可說是灰頭土臉的離開了金融產業。回到家裡之後,我找了一個空房間當成自己的交 易室,開始交易那些最簡單的商品。只不過呢,用的還是計量交易策略,不同的是,這次所使用的策略,就算是高中程度的學生,也能拿來研究或實際運用。那也是 我的人生中,第一次建立起能獲利的策略(在範例3.6 中,我就會拿其中一個策略來加以說明)。從此以後,我才總算是開竅了。或許你會問我,得到了什麽教訓呢?愛因斯坦說過:『做什麽事都一樣,越簡單越好。』 這句話一點也沒錯,事情就是這麼簡單。(到了第8 章,我還會更詳細說明,爲什麽獨立交易者能打敗大型投資機構的資金管理人。)

 

雖然我透過傳統的歷程,一路披荊斬棘之後,才成為一個真正能獲利的計量交易者,但其他人或許就不必那麼麻煩了。我們先來看看,典型的獨立計量交易者,究竟 都是些什麽樣的人呢?就我所知,這些人之中,有的是已倒閉避險基金的前交易員,有的是股票經紀公司的程式設計師,有人過去曾經是外匯交易員,也有人曾為投 資銀行工作,有人曾是生化科技的專家,還有人之前是建築師。這些人有些受過進階的技術訓練,不過也有人只熟悉高中程度的統計知識而已。他們在回測策略時, 多半使用像Excel 這類的基本工具。當然,也有人會聘請專業的程式高手,來協助他們完成工作。他們其中有許多人都曾在金融領域中,從事非常專業的工作,不過最後他們都一致的 認為,獨立交易的方式,更符合他們的需求。到目前為止就我所知,這些人都過得還不錯,同時享受著獨立所帶來的自由生活。

 

雖然在之前的工作中,他們確實也累積了許多金融相關知識,但在隨後的獨立冒險過程中,如果不是真能生出一些金蛋,他們也沒法走那麼遠。在剛踏進獨立交易的 第一步時,心裡害怕損失,仿佛被世界孤立,那都是正常的感覺。因此,預先評估可能的風險,並且準備好一筆可靠的存款,都會很有幫助。千萬不要指望一開始就 能靠獲利來養活自己。如果希望策略隱含報酬能實現,有時候往往是急不得的(參見第6 章)。

 

除了恐懼之外,也有人是爲了體驗危險與刺激而從事交易,還有人甚至不可思議的相信自己就是有機會可以瞬間暴富。對獨立計量交易來說,這都是些危險的心理素質。我現在就要告訴你,而且有機會我還會不停的說,瞬間暴富絕不是計量交易的目標。

 

綜合以上所述,一個理想的獨立計量交易者,最好是有一些金融或電腦程式設計方面的經驗,然後要有足夠多的存款,足以抵抗投資時不可避免的損失,並且能在沒有收入時仍然能維持生活。在心理素質上,也要能在恐懼和貪婪的性格之間,巧妙地調整到一個平衡點上。

 

事業面考量

 

我們之所以把計量交易當成自己的事業,除了它能讓我們感到興奮,能刺激我們的智能,也能獲得財務上的獎勵之外,或許也是因為,這是我們唯一擅長的工作。不過對於擁有其他技能和機會的人來說,要不要把計量交易當成你的事業,或許一開始就該好好的審慎考慮一下。

 

姑且不論這個事業能賺多少錢,事實上如果要創建一個計量交易事業,其過程跟做個小生意其實是很類似的。一開始最好從小一點的規模,有限的投資開始(初期投資或許只有$50,000 美金),等到掌握了訣竅,真正能賺錢了,再考慮擴大投資的規模。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計量交易事業跟其他的小生意相比,還是有著非常不同的考量。這裡列出了幾個最重要的差異。

 

可擴展性

 

如果跟一般的小生意(網路事業姑且不論)比較起來,在某個程度上來說,計量交易的可擴展性是很好的。你很快就會發現,在家裡就能輕易操作百萬等級的交易, 而你的策略卻不需要進行什麽調整,一樣能保持獲利。這是因為所謂的擴展,對你而言常常只不過是在你的程式中,改變一個數字而已。這個數字就是所謂的槓桿。 你並不需要跟銀行家或風險資本家協商,以取得更多的營運資金。交易經紀商早就為此準備妥當,很樂意為你而服務。如果你是自營交易公司的成員(詳見第4 章),你甚至還能操作遠超過證劵交易委員會(SEC)在聯邦T 條款中所規定的槓桿倍數。在自營交易公司中,就算只擁有價值$50,000 的股票,卻能在一天之內,操作$2,000,000 交易(40 倍槓桿),這種事情也不是沒有發生過。不過就算是如此,計量交易也絕不是能讓你瞬間暴富的一種方案。你真正應該期望的,是穩定增加的獲利才對。一年下來如 果能有2 倍的獲利,那就很了不起了。這可不是開設網路公司,不要指望會有暴利。事實上,第6 章我就會說明資金與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到時候你就會知道,爲了追求暴富而採用過高的槓桿,是多麼危險的一件事。

 

花費的時間

 

從事大部份的事業,尤其剛起步時,總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計量交易所花費的時間,則相對少得多。計量交易的特性,本來就是高度的自動化。有時人為插手干預系統的情況越多,結果反倒會越糟。(到了第6 章,會有更詳細的說明。)

 

一天要花費多少時間進行計量交易,完全取決於自動化的程度。舉例來說,在我以前工作的避險基金公司中,有些同事一個月只進辦公室一次。其他的時候,他們就只是坐在家裡,偶爾從遠端監控辦公室裡的電腦,查看一下交易的狀況。

 

我自己呢,在自動化這方面來說,大概只有中等的依賴程度。對我來說,花費最多的時間區段,是在每天早晨開盤之前的那段時間。在那段期間,我會針對最近的歷 史資料,執行一些程式;然後看看我的警示畫面,有沒有出現什麽值得注意的新聞;接著再由程式幫我準備好當天要下的一些單子,最後設定好程式,讓它在開盤之 後,自動尋找合適的機會,幫助我完成交易。我也會利用Excel 之類的工作表,根據一些劵商的報表資料,記錄前一天不同策略的損益狀況。所有這些工作,大概會耗掉2 個鐘頭左右。

 

接著,在收盤前半個小時,我會再看看自動程式的執行狀況,需要時改以手動完成一些未完成的工作,然後再關閉那些自動執行的程式。

 

在開盤與收盤之間大部份的時間,理論上應該是處於『自動導航』的狀態。嗯,說得容易,做起來可不簡單。我自己就常常會忍不住,在盤中看一下交易的畫面,查 看不同策略在當時的損益狀況(有時還會連看好幾次)。有幾次極端的情況,我遇上了大幅震盪,也曾坐在螢幕前整個傻眼,衝動地想要干預程式,自己手動退出手 上的部位。

 

幸運的是,隨著經驗的增長,現在我已經學會如何抵抗這種衝動。另一方面,我發現當自己有很多時間時,也就會更想進行手動干預。因此,與其盯著你的交易畫面,還不如找個有趣一點、健康一點的活動,來佔據你的時間。例如在交易的時候,泡在健身房裏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雖然我說計量交易所花費的時間不多,不過那顯然是指操作所花費的時間。如果你希望事業能持續成長,或是在持續增加的競爭之下能保持優勢,就需要花時間進行 持續的研究,不斷回測一些新的策略。對任何事業來說,研究開發都是必要的創新工作。不過何時該進行這些工作,就比較自由一點、因人而異了。以我的狀況來 說,開盤與收盤之間的時間,就是我進行研究的時段。在那段期間,我也會利用時間回回email,或跟其他交易者、合作夥伴、客戶們聊聊天。在每天的傍晚或 週末時,我也會做一些類似的工作。安排時間做這些工作,多半是出自於我自己的興趣使然,並不是有誰逼著我非這麼做不可的。

 

隨著獲利提升,我也會增加對軟體開發的投入,以提高自動化的程度。除了自動下單、自動下載資料進行分析之外,如果能自動解讀新聞,自動採取相應的動作,或 是能在收盤後自動停止交易,那些對我來說都是可以改進的方向。漸漸地,程式就能更順利的取代人工操作,讓我在度假時也能安心放手,只要在有問題的時候,用 手機或其他什麽方式通知我就可以了。簡單的說,如果你想要擁有更多的休閒時間,或是希望能將時間花費在不同的事物上,卻又想要能有財務上的後援,那麼計量 交易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行銷的非必要性

 

這是計量交易與其他事業之間,最大又最顯而易見的差異。對大部份的事業來說,行銷都是極為關鍵的部份——畢竟你的營收,終究來自於你的客戶。這些客戶在進 行購買決策時,考慮的不只是價格而已,對於購買的商品本身,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考量。而對金融交易而言,你和你的對手都一樣,唯一考慮的就只有價錢而已。除 非你幫其他人管理資金(這不在本書討論範圍),要不然在計量交易這個事業中,根本就沒有行銷的必要。這點雖然很明顯,但絕對是很重要的差異。計量交易事業 能讓你完全不需考慮你的產品(策略和軟體),能不能被其他人所接受。只要你自己滿意,一切就搞定了。 對很多人來說,這實在是太美妙了。

 

啟程

 

如果你被我說服了,真心想要成為一個計量交易者,接下來馬上就要面對幾個問題:如何找到正確的交易策略?在耗費時間進行回測之前,如何能先分辨出策略的優 劣?策略該如何進行嚴格的回測?如果回測的表現很好,下一步該如何實現該策略?需要什麼樣的事業執行架構?需要那些科技化的工具與設施設備?如果策略確實 能賺錢,該如何擴展規模以增加收入,同時又能管理好那些偶爾出現,但只要是交易就難以避免的損失?這些交易上的眉眉角角,都將會在接下來的第2~6 章中一一加以說明。

 

爲了達到獲利持續成長的終極目標,勢必需要經過一連串的過程。這過程看起來雖然漫長,但事實上卻比其他事業的建立過程要來得快速而簡單得多。我剛開始從事 獨立的計量交易事業時,從最初尋找與回測第一個新策略,並在一個新的交易經紀商那裡,建立一個$100,000 的帳戶,同時將我的執行系統導入,然後開始依照我的策略開始交易,這全部的過程,前前後後只花了三個月。這個策略在第一個月時,就立刻為我帶來了獲利。回 想當年網路公司興盛的時期,我當時建立了一間網路軟體公司。它花費了3 倍多的資金,5 倍多的人力,24 倍的時間,結果還找不出能賺錢的商業模型,最後還把投資人(包含我自己)的資金,百分之百賠的一乾二淨。跟那個經驗比較起來,計量交易可愛多了,最重要的 是,它真的能賺錢


計量價值的勝率:結合愛德華索普計量交易與巴菲特價值投資的新藍海策略

前言

 

本書探討的主題,基本上是價值投資―把股票視為事業的部分所有權,按照財務報表顯示的經濟基本資料評估其價值。75年前,班傑明 · 葛拉漢(Benjamin Graham)確立了價值型投資的架構。目前,價值型投資方法廣泛運用於金融投資領域,也在學術界贏得多數認同。這套方法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因為葛拉漢最著名之門徒華倫 · 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投資表現,他的<致股東信函>鼓舞許多人跟隨他的腳步。雖然這套哲學方法普遍被採用,加上電腦計算功能突飛猛進,財務資料無所不在,然而價值現象卻持續發展―這似乎違背正常邏輯,效率市場為何會把免費午餐留在桌上呢?這個問題最合理的解答,想必和葛拉漢發現價值現象當初的情況相同:人類展現非理性行為。現代化投資工具雖然先進,但人類畢竟是人類,仍然秉持著數百萬年演化過程遺留下來的認知偏差。我們或許不能克服這些與生俱來的行為缺失,但我們採取的投資程序盡可能侷限其影響。我們準備運用的工具,就是本書所討論的第二個主題:計量化投資(quantitative investment)。

 

計量化這個名詞不免喚起腦海中的某些影像:功能強大的電腦,計算著無數複雜的方程式。但我們最好將其視為行為偏差的矯正裝置。人類處在不確定環境下,所採用的推理工具顯然存在瑕疵,我們甚至經常全然不知箇中的不完美,受其蒙蔽而無視於自身的失敗。我們充滿自信,卻不足以勝任。人們需要引用某些工具,協助我們避免觸犯認知偏差,計量化方法就是這種工具。這套方法不只可以規避我們自己的錯誤行為,還可以利用別人的行為錯誤。為了達到這些目的,相關模型不必複雜。事實上,證據資料顯示,即使是最單純的統計模型,表現也勝過頂尖的專家。這觸及了人類存在瑕疵的認知功能-簡單的統計模型就能勝過頂尖專家,即使這些專家能夠使用模型輸出的結果,情況也是如此。認知功能的偏差不僅存在於價值型投資人,任何領域的專家也一樣。

 

本書的訴求對象是價值型投資人。只要對照與比較積極投資與消極策略之間的績效,就足以讓人深感喪氣與瘋狂。人們所做的努力,為什麼幾乎都被浪費了呢?(我們必須特別強調浪費;更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價值摧毀」。)最可能的理由是,積極投資經理人不知不覺-卻有系統地-把認知偏差引進投資組合,而這些偏差造成績效不彰。可是,這種結局並非投資人必然的命運。有很多計量化方法可以創造更好的績效,而這些都是價值型投資人熟悉的衡量:提升安全邊際、辨識企業擁有的高素質競爭優勢、尋找低價的股票。我們會徹底研究每項衡量,在規範的系統內做完整的檢定,然後結合每個類別內的最佳概念,建構完整的計量化價值策略。這並非被動型指數化產品,而是系統性運作的積極價值型投資。


第一章 計量價值投資的基礎
計量價值投資的威力


波克夏海瑟威公司副董事長查理.蒙格表示,身為律師,年輕的時候有機會在軍隊裡學打撲克,使他得以成為更棒的投資人。「首先要學的是,沒有勝算時,就應該趁早蓋牌,」孟格說,「掌握重大勝算時,就應該用力下注,因為你很少有機會握有重大勝算。」好的撲克玩家知道如何運用自己擁有的勝算,藉以累積穩當的長期報酬,這可以表示為每小時獲利:「每小時的底注」(「底注」是撲克每把牌的最低下注金額。根據底注計算自家擁有的勝算,高明的撲克玩家可以把勝算乘以底注的金額,計算每小時可能賺的錢)。技術拙劣的撲克玩家,每小時獲利為負數。對於如此講究運氣的賭局,玩家的相對技巧竟然可以被數量化為每小時獲利,實在太神奇了。這並不是說高明的撲克玩家就能期待每把牌、每小時,或每次坐上賭桌,都必定贏錢。他們瞭解,就短期間來說,運氣比技巧重要。如同綠光資本(Greenlight Capital)創辦人與傑出價值投資人大衛 · 安弘(David Einhorn)說的:

 

人們問我,「撲克賭局是否仰賴運氣?」還有,「投資是否仰賴運氣?」答案是:完全不靠運氣。可是,樣本大小很重要。就任何一天來說,高明的投資人或高明的撲克玩家,他們都可能輸錢。任何一筆股票投資,不論掌握多麼了不得的勝算,都可能發生虧損。撲克賭局的任何一把牌也是如此。一把賭局的勝負結果,可能和投擲銅板差不多,6個月的投資結果也大概如此。就這種短期間的輸贏來說,運氣扮演關鍵角色。可是,時間一旦拉長,與各種玩家交手的數千把牌局之中,或在各種市況下進行的數千筆投資,技巧將決定輸贏。

 

機率理論的大數法則將抬頭。隨著牌局數量增加,技巧也愈來愈重要。樣本如果夠大,玩家的技巧將決定報酬水準。投資的情況也是如此。投資人如果想要勝過大盤市場,就必須擁有某種勝算,價值投資哲學就能提供所需要的勝算。對許多投資人來說,問題在於如何運用這種勝算。

 

計量投資方法的威力所在,是可以盡可能無情地運用我們具備的勝算。計量化程序可以同時扮演矛與盾的角色。這套方法作為盾,可以保護我們,讓投資決策避免觸犯認知偏差。計量系統作為矛,可以利用其他市場參與者所犯的行為偏差。所以,藉由計量價值投資方法,我們有信心坐上撲克賭桌,而且清楚知道自己絕非肉頭。

 

本書宗旨是充分發揮計量投資與價值投資的最精華功能,運用於選股與投資組合建構。相較於純粹的計量投資或純粹的價值投資,這套方法具備幾方面的重要優勢。我們稱這套方法為計量價值投資(Quantitative Value Investing)。本書將敘述我們的哲學,闡述計量價值投資的最先進技巧。

 

我們打算結合愛德華 · 索普的計量方法,以及華倫 · 巴菲特倡導的價值投資哲學。我們會兼顧這兩種投資風格,根據不完整資訊,評估標的證券的價值,然後運用內含價值與市場價格之間的差異牟取投資利益。巴菲特主要仰賴其豐富經驗與卓越智慧,運用基本分析方法,評估股票證券的價值。索普也是藉由資訊處理創造價值,但主要仰賴機率與統計理論擬定決策。

 

我們結合計量程序與價值投資哲學兩者,這種做法事實上並非沒有先例。第一個人當然是葛拉漢,他是整個價值投資方法的創始者。第二個人是喬爾 · 葛林布萊特(Joel Greenblatt),他算得上是葛拉漢的繼承人之一,運用系統性方法從事價值投資。葛林布萊特最近發明一種計量化價值策略,他稱為神奇公式(Magic Formula)。神奇公式大體上是採納葛拉漢簡單模型的原則,但他沒有採用葛拉漢的絕對價格衡量,而改用某種評等系統,尋找價格與素質組合最好的股票,這似乎更貼近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哲學。本書下一章將詳細討論「神奇公式」。

 

我們相信葛林布萊特設計的神奇公式,是朝正確方向邁進的一大步,但我們希望繼續延伸計量價值研究,歸納最終的邏輯結論。本書剩餘的篇幅,我們準備引用計量程序處理我們嚴謹的價值投資哲學。我們也準備徹底檢視最先進的計量價值投資技巧。然後,我們打算檢定相關研究,尋找最能反映價值的衡量:價格最便宜、素質最高,以及價格/價值缺口得以盡快被封閉的股票訊號。最後,我們將結合所有這些衡量,彙整成為單一系統,藉以尋找績效最佳的價值型投資機會。

加購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