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金書城 book shop

目前位置: 首頁 >  財金書城

在平的世界找牛市:何時何地都賺錢的多頭策略

A Bull for All Seasons:Main Street Strategies for Finding the Money in Any Market

※購書免運門檻,大宗購物流程,詳見"常見問題-財金書城相關"。

加購商品:

字體大小 A+ A A-

內容簡介 Introduction

這個世界上,永遠都存在一個多頭市場,也就是我們習稱的「牛市」。你只需要知道它在哪裡,以及如何找到它,就能掌握先機,賺到最多的財富。《在平的世界找牛市》一書,將幫助你鎖定最重要的趨勢和事件,讓你掌握他人未能擁有的優勢,進而獲取最大利潤。

 

本書作者包伯.佛利區博士,將過去十年裡最具先見之明的文章彙集成冊,他在文中解釋了許多促使他做出各種投資決策的議題和事件。他從人口統計學、世界各地的事件,到聯準會活動等各種層面來分析總體趨勢,幾乎每次都一語中的。在每一篇文章中,佛利區都加上一段「事後驗證報告」,這段內容包括一些事實和數字,幾乎從每個案例都能看出其預測的精準度。其中幾個最經典的代表事件包括: 
國際市場的興起(1998) 
道瓊指數抵達1萬點(1999年)與1萬2000點(2005年) 
墨西哥股票市場的漲跌(2000年) 
美國經濟將在降稅後成長(2003年) 
原物料商品的全球性大行情(2004年) 
儘管消費者物價指數大幅竄升,聯準會依然降息(2007年)

作者簡介 authors Introduction

Dr. Bob Froehlich 【包伯.佛利區博士】

現任:

現任德意志資產管理公司(DWS Investments)副總裁,隸屬於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全球資產管理事業單位。目前擔任投資人策略委員會(Investor Strategy Committee)會長,為在華爾街股市投資人提供投資趨勢,以及和投資策略、投資產品之間的相關分析。

 

佛利區博士定期在CNBC電視台、福斯電視台(Fox)、美國有線新聞網 (CNN)和彭博電視台(Bloomberg TV)的節目中,發表評論;此外,他走遍全球六大洲及全美五十州,發表投資演說,每年受邀演講超過一千場,也是唯一主持過,華爾街那斯達克(NASDAQ)及紐約證交所(NYSE)開盤與收盤儀式的華爾街策略分析師。 他著有三部作品:《投資大趨勢》(商周出版)、《大錢潮:改變世界的五大趨勢》(財訊文化)、《The Three Bears Are Dead》。

推薦序 Recommended preface

前言

 

我自認是華爾街的倖存者。現在的我已經在華爾街就業圈子裡生存了超過三十年時間,一開始,我是從俄亥俄州一個地方自治公債發行人員做起,目前已成為整個華爾街圈子裡最頂尖的策略分析師之一。當然,若把我在美國國家廣播電視網財經新聞網(CNBC)、福克斯新聞(Fox New)、福克斯商業新聞(Fox Business New)、美國國家新聞網(CNN)和彭博(Bloomgerg)等電視上曝光的時間全部加起來,絕對不會輸給華爾街其他多數策略分析師。

 

那些經歷讓我成為共同基金產業裡,最受媒體觀眾寵愛的投資專家之一。最初,我從1995年12月開始在電視上曝光,那時還是個菜鳥的我,被選為CNN的新財經新聞網──CNNfn的原始來賓班底,如今我已經成為每一個CNBC節目的固定來賓。此外,我是CNBC最創新的節目概念──一個稱為環球財經連線「世界交易所」(Worldwide Exchange)節目──的首批來賓之一。這個節目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在世界各地「實況」同步轉播的財經新聞節目。這個節目的主播坐鎮在倫敦,聯席主播則是位於紐約和新加坡。在環球財經連線節目開播以前,廣播電視史上唯一在世界各地進行同步實況轉播的節目是「世界盃足球賽」。

 

我是唯一在CNBC股市擴音器(Squawk Box)節目的三個地點(紐約、倫敦與新加坡),同時擔任過客座主持者的人。此外,我也是福克斯新聞網一個備受推崇的週末節目「多頭與空頭」(Bulls n’ Bears)的特別來賓班底。福克斯新聞網成立它的商業新聞網—-福克斯商業新聞—-時,我還在該開台當天出席擔任來賓之一。我也在這個產業裡某些最有名望的投資節目包括

 

路易斯.魯基斯特(Louis Rukeyster)主持的《華爾街一週》(Wall Street Week)、路.多伯斯(Loe Dobbs)主持的《錢線》(Money Line)、與亞歷山大.海格(Alexander Haig)主持的《麥克尼爾/李瑞爾 新聞時刻》(MacNeil/Lehrer NewsHour)與《世界商業評論》(World Business)裡接受過訪問。

 

這樣高的電視曝光率,加上我身為一個高階主管的角色,使得許多財務顧問和散戶投資人習慣定期徵求我對當前驅動全球市場之投資事件的意見和分析。

 

不過,儘管我的媒體曝光率很高,我畢竟無法天天上財經電視擔任來賓,去針對每一個投資攸關事件發表評論;所以,取而代之的,我必須創造一個不屬於電視公開曝光的管道,好讓人們也可以透過這個管道來瞭解我的想法。

 

因此,我從十幾年前就開始撰寫投資評論。我並沒有設定僵硬的時程表,我並不是非得要在每週一早晨完成一篇預測當週市場投資波動方向的評論;取而代之的,只要感覺對了,我就會寫。如果有一項投資議題急需分析,我就會著手分析這個議題,並寫一篇和它有關的投資評論。如果沒有任何緊急的議題,我也不會為了追求「一週一篇評論」的目標而寫。

 

我這些評論是為一般市井小民而寫,不是為華爾街人士,因為我來自市井,而非華爾街。我在匹茲堡的北部出生與成長,而即便我是我們家裡第一個從大學畢業的人,我也從未忘卻我的市井根源。當市場突然整個逆轉時,最需要幫助的是一般市井小民。我從來都不曾想過要以高人一等的姿態來和一般市井小民對話,我也從來不想對別人說教,炫耀我有多麼瞭解市場。取而代之的,我只是想教導一般市井小民瞭解什麼是市場,同時為他們提供資訊。

 

這個務實的作法讓我的投資評論—-解讀目前驅動市場的事件──獲得華爾街券商界的認同,他們封我為當代最重要的投資策略分析師之一。如今華爾街的財務顧問和世界各地的一般市井小投資人都期待我能站在最前線,希望我可以在全球各地發生重大投資事件和議題時,用我的投資評論來為他們解惑。

 

這本書回顧了我過去十年的投資評論。其中,我有些看法極為正確,例如我認為千禧年(Y2K)將不會對市場造成重大影響。不過,我的某些觀點也不盡正確,例如我並沒有掌握到小型股表現超前的潛力。不過,無論對與錯,你一定都能從這些投資評論中清楚看出我的立場是什麼。而且無論對與錯,你也都能從中吸收一些教誨。現在再回頭看,這些評論依舊和我當時寫它們時一樣真實。在每一篇評論的最後,我還加入一段更新的對照,說明事後驗證的結果。請將這些內容當作我對這些評論的事後評分單。

 

這本書從第一章開始回顧過去十年的情況,這一章是聚焦在經濟層面,而第六章是最後一章,著眼於全球投資,其間的章節分別是聚焦在聯準會、市場、投資策略、公共政策和政治上。看過所有內容後,你就會發現這些評論中所討論的議題和機會都顯得歷久彌新,而從目前的角度來看,評論中的建議依舊和評論發表當時一樣的中肯。

 

在過去十年間,雖然我針對許多不同的主題寫了這麼多評論,不過我並沒有換過工作。我還是芝加哥市中心的那一棟大樓擔任同樣的職務。事實上,過去二十幾年來,我只換過一次工作,這種忠誠度是向我父親學來的,我要把這本書獻給他。他一生都為同一家公司開卡車,在近年來的華爾街圈子裡,他的那種忠誠度簡直就像天方夜譚。我父親一開始是擔任金貝爾斯(Gimbels)公司載貨卡車的全職助手,當年他因雙親過世而從高中休學。到十七歲時,他已經是個正駕駛,除了到軍中服役的時間以外,他一生都只為同一家公司──金貝爾斯百貨──工作。

 

相同的,過去十年來,我個人所從事的專業工作並未有顯著改變,只不過,我從三十二樓搬到了二十八樓,接下來又搬到三十四樓,現在,又搬到二十四樓,總之我曾在四個不同的樓層待過。

 

唯一的改變是我的上司。過去十年來,由於公司經過一系列的合併與收購、策略性結盟與諮詢重組等活動,所以我向十二個人報告過,換句話說,我有過十二個頂頭上司。也許從這一點,你就可以真正瞭解從事金融服務業的華爾街有多麼善變。

 

我的十二任上司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給予我充分的寫作自由,讓我能精準描繪出我想表達的投資想法。

 

他們從未對我施加壓力,要我寫任何一篇吹捧科技業或其他相關議題的正面評論,也未曾阻止我寫批評韓國的負面評論或其他我所關切的議題。事實上,過去十年間為這十二個主管工作,我一直都很快樂(最先是傑克.尼爾(Jack Neal),一直到十年後──也就是現在的上司亞賽爾.史華瑟(Axel Schwarzer)──均然;其間的十個主管則分別為史蒂夫.雷諾(Steve Renalds)、康尼利亞.史莫(Cornelia Small)、泰德.特拉斯科(Ted Truscott)、馬克.卡薩迪(Mark Casady)、湯姆.利陶爾(Tom Littauer)、林恩.柯夫林(Lin Coughlin)、迪恩.巴爾(Dean Barr)、李奧.葛羅霍斯基(Leo Grohowski)、比爾.席伯勒(Bill Shuebler)以及湯姆.伊格斯(Tom Eggers))。我很感謝他們每一個人,因為若他們對我個人和我的投資觀點不信任或沒有信心,就不會有這些評論,而如果沒有這些評論,就不會有如今這本書。

 

隨著這篇簡介接近尾聲,我要再度把焦點轉回我父親身上,他一生從未涉足華爾街。不過,他以他自己的方式來教我體會華爾街的所有成功之道。他教我,不管一生中作過什麼事情,事情本身絕對不會比做事的方法更重要。不管你做什麼,都必須抱持熱情與熱忱。而當有人給你機會時,你能給他們的最大回報,莫過於對他們獻出你的忠誠。這就是他終其一生在職場上所抱持的態度。在整整四十五年間,他一直是金貝爾斯百貨公司匹茲堡分店最忠誠的員工之一。我從孩提時代就透過第一手觀察,每天看著他帶著熱情和熱忱來面對他的工作:在我小學暑假期間,他每天都會帶我坐他的貨車半天,將包裹載送到匹茲堡北部的每一個地方。因為他對自己的謀生方式與做事方法非常自豪,所以他想透過第一手的傳遞,和我分享這一切。也許這就是為何二十年後,我兩個女兒瑪麗琳和史戴芬妮每年都會在「父親日」和我一起去旅行,第一手觀察我靠什麼謀生。

 

有些顧客甚至會寫一些稱讚我父親的信,給金貝爾斯公司的高階經營人員,信中描述他如何將包裹載送到他們家。他只不過是開貨車將包裹送給顧客而已,但卻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一些影響。對他來說,重要的不是他做什麼工作,而是他的處事方式。如果我父親可以用熱情和熱忱,來駕駛地方性的運貨卡車,我為何不能對讓我有幸真正在華爾街工作的機會,懷抱熱情與熱忱呢?在華爾街擔任策略分析師的這些歲月裡,我努力嘗試實踐他在市井擔任貨車駕駛時所設下的高標準。只要有忠誠、熱情和熱忱,你一定可以完成你一開始想做的每件事。

 

不管你是第一次或第五次讀我的評論,都很快就會知道我是個有很多意見的人,而且我非常樂意和別人分享這些意見。我試著將我無限的熱忱、常識判斷法,以及我某些「力排眾議」的投資見解融合在一起。這些要素的融合讓我得以提出一些發人深省的方法,供人們看待這個投資世界。我試著用我到全球走透透、找尋投資機會的過程中,所親身體驗到的美妙趣聞、事實和故事,來填滿讀者的心靈,並藉此傳達我的觀點。

 

也因如此,我家鄉的報紙《芝加哥論壇報》,在十年前用以下文字形容我:「一些容易犯錯的策略分析師和經濟學家誤以為,未來的發展將和過去的情況完全相同。然而,還是有一些人擁有能看清遠方塵埃的獨到眼光,能聽見羊群啼聲的獨特聽力,可以嗅出賺錢機會的靈敏嗅覺。其中一個就是佛利區博士。」我希望你再度閱讀我的評論時,可以像我十年前寫它們時那麼樂在其中,我一直以來都在努力試著幫助你嗅出賺錢的機會!

目錄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經濟

簡介 
遊戲規則已經改變(1998年6月1日) 
降息是反彈的第二個關鍵──下一步要觀察什麼(1998年9月9日) 
6-15-22-36的重要性何在?(1999年5月1日) 
危機四伏—通貨膨脹(1999年6月2日) 
一首經典老歌?(1999年10月2日) 
我們已經進入「新」經濟的三個理由(2000年3月13日) 
笨蛋!重點在「舊經濟」(2000年4月1日) 
指標未能反映實際情況!(2000年6月1日) 
新經濟──哪裡「新」?(2000年7月1日) 
真正的「倖存者」──我們的經濟(2000年9月7日) 
三大利空已不復存在(2000年9月15日) 
還不要對這個「舊」經濟失去信心!(2001年1月11日) 
我們能突破這個循環嗎?(2001年4月1日) 
經濟情況可能不像你所想的那麼糟(2001年6月1日) 
值得讚頌的日子!(2003年9月2日) 
你不可能每次都稱心如意(2003年9月22日) 
「解脫」要怎麼寫?J-O-B-S(工作)(2004年4月22日) 
拆穿最普遍的經濟迷思:為何市場將一路漲到2006年(2005年10月1日) 
一個價值68萬4000美元的問題(2005年10月17日)

 

第二章 聯邦準備理事會

簡介 
「非理性顫慄」:世界領導者內部的經濟與軍事混沌已導致繁榮變得不確定(1998年8月31日) 
葛林斯班說了不可思議的字眼:「不理性的顫慄」(1998年9月9日) 
無論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究竟誰是韓福瑞.霍金斯?(1999年2月25日) 
「胖女士」唱歌了……一切都結束了!(1999年6月30日) 
股票、債券與字典(1999年10月6日) 
回到未來!(2000年11月17日) 
駭客與雅客(yacker)(2000年2月11日) 
晚安,葛林斯班先生!(2000年6月28日) 
我們才剛開始(降息)(2001年1月4日) 
給我一個價格折扣!(2001年2月16日) 
這和175有什麼關係?關係可大了! 
J.O.B.S.(2003年11月14日) 
亞倫颶風(2005年10月3日) 
「班老大」新官上任(2005年10月27日) 
班颶風(2006年6月21日) 
FED的「工作」已達成(2006年8月7日) 
重點不在「是否」,而在「何時」(2007年2月22日)

 

第三章 市場

簡介 
市場下跌?放輕鬆──「二軍」過度反應了(1998年8月27日) 
減肥中心的時代到了(1998年12月4日) 
我的看法錯了!(1999年1月4日) 
1萬點不是賽跑終點(1999年5月16日) 
應該將羅素2000指數稱為動物農莊指數嗎?(1999年8月1日) 
市場憂慮(2000年7月2日) 
有舊、有新、有借,有藍(2000年7月2日) 
畢業生和市場的嶄新局面(2001年6月20日) 
生日快樂!(2001年7月2日) 
別管一月……真正重要的是十二月!(2003年2月3日) 
投資的三冠王(2003年5月21日) 
現在……後面的故事才剛開始(2004年3月9日) 
鯨魚出現了!(2004年5月19日) 
市場的諾曼第登陸日(2004年6月23日) 
為什麼我那麼看多?(2004年7月23日) 
我們將再度回到1萬點!(2004年9月28日) 
股票市場不是單一面向的!(2005年2月25日) 
聚合時代的來臨!(2005年6月28日) 
大、更好、最好(2006年3月24日) 
不要管一些怪指標說什麼-—讓我們回歸到根本(2006年3月31日) 
天佑美國──以及黃金成長期(2006年月1日) 
當塵埃落定後(2006年8月14日) 
1萬2000點非常重要(2006年10月25日)

 

第四章 投資策略

簡介 
這個世界究竟出了什麼問題?(1998年10月1日) 
歐洲貨幣聯盟、千禧年……道瓊工業平均指數!(1999年6月1日) 
「木頭店症候群」(1999年10月1日) 
「正面」我贏,「反面」你輸!(2000年3月1日) 
最近的返校銷售潮(2000年8月17日) 
華爾街的「邪惡軸心」(2002年7月16日) 
尋找一些真正的指引……按下靜音鍵(2003年1月23日) 
黃昏三鏢客(2003年2月10日) 
我還在血拼……你呢?(2003年2月18日) 
加倍加碼的時候到了!(2003年5月15日) 
領導地位很重要(2003年6月12日) 
下一個「大」好機會!(2003年10月8日) 
新的「一批」股利(2003年10月20日) 
讓人眼花撩亂的指標(2004年2月6日) 
告訴我錢在哪裡(2004年6月16日) 
現金為王的時候又到了(2004年7月19日) 
跟著錢潮走就對了!(2005年4月26日) 
從感恩節到繳稅時期的投資「四T」(2005年10月21日) 
再次跟著錢潮走!(2005年12月15日) 
了不起的團隊,了不起的超級盃!(2006年2月6日) 
最近的債券市場表現不是什麼難解的迷團(2006年3月6日) 
從感恩節到繳稅時期第二集(2006年10月26日) 
「超級盃」指標(2007年2月5日)

 

第五章 政策與政治

簡介 
再會吧,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迎接一次購足的時代(1999年12月14日) 
現代墨西哥革命(2000年11月1日) 
「艱難的時刻」(2001年1月2日) 
加州斷電(2001年1月25日) 
笨蛋,重點在股市(2003年1月9日) 
不是那麼艱難的時刻(2003年5月30日) 
稅金與現金(2003年6月30日) 
我看見訊號(2003年9月8日) 
2004年總統大選前預告:贏家是……(2003年11月5日) 
選舉結束了,贏家是日本投資人!(2003年11月20日) 
總統產業經濟學(2004年1月26日) 
包伯博士的ICU指數(2004年2月22日) 
我早就告訴過你會這樣!(2004年11月4日) 
股票、債券與布希!(2004年11月9日) 
日本選舉特評──新郵差不負眾望(2005年9月12日) 
德國選舉特稿—沒有人勝出(2005年9月12日) 
選舉終於結束了!(2006年10月30日) 
只為富人減稅就足以讓一個人去喝酒,否則將迫使他出走到杜拜去(2007年3月16日)

 

第六章 全球投資

簡介 

日本的另一次大爆炸(1998年7月1日) 
投資的奔騰年代(2003年9月15日) 
一起去淘金!(2004年5月27日) 
日本的太陽依舊在上升(2004年7月28日) 
奧運投資!(2004年8月17日) 
巴西這次是來真的!(2004年10月6日) 
海嘯後的一線光明(2005年2月24日) 
最熱門的全球主題:歐洲的科技、媒體與電信(TMT )題材已退燒,中國的科技與電信、石油及電力(TOP)才當紅(2005年3月7日) 
中國的投資拼圖:債券、奧運以及世界博覽會(2005年3月9日) 
且將現在當作1992年,盡情享樂吧!(2005年10月28日) 
北非諜影(卡薩布蘭加):不僅是一部電影!(2005年11月1日) 
加納利群島的金絲雀、狗和起重機(2005年11月4日) 
從葡萄牙軟木塞所推演出的投資題材(2005年11月8日) 
阿曼的投資秘密(2006年4月18日) 
現代(尼羅河)與古代並存的埃及(2006年4月24日) 
星際大戰(2006年4月25日) 
義大利的條條大路通變化(2006年4月26日) 
那裡多麼「都會化」(2006年6月9日) 
大J-C(日本與中國)投資(2006年7月24日) 
「瑞士最新的阿巴(ABBA)團體表現得還不錯」(2006年8月21日) 
丹麥讓童話成真(2006年8月25日) 
從維京人到恐怖分子—在挪威,改變的只是名字(2006年8月28日) 
蘇格蘭不止外銷威士忌──看看史恩、亞歷士和哈利就知道 
荷蘭已成為好、壞與醜惡之地(2006年8月31日) 
來自比利時—歐洲首都的問候(2006年9月1日) 
來自波蘭克萊尼卡東達渥斯的問候(2006年9月11日) 
超越《黑色豪門企業》的開曼群島正快速成長(2006年12月8日) 
來自德國—祖國的問候(2007年3月5日) 
南非有很多「好希望」(2007年3月6日) 
莫三比克原本並非無憂無慮(2007年3月8日) 
遠離非洲(2007年3月12日) 
雖然沒有人是孤島,但塞席爾群島卻有很多自成一嶼的孤島(2007年3月15日) 
獅子、老虎和熊,阿曼!(2007年3月19日) 
杜拜:從駱駝到凱迪垃克(2007年3月23日) 
椒鹽卷餅小偷和全球投資(2007年3月26日)

 

關鍵字:麥格羅‧希爾/Dr. Bob Froehlich/陳儀

達人推薦 Recommendation

讀者評論 Reader Comments 我要評論

書籍基本資料

加購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