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金書城 book shop

目前位置: 首頁 >  財金書城

經濟之眼-解析經濟指標、掌握市場趨勢的投資智慧

Inside Greenspan’s briefcase

  • 作者: Robert Stein
  • 譯者: 陳儀
  • 出版社: 麥格羅‧希爾
  • 出版日期: 2002-12-20
  • 定價: 320元
  • 優惠價: 88282
  • 會員價: 77246
  • 加贈點數: 0

※購書免運門檻,大宗購物流程,詳見"常見問題-財金書城相關"。

加購商品:

字體大小 A+ A A-

內容簡介 Introduction

本書特色


1.透徹解析經濟指標:詳細解析各種讀者知其然、卻不知所以然的經濟指標,包括消費者物價指數、就業報告、消費者信心指數、褐皮書、國民生產毛額、ISM指數等。讓讀者了解每種指數背後的意義內涵,從中獲得精準的投資判斷力。


2.透視總體經濟脈動:具體而微介紹經濟運作的法則、原理,各種金融機構(例如聯邦準備理事會)的職掌及功能,以及在不同的經濟情勢時,政府機關可能會作出的判斷及決策。讀者可以藉由本書,對總體經濟有一全盤的了解,進而掌握市場趨勢及投資方向。


3.行文平易近人、「金融字典」解說詳盡:本書行文平易近人,即使是完全沒有相關背景知識的讀者,都不會有閱讀上的障礙或理解上的問題。在專有名詞方面闢有「金融字典」專欄,讓讀者能夠快速吸收金融相關知識。

 

 

新書簡介


本書對你你制訂最佳的投資決策大有幫助,你再也不須在看到電視螢幕上閃爍的最新「經濟頭條」時,急著做出立即性的投資決策來因應。
--------------擷取自第一章

 

美國經濟對美國的股票市場有著極大的影響力,《經濟之眼》一書驗證了主要經濟報告與數據對市場表現所產生的短期與長期影響,並幫助你了解聯邦準備理事長葛林斯班如何領導Fed採取行動,以及採取相關行動的原因。

 

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本指南,它幫助你判斷哪一些報告與數據是重要的,並從中發現投資線索,這本討論影響市場的真正原因的書提到了:

 

主要經濟報告-從GDP到就業報告,以及它們對投資人的意義。
經濟景氣的四個階段,以及在各階段累積財富、規避風險的策略。
發現通貨膨脹循環的早期警訊,並依照你所發現的事實調整投資組合。
為何當所有經濟數字看起來都非常亮麗,但金融市場卻經常下跌呢?而當廣播媒體充斥預測未來將是「黑暗與毀滅」時,為何敏銳的投資人卻經常可以獲得二位數或三位數的報酬呢?《經濟之眼》一書明確指出商業循環的現實情況與那些影響投資人行為(通常是沒有邏輯可言的)的事實與謬論是無關的。

 

本書是了解經濟走向的樣板,它也列出了一些即將產生的經濟變化之徵象,最後,它也點出了在強勢市場持股滿檔的投資人避開市場下跌趨勢的管道(因為空頭市場總是不可避免地在多頭市場以後出現)。

 

在大眾化報紙上的金融性公告以及分析師的「熱門股」推薦,可以說是現代版的黃鐵礦,因為這當中所包含的都是過時的資訊,投資專家們老早就已經將這些資訊使用在他們的投資決策裡。因此,你必須要查出這些專業人士取得想法與諮詢的管道、他們在找些什麼資訊,以及他們如何解讀這些從《經濟之眼》一書中所獲得的美妙且節奏明快的資訊。

作者簡介 authors Introduction

Robert Stein 【勞勃.史丹】

現任:

史丹是一位經濟學者、投資組合經理,以及位於芝加哥的亞斯特資產管理公司的資深合夥人。亞斯特公司採用總體經濟的模型制定投資決策。史丹先生的職業生涯是起始於聯邦準備理事會的分析師,他也在證券商與投資產業的金融網站StockBroker.com中擔任資深經濟學者,他也是該網站的創辦人。史丹經常寫作以評論經濟與市場,此外他也曾經為華爾街日報、商業週刊、紐約時報、今日美國(USA Today)與路透社寫過專欄,此外也經常在CNN、CNBC、Fox新聞、彭博社與其他全國性節目上出現。

推薦序 Recommended preface

原書序


過去五年以來,追逐美國金融市場日常起起落落的行為已經從華爾街內的金融利益遊戲擴大成為全國性現象。一般的中產階級不僅每天早晨像看著棒球成績表一般地從報紙上查看股價,花費許多時間收看像CNBC這樣的金融新聞網,也花費許多心力搜尋網路上的新聞網站,以追蹤股市指數的分秒變化。

 

但是許多投入這個競技場的一般投資人,對於影響每日、每週與每月股市走勢的經濟事務卻了解不深。就像棒球球迷最基本需要知道如何計算投手的平均防禦率或打者的打擊率一樣,今日的投資人需要了解每天從華盛頓文官體系如勞工部、商務部以及聯邦準備理事會所發布的經濟數據,對自己的退休計畫或共同基金投資的意義何在。每一個月都有大量的數據發布,從失業率、消費者物價指數到消費者信心指數等,這些都可能對每一個投資人的一生積蓄帶來福氣或是災厄。

 

很少人能將這些經濟數字的意義解讀得比勞勃.史丹還要好。我第一次與勞勃見面是在十年前的紐約市,當時我才剛展開我的記者生涯,在道瓊新聞網(Dow Jones Newswires)裡負責報導外匯市場的上下變動。當時,我個人對外匯市場內部運作的認識還相當粗淺,而且就像許多新手投資人一樣,我希望有人可以指點我看透影響市場脈動的潛在事件的訣竅,包括每天公布的經濟數字、聯邦準備理事會細微的政策變化,以及世界主要工業國,也就是一般所熟知的七大工業國(G7)經常性會議後所公布的愚鈍宣示等。

 

當我開始執筆撰寫第一篇外匯交易市場每週專欄時,我的一個同事建議我打電話給勞勃,向他徵詢有關美元兌日圓走勢的看法。當時,市場普遍認為美國與日本將針對關鍵的汽車業問題達成貿易協定,同意讓美國外銷更多汽車到日本。由於預期心理認為談判結果將對美國有利,因此在貿易談判會議之前,美元兌日圓匯率就已經先出現顯著的升值走勢。

 

然而,情況的發展完全不是如此,兩國間的談判不僅突然破裂,而且沒有發表最終協議,取而代之的是美國在週末會談結束時,片面表示它將對日本汽車市場進行一年的調查。就國際立場而言,這對美國可以說是極大的挫敗。我在那個星期天的下午打了電話給勞勃,請教他這個令人失望的結果對市場的意義為何。事後來看,這通電話算是比較輕鬆的一段對談。他說,由於美元當時已因預期心理而先大幅升值,因此當東京外匯市場週一早晨開盤時,美元將會重挫。但是,就這個事件而言,勞勃教導我的知識比推測一時的新聞快報對某一天交易的影響還要多。他教導我一些過去從來都不懂的道理:市場的反應是基於預期心理,而非已發生的事實。

 

那些密切追蹤全球貿易政策的人們早就作好美元將貶值的準備;而那些在駕駛座打瞌睡的人就注定是輸家。雖然一般投資人很少介入波動極大的外匯市場,但勞勃對美元的看法正告訴我們,瞭解各項日常經濟指標並將之運用在投資決策上有多麼重要。愈瞭解經濟現況的投資人,長期投資績效將愈好。

 

這並不是說預測市場的方向是非常容易的事。就如同勞勃在書上所談到的,許多聰明且充分瞭解現況的人們在面對同一個新聞事件時,也曾經不只一次地歸納出截然不同的投資決策。其中最重要的例子便是投資人對聯邦準備理事會(權力正逐漸增加的美國中央銀行,目前由大家公認的「神使」亞倫.葛林斯班所領導)利率決策的反應。

 

就一般大眾的認知而言,葛林斯班已經被視為經濟領域中的「斯文加利」(Svengali,譯註:莫里哀小說中的人物,利用催眠使人唯命是從),在緊閉的大門後對經濟進行微調,但卻愛發表不透明且有時令人費解的聲明。但是事實上,葛林斯班最偉大的貢獻可能在於他讓Fed更公開它對經濟的看法。基本來說,葛林斯班已經讓制定利率決策的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FOMC)針對其例行性運作定期進行公開宣示。對那些以前幾乎每個月都在華盛頓時間某一個星期二下午兩點十五分固定坐在電視機前、企圖瞭解FOMC決策的人而言,這樣的發展可能對他們帶來些許震撼。葛林斯班接手聯邦準備理事會後,再也沒有所謂的「大眾認知式」的利率走向,在這之前,投資人只能透過研究美國公債市場的起起落落,來猜測Fed的政策變化

 

但現在,不僅是Fed公開對大眾宣布其決策,近年來,葛林斯班更進一步強化對外公開的方向。1990年代末期,Fed的官員開始配合他們的利率動向來對外發表聲明,目的除了要通知大眾相關的政策轉變以外,也提供了他們對經濟風險的評估意見。

 

就理論而言,人們由Fed的異動應該可以推測出一些端倪,畢竟不論Fed對經濟現況的簡單聲明內容如何-無論是收縮、擴張;通貨膨脹或物價穩定─人們真正關心的還是中央銀行官員的內心想法。不過,就實務情況而言,這些聲明卻帶來更多迷惑,原因在於不同的投資人對中央銀行的宣示有著不同的解讀。

 

Fed在1999年10月5日決定維持利率不變以後,它發布聲明表示未來將傾向於提升利率,這個消息讓股價突然重挫,因為葛林斯班似乎準備緊縮經濟成長;但是一個小時以後,困惑的投資人突然又改變看法,認為Fed雖然將提高利率,但是時機應該會是在2000年以後,股市亦因此而出現反彈。從這些反應中,我們看到了極大程度的市場混淆。如果專業投資人無法推測Fed的語言真義,那麼散戶投資人又如何能作得到呢?

 

持平而言,Fed已經改變了它的揭露政策,但至今許多市場投資老手仍舊無法看透中央銀行傳遞的真正訊息。因此,許多投資人寧願冒著極大的風險,不理會Fed的政策聲明。然而由Fed所掌控的利率上升或下降,對經濟體系中的影響高達數十億美元,對房屋貸款、企業投資乃至一般消費者信用卡循環利率都有影響,而這種種項目都對美國甚至全球金融市場具有關鍵影響力。

 

所以,有時候讓人們感到困惑、並可能導致相反結論的政策聲明到底有何意義呢?首先,聲明中隱含Fed真正的意涵,只要你知道要特別注意什麼事項,就會清礎發現聲明中所暗示的訊息。就像是企業運用其工具一樣,葛林斯班與他的同事在作決策之前也使用他們的工具──也就是公開發布的經濟數據,這些數據對投資人而言都是隨手可得的。

 

當然我並不是說預測經濟與市場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如果對經濟指標有基礎的瞭解,如失業率上升為何能帶領股市大漲、耐久財訂單的增加為何導致債券市場下跌等,投資人便可以作出充分瞭解資訊的投資決策。

 

《經濟之眼》一書是很好的起步,即便是長期投資人也會喜歡這本書。它不像我們在大學時代最恐懼的經濟學概要(Economics 101),本書提供投資人一個易於閱讀的原則,讓大家可以輕鬆瞭解經濟。它納入勞勃在過去數十年研究市場的生涯中所發生的許多多采多姿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勞勃總是有辦法將幽默感融入內容當中,這對撰寫有關成長率與平均年度物價等內容而言,實屬難能可貴。

 

過去十年以來我認識他並與他共事,勞勃已經成為我極珍貴的資源,他不僅幫助我釐清經濟數據對概略背景的意義,他也讓我見識到日常經濟公告對個別企業與個人所產生的實際影響。事實上,是勞勃教我學會分辨華盛頓所公布的指標中孰者重要以及其重要的原因,我希望你們也能像我一樣樂於向他學習。

 

 

蘿拉.柯恩
經濟特派員
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雜誌
2002年1月

 

 

引言


有一天,我在芝加哥的一家熟食店買一份鹹牛肉裸麥麵包,哈維(熟食店老板)在櫃檯後面和我閒聊,他問我:「你不是股票營業員嗎?」

 

身為亞斯特資產管理公司(Astor Asset Management)的投資組合經理與Stockbroker.com網站的聯合創辦人(也是經濟學者與前任外匯交易員),我認為「股票營業員」對我而言似乎是一個貼切的描述。「是啊!」我點點頭,看著哈維切著我的鹹牛肉,他小心翼翼地設法將這些牛肉的厚度切得符合我平常所點的標準。

 

「那麼,你可不可以告訴我,Fed今天會不會調整利率政策?」

 

這並不是我所期待的問題,我以為哈維充其量可能問的是一檔他在電視上所聽到,或是看起來很富有的顧客在櫃檯前所談論的「熱門股」。但是,他問的卻是聯邦公開操作委員會(較耳熟能詳的說法是FOMC與「Fed」)可能採取的行動。

 

「告訴我,」我回答:「兩年前,你知道Fed什麼時候開會嗎?」

 

看起來哈維是個長期的投資人,他應該持有共同基金、一些股票,也許也參加了401(k)*計畫,但是他絕對不是一個積極的投資人,所以他為何要這麼密切地追蹤Fed的行動?

 

「是啊,我知道他們今天開會,而且可能會降息。」哈維解釋著,一邊幫我包著外帶的三明治。「這對股票將是個好消息,對吧?」

 

顯然地,投資人對經濟報告的認知已經提高。如果這家熟食店中所發生的事情還不夠說明這一點,那麼,我拜訪蘿貝塔阿姨所發生的事應該可以進一步說明這個現象。我的姨媽屬於那種所謂的長期投資人,她買進並持有一些股票、共同基金以及債券,她也不是所謂的短線客。

 

有一天當我去看她時,她只問我一件事—「就業報告將會呈現什麼樣的情況?」我以一個問題來回答她的問題:「蘿貝塔阿姨,你是什麼時候開始注意就業報告的?」

 

「他們早上在電視上討論這個問題。」她快速地回答,看起來像是希望她的經濟學者外甥不會過度興奮並對她過度崇拜:「這將是一個很重要的數字。」

 

當然蘿貝塔阿姨和哈維-那個熟食店老闆,都是對的。Fed的行動和就業報告都很重要,但是對「經濟」重要,而經濟和股票市場卻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最近,不管是短線或長期投資人都極度關切剛公布的經濟報告或「數字」(拜金融媒體的欣欣向榮所賜),當他們聽到就業數字顯現經濟走緩時,便開始期待Fed降息以推升股價,並帶動他們的投資組合增值。

 

這些日子以來,經濟新聞總是成為新聞頭條,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幾年前還是被擺在商業版,而且只有小一段篇幅的市場或經濟綜合報導穩佔今日的版面頭條呢?如果你的投資組合主要是未來30到40年內都不可能動用的401(k)計畫,那這個問題就不重要。如果Fed決定要採取任何行動,就業報告應該會先透露一些經濟情勢的端倪,否則也會有其他因素開始造成股市的波動,而你會想要立即知道這一切。

 

但是投資人真的了解這些數字的意義嗎?例如,他們了解消費者信心、消費者情緒或是消費者物價指數間的差異嗎?他們了解這些報告是如何計算與分析出來的呢?

 

今日的投資人,特別是那些市場中活躍的短線客,更需要全面了解經濟報告的內涵、它們的彙編方法、它們所代表的意義,以及專業市場投資人(例如證券商與銀行中的專業交易員)如何看待這些報告並利用這些資訊來進行交易。此外,投資人也應知道如何處理這些資訊,如果可能,必須將之納入投資策略的考量中。

 

至於在重要性方面,經濟報告總是起起落落,我記得我在大學暑假期間在交易廳擔任表哥吉米的記帳員時,收到一份關於經濟報告-從貨幣供給額到貿易逆差-如何影響市場的介紹,當時我們確實也密切注意這些數字的發布。

 

但時至今日,經濟的焦點-特別是從美國經濟自2001年3月以來陷入衰退後(由國家經濟研究局所定義的,如同我在第三章所解釋的)-像是GDP、失業率、全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報告與消費者物價指數等經濟報告都已成為每個人關切的重心。誰曉得明年最有影響力的指標又是什麼呢?

 

就本書而言,三大經濟報告與事件為
.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較耳熟能詳的名稱為FOMC或Fed。
.國內生產毛額(GDP):經濟成長率的高低。
.就業報告:失業情況如何?

 

在本書中,我們將謹慎檢視每一個報告,觀察它們的計算方式、它們所代表的意義、以及市場通常如何加以解讀。此外,我們將討論經濟報告對投資人情緒與市場反應行為的影響;更重要的是Fed如何利用經濟報告作為經濟現況的研判標準,並據以制定貨幣政策。

 

但需要注意的是,當你在接觸到這些統計數字與經濟數據時,有時可能會因解讀方式的不同而導致混淆,甚至出現誤導性的結論。此外,季與季的比較也可能混淆年度的比較結果,並使長期的分析成果出現差異。更進一步來說,像季與季比較「出現下滑」這樣的說法也常會令人感到混淆,實際上,有時候下滑只是成長率降低。例如,如果某一個指標在第一季成長10%,但在第二季僅成長2%,這便是下降──代表成長率大幅趨緩;然而,該指標還是成長的。所以,基本上來說,當我們觀察經濟指標時,應觀察它們在同樣期間的關係變化,如季與季或年與年。此外,有時候你應該看的是百分比變動,但有時候卻應觀察其他絕對數字。

 

《經濟之眼》並非條列許多名詞定義的生硬教科書,本書的目的是要啟發投資人的思想,讓他們能夠瞭解這些數字所代表的意義,以及市場專家如何解讀這些數字。有了這種新的認知以後,投資人將較能判斷市場因FOMC調降利率而下跌是否為過度反應,或是他們是否應該開始嚴肅地檢視自己的投資策略。

目錄 Table of Contents

  • 第一章 股票市場並非經濟
  • 第二章 聯邦準備理事會責:它的權責與非權責
  • 第三章 經濟所扮演的角色
  • 第四章 美元的本質
  • 第五章 國民生產毛額
  • 第六章 為生存而工作-就業指標
  • 第七章 消費者
  • 第八章 生產者
  • 第九章 通貨膨脹指標
  • 第十章 已經「過時」的經濟指標
  • 第十一章 鑑古知今

  •  
  • 結語-財富與你
  • 附錄A-主要經濟報告摘要
  • 附錄B-經濟報告範例
  •  

關鍵字:麥格羅‧希爾/Robert Stein 【勞勃.史丹】/陳儀

達人推薦 Recommendation

讀者評論 Reader Comments 我要評論

書籍基本資料

  • 分類:基金外匯總經投資
  • 作者: Robert Stein
  • 譯者: 陳儀
  • 出版社: 麥格羅‧希爾
  • 出版日期:2002-12-20
  • ISBN:9789574936991
  • 商城書號:M030
  • 規格:304頁

加購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