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金書城 book shop

目前位置: 首頁 >  財金書城

散戶的獲利準則:投資致富的正確方式,大多數人不採用,這反而是你的機會(二版)

The Behavior Gap: Simple Ways to Stop Doing Dumb Things with Money

  • 作者: Carl Richards
  • 譯者: 林奕伶
  • 出版社: 大是文化
  • 出版日期: 2018-01-30
  • 定價: 360元
  • 優惠價: 88317
  • 會員價: 79284
  • 加贈點數: 0

※購書免運門檻,大宗購物流程,詳見"常見問題-財金書城相關"。

加購商品:

字體大小 A+ A A-

內容簡介 Introduction

連續五年盤據連鎖書店財經排行榜

亞馬遜讀者4.5顆星熱烈好評

 

「這是近年來把投資觀念講得最透澈的一本書!」 雪球股達人溫國信               

 

投資股票和基金,怎麼做才會獲利?

‧隨時觀察股市,才可能賣在最高點、買在最低點。

‧蒐集飆股資料與消息,只要買到一、兩次,從此就能財務自由了。

‧多看財經雜誌、收看財經節目。

‧注意經濟學家、股市分析師的趨勢預測。

‧多聽幾位理財顧問、銀行理專的建議,作好長遠的終身財務規畫。

‧多吸收幾種金融商品知識、投資組合多樣化,避險又增加獲利機會。

…………告訴你,以上這些做法都錯了。

 

本書特別加贈「新手必讀、老手更適用的 2018台股操作實戰手冊」

由台股三大投資高手陳喬泓、股魚和艾致富聯手撰寫,告訴你 :

大盤還有可能再創新高嗎?今年什麼題材當道?哪些個股可以列入選股名單?

當年錯過台積電,今年該選原相、凡甲還是智原?

 

替第一次買股票、或已打滾股市多年的你,打造最強獲利組合。

《紐約時報》點閱率最高財經部落格作者卡爾.理查茲,

二、三十年來歷經了慘賠與大賺,他以資深散戶的投資經驗,告訴我們︰

大多數股票投資人習慣的買賣股票方式,都錯了。

投資股票致富的正確方式,很簡單,但是很無聊,所以大多數人不採用。

 

理查茲愛滑雪、爬山,很少看盤、幾乎不看財經雜誌,

他身為理財顧問,卻遠離世界的金融中心紐約,半隱居在西部的猶他州,

許多親友客戶跑來問他選股、買基金的致富祕訣,問題一再重複,

於是他乾脆寫了本書告訴大家,怎麼悠哉做股票、買基金,理財賺到錢:

 

1.緊盯股市動向,必賠。緊守理財目標來選股才對。

2.追求最高投資報酬率,最可能的結果是你滿手套牢股票(或基金)。

3.聽別人的意見選股,必賠。個人理財的意思是:你「個人」有了解。

4.當你還有卡債或感到房貸壓力時,不可以投資股票。

5.財經雜誌的消息,不可能讓你掌握先機。你只能偶爾看看。

6.預想退休生活的理財規畫,根本毫無意義。理財規畫請專心於最近三年。

7.出場時機要靠「了解」,不要靠「感覺」。

8.理財顧問跟你說的大部分是廣告,你該聽到的,得靠自己問。

9.學會跟家人談「錢」。對錢的觀點不一樣,投資股票可能讓你家庭不幸福。

10.投資股票而致富的人,方法很無聊、過程超單調,唯有成效讓你興奮不已

 

如果你還沒開始學投資,本書是你買進第一張股票、第一檔基金之前,

建立正確理財觀念一定要看的書。

如果你已經是資深股民,但是投資績效一直不如你的期待,

本書會告訴你十個必須牢牢記住的獲利觀念。

 

名人推薦

國際投資大師《投資金律》作者威廉.伯恩斯坦、雪球股達人溫國信、《商業周刊》財富網、專欄作家股海老牛大力推薦!

《紫牛》賽斯.高汀、《創意黏力學》丹.希思、《過得還不錯的一年》葛瑞琴.魯賓三大暢銷作家,一致奉行!

作者簡介 authors Introduction

Carl Richards 【卡爾.理查茲】

現任:

《紐約時報》最受歡迎的財經部落格(Bucks)作者,也是專業理財規畫師、普拉沙達資本管理(Prasada Capital Management)創辦人、《晨星顧問》(Morningstar Advisor)雙月刊專欄作家、全國公共廣播電臺節目《股市錢潮》(Marketplace Money)固定來賓,並經常在理財規畫的研討會及視訊學習活動擔任主講人。目前與家人住在猶他州帕克市。

推薦序 Recommended preface

如何確定這檔交易是明智的決定?

本書要說的,是如何做出明智的理財決定。

 

我不會告訴你該買哪一支明牌,或是你該投入多少錢在股市上,我要說的是:如何讓你的投資決定,既配合你的現實狀況、符合你的人生目標,又切合你的利益。

 

難道有人不是這樣做決定的嗎?為什麼?這個嘛,因為我們被許多事情弄糊塗了、嚇壞了、開始感情用事了。所以這本書也會說明,如何避免被弄糊塗、如何對付恐懼,以及在做財務上的抉擇時,如何保持理智。

 

這聽起來頗難,接下來的內容你會看到,這件事確實沒那麼容易辦到。但方法其實相當簡單;事實上,簡單就是實現目標的關鍵。

 

我住在猶他州的帕克市,這裡有很多人把滑雪當成人生大事。幾年前有一天早上,一位朋友開車繞到我家接我,準備一起上山去滑雪。我衝進車庫拿滑雪板,看著四雙功能不同的滑雪板,突然間我不知所措,無法決定應該帶哪一雙出門。

 

當我的朋友坐在車上按喇叭對我說:「快點!卡爾!太陽要出來了!雪要融化了!」而我卻站在那兒,對著那四雙滑雪板乾瞪眼。

 

這真是太荒謬了,我花了好多時間、精力跟鈔票去挑選這四雙滑雪板,為的就是要應付各種狀況,但現在只覺得自己充滿無力感。

 

那一天是我的轉捩點,後來我丟掉三組滑雪板,只留下最喜歡的一組。它能讓我做到我最在意的事:在雪山上輕鬆快速的移動。

 

當然,這雙滑雪板無法應付每一種狀況。遇到積雪厚重或陡峭的地形,其實不太好用。但那又怎樣?大部分的狀況下,這組滑雪板都挺好用的,而且在我最喜歡的滑雪環境中,用起來更是得心應手。

 

現在,我不必考慮要帶哪一組滑雪板出門,只要抓起僅有的一雙就能上路。我相信即使設備不夠完美,憑我的經驗、直覺和運氣,也能克服困難。

 

很多人以為要做出明智的投資決定,得有一套思慮周全的計畫,才能為各種挫敗做好預防措施:熊市(bear market,股價長期走低不振)該怎麼投資?牛市(bull market,又稱為多頭市場,指證券市場價格走高)又該怎麼投資?都要想清楚;所有你對未來的假設,都必須推敲到毫無遺漏,才不會哪一天被殺得措手不及;要把財理好,就得對金融市場瞭若指掌,針對所有的開銷錙銖必較。

 

你之所以會這樣想,是基於恐懼的心理。我們天生就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將來會發達,還是落魄)感到恐懼,所以我們未雨綢繆,希望做好理財規畫,讓我們有力量掌控未來:如果我做了這件事,將來就不會發生那件事;如果我現在賣出,就能避免將來賠更多;如果我挑對投資標的,將來經濟狀況就能高枕無憂;如果我夠操心,就能在壞消息出現時做好萬全準備。

 

但問題是,現實世界錯綜複雜,我們根本無從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麼事。也就是說,大部分「思慮周詳」的計畫都派不上用場,所以我有四雙滑雪板,卻老是挑到不適合的那雙!

 

重點是,沒有任何計畫可以涵蓋一切可能情況──但這不要緊,你不必挑到最好的投資標的、不必分毫不差的存夠需要的儲蓄、不必精準預測各項投資的報酬率,或花很多時間看財經節目研究股市、上網挑選個股;你不需要一個能考量到所有可能意外的完美計畫。

 

那麼,就算做好完善的理財規畫,仍無法解決你的金錢問題,什麼才能?

問得更直接一點:該怎麼做,才能得到我們真正想要的未來?

 

◎想打敗大盤? 必惹上麻煩。

不要企圖打敗大盤、挑對投資標的,或設計一套超級防虧損理財計畫。事實上,當我們努力追逐這些的時候,反而會為自己惹上麻煩。

 

◎你難免出錯,但得能保住實力。

所謂的風險,就是你設想了各種情況後,唯一剛好沒想到的那個狀況。我們對未來的假設幾乎都是錯的,我們永遠不可能設想到每一種狀況,但我們可以採取明智的自保措施,避免受到人生當中無法避免的意外傷害。

 

◎要有計畫,但要常修正。

變化不見得是壞事。許多(或許絕大多數)人生中的意外轉折,都是好消息。不死守一個計畫,反而能在機會出現時立刻發現、並牢牢抓住。

 

◎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未來是什麼。

如果有人問你人生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你的答案應該不會是一支可以讓你大賺一筆的股票。我們大部分人都想要過得幸福、實現夢想。你的投資決定應該配合你對自己的理解,以及你對世界的認識。你對自己了解得越多,投資就會越成功──成功的定義是,你的決定能配合你身而為人的真實目標。

 

決定自己真正想要的未來,是非常勞心勞力的工作,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一直沒去做這件事的原因。不過,只要你了解你(和你的家人)真正想要的未來,就會知道該如何實踐──該買多少保險?要把錢投資到哪裡?要不要辭職去創業?

 

◎做出合理的決定,最後你一定贏。

我們無法控制大盤走向或景氣好壞,但是我們要怎麼做,卻能由自己決定,而且不同的決定確實會帶來不同結果──事實上,你很可能做出好決定卻得到壞結果。儘管如此,合理、務實的決定,最有機會幫我們達成目標。

 

◎相信自己的運氣,運氣來的時候順勢發揮。

大部分的理財規畫師都不喜歡談論運氣,覺得「有些事情會發生,只是因為運氣而已」這種想法太恐怖了。但我覺得,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其實是很酷的一件事情,我們可以敞開心胸、有創意的回應命運的「安排」,何況有時命運的安排,比我們自己精心規畫的好太多了。

 

我和我太太珂莉是念大學時, 在滑雪用品店認識的(運氣)。我們在一九九五年結婚(明智之舉,至少對我而言是),當時我在猶他大學念書,還沒決定要主修什麼科目,課餘在一家景觀設計公司負責挖水道的工作。

 

珂莉決議我不該一輩子挖水道,我們找到一則徵才廣告,以為工作內容跟安全(security)有關──是保全?還是警報系統?你知道的,反正就是確保東西的安全,搞清楚才知道原來是證券產業(securities)。

 

那是一家基金公司(運氣),面試官將應徵者刷到只剩下兩個人,我和另一個人並肩坐在等候室,靜待他們宣布要錄用誰。

 

門打開了,一位年輕女性通知我們,他們決定挑我旁邊那個人,那個人看著我說:「我不想要這份工作,給你吧。」(運氣)於是我得到那份工作,此後的十五年,我都在給別人理財建議。

 

每次有好事發生在我身上(發生過很多次),它們多少都帶有運氣成分;就算是挫敗經驗也讓我學到重要教訓,其中有幾個我會在書中跟你們分享。我學到的教訓之一就是:你無法掌控一切,你只能盡力去做,然後放輕鬆。

 

◎然後,相信自己。

當然,運氣只是命運的部分安排而已。有一天,那家基金公司的主管通知我,工作時間有異動,我必須在星期天上班。但是星期天我另有要事,我據實相告,她叫我做出選擇,所以我辭職了。

 

我因此找到下一份工作,接著又找到下一個工作,然後我創業了,最後甚至有機會在《紐約時報》固定寫部落格、出版這本書,以及各式各樣的好事。

我堅持對我而言真正重要的事情(星期天不上班),所以失去了那份工作。真是不幸,對吧?但至少到現在為止,那個辭職的決定(以及那個不幸)已經改變了我的人生。

我不相信有什麼「祕密」能讓人變有錢,況且做出明智的投資決定,本來就不是為了變有錢,而是得到你想要的──過得更幸福。如果幸福有祕訣,那就是:忠於自己。

也許你以前就聽過這種說法, 但我敢說,你絕對沒在理財書裡看過。


推薦序一

把投資道理講得最透澈的一本書

 

本書作者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投資理財專家,他以個人過去的經驗,提出幾個理財的重要觀念,值得讀者細細品味。

一、越接近市場,越容易失敗

第一個重要觀念是,「遍覽財經媒體不會使你致富」。他認為「投資成功」和「緊盯大盤」是負相關的,也就是說,越接近市場,越容易失敗。他因此建議投資人嘗試「視聽斷食」,也就是「不准自己閱讀、收看、收聽」與投資相關的訊息,在這「視聽斷食」的期間,只要一萌生與股市相關的想法,立刻放下這個念頭,出去騎腳踏車。他說,「視聽斷食」並不是要投資人把頭一直埋在沙子裡,只是希望投資人應該用別的角度,平衡一下你對投資活動的焦慮感。

 

關於外界雜訊對投資人的危害,我們有千千萬萬個例子可以加以印證。以宏達電(2498)為例,2011年4月底它上漲到1,300元時,外資券商至少有7家齊聲喊「讚」,其中一家預測的目標價是1,600元!但是一年多以後,它的價格暴跌到230元(2017年12月底股價約為73元),這些「專業機構」又急忙調低它的目標價,而把新的目標價降到160元的,正是當時給予1,600元的這一家「專業機構」,真是離譜!

 

類似的情形很多,每天談論歐債危機、中國經濟、美國經濟等消息充斥財經新聞,不但讓投資人焦慮不安,而且也會讓投資人破財,所以作者提出「遍覽財經媒體不會使你致富」的觀念,雖然不是最新的觀念,卻把這個道理講得極為透澈。   

 

二、投資的目的,不是賺錢

第二個重要觀念是,「賺錢不是理財的最高目標」。相對於投資理財的功利,他認為「幸福」才是投資理財的目標。錢很重要,每個人都要有一點錢才可能幸福,但是人在滿足基本需求以後再增加的財富,卻不一定會「等比例」的讓人的幸福增加,要讓幸福增加的方法,應該是用「心」去體驗生活,用「心」去對情感、家庭、朋友付出,就幸福來說,用「心」去經營,比物質的富足更為重要。

 

三、無聊的過程,興奮的成果

第三個重要觀念是,「減少交易的次數」。他認為投資人都有一個「行為差距」的現象,就是投資標的本身的績效,與投資人實際的投資績效之間,出現一個明顯的差距,這個差距就是「行為差距」。

 

例如加權指數上漲10%,但是投資人的投資績效,卻無法達到相同的成績,就是因為投資人在焦慮、貪婪、恐懼等各種情緒之下,不斷的買進、賣出,影響了投資績效。而降低「行為差距」的方法,就是減少交易的次數。

 

所以作者強調慢慢賺、穩穩賺,短期看來,這樣的做法超級無聊,但是長期下來,投資的成果會令你興奮不已!

 

如果不是作者具有豐富的投資經驗,以及個人深刻的體會,是無法寫出來的,所以這些重要的觀念非常有價值,值得投資人熟讀並實踐。
 

 

雪球股達人/溫國信


推薦序二

了解自己的投資屬性,打造專屬理財計畫

 

股神華倫‧巴菲特4歲時開始展現生意頭腦,從賣口香糖知道風險控管的重要性,在大學時奠定投資基礎並實踐價值投資哲學,成為現今世界首富。華爾街金童吉姆‧羅傑斯6歲時,就懂得融資,向父親借100美元,在球場周邊做起賣花生的生意;畢業、退伍後,與索羅斯成立量子基金,十年內其基金升值三千多倍,在37歲正式退休並環遊世界。

 

但我跟大師們不一樣,從小就沒有數學天分、在學校未曾學過投資理財、甚至是到出社會後才開始學習投資……你我可能面對著類似的狀況,但是否能藉由投資理財來達到「財務自由」?

 

投資路上的跌跌撞撞

 

其實老牛在投資股票之前,消息來源就是媒體的財經新聞,及專家所給的預測結果,結果幾乎都是損失慘重!剛開始投資時,就曾買過一張鴻海(2317)的股票,如果我長期持有,並且將每年的股息、股利再投入的話,現在一張已經變成三張,其報酬率也高達300%以上。可惜的是,當年的我聽從了專家的賣出建議,在虧損幾千元後,就因恐懼而選擇賣出,至今仍有些懊悔……。

 

追根究柢來說,「相信財經媒體並不會使你致富」,若盲目的聽從媒體建議、不懂公司的財務體質、不夠了解自己的投資屬性,只會讓你難以穩定獲利!

 

事實上,成立「股海老牛」粉絲團及部落格後,在我與網友們分享投資理財的過程中,可以從大部分的回饋內容發現,大多數人無法克服「心理陷阱」。一樣買進同一檔股票,卻會有兩種不同的結果:大師們因了解公司價值而能買在低點,在超過價值時而賣在高點;但我們常因貪婪而買在高點,卻因恐懼而在低點賣出,之後便從此對股市灰心喪志。

 

大師與我們的不同之處,便在於能否克服貪婪、恐懼、後悔……等心理陷阱。而作者告訴我們,這些「行為差距」也造就了投資人與投資報酬之間的落差,恰如前述舉例之投資鴻海賺300%跟虧損幾千元的天差地別!

 

儘早、儘早、還是儘早!

 

想在股市中獲利,並不是「因急於賺錢而先學會如何選股」,反而是要「先建立正確的投資觀念」。這本書會告訴你,如何配合你的現實情況、符合你的人生目標、切合你的利益,來打造專屬的理財計畫,逐步到達「財務自由」的彼岸。

 

看完本書後,老牛有三點「儘早」想要提醒大家:

一、「儘早存錢」:一如作者所說,成功理財的基本原則就是存錢。儘早存錢,然後讓每一分錢都為你工作。

二、「儘早學習」:學習理財相關知識,能夠從中認識自己,量身打造專屬的投資組合,並且也能在「黑天鵝」出現時迅速做出正確的決策。

三、「儘早開始投資」:光紙上談兵是不夠的,我們得從投資的過程中汲取經驗,才能因應市場的變化,進而修正投資策略。

 

看完本書,讓人不禁想說……真希望我第一次買股票就知道這些事!

 
《商業周刊》財富網、專欄作家/股海老牛

目錄 Table of Contents

推薦序一  把投資道理講得最透澈的一本書/溫國信
推薦序二  了解自己的投資屬性,打造專屬理財計畫/股海老牛

 
前言  如何確定這檔交易是明智的決定?
 
第一件事  第一次買股票就該記住……
照計畫走,別跟著變化走/趨吉避凶的天性,害你賠錢/好股票也會賠錢,問題在人/
眼前的事,並非趨勢/「上次的」經驗,更危險/不可能知道何時該貪婪,何時該恐懼
/越有把握的投資決定,越危險/別賭有人比你呆/第一次買股票前,一定要記住……
 
第二件事  追求最高報酬率,結果通常滿手套牢
找平衡,比找明牌重要/哪種人先別急著投資?/按照排名買基金,結果滿手套牢/切勿依據基金排名買進/下一顆蘋果?別咬/投資的結果本來就不公平合理
 
第三件事  所有的大師,分析都只準一兩次
個人理財的重點是「個人」/你要拿積蓄來驗證分析師的猜測嗎?/大師總是會很離譜的猜錯N次/那為什麼我們這麼愛聽預測?/「建議」就是:可以別照著做
 
第四件事  「錢」不是理財的最高目標
先決定人生目標,再理財/理財是為了幸福,不是為錢/貪婪、恐懼,同一件事/先人生規畫,才理財規畫/理財時先做緊急的事?還是重要的事?
 
第五件事  遍覽財經媒體,不會使你致富
不是只有你看《經濟學人》/看雜誌?哪一次讓你賺到?/(幾乎)所有消息都可以不理會/隨時看行情,不會讓你獲利/研究你的標的,而非緊盯媒體/問自己這些根本問題
 
第六件事  別做三年以上的理財規畫
理財顧問的規畫,一定沒用/想長遠的結果,做短期的計畫/理財規畫為何要年年修正/
不了解經濟情勢時,記住三件事/別把「錢」當成理財目標/你該關注的事,只有兩項標準
 
第七件事  「了解」會幫你及時出場,「感覺」不會
隔夜測試你的投資組合/別被你的買進價格困住/金融海嘯時沒賣,現在賺到/要是錯了,我們能承擔嗎?
 
第八件事  聽別人建議而賠錢,你自己得負責
不要盲目追求收益率/如何挑選理財顧問/理財沒有「心想事成」這件事/投資不是一種娛樂/賠錢就怪別人,你不會有錢/你是省小錢、花大錢的人嗎?/理財決策不能只考慮錢
 
第九件事  學會談錢:從別說「我們買不起」開始
談「什麼才有價值?」/她在說什麼?你聽成什麼?/夫妻一定要談錢/錢的用途,也得談/別只對孩子說「買不起」
 
第十件事  存錢選股的過程超無聊,只有結果讓你興奮
善用重複的力量/怎麼存錢,會變有錢?/真正的致富祕訣:簡單、無聊/「慢慢賺、穩穩賺」,財經媒體沒興趣
 
結語  明智的投資計畫,絕非不犯錯
附錄  散戶的獲利準則
謝辭

 

關鍵字:大是文化/ Carl Richards 【卡爾.理查茲】/ 林奕伶

達人推薦 Recommendation

讀者評論 Reader Comments 我要評論

精彩試閱 Wonderful Preview
字體大小 A+ A A-

好股票也會賠錢,問題在人

 

我相信所有的投資錯誤,其實是投資人的錯。投資本身並不會犯錯。

 

我們常常忘記,投資就是做出取捨。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掌控一切,直到我們對某一項投資商品點了頭──我們決定要對這項投資提出哪些問題(如果有任何問題的話)、決定要問誰、決定投資多少錢、何時進場?

 

如果這項投資表現得好,我們就會開心的想:「是我挑對好股票。」賺錢的時候,把功勞歸給自己的感覺真好。

 

可是一旦住進套房,那就是別人家的錯了。我們指責把賠錢的金融商品賣給我們的人、那些搞垮經濟的混蛋銀行家、政府的支出失控、媒體的謊言、巴西的爛天氣……隨便哪個代罪羔羊都好。

 

這種情形總是讓我想起小時候,有一次我在使用除草機,不小心輾過灑水器的噴頭。當時我跑進屋裡告訴媽媽,說是除草機撞壞了灑水器,她耐心的向我解釋,除草機不會撞壞灑水器,推著除草機的10歲男孩才會。

 

我們在投資上也總是這樣,如果自己沒有做足功課(找出灑水器的位置),行為又很糟糕(輾過灑水器),怎麼可能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

 

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決定而責怪那些投資商品,我們得承擔一定的責任,否則就會不斷重蹈覆轍,不然我們就應該放棄投資,把所有積蓄投入利率固定的銀行存單,然後享受人生。

 

聽說「瘋狂」有一個定義是這樣的:瘋狂是指你重複做相同的事(以投資來說,就是一再把虧錢怪罪到投資標的上),卻期待出現不同的結果(以投資來說,就是想要賺大錢)。

 

我們別再瘋狂了。

 

找平衡,比找明牌重要

 

為將來的財務做規畫,其實就是在做取捨,要今天多花一點?還是要為將來存起來?這兩者是對立的,取捨的重點就是處理這種對立。

 

規畫未來的財務看起來很複雜(以至於有太多人還沒開始就放棄了),其實只是找出現在與未來之間的平衡。我發現在規畫未來財務的過程中,用一個框架來思考很有用,方法就是問幾個問題:

一、你可以合理儲蓄的金額是多少?

二、你的投資報酬率將會是多少?

三、你需要多少錢?

四、什麼時候需要?

這幾個問題聽起來簡單,卻不見得好回答,而且你一定還有更多問題可以問。這四個問題是相當核心的問題,當中只有第二個問題和投資有關,然而我們對金錢的焦慮,大部分都繞著預期的投資報酬率打轉。

 

設定投資報酬率,其實只占求取平衡的一小部分工作。追求更高的投資報酬率,或許會讓我們對未來的展望更加美好,實際上自己能做的,只能寄望一切都將如我們希望的那樣順利。其實,你可以做些更有把握、而且一樣有效的事,不必把一切的寄託都交給「希望」:你可以努力多存一點錢;考慮晚一點退休;或尋求事業第二春。

 

規畫你的未來財務,比較像是求取平衡的行為,而不是一心追求最高報酬的行為。務實的財務規畫需要思考、經常修正路線,最重要的是努力保持平衡,而找出那個平衡點的過程,因人而異。

 

如何挑選理財顧問

 

理財顧問永遠為你的利益著想?這樣想或許使你心安,但絕對不是事實。像馬多夫那種徹底的騙子是罕見的例外,但大部分的理財顧問還是靠幫助顧客來賺錢維生。問題是,有時候雙方會產生利益衝突。這其實沒有關係,只要我們知道有這種衝突存在就好。

 

常有人要我列出一張檢查清單,來幫助他們挑選理財顧問。他們想像中的檢查清單,通常會先問理財顧問如何收費(例如抽佣金),覺得這樣就能知道,理財顧問會不會推薦不適合你、但會讓他/她賺滿荷包的金融商品。

 

我的看法是這樣:只要是付錢買顧問的建議,都很難不產生利益衝突。律師、會計師、理財顧問、汽車保養廠的工人……都會遇到,自己跟顧客的利益不完全一致、至少短時間不一致的情況。

 

你的工作就是找出那些衝突,在做決定時謹記在心。你不妨這麼想:當你走進一家豐田(TOYOTA)汽車經銷商,總不會期待裡面的業務員告訴你,本田(HONDA)汽車的性能更優吧?你會希望他們誠實,但也知道他們會努力賣你豐田的車──而你要據此做出決定。

 

當你和理財顧問接洽時,知道他/她怎麼收費確實有幫助。通常有三種基本模式:按諮詢的鐘點收費、以資產的一定比率作為服務費,或是靠賣產品賺取佣金。許多理財顧問會融合兩、三種模式,也有人只收服務費,或是主要靠著佣金過日子。

 

哪一種模式最好,其實眾說紛紜,答案要視你的狀況而定──你需要怎樣的建議、有多少預算等。雖然以佣金為主的模式最可能出現利益衝突,但沒有一種模式可以徹底排除利益衝突。顧客若是決定用存款來支付貸款,可能是正確做法,但也會造成以賺取服務費為主的理財顧問減少收入,這裡面就可能有利益衝突。

 

真正能區分理財顧問良窳的,是誠實與否。他們是否對利益衝突打開天窗說亮話?是否正直的處理衝突?

的確,判斷一個理財顧問正直與否沒那麼容易。建立信賴要花時間,而且在早期階段,你必須做足功課並花很多時間,確定你真的了解顧問給的建議。但隨著時間過去,你會越做越順手。

 

你們雙方應該是夥伴關係,如果你要找理財顧問,要記住這幾個要點:

 

首先,理財顧問會把他的利益,擺在你的利益之前。

 

這是他們最根本的目的。金融業者有義務將股東的獲利極大化,卻沒必要跟顧客分享獲利。當然不是每家公司都這樣,但如果奢望櫃檯另一端的人,有責任把你的利益擺在公司之前,那就太天真了。

 

其次,理財顧問提供資訊,而你要不厭其煩的發問。

 

你的工作就是看資料和發問,直到你了解你們討論的內容,並覺得可以做決定為止。你不能用「隨便」來回答,「你認為,我們應該為你的投資組合做些什麼?」這個問題,最好的回答是:「我不知道。告訴我,你有什麼想法,然後我會問你大約65個問題。」

 

第三,這個行業有很多廣告,而你以為得到的是獨立客觀的投資建議,但其實大部分都不是。

 

給我們理財建議的人,他們的利益通常和我們有直接衝突。但這不要緊,只要我們心知肚明就好。畢竟,推銷商品並不犯法。

 

第四,沒有人強迫你買。

 

一直追問,直到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為止。唯有到這個時候,你才可以採取行動。

 

怎麼存錢,會變有錢?

 

幾年前,亞馬遜網站(Amazon.com)推出一個叫做Amazon Prime的超值運費方案,只要支付一筆便宜的會費,顧客就可享受免費的兩天到貨服務。

《商業週刊》(BusinessWeek)稱讚:「Amazon Prime可能是最高竿、也最有效的顧客忠誠方案,就算不是所有零售業中的佼佼者,也是電子商務中最高竿的。」這個方案讓偶爾才消費的顧客產生改變,「他們狼吞虎嚥的血拚,享受下單後兩天內,就能收到貨的滿足感,從此對亞馬遜上了癮。」

 

我一直記得那幾個字:「狼吞虎嚥的血拚」。

 

前不久,我在《新聞週刊》讀到一篇文章,說美國人又開始了「不管買不買得起都要買」的消費方式。不過才兩年前,媒體還宣稱這個世代因為經歷過金融海嘯,改變了消費習慣與觀念。但證據顯示,我們當中有很多人已經忘了,當初那種被逼到懸崖邊緣的感覺。

 

我們都知道「積習難改」,這句話用來形容花錢習慣更是再貼切不過。花錢的習慣真的非常難改。

 

我很驚訝常在報章雜誌上,看到「美國消費者」這個詞,好像我們的身分無法停留在單純的公民,還要做消費者。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逛街血拚令人心情愉快、花錢是塑造身分地位不可或缺的要素。我們甚至被告知──有如愛國主義般,我們必須多花錢,經濟才會向前邁進。

 

我個人認為,如果我們花錢更小心,經濟會更好,你和家人也會更好。在上個世紀的1960年代,史丹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展開一場為期10年的研究,探討我們延遲享受的能力。他們發現,不立刻向欲望屈服、知道怎樣延遲滿足的人,比其他人更加成功。

 

你可能會反對,說要設立預算很討厭。但你必須承認,成功令人愉快。所以你該怎樣盡量把錢留在錢包裡?

 

◎試試看強制暫停模式。

買東西之前先暫停,把那個商品列入清單,放個3天再回頭看看。

很神奇的是,當初覺得非買不可的東西,3天之後就很難再引起你的興趣。我發現我買書的時候尤其如此,我剛加入Amazon Prime的會員時,很快就發現自己多了一大堆從來沒翻開過的書。現在我利用亞馬遜的「希望購買清單」或「購物車」,把東西先擱著。我的「希望購買清單」裡,有一長串始終沒有下單的書籍,而這個世界依然在運轉。

 

◎持續幾週的「購物禁食」。

嘗試除了必需品,你能忍受多久不花錢。

這個點子,最初源自我要在Quicken(個人理財工具)輸入每一筆消費。我受夠了手動輸入那麼多筆消費資料,於是盡量減少購物次數。

這方法有點瘋狂,但很有趣。試試看你在30天內,消費次數可以降到多少筆。若是使用信用卡或金融卡,就看每月帳單或交易明細可以縮短多少。

 

◎追蹤你的開銷。一定要做!

我知道這個建議,你已經聽到耳朵長繭了,但你一定要衡量並追蹤你的支出(可以利用Quicken或Mint這類軟體)。任何事情只要經過衡量,幾乎都會有所改善。

 

◎為你的人生目標標上價格。

你知道送一個小孩上大學要花多少錢嗎?這件事對你而言有多重要?是不是比今天買電漿電視更重要呢?

 

◎把稅款納入考量。

如果政府向你抽的稅,占你所得的30%,你必須賺到300美元,才能淨得200美元。查清楚你的總體稅率,每次買東西前就算一下。一旦知道你必須賺300美元,才能付200美元的晚餐,你花錢可能就會比較謹慎。

 

◎想像你把這筆錢拿去投資,而不是拿去花,可以獲得什麼?

假設你週末去滑雪,花了600美元,而你的稅前所得必須有900美元,才能支付這趟旅行。如果你把那900美元放進退休金帳戶呢?不必放棄滑雪──千萬不要!但或許偶爾減少一次旅行,就更能累積退休金。

 

這些概念都很簡單,但是需要紀律。

 

簡單,但不容易做到。

書籍基本資料

  • 分類:股票
  • 作者: Carl Richards
  • 譯者: 林奕伶
  • 出版社: 大是文化
  • 出版日期:2018-01-30
  • ISBN:9789869559898
  • 商城書號:D021
  • 規格:平裝 / 368頁 / 14.8 x 21 cm / 部份全彩 / 二版

加購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