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金書城 book shop

目前位置: 首頁 >  財金書城

投資,愈被動賺愈多:向巴菲特學極簡投資法

Think, Act, and Invest Like Warren Buffett

※購書免運門檻,大宗購物流程,詳見"常見問題-財金書城相關"。

加購商品:

字體大小 A+ A A-

內容簡介 Introduction

股神神諭百百種,其實學一個就夠:消極投資,往往賺最多!
學會這套方法,包你不用終日死盯螢幕,殺進殺出卻爭不到半點利;
也無須再跟隨名嘴,成天追逐那雲端上的財富。

 

讀完這本書,你將了解到消極投資,會造就你更多,不單單是金錢,更多的是人生。

 

在這套極簡投資法中,你將學會:

 

‧訂定投資計畫的必要。想在投資過程中取勝,你必須有一套「系統」,也就是一套根據自身特有能力、意願,以及風險需求,決定資產如何分配的計畫。一旦計畫訂妥,寫成書面,便需要嚴格遵行。

 

‧決定你能承擔多少風險,然後根據這個層次配置資產。想做出正確抉擇,你得先學會分辨兩種不同的風險類型:好風險與壞風險。好風險才是你值得一冒的風險類型;壞風險是那種即使你冒了,也得不到補償的風險。冒險投資個別公司就是一個例子。謹慎的投資人能分清投機與投資的差異。他們只肯承擔有補償的風險。

 

‧投資成本很重要。打造一個成本低、節稅效益高、資產具有全球多樣性的投資組合

 

‧定期檢視投資組合,進行再平衡。維持適當的風險層次,管好你的投資組合,以讓效益最大化。

 

巴菲特的投資術之美,就在於它出奇簡單:只需遵循基本原則行事,並保持頭腦冷靜就行了。

 

名人推薦

 

台灣的散戶真的很認真。只是我漸漸發現,學習方向的差異,可能就是造成投資績效不一的原因。對於那些每個禮拜花十幾個小時以上研究投資但績效卻不好的投資人來說,我衷心推薦先花幾個小時好好看看這本書。或許採行被動投資之後,不但投資能賺錢,每個禮拜更可以多出許多時間來享受美好的人生。──《商周》「小資族學理財」專欄作者 李柏鋒

 

大多人都以為巴菲特是一位主動選股的「模範人士」。但巴老在投資界的地位就像一位頂尖奧運級運動選手,大多投資人無法也不可能拿到像巴菲特一樣的成績。這本書詳細解釋了巴老給一般投資人的實用建議。透過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你的投資成果與人生經驗,往往都會更加豐碩美好。──財經作家 綠角

 

「花一個小時讀這本充滿智慧、明白易解的投資指南,比做什麼都值得。」──《漫步華爾街》作者伯登‧默基爾(Burton G. Malkiel)

 

「如果你一直大惑不解,為什麼你的投資之路走得如此艱辛,你應該看《投資,愈被動賺愈多》。這本簡短的書,能診斷出你的毛病,開出處方。」──《投資金律》作者威廉‧伯恩斯坦(William Bernstein)

 

「作者善於協助投資人以明智的方式管理投資組合,他毫無疑問是這方面的專家。他的新著《投資,愈被動賺愈多》,以一種令人深省、強有力的方式,將財富管理的每一層面都結合在一起。」──《不看盤,我才賺到大錢》作者比爾‧舒希斯(Bill Schultheis)

作者簡介 authors Introduction

Larry E. Swedroe 【萊利‧史維哲/賴瑞.斯韋德羅】

現任:

紐約大學企管碩士,主修財務,目前為白金漢資產管理顧問服務公司(BAM Advisor Services)董事兼研究部主任。在此之前,他曾於保誠抵押貸款公司(Prudential Home Mortgage)、花旗銀行(Citicorp)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擔任高階經理人。史維哲經常應邀在各種財經論壇上發表演說,並為CBSNews.com部落格「聰明投資」(Wise Investing)版主。

 

斯韋德羅目前於Buckingham Strategic Wealth擔任主研究顧問,將他的專業、時間與精力投入在教育投資人以獲利證據為基礎進行投資。斯韋德羅有許多著作,並從事類投資教育的工作,讓他得到許多電視節目邀約,分享投資觀念與心法。
 
斯韋德羅擁有紐約大學金融與投資學的MBA學位,並有紐約Baruch學院的金融學士學位。

推薦序 Recommended preface

推薦序

學習方向,決定了投資績效優劣

 

很多人的觀念都是:只要我愈努力,就愈可能更接近成功一步。所以在投資上,很多人其實一直都很努力,只要有課就去上;每天看好幾份報紙;電視台的財經節目一個都不放過;每一支股票的股號倒背如流只是基本。其實有很多投資人幾乎就把腦子當成股市行情表了,你問他2498今天漲幅、股價是多少,都能馬上背給你聽。

 

但是這麼努力的結果,成功了嗎?無論是從身邊的例子、券商的資料或是新聞中曾經提過的統計,其實都支持一個論點:散戶在股市中輸多贏少。這麼努力,卻還是賠錢了,是真的嗎?又為什麼呢?

 

其實看一下台灣的富豪排行榜就知道了,沒有一個是純粹靠投資股票變有錢的,而全世界唯一最被津津樂道的特例,大概就只有巴菲特一人而已。投資致富者少,那麼投資破產的人呢?從不時出現在社會新聞的案件就可以知道,這樣的情況不算罕見,而且就算在股市大好的時候也一樣。

 

是散戶不夠認真嗎?其實就我的經驗來看,台灣的散戶真的很認真。無論是我的部落格、專欄或PTT討論區,常常都有認真的投資人問我問題,我也在互相討論之中慢慢學到更多。只是我漸漸發現,學習方向的差異,可能就是造成投資績效不一的原因。

 

一般的投資人,會花很多的成本(無論是財務上或是時間上)在選股、擇時和找明牌。不過這些成本都是一次性的消耗品,下一次投資還得重頭來過。例如你去年才花了三天兩夜做完研究,知道今年要投資哪些公司,但是今年還得再花三天兩夜重來一次。

 

然而我卻很少這麼做。身為一個財經部落客,我其實並不見得很清楚現在的指數價位在哪裡。除了一些無意中記起來的個股,許多網友問我對某家公司股票的看法,我第一件事情是先去Google一下那個股號是什麼公司。對我來說,查得到的資訊以及馬上就過時的資訊,我是沒有興趣去了解的。

 

不過我花在投資上面的時間並不少,大多都拿來看書、看文章。我自知無法預測行情,所以平時幾乎不交易;我的券商持股資料一列出來,很多都持有將近2,000天了。當然,我是幸運的,在金融海嘯的最低點買進,所以成果自然亮眼,不過這其實還牽涉到兩個關鍵問題:為什麼我選擇在金融海嘯的時候買?為什麼我已經賺超過一倍了還不賣?

 

而這就是《投資,愈被動賺愈多》一書中提到的精華。首先,如同書中所提,指數型商品是最理想的投資工具,像是ETF或指數型共同基金,這些基金費用很低,而且追蹤指數,提供投資人跟指數很貼近的績效,而這就已經勝過大多數投資人的報酬率。

 

相信買過基金的投資人,一定體會過:指數漲了我的基金卻沒漲。雖說有經理人操作可能是優勢,但經理人本身的表現是好是壞卻也是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而書中就告訴你:積極管理的基金能贏過指數的比例很低,而且根本無法事先預測。

 

這就是為什麼即使是被稱為股神的巴菲特,都數度推薦指數型基金,並認為什麼都不懂的投資人光是長期持有這樣的投資工具,就能夠贏過大多數投資專家的原因。為什麼要長期持有?因為短期操作的交易成本很高,而且除非你能預測行情,不然你可能無法如願買在低點、賣在高點,反而是高買低賣而賠錢。

 

其次,則是資產配置。許多投資人都有一個錯誤觀念,那就是持有很多的基金,認為這樣就已經分散了風險,但其實只是增加了投資成本而已。如果同時持有20檔台股基金,那麼可以預見的是,這些基金都一起漲也一起跌。

 

真正的分散風險,不是持有很多標的,而是持有不一樣的標的。舉例來說,股票和債券通常一漲一跌;如果持有各半,那麼波動風險就會被抵銷了,但是長期報酬卻都能拿到。資產配置的威力就在於,讓投資組合能降低風險、提高報酬;如果加上再平衡的機制低買、高賣,報酬會更漂亮。

 

本書篇幅不多,卻已將被動投資的精華交待得相當清楚。對於那些每個禮拜花十幾個小時以上研究投資但績效卻不好的投資人來說,我衷心推薦先花幾個小時好好看看這本書。或許採行被動投資之後,不但投資能賺錢,每個禮拜更可以多出許多時間來享受美好的人生。

 

《商周》「小資族學理財」專欄作者 李柏鋒

目錄 Table of Contents

推薦序 學習方向,決定了投資績效優劣
前言 我為什麼寫這本書

1.想像巴菲特一樣投資嗎?先聽聽他的建議吧
積極投資vs消極投資
市場預測有價值嗎?
算計進出場時機有效果嗎?

2.想像巴菲特一樣投資嗎?先學學像他一樣思考吧
不理會消息,更不隨之起舞
看見危機,看見風險,還要看到更遠的地方
訂下計畫,嚴格遵守

3.你應該做一個積極或一個消極投資人?
該採哪種策略?讓證據來告訴你
投資人贏不了大盤的原因在於……
積極管理,只會吃掉報酬率

4.計畫的必要:它涉及的不僅只是投資而已
財務規劃必須是一種活的文件

5.你應該冒多少風險?資產配置決定
承擔風險的能力
承擔風險的意願
把投資組合的組成分3大類
優先把錢放進稅務優惠帳戶
只承擔有補償的風險

6.怎麼建一個設計良好的投資組合
分散:跨越不同資產類別
債券有助降低風險
要玩就玩贏家遊戲

7.對投資組合的照顧與保養
適時進行再平衡
積極管理稅務問題

8.你應該聘一位理財顧問嗎?
自己理財前應自問的5個問題
選擇財務顧問時要謹守的3個標準

9.在人生遊戲中取勝
「大石塊」: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有則故事能幫你找出答案

結語
謹慎投資的30條規則

 

關鍵字:麥格羅‧希爾/Larry E. Swedroe 【萊利‧史維哲】/譚天

達人推薦 Recommendation

讀者評論 Reader Comments 我要評論

精彩試閱 Wonderful Preview
字體大小 A+ A A-

第三章 你應該做一個積極或一個消極投資人?

 

有關投資有兩個相互衝突的理論。傳統智慧是,市場效率不佳,資產價格不斷遭市場錯估。如果事實果真如此,精明而肯下苦功的人,能找出遭市場低估或高估的股票,買進遭低估的,避開(甚至放空)遭高估的,從中賺錢。他們會這麼想:「英特爾(Intel)一股只要20塊,我們應該大量買進,因為它事實上要值30塊。」也或許他們會說:「不能買,因為它其實只值10塊。」這是所謂選股術(art of stock selection)。此外,如果市場錯估資產,精明的人還可以算計市場時機:在猛牛即將入市時,搶先加碼投注股市;在惡熊即將出洞以前,先一步減碼,從股市撤資。這是所謂市場時機術(art of market timing)。兩者加在一起,就是積極管理之術。

 

與它衝突的另一理論,認為市場是有效率的。因此,證券價格是對資產最正確的估價。如果市場有效率,一切超越市場的運作都極可能徒勞無功,特別是在計入開支以後,這麼做更加划不來。這並不表示投資人不可能擊敗市場。我們認為,既然投入這種運作的專業人士數以萬計(個別散戶人數更不下千百萬),就算以長期表現而論,也總會有人靠運氣賺錢。

 

該採哪種策略?讓證據來告訴你

 

為了盡可能實現財務目標,你需要決定哪一種理論與策略最明智。問題是,怎麼知道最明智的是積極、還是消極策略。在我們人生旅途中,金錢(不是金錢本身,而是金錢為我們帶來的東西)或許是僅次於家庭與身體健康之後、第三個最重要的事,但儘管事實如此,我們的教育體系卻完全沒有為投資人帶來任何知識、幫他們解決這個「積極還是消極」的問題。除非你是主修財務的企管碩士,你很可能連一堂資本市場理論的課也沒有上過。

 

此外,或從華爾街或從財經媒體,你還很可能得到偏差的答覆。華爾街慫恿你玩積極投資的遊戲,因為這樣他們才能向你抽取高額的管理費用,才能在你買賣的時候抽佣金,才能靠買賣價差(bid-offer spread)賺錢。財經媒體也慫恿你「加進來」。

 

還好,這世上有一大堆證據,證明積極管理不能帶來「alpha」(好成績):它的表現,不如經適當風險調整過後的參照標準(risk-adjusted benchmark,例如將一支小型基金的表現,與一個小型指數、而不是與標準普爾500指數的表現相比)。本章開頭安排的那張插圖顯示,證據的天平大大偏向於消極投資。個別投資人、共同基金與年金業者,為了創造「alpha」,無不費盡心力,學術界也針對這些努力做了許多研究,以下是有關研究結果的簡短摘要。不要忘了,如果市場效率不佳,投資人應能在投資成果上,持續超越適當風險調整過後的參照標準。而且持續性應該比隨機可期性(randomly expected,就是靠運氣賺錢的可能性)大。

 

散戶一般高估自己

 

我們首先探討有關個別投資人表現的證據。這些證據明白顯示,個別人士在投資路上輸多贏少,只便宜了那些產品與服務供應商。以下是這些證據的摘要:

 

‧個別投資人不論男女,買進的股票,一般在他們買進以後表現轉弱;賣出的股票一般在他們賣出以後表現轉強。

 

‧個別投資人不論男女,表現一般不如市場,不如風險調整過後的參照標準指數。

 

‧進出市場最頻繁的個別投資人,表現也最差。

 

‧愈是對自己充滿信心、認為自己能找出遭市場錯估的證券,或認為自己能算出市場時機的人,表現愈糟。

 

‧男性個別投資人取得的毛報酬與女性類似。但由於買進、賣出較頻繁,造成報酬縮水,男性取得的淨報酬不如女性。

 

‧單身女性取得的淨報酬比已婚女性高,或許這是因為她們可以自行做主、不受過於自信的伴侶影響所致。

 

‧事實證明,多人一起操作的成果,不比一個人操作強。投資人股友會的表現,平均比一個廣市場指數每年落後近4%。若計入風險,表現更差。整年不進出股市的股友會表現比較好。

 

‧事實證明,智慧不能轉換為較高的報酬。在一連15年間,門薩國際(Mensa International,高智商協會)投資俱樂部的表現,每年落後標準普爾500指數近13%。

 

使問題更加嚴重的是,投資人對他們的成績之差懵然無知。有關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投資人高估了自己一年來的投資表現,而且高估幅度高達驚人的11.5%。此外,投資報酬愈低,投資人在評估自己獲得的報酬時,與事實的偏差也愈大。例如,僅有5%投資人承認自己得到負報酬(虧了本),而事實真相卻是,25%的投資人虧損,75%以上的投資人表現不如相關參照標準指數。

 

頻繁進出徒增成本

 

積極管理基金也沒有交出好成績,以下是有關證據的摘要:

 

‧沒有證據證明,積極管理基金的投資表現能夠持續勝過隨機可期。積極管理人過去的表現即使亮麗,不表示今後仍能有這樣的表現。

 

‧開支以一對一的基礎減少報酬(每開支一塊錢,報酬也會扣除大約一塊錢),共同基金的表現一般而言長期不佳,主要原因就在這裡。

 

‧頻頻買進賣出使投資稅前報酬縮水,縮水幅度幾達交易價值的1%。

 

‧晨星基金(Morningstar)本身進行的研究發現,用開支率預估表現,比用它的星號評級(star rating)系統預估得更準。只要根據開支排名就能算得更準:成本最低的基金一般能帶來最高的報酬。

 

最大的問題在於,事實證明,選股與市場時機算計的成本是一個難以克服的障礙。而且,儘管大多數人不以為然,事實證明就算是長久以來(例如10年、甚至15年)一直有優越表現的基金,今後的表現也未必能同樣優越;靠技巧、還是靠運氣取勝,很難讓人分清。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原因是,積極管理一旦成功,也為自己的敗北埋下伏筆:由於納入管理的資產不斷增加,想交出好成績也愈來愈難。積極管理基金即使有幹練的經理人操盤,表現也難以持續良好,這是主要原因。

 

巴菲特很可能就是根據這些事實佐證,而有以下結論:

 

「只要定期投資一檔指數型基金,什麼都不懂的投資人事實上可以做得比大多數投資專家還要好。」

 

免稅好康輪不到你

 

許多人相信,這世上如果有什麼可以擊敗市場的投資業者,這業者非美國公司的養老年金計畫莫屬。這種信念似乎言之有理。為什麼這個假設有道理?且讓我們想一想:

 

‧養老年金計畫控制鉅額資金,可以找最幹練、最優秀的基金經理為它操盤。

 

‧養老年金計畫不會聘用過去業績表現不佳的經理。

 

‧大多數養老年金計畫都會聘用專業顧問業者,幫他們進行面試、篩選,最後挑出最優秀的經理人才。這些顧問業者用了成群才幹之士,在這麼多幹才合力之下,思考當然周全。

 

‧他們收取的費用,比個別投資人支付理專的費用低得多。

 

‧養老年金計畫享有免稅優惠,沒有個別投資人必須承擔的稅負。

 

以下是養老年金計畫表現的實證:

 

‧養老年金計畫主事者聘用表現優異的投資經理。不過,一旦受聘以後,這些經理交出的報酬率成績單開始與其他人不相上下,他們的優異表現後繼無力。如果年金計畫主事者沒有將表現不好的投資經理開除,繼續聘用他們,投資報酬反而比換用新人操盤所得的報酬高。

 

‧或許有些基金管理人確能有優於參照標準的表現,但證據顯示,這類經理人數寥寥無幾,不比純憑運氣出線的人數為多。

 

針對美國公司401(k)計畫(美國政府養老年金計畫)投資報酬進行的研究,也發現類似證據:沒有人能預知哪些積極基金會有優於相關參照標準的表現。你可以清楚見到,消極投資才是勝者的遊戲,這證據多得不勝枚舉。積極管理必敗無疑,因為它的勝算低得不值得一試。除以上實證以外,諾貝爾獎得主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e)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簡單而優雅的證據,說明積極管理總而言之,是一個輸家玩的遊戲。

 

投資人贏不了大盤的原因在於……

 

市場上只有兩類型投資人,一是積極、一是消極投資人。假設70%投資人為積極,30%為消極。再假設市場報酬率為10%。(無論消極與積極佔有的百分比是多少,報酬率都一樣。)在未扣除開支的情況下,消極投資人一定有10%的賺頭。積極投資經理總體而言,在未扣除開支的情況下,積極投資人應該有多少賺頭?由於各部相加必須等於和,整體而言,積極投資經理也必須有10%的報酬。這道算式可以用以下方程式表現:

 

整體市場 = 積極投資人  +  消極投資人

(10%) = (70%x?)   +(30%x10%)

(10%) =(70%x10%)+(30%x10%)

 

無論你用的是多少百分比的市佔率,結果都一樣。原因是,所有的股票總是有人擁有。如果一位積極投資人因為加碼的股票表現優異而大賺,一定有另一位積極投資人因為同一股票持有不足而慘虧。總體而言,在未扣除開支的情況下,積極投資人賺取的市場報酬率與消極投資人一樣。無論屬於哪一種資產類別或市場類型都一樣。

 

積極管理,只會吃掉報酬率

 

我們在這套方程式中,可以用任何其他指數或資產類別替代整體股市,得到的結果仍然不變。有人說,積極管理在小型股與新興市場股這類「效率不足」的資產類別很管用。這說法也因我們這套算式而不攻自破。

 

此外,無論市場是牛、或是熊當道,結果都一樣。如果市場虧損10%,在未扣除開支的情況下,先鋒整體股市基金(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Fund)也會虧損10%。總體而言,積極投資人也必定虧損10%。無論牛市還是熊市,算式永遠一樣。

 

目前為止,我們討論的都是毛(未扣除開支的)報酬。不幸的是,你賺不到毛報酬;你只能賺扣除開支以後的淨報酬。想知道賺了多少淨報酬,就必須扣除一切成本。

 

所謂成本包括:

 

‧開支:基金的營運開支。

 

‧交易成本:基金花在證券買賣上的成本。

 

‧買賣價差(bid-offer spread):賣價(你在買的時候付出的價錢,又叫出價)與買價(你在賣的時候收到的價錢,又叫投標價)之間的差距。

 

‧經紀佣金。

 

‧市場衝擊成本(market impact cost):在進行大宗股票交易時出現的額外成本。造成這類成本的原因是,買、賣尚未全額完成時,市場價格已經出現波動。

 

‧現金成本:完全用自己的資金進行買賣,與完全用其他人投資的資金進行買賣,兩者賺取的報酬不同,這項差異就是現金成本。

 

由於積極基金在每一項成本類型中的開支都比較高,運用消極投資策略的成本,比積極策略低。也因此,整體而言,消極投資人賺取的淨報酬一定高於積極投資人。這是不容否認的數學事實。總括而言,積極基金管理是一種負和(失敗者的)遊戲。

 

無所不在的證據告訴我們,想在積極基金管理的遊戲中取勝,最妥當的辦法就是退出不玩。所以,只有消極投資策略才是贏家的策略。你可以投資先鋒(Vanguard)、嘉信(Charles Schwab)與富達(Fidelity)這類指數型共同基金(index mutual fund)。你也可以考慮投資安碩(iShares)與道富(SPDR)這類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traded fund, ETF,基本上就是像股票一樣,整天在股市交易的共同基金)。

 

還有一個選項是消極管理基金(passively managed fund,屬於消極基金,但不是指數型基金)。提供消極管理基金的業者包括盛匯商機(Bridgeway)、戴曼盛諾基金顧問(Dimensional Fund Advisors, DFA)、景順(Invesco,透過它的PowerShares基金進行交易)與智慧樹(WisdomTree)等基金家族。設計良好的消極管理基金,不僅可以將指數型基金之利(例如低成本、高度多樣化、交易不頻繁、稅務效率高)擴至最大,還能將指數型基金的一些負面效果(例如造成交易成本增加、導致稅務效率不佳的強制買賣)減到最小。

 

現在你已經知道什麼是正確策略了。我們來看看怎麼訂定財務規劃。

加購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