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金書城 book shop

目前位置: 首頁 >  財金書城

他們如何超越歐尼爾

Trade Like an O’Neil Disciple: How We Made 18,000% in the Stock Market

※購書免運門檻,大宗購物流程,詳見"常見問題-財金書城相關"。

加購商品:

字體大小 A+ A A-

內容簡介 Introduction

 

※相關優惠套書(點擊套書名查看更多介紹):《歐尼爾股市獲利術全輯》、《歐尼爾選股教戰系列

 

◆本書詳細說明作者跟最偉大的投資人比爾.歐尼爾本人,一起實際從事市場交易所學習的各種知識,以及一起工作的經驗收穫。本書將談論我們所認識的歐尼爾方法,回溯1990年代末期到2000年代初期的行情演變,內容摘錄自作者的交易日誌,藉以彰顯歐尼爾令人不可置信的投資才華。


◆本書希望藉由實際的市場案例,透露所謂的歐尼爾思考程序。歐尼爾的方法,主要代表一種處理股票市場的動態程序。市場是動態的,歐尼爾的方法也是動態的。根據歐尼爾的建議,在交易過程中,一旦發現自己出現某種缺失,就應該擬定應對的「法則」。這些法則就像次級系統一樣,可以用來矯正我們的缺失,或更充分發揮長處。本書將分享這些適用的交易法則,說明如何使用這些經過統計檢定和實際測試的「次級系統」買進或放空股票。


◆作者說,交易不只是投資旅程而已,也是一場心靈旅程,過程中讓我們發現了自己的微觀宇宙。從1996年1月到2002年12月的7個年度裡,作者總共創造了+18,241.2%的報酬,年度報酬率相當於+110.5%。當然,過程中也發生幾次相當可觀的連續耗損。作者認為,交易帳戶內累積的鈔票與報酬,雖然是績效表現的衡量尺碼,但交易的最終目的並不是賺錢,而是艾克哈特.托勒(Eckhart Tolle)所稱的「當下的力量」(The Power of Now)。


◆作者認為歐尼爾與CAN SLIM投資系統有很多值得學習之處,如同歐尼爾的許多信徒們一樣,他們感激歐尼爾提供各種增進投資勝算的工具。可是,他們也特別強調,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仿效比爾.歐尼爾從事交易,因為沒有人能夠真正體會他對於市場產生的獨特感覺。可是,只要瞭解歐尼爾倡導的原理,投資人絕對可以顯著提升交易勝算。

作者簡介 authors Introduction

Gil Morales 【吉爾•莫萊爾斯】

現任:

史丹佛大學經濟學系畢業。1997年加入「威廉.歐尼爾+公司」,任職到副總經理,是績效卓越的內部投資組合經理人,負責「歐尼爾法人機構服務公司」的工作,專門提供市場建議給全球各地500多家最大型、最成功的投資機構,包括:共同基金、退休基金與避險基金客戶。摩拉里斯曾與威廉.歐尼爾共同出版《How to Make Money Selling Stocks Short》。2004年他擔任「威廉.歐尼爾+公司」的「首席市場策略家」。目前,摩拉里斯與克利斯.凱馳博士服務於Moka Investors, LLC(投資顧問公司),共同擔任總經理的職務。

Dr. Chris Kacher 【凱馳博士】

現任:

柏克萊大學核能物理學博士,他於1995~2000年6年期間,年度投資報酬都創下3位數的紀錄;在1996~2001年期間,他擔任「威廉.歐尼爾+公司」的股票市場分析師。威廉.歐尼爾親自點選他負責操作某內部交易帳戶,並成為公司最傑出的投資組合經理人之一。凱馳博士是「吉摩報告」以及《The Virtue of Selfish Investing》的作者與出版者。

推薦序 Recommended preface

前言


比爾•歐尼爾(Bill O‛Neil)(編按:本書中提及的比爾•歐尼爾即為威廉•歐尼爾,為忠於原著,不做修改。)是熱忱的市場研究者,也是當代最成功的交易者。從我們在南美以美大學(SUM)時代開始,乃至於後來在阿拉斯加,比爾都持續研究股票走勢圖,提升其對於市場的瞭解。他所做的歷史研究可以回溯到19世紀,比爾嘗試協助投資人改善交易勝算。


多年來,歐尼爾經由《投資人商務日報》(Investor's Business Daily)旗下機構和其他方案,大力推廣投資相關知識,耗費了數以百萬的成本。


我覺得很榮幸能夠認識比爾,而且時間已經將近有60年,我的投資風格雖然不完全是歐尼爾形式,但建構積木還是相同的。1962年6月(大約是我認識比爾的10年後),當我剛到華爾街上班,紐約證交所會員公司(Cornell,Linder & Co.,)的紐約合夥人威廉•高登(William T. Golden)告訴我,「我們主要是投資於銷貨與盈餘處於成長狀態的股票和可轉換證券。找出這些證券,好好控制虧損,一切都會順利的。」


很幸運地,這兩句智慧之語,在過去50年來,始終是我個人投資風格的基礎。


歸根究底,這種投資方法也屬於歐尼爾的CAN SLIM。


人們經常批評歐尼爾只不過是個技術分析者,實際不然。他的投資風格很重視基本分析,還有圖形排列、市場趨勢、類股輪替、經濟成長等。歐尼爾並不認同現代投資組合理論,他的投資組合經常只持有少數幾支股票。歐尼爾的長期投資之得以成功,關鍵是績效,不是分散投資。歐尼爾的投資組合,有時候可能100%持有現金,有時候也可能集中火力在一、兩個部位。


吉爾•摩拉里斯(Gil Morales)與克利斯•凱馳(Chris Kacher,K博士)曾經在J. O‛Neil+Co.,Inc擔任投資組合經理人,這段期間裡,他們學習歐尼爾的投資方法。他們兩人藉由本書協助投資人瞭解CAN SLIM投資系統的運作,並針對歐尼爾策略作了一些調整。


毫無疑問地,兩位作者深受歐尼爾哲學與交易方法的影響。可是,就如同所有交易者都會持續提升自己的優勢一樣,他們也發展了自己特有的指標與法則,並在本書內做詳細說明。


所有一切都在這裡,有成功、有失敗,包括過去在歐尼爾的機構裡,以及後來的自行操作,還有隨著市況發展做調整的歐尼爾系統。華爾街是座大賭場,即使是最棒的計劃也會被黑天鵝干擾。


兩位作者清楚的告訴我們,歐尼爾與CAN SLIM投資系統有很多值得學習之處。如同歐尼爾的許多信徒們一樣,他們必須感激歐尼爾提供各種增進投資勝算的工具。


可是,更重要者,他們也特別強調,任何其他人都不可能完全仿效比爾•歐尼爾從事交易,因為沒有人能夠真正體會他對於市場產生的獨特感覺。可是,只要瞭解歐尼爾倡導的原理,投資人絕對可以顯著提升交易勝算。


這本書真正令我著迷,我會來回重複閱讀,藉以提昇交易績效!
                                                         

Fred Richards



身為成功的投資人,威廉•歐尼爾(William J. O‛Neil)把他的股票賺錢方法,傳授給全球各地的散戶投資人和機構投資者。究竟有多少人因此受惠,我們不知道詳細數目,想必有數十萬人。他所發展的方法和投資工具,讓很多散戶和機構投資人得以享有財務自由。我們兩人就是案例,因此可以證明比爾•歐尼爾確實協助創造了許多新的億萬富豪。我們過去曾經擔任「威廉•歐尼爾+公司」(William O‛Neil+Company,Inc.)的內部投資組合經理人,有著第一手經驗,實際遇到很多受惠於歐尼爾策略的散戶和機構投資人。我們也確實在市場上賺了不少錢,這一切必須感謝所學習和運用的歐尼爾方法。


本書的目標,是詳細說明我們跟比爾•歐尼爾本人在一起實際從事市場交易所學習的各種知識。可是,首先要聲明一點:本書內容並沒有得到比爾•歐尼爾或「威廉•歐尼爾+公司」的認同或許可。我們的解釋與看法,未必代表比爾或其公司的觀點。本書闡述之內容,是取自我們在「威廉•歐尼爾+公司」擔任專業交易員期間所學習的經驗。本書也不是討論CAN SLIM投資方法的專書。我們鼓勵讀者閱讀歐尼爾的《How to Make Money in StockS》,還有其他著作,以及《投資人商務日報》(Investor‛s Business Daily),並造訪網站investor.com。除了比爾本人的著作以及報章雜誌和網站刊載的文章,此外還有很多關於歐尼爾投資方法的教育訓練資料。我們鼓勵讀者充分運用這些書籍與工具。


本書是我們兩人跟這位全球最偉大投資人一起工作的經驗收穫。本書將談論我們所認識的歐尼爾方法。我們將回溯1990年代末期到2000年代初期的行情演變,內容實際摘錄自我們的交易日誌,藉以彰顯歐尼爾令人不可置信的投資才華。實際交易過程中,歐尼爾運用拉丁文所稱speculari ― 偵測與檢驗 ― 市場的微妙脈動。本書也希望藉由實際的市場案例,透露我們所認為的歐尼爾思考程序。


歐尼爾的方法,主要代表一種處理股票市場的動態程序,這種動態處理方式是完全正確、恰當的,因為股票市場本身就是動態結構。2000~2002年與2008年的嚴酷空頭市場,證明了「靜態的」買進-持有策略是虧大錢的好方法。市場是動態的,歐尼爾方法也是動態的,但我們畢竟只是有著種種缺失的靜態人類。根據歐尼爾的建議,我們在交易過程中,一旦發現自己出現某種缺失,就應該擬定對應的「法則」。這些法則就像次級系統一樣,可以用來矯正我們的缺失,或更充分發揮長處。


我們長期學習與操作歐尼爾的方法,多年來已經累積不少這類的法則。這並不是說我們徹底改變了整個系統,也不是說我們經常隨意挑選某些法則來運用。事實上,我們長期以來都把市場當作自身交易的回饋系統,整理最適當的法則或次級系統,用以提升我們所使用的歐尼爾方法。關於我們的小缺點,譬如說,我們喜歡在股票打底階段初期買進,不是在股票明顯出現新高價而突破底部時。我們的另一個小缺點,是喜歡在價格向上跳空的時候買進,尤其是領導股向上突破「最小阻力區」而可能呈現急漲走勢。我們將與本書讀者分享這些適用我們的交易法則,說明我們如何使用這些經過統計檢定和實際測試的「次級系統」,買進或放空股票。


我們也犯下不少錯誤,本書將討論這些錯誤,希望讀者不至於犯下相同錯誤,免得浪費時間、金錢與情緒。


對於我們來說,交易不只是投資旅程而已,也同樣是心靈旅程,過程中讓我們發現了自己的微觀宇宙。從1996年1月到2002年12月的7個年度裡,我們總共創造了+18,241.2%的報酬,年度報酬率相當於+110.5%。可是,為了實現前述績效,過程中也發生幾次相當可觀的連續耗損(drawdown),包括1999年第2、3季遭遇將近-50%的耗損。另外,此處還要特別指出,本書第2、3章談到的績效,是發生在我們個人帳戶,不是我們在「威廉•歐尼爾+公司」管理的帳戶。


交易帳戶內累積的鈔票與報酬,雖然是績效表現的衡量尺碼,但交易的最終目的並不是賺錢,而是艾克哈特•托勒(Eckhart Tolle)所稱的「當下的力量」(The Power of Now)。這就如同運動選手與冒險家從事高風險活動的情況一樣,他們追求那種常人難以想像的危險,我們交易者所追求的「融入」(rush),也不是來自交易賺錢,而是在「入定狀態」(in the zone)所感受到的那種與周遭市場融為一體而達到全然寧靜的感覺。衝浪者往往也會感受到類似的經驗,當他們碰到滔天巨浪,於是全神貫注,目的只是為了爭取生存。


所以,當我們把整個精神都貫注在眼前的工作,這個時候將完全活在當下 ― 不再擔心昨天的難題或明天的挑戰,只有「當下」。如果各位不瞭解衝浪者為何要追尋50英尺高的「死亡之牆」,那就絕對不會去嘗試。踏著巨浪所要追求的就是「融入」― 進入所謂的 「入定狀態」― 的感受,這對於交易的情況也無異於衝浪、滑翔翼、攀岩,或任何足以讓人像飛蛾撲火般追求,這實際上也只是想在當下與周遭融合為一體的單純心靈昇華。這正是成功交易者的精義所在。


吉爾•摩拉里斯(Gil Morales)、克利斯•凱馳博士(Dr.Chris Kacher)2010年6月2日

目錄 Table of Contents

前言



謝詞


第1章 卓越的演化:歐尼爾的交易方法

第2章 克利夫.凱馳如何在7年內創造180倍的股市獲利

第3章 吉爾.摩拉里如何創造110倍的股市獲利

第4章 轉敗為勝

第5章 交易技巧

第6章 放空操作:放空股票的時效工具

第7章 K博士的市場趨向模型

第8章 歐尼爾十大誡律

第9章 與歐尼爾攜手作戰

第10章 交易即生活,生活即交易


附錄

 

關鍵字:寰宇出版/ Gil Morales 【吉爾•莫萊爾斯】/Dr. Chris Kacher 【凱馳博士】/ 黃嘉斌(譯)

達人推薦 Recommendation

讀者評論 Reader Comments 我要評論

精彩試閱 Wonderful Preview
字體大小 A+ A A-

第1章 卓越的演化:歐尼爾的交易方法


我們曾經是威廉.歐尼爾的投資組合經理人,所以有機會瞭解歐尼爾的「思想」有很大成份源自於前人的哲學,尤其是理查.懷可夫(Richard Wyckoff)與傑西.李佛摩(Jesse Livermore)。關於市場思想,除非讀了前述兩人的著作,否則很難真正瞭解比爾.歐尼爾。閱讀愛德溫.李佛瑞(Edwin Lefévre)的經典著作《股票作手回憶錄》(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中文版由寰宇出版),還有李佛摩本身的《傑西.李佛摩股市操盤術(完整版)》(How to Trade in Stocks),我們看到,比爾.歐尼爾之思想與投資組合管理體系所貫穿的經絡,顯然透露出李佛摩的技巧與哲學。懷可夫是最初著書談論李佛摩的人,他在《傑西.李佛摩的股票交易方法》(Jesse Livermore’s Methods of Trading Stocks)一書,大力倡導普通常識的投資哲學與觀念,其中很多都反映在威廉.歐尼爾的著作和投資想法上。甚至尼可拉斯.達華斯(Nicolas Darvas)(寰宇出版《華爾街傳奇:我的生存之道》作者) 在其暢銷書《我如何在股市賺進二百萬美元》(How I Made $2 Million in the Stock Market, Carol Publishing Group),奠定了歐尼爾「底部排列」(chart bases)及其「箱型」(boxes)的基礎,達華斯認為,這只是正常的整理通道,用以判斷股價行為合理或異常。


懷可夫、李佛摩、達華斯與其他人倡導之概念,成為歐尼爾投資方法的基本建構積木。整理前人那些得以歷經時間考驗的方法,將其歸納為系統,用以彰顯股票之致勝性質的法則,這正是歐尼爾苦心辨識、分析、歸類者,並驗證於他無數的模型個案研究(Model Book Studies),關於後者,我們兩人也有幸參與其中,做了微薄的貢獻。對於各種不同類型的市場循環,歐尼爾篩選績效最佳的機構等級領導股票,整理最關鍵的共通性質而成為他獨特的選股模式,也就是一般投資大眾稱呼的CAN SLIM。歐尼爾的思想當然傳承自李佛摩、懷可夫與其他人,其投資方法確實扎根於此。可是,由於我們曾經擔任「威廉.歐尼爾+公司」的投資組合經理人,因此可以證實歐尼爾這方面的耕耘,絕不只是抄襲前人的成果。如果這麼說,就不免太過於簡化了,因為歐尼爾方法彙整這些卓越股票投資人的思想,將其昇華到更高層次,建構明確、精準與實用的股票賺錢術。


歐尼爾與其前人之間的關係,衍生為整體投資哲學的背景概念,也成為處理金融投資的基本態度,這已經超越了李佛摩、懷可夫,或甚至歐尼爾。如同歐尼爾過去經常告訴我們的,「這不是我的系統,而是市場的,因為其所根據的是市場實際運作的方式。」因此,歐尼爾認為自己的成就,只不過是他得自前人之常規法則的觀察和運用,然後做進一步的延伸和整理。所有一切都只是人們對於股票市場之體驗與瞭解彙整而成。觀察歐尼爾如何拓展前人的知識領域,這當然是很有助益的,我們的研究有就是建立在此基礎上,然後繼續推展歐尼爾∕李佛摩∕懷可夫的市場方法,這也是本書的主題之一。


準備,研究,實際操作


股票不該淺嚐即止。應該深入挖掘,做些偵察工作。— 威廉.歐尼爾


這就是歐尼爾方法的基本前提:股票市場絕對沒有萬靈的賺錢方法。人類的行為非常複雜,所以投資方法的運用也千奇百怪,不論採用「歐尼爾式」方法與否。這也是為什麼歐尼爾強調,任何人如果想成為成功的股票投資人,就必須投入時間、精神,努力工作。「人性天生懶惰,90%的股票市場投資人,不論是專業者或業餘玩家,都沒有做好準備工作。」


歐尼爾遺憾地表示,許多投資人不斷追求某種神奇的公式,希望藉此能夠讓他們毫不費力的在股票市場賺大錢。他在《笑傲股市PART2》(The Successful Investor)一書中談到,1999年點康泡沫化行情過程「興起的散戶投資人」,「他們大多在2000年到2002年的下跌行情裡受到傷害,因為這些人根本不願意花時間學習健全的投資法則和原理。處在90年代的大多頭市場裡,他們認為根本不需認真研究,就可以找到賺錢方法。換言之,聽信謠言、小道消息、新聞報導。」


多數人會毫不猶豫地涉足股票市場,但很少人會抱著相同玩票心態去當醫生、律師、或甚至職棒選手。可是,歐尼爾提醒我們,「傑出的營業員或投資顧問,其普遍程度絕不會超過傑出的醫生、律師或棒球選手。」理查.懷可夫也有類似的觀察,「一個人能夠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通常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練習和準備。舉例來說,醫生要先讀醫學院、醫院實習、當救護車跟隨醫師,經過幾年的準備之後,才能掛牌行醫。可是,如果是在華爾街的話,這位醫生是先掛牌看診,然後才開始練習。」


投資是一種需要辛勤工作的領域,投資人所需要具備的專業技術和準備,絕對不少於律師、醫生、軟體設計師、電影製片或其他專業。傑西.李佛摩的朋友或舊識經常問他,如何才能在股票市場快速海撈一票。對於這種問題,他最初不知道如何因應,但後來就乾脆告訴他們:「不知道」,因為他發現自己很難「有耐心的對待這些人」。首先,對於一個曾經投入很多時間與精力研究投資和投機活動的人來說,這種問題很無禮、輕佻。這就好比外行人詢問某位大律師或名醫:「我如何像你一樣,很快成為賺大錢的律師或醫生?」


雖然提醒投資人如果想要成功的話,唯有努力、堅持地工作,但歐尼爾也很樂觀,他在《歐尼爾的股市賺錢術》一書中表示,任何投資人都可以成功,他帶著理想主義色彩告訴我們,「只要你有意願和衝勁,下定決心,永不放棄,那就可以完美國夢。」可是,歐尼爾也從一開始就認同懷可夫的說法,「…任何人如果認為他知道某種不費力的捷徑,那就完全錯了。」


購買貴的——而不是便宜的——股票

 

如同李佛摩一樣,歐尼爾看不起那些懶惰的投資人,因為這些人總是想在股票市場找到某種致富捷徑。這種態度反應在市場上,莫過於那種想要購買「便宜」股票的想法。這是很容易犯的錯誤,因為多數初學投資人總是抱著一種根深蒂固的消費者心態,認為今天的價格只要比昨天低,那就是「便宜」。這可能是因為一般散戶投資人都把自己當成最終消費者,不是買進原料或成品而試圖將來用更高價格轉售的生意人。因此,歐尼爾告訴我們有關紅衣服和黃衣服的故事。黃衣服的銷路不好,所以商店老闆降價求售,想辦法出清存貨,騰出更大店面空間,高價批入更多熱門的紅衣服,然後用更高價格銷售。


歐尼爾主張,我們購買的股票,應該像那些炙手可熱、價格創新高的「紅衣服」。理由很簡單:「…真正的領導股,啟動行情的時機是在價格創新高的時候,不是價格創新低或由高檔拉回的時候。」由反向角度思考,這就是為何在價格創新高時買進之所以有效的理由。對於一般群眾來說,這種概念恐怕不太明顯,因為大家都擔心價格偏高而不敢買,但——如同歐尼爾指出的——「多數人認為價格、風險太高的股票,往往都會繼續走高,而那些看起來便宜的股票,價格通常還會變得更便宜#。」市場在多數時候、會愚弄多數人;如果某股票價格創新高而讓群眾害怕不敢買,這經常反而是買進該股票的好時機。


跟歐尼爾一樣,傑西.李佛摩也認同價格高的股票,他建議,「不該只因為股價看起來高而賣出股票……。反之,絕對不該只因為股價由先前高點回檔很多而買進。股價之所以下跌,通常都有充分理由。股價即使下跌很多,看起來很便宜,但相較於真正價值,價格可能還是明顯偏高。」


向下攤平

 

「貪便宜」是初學或懶人投資者常犯的錯誤。懶人還會犯另一種錯誤:「向下攤平」(average down)。懷可夫表示,「攤平作法造成很多虧損、套牢大量資金。這些人秉持的理論是,如果在100買進某證券,則價格跌到90的時候應該更便宜。」


很多營業員經常會建議「向下攤平」,用以推卸當初在較高價格建議買進的責任。在某種程度內,這和共同基金的「定期-定額投資策略」(dollar-cost averaging)有些類似,讀者應該相當熟悉這種概念。對於歐尼爾來說,這是很可恥的:「最糟糕的營業員往往會藉由『向下攤平』推卸責任。如果有人如此向我建議,我會立刻結束帳戶,另外尋找更精明一點的營業員。」


對於向下攤平的技巧,傑西.李佛摩也同樣不能認同,他說,「第一筆交易如果已經虧損,還接著做第二筆交易,那未免太傻了。虧損部位絕對不該向下攤平。務必記住這點。」理查.懷可夫則更進一步延伸,「寧可向上攤平,而不是向下攤平。」如同我們瞭解的,歐尼爾非常反對向下攤平,但對於致勝股票,則強烈主張「向上攤平」。


迅速認賠

 

傑西.李佛摩在《傑西李佛摩股市操盤術(完整版)》一書中談到,「你必須知道行情朝不利方向發展時的明確出場價位。你必須嚴格遵循法則!絕不允許虧損累積超過資本的10%。一旦發生虧損,就必須花兩倍的努力才能扳回。進行交易之前,我一定會先決定停損#。」歐尼爾建議所有股票部位都採用7~8%的自動化停損,主要目的是為了避免誤陷險境。在市場上發生嚴重虧損,可能造成致命影響,歐尼爾認為,嚴格的停損——不論是6~7%或李佛摩主張的10%——是股票市場求取生存的必要安排。李佛摩表示,「虧損還少的時候認賠,才是明智之舉……獲利會照顧自己,虧損則不會。」


理查.懷可夫建議,「停損單是你的第一道防線——交易當時就必須設定。如果開始沒有辦法侷限損失,那就要養成習慣每天或每禮拜兩次按照市價出清虧損部位。如此才能讓獲利部位持續發展,直到應該獲利了結的時候。」把停損當作第一道防線的概念,無異於歐尼爾所說的,「讓虧損持續累積,可能是最常見的投資錯誤,」因為「碰上麻煩的時候,如果沒有立即認賠,你可能喪失信心,有損將來擬定理性決策的能力。」虧損不只會侵蝕財務資本,妨礙投資人掌握股票市場未來的賺錢機會,而且也會侵蝕心理資本,破壞最重要的自信心。


對於歐尼爾、李佛摩和懷可夫來說,虧損是交易程序的正常部分,最好是立即承認小賠,而不是日後累積為大虧,因為——如同歐尼爾所說的——「股票市場的致勝秘訣,不在於判斷經常正確,而是判斷錯誤的時候承擔最少的損失。」


過早獲利了結—讓獲利部位持續發展

 

歐尼爾的方法,基本上屬於順勢操作系統;換言之,順著市場趨勢的發展方向建立部位,然後儘可能繼續持有獲利部位,想辦法掌握價格走勢的最大部分。對於歐尼爾來說,買進正確的股票,只不過解決了一半的問題,因為真正關鍵是你如何處理所持有的股票,你能掌握價格走勢的多大部分。如同李佛摩說的,非凡者才能夠「穩住而保持正確」(sit tight and be right);所以,你必須知道如何處理那些具有賺錢潛能的部位,你必須儘可能掌握價格走勢的最大部分,這就是歐尼爾之所以能夠賺大錢的秘訣之一。李佛摩表示,「只要股票行為正常,市場表現正確,就沒必要急著獲利了結。」總之,如果不讓股票有機會幫你賺大錢,你就不能賺大錢。


歐尼爾主張「迅速認賠出場,慢慢獲利了結」,因為「你的目標不是判斷正確,而是判斷正確的時候能夠賺大錢。」如果想迅速獲利了結的話,你必須經常做交易,不斷思考下一筆交易。這是非常忙碌的交易方法,完全不符合歐尼爾式的投資。根據我們的經驗,只要掌握了大贏家,想要賺大錢就很簡單了,因為這時候你只要穩住就可以,不用多想。當你的股票呈現漂亮的漲勢,而你的資金已經全部投入,那麼…你大體上就不需要做什麼了。你只要讓手頭的贏家繼續發展。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入定」狀態,源自李佛摩說法——賺大錢的不是你的思考(thinking),而是穩住(sitting)——的心態。


關於迅速認賠,讓獲利持續發展,理查.懷可夫有其獨特說法,「你是否反其道而行?若是如此,成功部位只應該賺取2點獲利,虧損則聽任發展。為什麼不把這個法則顛倒過來呢?把虧損侷限為1、2點或3點,然後讓獲利持續發展。」


部位集中程度

 

一支獲利股票的處理是否成功,有很大成分需要考慮部位規模的問題。如果只想獲取一般市場水準的績效,那麼投資組合持有部位可以儘量分散,就如同大盤股價指數的結構一樣。多數共同基金的每個部位,規模都只是整體淨值的1、2%,所以投資組合可能包含100、200個部位。對於歐尼爾來說,這是該受詛咒的情況。如果想創造真正可觀的報酬,火力就必須集中,只持有那些趨勢強勁的股票;某部位規模只佔整體投資組合的1、2%,這看在歐尼爾的眼裡,實在是太小兒科了。歐尼爾的方法,會加碼表現強勁的部位,同時淘汰疲弱部位,使得整體資金火力集中在正確的股票。有些時候,本書兩位作者會全額投資,火力往往集中到只有2支股票,甚至是充分擴張信用為200%,使得每個部位都代表整個帳戶的全部淨值。這就是我們在市場上賺大錢的辦法,也是為了獲取最大報酬效應的股票處理方法。


基於這個緣故,歐尼爾不主張「分散投資」(diversification),他贊同吉拉.羅普(Gerald Loeb)的觀點:分散投資是為了「防範無知」(hedge for ignorance)。歐尼爾認為,在任何多頭市場循環裡,投資人應該非常明確知道自己應該持有哪些股票。他建議,「投資愈分散,你對於每個領域的瞭解也愈少。太多人的投資都過於分散了。唯有集中火力,才能取得最佳績效:把所有的雞蛋完全放在少數幾個你非常瞭解的籃子裡,然後密切照顧這些籃子#。」


從歐尼爾的觀點來看,投資組合的火力應該集中,其目的有二。第一,投資組合的整體績效能夠充分反應少數表現最佳的股票;第二,投資人能夠專心照顧「較少數的雞蛋」,歐尼爾認為,這要比同時照顧很多部位安全得多。即使是李佛摩也認為,「…伸展範圍太廣是很危險的。我是說,不要同時留意太多股票。照顧少數幾種股票,比較容易#。」


對於歐尼爾而言,投資人不必擁有市場上的每支股票;如同他常說的,沒有必要「親吻每個寶貝」。關於這點,可以歸納為一個基本概念:「投資目標應該是把握1、2個致勝部位,而不是擁有幾十個賺取蠅頭小利的部位#。」


挑選機構法人介入的潛力股票

 

想要持有股票市場的大贏家,就要尋找機構法人大量介入的股票;歐尼爾認為,當今的共同基金、避險基金、退休基金或其他機構法人,就如同是傑西.李佛摩和理查.懷可夫時代的「作手集團」和「信託基金」。大型法人機構承接的股票,往往才足以驅動重大價格走勢,而這正是歐尼爾方法所想要掌握的。那些擁有較佳研究資源與選股技巧的精明法人機構,才是我們想要跟隨的對象。歐尼爾表示,「強勁的需求才能推升股價走高,而機構投資人正是股票最強勁的需求來源,例如:共同基金、退休基金、避險基金、保險公司等。致勝股票並不需要太多的機構贊助者,但至少必須有一些。」他又說,「〔認真的投資人〕會尋找那些起碼有1、2個歷史績效最棒之精明投資組合經理人擁有的股票。」


歐尼爾很重視精明資金的動向,而且要瞭解機構投資人贊助某股票的程度,這就如同理查.懷可夫所描述的,「我們必須知道大型作手、內線、炒手集團與主要玩家對於某證券介入的程度。」懷可夫又進一步解釋,「這些為什麼重要?銀行家很少會同時大量買進股票,除非他們預期證券市場近期之內將有顯著變化。所以,他們的買進動作,往往意味著市況將好轉。當炒作集團介入某(些)股票時,通常意味著這些人掌握了投資大眾還不知道的利多消息。」


歐尼爾對於機構投資人的獨特體會,以及對於機構投資人贊助之意涵的深入瞭解,乃反映在他的一些建議上。就是這方面的瞭解,引發我們所謂的「重大股原則」(The Big Stock Principle),而歐尼爾認為這是驅動任何市場循環的力量。想要知道哪些股票得以驅動任何特定經濟循環與市場循環,等於是要知道機構投資人「必須持有」(have to be)的股票。當機構投資人開始大量介入他們「必須持有」的股票,也就醞釀了這些股票上漲的潛能,因此也讓這些股票變成「潛力股」(Big Stocks)。這是歐尼爾式投資的核心教條。

 

價格型態

 

著名的舞蹈家尼可拉斯.達華斯(Nicolas Darvas)在其著作《我如何在股市賺進二百萬美元》談到歐尼爾的「打底排列」(bases)概念,達華斯稱之為「箱型排列」(boxes)。可是,歐尼爾談論的內容不限於此,他還生動描述各種整理型態或打底型態,譬如:「上升」(ascending)、「杯狀帶柄型態」(cup-with-handle)、「雙重底」(double-bottom)、「方狀箱型」(square box)、「平坦底部」(flat base)、「高聳旗形」(high, tight flag)…等,這些都是歐尼爾發現致勝潛力股發動漲勢所根據的圖形排列。另外,這些型態也代表股票重大走勢發展過程,往往會出現的正常「連續」排列,價格藉此做整理,消化浮額,經過一陣休息之後,接著又繼續挺進。


如同歐尼爾的打底排列,達華斯也藉由直接觀察與研究股價走勢圖而提出「箱型排列理論」(box theory):「我開始發現,股票走勢並非全然隨機的。股票不會像氣球一樣到處飄盪。股價經常像是受到磁鐵的吸引,會呈現明確的上升或下降趨勢,而這些趨勢一旦形成之後,通常都會繼續發展。在這種趨勢發展過程,股價會呈現一系列的區間走勢,我稱此為箱型排列。股價會相當穩定地在箱型上限與下限之間來回擺動。這些箱型排列對於我來說是很清楚的#。」


可是,對於這些「箱型排列」或「打底排列」的結構,歐尼爾說得更明確一些,他詳細談論各種整理排列的形狀、涵蓋期間與價格幅度。不過,如同達華斯一樣,歐尼爾認為,「圖形排列代表價格修正與整理的區域,通常是發生在稍早一段漲勢之後。分析價格整理排列的主要挑戰,在於判斷價格與成交量之間的關係是否正常,是否透露趨勢明顯轉弱(出貨)的徵兆#。」


請注意,相較於歐尼爾談論的價格型態,達華斯的「箱型排列理論」是比較粗糙、基本的。達華斯不認為有必要衡量其箱型排列的最短涵蓋期間,也沒有分析較長或較短涵蓋期間是否會更好,同樣也沒有思考箱型排列的價格幅度是否具備某些值得運用的性質。如同他所說的,「我發現股票往往會停留在箱型排列裡長達好幾個星期。我不管停留的時間有多長,重點是價格不能跌破排列下限。」


歐尼爾引用歷史案例於相關的型態分析,明顯超越了達華斯單純的「箱型排列理論」。歐尼爾發現,某市場循環領導股呈現的價格型態,往往會重複發生在後續循環的市場領導股。舉例來說,歐尼爾曾經在公共論壇裡談到美國線上(America Online,AOL)股價在1998年拉回到50日均線附近,這讓他想起1965年曾經持有的另一支重要股票Syntex Corp.。所以,Syntex是1998年AOL的「歷史案例」,可以做為歐尼爾處理AOL部位的指引,隨後也確實取得重大獲利。我們知道——因為事發當時我們在那裡。


關於歷史案例的想法,傑西.李佛摩也曾經在其著作內談到,「我絕對相信價格型態會重複發生。價格型態會不斷重複發生,頂多稍有變化。這是因為股價走勢是由『人』驅動的,而人性永遠不變。」歐尼爾說,「歷史會不斷重複,所展現的都是人性。」懷可夫也談到,「由某種角度說,判讀股價走勢圖,就如同聆聽音樂一樣,因為兩者都需要正確解釋編曲者的想法,及其表達藝術。不論是大盤指數或個別股票,股價走勢圖所反映的,都是市場群眾或股票炒手的想法、期待、野心與目的。」


歐尼爾經常被貶損為「圖形判讀者」,似乎可以用來證明他是投資界的賤民。可是,我們不要忘掉,歐尼爾雖然是股價走勢圖自動印製程序的發明者,但他並不是第一個發現股價走勢圖有助於預測行情的人。理查.懷可夫在《股票市場技術2》曾經用一小章篇幅回應「你為何應該使用股價走勢圖」,並摘要總結他對於股價走勢圖之用途的看法,「報價資料藉由一長條紙張記錄了股票市場的歷史。股價走勢圖則是透過另一種更方便、更有價值的形式記錄相同的歷史,使人們得以研究歷史表現,並預測未來行情——我應該說,這是無價之寶。」


對於歐尼爾來說,技術分析與股價走勢圖都是用以判斷機構投資人動向的工具。所以,歐尼爾並不是透過機械性方式運用股價走勢圖,他沒有做任何價值判斷,只是利用這項工具決定大玩家(法人機構)的作為。由這種立場看,他就如同懷可夫建議投資人研究股價走勢圖,藉以瞭解「市場行為背後的動機,用以解釋股票行為。」

加購商品