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金書城 book shop

目前位置: 首頁 >  財金書城

你也可以成為股市天才

You Can Be a Stock Market Genius

※購書免運門檻,大宗購物流程,詳見"常見問題-財金書城相關"。

加購商品:

字體大小 A+ A A-

內容簡介 Introduction

 

※相關優惠套書(點擊套書名查看更多介紹):《擊敗大盤獲利法則

 

 解開頂尖基金經理人年報酬50%的秘訣


2016年上映電影——《大賣空》故事中傳奇經理人喬爾·葛林布萊特的經典之作,被價值投資者奉為圭臬。
上市公司的危機是命運還是機會?華爾街傳奇基金經理人喬爾·葛林布萊特透過16個實際案例,徹底剖析公司發生分拆、併購、重組、破產等特殊事件時,如何賺取高報酬的獨門思維。


過去十多年來,基金經理人喬爾·葛林布萊特的表現持續擊敗道瓊指數(年度報酬率為50%)。現在,透過這本難得的經驗分享,你將發掘出許多潛藏的投資機會——這些全都是一般投資經理人、商學院教授,甚至頂尖投資專家經常錯失的機會,也是個人投資者罕至的領域。這些特殊投資事件,包括:

 

◎ 分拆交易
◎ 企業重整
◎ 合併證券
◎ 合併交易
◎ 認購權證
◎ 企業資本結構調整
◎ 破產
◎ 風險套利

 

「喬爾·葛林布萊特將教導各位如何研究市場,並且戰勝市場。」
--華爾街日報

 

「本書為股市賺錢的重要投資指南。」
--麥可·普萊斯(Michael Price) 
價值型基金傳奇人物

 

「我希望不要有太多人閱讀這本充滿智慧且饒富趣味的書,以免這個領域競爭更加激烈。」
--安德魯·托比亞斯(Andrew Tobias) 
暢銷書《The Only Investment Guide You'll Ever Need》
(你唯一需要的一本投資指南)作者

作者簡介 authors Introduction

Joel Greenblatt 【喬爾·葛林布萊特/喬伊‧葛林布雷】

現任:

喬爾·葛林布萊特(Joel Greenblatt)是歌譚資本(Gotham Capital)這家私有投資合夥企業的創辦人。1994年,他成為這家年度營業額超過十億美元、名列《財富雜誌》500大企業的董事長。葛林布萊特擁有華頓學院的學士和碩士學位。他目前居住在長島,工作地點則在曼哈頓。

推薦序 Recommended preface

自從我看了『大賣空』之後,對其中談到的《你也可以成為股市天才》這本書非常地感興趣。為什麼呢?因為這本書促使不少價值投資者成為基金經理人,連傳奇價值投資者Seth Klarman都將此書列入推薦書單之中,只可惜台灣一直等不到此書的翻譯,這次非常感謝寰宇出版翻譯此書,讓我有一睹為快的機會。


這本書談的是『特殊事件交易』、包含『分拆公司』、『破產』、『套利』、『重整』這類比較少見的價值投資法。這種類型的投資風格是屬於『下檔風險型』的價值投資法,重視下檔風險大過獲利報酬,原因在於:

 

1.    投資只要不虧錢,無論大賺還是小賺結果都是好的。
2.    獲利會自己照顧自己。
3.    時間是好公司的朋友,壞公司的敵人。

 

怎樣才能確定下檔有限?關鍵在於管理團隊必須要有強力的動機持續經營,因此要確認管理團隊的持股狀況,甚至是否有增加認股權證。好的投資機會,管理階層和員工都會有強烈的持股動機。

 

但是介入『重整型』標的通常需要時間醞釀,如果你的錢長期放在重整型標的,會讓資金的運用效率不佳,因此買進的理由除了要有安全餘裕之外,還要『尋找催化劑』;如果擁有『催化劑』,股價回到內在價值的速度就會加快,因此價值投資者在決定買入之前,總是會先尋找催化劑。

 

台股有沒有這種投資機會出現呢?當然有,只是很難找。例如我在2015年5月以37元左右買進台聯電這間公司,此公司只看損益表根本毫無過人之處,但是資產負債表上毫無負債,卻有興櫃股王聯亞(3081)高達6199張,當聯亞七月上市這個催化劑出現後,淨值就會跳到51元以上!我在六月底以53元賣出,報酬率43%,短短兩個月就獲利數十萬。

 

特殊事件交易通常是波段操作,其操作原則是:『好公司就長期投資,一般公司就短線操作。』因為你之所以有買進的機會,是因為特殊事件造成的安全餘裕,等到股價回到市場認同值的時候就可以賣出。這就是所謂『低估時買入,合理價賣出。』,如果是很好的公司遇到特殊事件的打擊,那就應該『低估時買入,高估時賣出。』通常高估的時間點要等很久,因此會變成長期投資的狀況。

 

相較於尋找『冷門股』、『遇到倒霉事』、『市場不理性殺盤』這種傳統型的價值投資時,『特殊事件交易』擁有更深的安全餘裕,同時也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以挖掘出更深入的資訊,而相對的報酬也更豐厚。

 

除此之外,本書作者還運用了價值投資者很少用的技巧:長期選擇權交易(LEAPS),一種到期日高達兩年半的選擇權。一般而言價值投資者並不會使用選擇權,但是作者靠長期選擇權(LEAPS)賺了很多錢。

 

這種投資的道理在於:『如果一間公司的股票被低估,其長期買權就是被嚴重低估。』例如一間公司股價的內在價值是60元,但股價是40元,就表示現在有50%的潛在報酬;如果你買的是履約價60元的長期買權,這個買權一旦從價外進入價平,甚至進入價內,獲利就是以好幾倍計算。

 

想要學會這招,你必須同時了解價值投資的估價法和選擇權的基本理論,才能發掘出錯誤定價的機會,並且使用選擇權來加強效果。

 

『特殊事件』加上『長期選擇權』,聽起來好像複雜又困難。嗯,也許是,所以這個戰場的對手相對少。如果剛好你很擅長這個戰區,說不定你就因此有賺大錢的機會。

 

有人問過巴菲特:『怎樣才能贏過西洋棋王?』,巴菲特回答說:『別和他比西洋棋,比你擅長的。』選好戰場,尤其是你擅長的戰場,這麼一來最重要的方向就已經決定了,剩下的只是策略而已。隨著經驗成長和技巧的成熟,你也可以成為股市天才。
——價值投資者 雷浩斯 

 

目錄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推薦序
謝詞

 

第一章 通往成功致富之路
專業者所面臨的挑戰
各位能成功的奧秘

 

第二章 旅途必備的基本知識
一些基本知識
賺錢的神秘場所

 

第三章 拆分老股票—— 拆分、部分拆分、現金增資
拆分為獨立公司
部分拆分
現金增資
摘要總結

 

第四章 別在家裡嘗試—— 風險套利與合併證券
風險套利
合併證券
摘要總結

 

第五章 但願血流滿地的不是你—— 破產與重整
破產
企業重整
摘要總結

 

第六章 用「小錢」玩「大錢」 ——資本結構調整、存根股票、 長期選擇權、認股權證與選擇權
資本結構調整與存根股票
長期選擇權LEAPS
認股權證簡述
選擇權與特殊狀況投資
摘要總結——附贈免費優待券

 

第七章 由大見小,見樹知林
哪裡有特殊投資機會?
複製大師的選擇
投資訊息主要來源
投資訊息次要來源
學習基本知識
關注現金流量
其他值得閱讀的書籍

 

第八章 樂趣盡在其中

 

附錄
名詞解釋

 

關鍵字:寰宇出版/ Joel Greenblatt 【喬爾·葛林布萊特】/ 黃嘉斌(譯)

達人推薦 Recommendation

讀者評論 Reader Comments 我要評論

精彩試閱 Wonderful Preview
字體大小 A+ A A-

第一章

 

通往成功致富之路

 

如果光靠一本書,就能教導各位在股票市場賺大錢,那顯然不太合理。各位所面對的,是控制著數十億資產的投資組合經理人,還有無數取得MBA學位的專家,各位想想,自己還能有多少機會呢?不久之前才拿幾百塊錢買下這本書的你,與那些傢伙之間的競爭,看起來實在不怎麼公平。

 

沒錯,確實不公平。那些高不可攀的華爾街基金經理人,以及自命不凡的MBA學者,他們根本就沒什麼機會,能與各位或本書相抗衡。這倒不是因為各位將在本書找到什麼神秘公式,本書也不是什麼保證成功的秘笈,但各位只要願意投入合理的時間和精力,就有很好的機會在股票市場中贏得成功,甚至賺取財富。
好吧!關鍵在哪裡呢?如果那麼簡單的話,為何不是那些MBA與專業玩家把你打得滿地找牙?他們也投入了不少時間和精力,而且他們即使不是最厲害的科學家,起碼也不是村夫白痴,不是嗎?

 

這聽起來或許有點奇怪,但箇中並沒有什麼花俏之處。關於這個看似矛盾的問題——你為何有潛力擊潰那些所謂的「專家」——答案就在於學術界所倡導的理論、華爾街的內在運作方式,還有我親家們週末的消遣活動之中。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各位在教育背景方面的好消息:簡言之,你的目標如果是擊敗市場,那麼取得頂尖學府的MBA或博士學位,基本上是沒有什麼用處的。這應該算是個好消息,前提是各位還沒有在商學院裡花費無數時間和金錢,一心想藉此追求股票市場的成功。事實上,大多數學術理論的基本主張是:除了仰賴運氣之外,任何人都不可能穩定擊敗市場。

 

這套理論通常被稱之為效率市場(efficient-market)理論,或隨機漫步(random-walk)理論。根據這套理論的說法,任何特定的上市公司,都有無數投資人和分析師研究其所有的公開資訊,然後透過決策與買賣行為,決定出「正確的」交易價格。所以,股票基本上都是透過有效率的方式決定其價格,因此任何人都無法穩定找到價格便宜的股票,投資人的績效表現也不可能長期勝過大盤指數。雖然學術界也曾談到一些例外情況(譬如:一月效應、小規模效應或低本益比策略),但這些「足以擊敗市場」的策略在扣除稅金和交易成本之後,也都會變得無關緊要、效果短暫。

 

由於沒辦法擊敗市場,所以金融學教授們花費大量時間,傳授所謂的二項式參數規劃(quadratic parametric programming),也就是在三維空間如何做分散投資。換言之,如果你花足夠時間玩弄這些複雜的數學公式,再做些微積分和統計計算,你的投資績效就有機會跟大盤指數相當。哇!這一切所傳達的訊息很清楚:你無法擊敗市場,甚至連試都不要試。成千上萬的MBA和博士,他們花了大量金錢與時間,才得出這個無聊的結論。

 

關於這些教授們的教誨,我們可以基於兩種理由而不接受。第一,學術理論所引用的假設和方法,存在著某些根本上的瑕疵。我們稍後就會談論這些瑕疵,但這並不是本書想要討論的主題。第二,也更重要的理由是,即使這些教授的說法全都正確,股票市場也確實很有效率,但他們的研究和結論卻未必適用於你。

 

華爾街業者顯然也不會贊同學術界的看法,這些人不論是賺取手續費或顧問費,基本上都是靠著提供建議謀生,他們當然不會認為自己的建議毫無價值。可是,對這些專業者來說,很不幸的是,事實卻似乎支持學術界的結論。學術界的理論如果正確的話,那麼退休基金與共同基金的長期績效,大致上就應該等於大盤指數減掉顧問費用。結果呢?實際上僅稍微偏離效率市場理論的推測,這些專業玩家的表現,還比大盤指數低了一%左右(這甚至還沒扣除管理費用呢)。市場「或多或少」具備效率的理論,是否能夠解釋這些專業玩家的績效不彰,還是另有其他因素,導致他們的表現如此拙劣呢?

 

專業者所面臨的挑戰

 

我認識一位在這個領域裡最棒的專業者,他是我的朋友,我都管他叫鮑伯(雖然他的真實姓名叫做「富豪」)。鮑伯在某主要投資機構負責管理美國股票基金,資產規模高達一百二十億美元。各位知道一百二十億美元是多少錢嗎?拿一百美元的紙鈔來說,一百二十億美元可以堆砌成二十座世貿中心。根據鮑伯的說法,其投資組合的績效,是藉由標準普爾五百指數的表現來衡量的。事實上,鮑伯的紀錄非常傑出:過去十年來,其投資組合的平均年度報酬率,比標準普爾五百指數高出二~三%。

 

乍看之下,所謂「傑出」的表現和每年高出二~三%的績效,看起來似乎有些名不符實。雖然每年二%的報酬差異,經過二十年的複利之後,結果將會形成五十%的淨值差別,但這並不是鮑伯表現傑出的真正關鍵。鮑伯的表現之所以傑出,是因為在投資組合規模高達數十億的領域裡,想要穩定創造超額報酬是非常困難的。我們只要做些簡單的計算,就不難瞭解鮑伯單單因為資產規模所面臨的限制。以一百二十億美元的資產來說,如果要平均配置到每個股票部位,結果會如何呢?如果是五十支股票,每支股票大約要持有價值二億四千萬美元的資產,如果是一百支股票,每支股票則為一億兩千萬美元。

 

目前,紐約證交所、美國證交所與納斯達克店頭市場的掛牌股票總共約有九千種。其中資本市值超過二十五億美元的股票約有八百種,超過十億美元的大約有一千五百種。假定鮑伯的任何持股,數量都不希望超過在外流通股數的十%(基於法律規定和市場流動性考量),那麼鮑伯投資組合的持股種類可能就介於五十一百種。如果想要挑選一些其他專業者比較不注意的股票,或價格特別便宜的股票,鮑伯選擇股票的母體可能就要擴充到資本市值不足十億美元的股票。在這種情況下,鮑伯投資組合的持股種類很可能就會增加到兩百種以上。

 

直覺告訴我們,持有分散性投資組合可以擁有一些優勢,因為萬一持有一、兩支不幸的股票,也不至於嚴重傷害到投資組合與信心。不過,所謂「恰當的」分散性投資組合,究竟應該持有多少種股票呢?五十種?一百種?或甚至兩百種?
以股票市場投資所涉及的整體風險來說,分散投資實際上只能解決部分(而且不是主要部分)的問題。即使投資組合擁有全部九千種的掛牌股票,仍然要承擔整體市場漲跌的風險。這種風險稱為「市場風險」,是不能藉由「完美的」分散投資而排除的。

 

買進更多種的股票,雖然無法規避市場風險,但還是可以協助你避開另一種風險——「非市場風險」。非市場風險是指跟整體股票市場走勢無關的股票風險。這類風險可能是因為個別股票所引起,譬如:某公司的工廠發生火災,或是某企業產品銷售不如預期等等。換言之,如果不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你就可以藉由分散投資而減輕個別股票價格波動的風險。

 

統計理論告訴我們,相較於持有單一股票,持有二支股票可以消除四十六%的非市場風險。如果持有四支股票,則可以消除七十二%的這種風險,八支股票可以消除八十一%,十六支股票為九十三%,三十二支股票為九十六%,五百支股票為九十九%。姑且不論這些統計數據是否精確,有兩件事必須記住:

 

1.    持有六支或八支不同產業的股票之後,如果為了降低投資組合風險而繼續增加持股種類,效果其實很小。
2.    投資組合增加持股種類,並不能消除整體風險。

 

從實務立場來看,鮑伯會挑選他最喜愛的股票,不過當他挑選到第二十支、第三十支與第八十支股票時,他已經是根據投資組合資金規模、法律規範或投資信託等方面作為考量,而不是因為他認為後來所選的股票跟第一支選股一樣好,也不再是因為他需要持有那些股票才能達到最佳分散投資的目的了。

 

總之,可憐的鮑伯,他只能從最熱門的股票中做挑選,還必須顧慮其買賣是否會影響行情走勢,而且還要考慮每季、甚至每個月的績效表現。

 

很幸運的是,各位並不需要煩惱這些問題。

 

各位能成功的奧秘

 

看到了鮑伯的處境,投資人能否在股票市場另闢蹊徑呢?不論是好或是壞,一切似乎都可以從我親家的嗜好說起(不用擔心,我是說我的親家,不是你的)。

 

平常的週末,我親家們都會到處逛各種拍賣場、古董店,尋找他們喜歡的古董與藝術品。身為熱衷此道的蒐集者,他們一直在尋找他們想要擁有的東西。可是,他們也是資本家,所以他們會尋找價值低估或價值尚未被認可的藝術品或古董,然後想辦法低價買進。

 

身為資本家,我的親家們採行的是一種簡單的策略。當他們發現自己喜歡的古董或印象派畫作時,只會問一個問題——最近是否有類似的作品高價拍賣?

 

這確實是個簡單的問題,雖然其他問題可能更有意義,譬如說「這個畫家是否將成為另一個畢卡索?」或「十八世紀的法國家具,價格是否會大漲?」關於這類對於未來發展的預測,或許可以讓當事人取得更豐厚的收穫,但很少有人可以整合能力、知識與時效,穩定預測出未來事件的發展。姑且不論我的親家們是否能夠預測未來,但其實他們也沒那種必要——因為他們已經知道如何藉由研究當下的狀況,進而從中獲利。

 

這並不是說他們對於藝術品或古董的知識,不能幫助他們賺錢,但很多人都擁有這類的知識,而我親家們所掌握的真正優勢,則是把知識引用到別人罕至的地方。這種人跡罕至的地方,並不容易找到;可是,一旦找到的話,由於競爭相對和緩,蒐集者也就更容易找到「訂價缺乏效率」的便宜貨了。

 

尋找價格便宜的股票,情況也一樣。如果把時間和精力都拿來尋找、分析別人不注意的股票,那麼找到便宜貨的機會就會大增。關鍵是:到哪裡去尋找這些機會?

 

讓我告訴各位一段老故事。有個水電工來到你家,敲敲水管之後說,「一百塊美元。」
「一百塊!」你不可置信地說,「就這麼敲幾下,就要一百塊美元?」
水電工回答,「哦!不,敲水管只要五塊,另外九十五塊,是要知道在哪裡敲。」
股票市場的情況也一樣,成功的奧秘,就是要知道在哪裡敲。請各位把這個概念放在心上,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股票市場中隱藏著哪些賺錢的機會。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詳見本書)

書籍基本資料

加購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